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个人写作 > 反思 >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

时间: 晓芬0 分享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评估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审视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珍珠鸟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学习。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精选篇1)

《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冯骥才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鸟与人之间爱与美的颂歌。作者因此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赞叹。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等和谐共处方面的深入思考。

我挖掘教材,深化主题,以“读书,要从字字词词句句入手”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力求授之以“渔”,去垂钓文本中的“鱼”。在教学中,分为两条线展开,一条是小珍珠鸟如何由害怕到不怕的;另一条是我又是如何关爱小珍珠鸟的。两条线的交融点就是“信赖”。整个教学活动据此展开,深入地诠释“信赖”二字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情与境的和谐与动人。

一、落实读书方法,注重情感熏陶

感悟文本的思想精髓,一直是我们追寻的。那么,切入文本,切入作家灵魂的入口,到底在哪里?或许就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因此,在教学中,以出示名言的方式,引导学生知道要“读好一篇文章就要从字字词词句句入手”的方法。并在整个教学中,就围绕此理念展开,通过一些语言的提醒与实际的操作,不断地强化此读书方法。

学会运用好的读书方法,才会有深刻的感悟。

作家冯骥才的文字清新质朴动人。文本,于淡淡的笔墨间洋溢浓浓的真情,于细细的生活琐碎中彰显拳拳的爱意。尤其是作家对小珍珠鸟的细心照料,甚为感人。整个文本中,可以说有“我”处,必有“爱”在。但我抓了四个句子,让学生重点感受。学生则从“惊动”读出“尊重”,从“不管”读出“自由”,从“享受”读出“享受”,从“生怕”读出“呵护”。看上去,虽是生活的细碎,却是真切的情谊。这些正是对“信赖”最好的诠释。

学生正是从这些字字词词句句中,懂得了“信赖不仅仅是情感,更是一种行动;信赖不仅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交流”。

二、运用朗读击石,碰撞文本情感

朗读,对于语言教学,永远是必须与最好的击石。

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或者朗读不够情真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或者死水微澜。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譬如:小珍珠鸟“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这几个字,我便反反复复请学生感受“放开胆子”与“跑”之间的关系,并请其读出“放”的力度与“跑”的速度。看上去,好象是意想的东西,但是学生的确可以通过声音的轻重与节奏的快慢,来表达他心里“放开”与“跑”,从而让我们看到一只有些“放肆”的小珍珠鸟。

我还关注学生的朗读,适合地进行点拨与反馈,教师一句普通的言语往往击起情感的千层浪。当学生读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着时,第一遍齐读学生声音较响,我只问“这样读,可以么”,马上有学生有了反应。再齐读第二遍时,声音明显轻柔许多。我即刻问“为什么读得这样轻柔”,学生答“不忍心打扰它”。是啊,多么感人的画面,又是多么动人的回答!不忍心,不是也是爱么?是对小珍珠鸟的热爱,是对和谐美的珍惜。我想这就足够了。

在朗读中,捕捉文本的灵魂,与文本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语言,有时候,在朗读面前,也是苍白的。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此次教学设计中,最后一个拓展环节,我设计了非洲小女孩蒂皮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真实故事。设计时,只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对文本主题的提升。“信赖”不仅仅是人与动物之间可以创造。人和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同样也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此外,对于拓展环节中,课件里的音乐出现小小故障,表示深切的遗憾。原本,我的解说,配上蒂皮与野生动物的温情画面,和着动听的音乐,可以营造一个直入人心的美好境界。只可惜,课件出现了差错。与我心中的意境相差甚远。不过,这也正好说明:适当的音乐辅助,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但是,我想教学永是遗憾的艺术。而遗憾,却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警醒。因此,这些遗憾,依然是美的。她,就是我们日趋完美的垫脚石。踏其之上,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越攀越高,直至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精选篇2)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鸟 ----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在的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从而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在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要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精选篇3)

今天上完了《珍珠鸟》之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乐欣说:“我们要爱护小鸟。”

莹莹说:“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文杰说:“我们要和小动物和谐相处,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

他们说的都有道理,都非常好。我们要爱护鸟爱护小动物,要和它们和谐相处,创造美好境界,是这一篇课文要传达给我们的主要思想主要观点。其实,我还想听一听不同的声音,没听到,也不遗憾,因为同学们已经动了脑筋,自己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而且这个结论三观很正,有啥不好呢?

反思:这篇课文学完之后,我应该趁热打铁,安排一个练笔的片段,可以让同学们写一写自己和小动物的经历,可能会唤起同学们的回忆,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可我没有这么做,现在想来有点遗憾。我根据课后第四题,安排同学们说一说“珍珠鸟是怎么逐步信赖“我”的”,主要是课文第四自然段写的内容。这一段作者观察非常仔细,用了“起先……”“渐渐地……”“后来……”这些顺序词,告诉我们“信赖”是一个过程,且叙述的条理非常清楚,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精选篇4)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述了“我”为一种怕人的鸟----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从而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课文写的生动活波,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小鸟与人关系的变化去启发学生,出示两道题:我是怎样善待珍珠鸟的?珍珠鸟又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先自主尝试,然后交流。珍珠鸟怕人,但作者的精心照顾、无尽关爱化去了这一切。作者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巢,让他们住的舒心,不去惊扰他们,让他们住的安心,正是这种奉献,鸟儿们由不敢出笼,到敢伸出嘴,到在作者书屋里自由飞翔,以至于——喝作者杯中的水,啄作者握好的笔,玩的尽心,乐不思“窝”,竟酣睡在作者肩头!这种“胆性”的开放的背后,是关爱做的桥梁,信任作的基础.不但让学生们明白要爱护动物、善待生命,并且深一步启示了孩子们——信赖是人与动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由此,我在讲授本课时,注重启迪,自我领悟,.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知识.

但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个性体验、与作者交流、体会情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采取多种读的形式,没有让学生与作者心灵交会,尤其是文中作者猜到小雏儿的出生、看到小雏儿肥胖的样貌、呢称“小家伙”、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注视小鸟儿沉睡的语句,应当让学生们读出情,咀出味,感知作者那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对鸟儿关爱之情,让孩子们在活力四溢的朗读中,得到深刻的感悟与永恒的记忆。让学生明白读本好书就是与一位伟人交流。课后深知“讲解只能使人明白,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就应先从朗读入手。

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读书,感知课文的语言。让学生的体验感悟经过他们的朗读表现出来,所以,如何让学生在自我的课堂上,真正用情去学,用心去学,发自内心的喜欢语文课堂也是今后教学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精选篇5)

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后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珍珠鸟》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在执教这篇充满着“美”的文章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创设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感,就应先从朗读入手。

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读书,感知课文的语言。在教学第6自然段时,告诉学生“一段精致的文字,往往蕴含着一片深深的情意”。用心去读读第6自然段,在让你感动的词句上做记号,并多读几遍。学生交流体会后,“多美、多温馨的时刻,真令人羡慕!让我们再美美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这份美好,留住这份美好!”《摇篮曲》的音乐缓缓响起,学生伴着音乐美美地读文。这样,通过自读、引读、配乐美读,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人鸟情,撷取了珍珠鸟和自己心灵碰撞出的最动人、最向往的美。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联想和想象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景物、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

在教学中,我提出“小鸟探出了脑袋,它会说些什么?” “小家伙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梦见了什么?”让学生驰骋想象,学生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友谊的多元解读,发言不时闪现充满个性、智慧的语言,或庄或谐,或智或趣,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珍珠鸟了然心中,一幅温馨的感人画面浮现眼前,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且,教师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一一褒奖,学生思维开阔,无拘无束地表达,享受到了课堂学习的快乐。

三、在比较中培养语感。

读书时多做比较揣摩,有助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进而感受语言。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对珍珠鸟的独特称呼“小家伙”,再出示句子进行比较,“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只小珍珠鸟。”“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通过读、比较,学生感受到了“小家伙”是对人的称呼,此时作者已把珍珠鸟当作自己的小宝宝、小朋友,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通过比较,学生领悟语言的意蕴的语感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在引导学生感悟“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让学生换一种说法,学生说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通过比较,学生就感受到了反问句更能表达出作者此时强烈的感情,对信赖的呼唤。这样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情味的语感能力。

四、在体验中培养语感。

课文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用手是摸不到的。它是要我们凭借语言文字的描写,通过形象,在脑海里浮现出课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来。让学生走进冯骥才的书房,化身于那只可爱的珍珠鸟,就更易于走进珍珠鸟的内心世界,体验珍珠鸟信任我的渐进过程。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同学们现在你就是珍珠鸟,我是你的主人冯骥才,你愿意和我谈谈心吗?小家伙,我正在写字,你为什么啄我的笔尖呀?小家伙,你为什么又啄两下我的手指?“主人,你快停笔吧,我要和你交朋友。”“主人,你辛苦了,我正在为你按摩呢”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情境,也更好地理解了人鸟之间深深的情谊。

五、在表达中培养语感。

学生读书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为此,在教学结尾,我出示了这么几句话,

信赖是一座桥, 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是一首歌, 让我们在快乐中飞扬;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学生有感而发,“信赖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信赖是一盏灯,点亮了我和朋友的友谊”“信赖是一本书,丰富了我的人生”“信赖是一阵雨,涤清了友谊路上的障碍”多么精辟,多么传神!学生的发言中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语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须经过一个系统的艰苦劳动的过程。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位置,真正领会叶圣陶先生所言的“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的含义,因为有了较强的语感,也就有了较强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从而达到“展卷而自能通讲,执笔而自能合度”的最佳境界。

2014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