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个人写作 > 反思 > 关于教学反思大全

关于教学反思大全

时间: 钦容0 分享

关于教学反思大全(5篇)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之处、错误和矛盾,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教学反思大全,欢迎大家一起来收看!

关于教学反思大全

关于教学反思大全精选篇1

《变废为宝》这是一个饱含环保意识的主题活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环保意识,组织了清扫濠涌村街道的课外活动,学生们准备好一切工具,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把不可回收的放进垃圾桶,可回收的收集起来,准备课堂作品创作。课堂开始,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到了废物制作的工艺品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了解课前收集的废弃品的形状特征,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去制作,并两两合作设计。

在准备材料的环节,有部分同学准备的材料不够丰富,虽然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但也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好在制作过程中因为我采取小组的合作,集合几个人的智慧和材料,成功地创造出了更为优秀的作品,又使这原先的“劣势”转化为有利的“优势”。再次,这节课部分学生未带老师规定的材料,老师着急,可是学生提议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制作,这又何尝不可呢?这正体现了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灵活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适宜创造活动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改以往美术课程单纯地把学生看成是受教育者,上课只是按老师的做,学生属于被动的学习操作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满足感。使学生懂得其实美术课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工具,它可以毫无束缚地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任何煤材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美术课程赋予学生一个美好、快乐、完整的艺术印象,通过这样的美术课程培养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出现了很多的小制作家,他们的制作精美,设计独具匠心,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杰作,我也欣赏到了同学们精美的作品。在进行活动小结的时候,同学们的感受非常深刻,他们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了这个活动中的美丽与永恒。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受启发,我想,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善于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关于教学反思大全精选篇2

昨天成老师来观摩了我们三年级备课,让我受益匪浅。

我自己准备的是《松鼠》这一课,之前准备了很多资料,也很紧张。在成老师点评完于老师的单元备课后,我又修改了自己的教案。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学习,需要成长。

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昨天成老师进行指导之后,我自己的收获。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自己班的孩子遇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类似问题,总是不知道从何说起,要不就是把课文从头到尾复述一遍,要不就是两个字结束,经过成老师昨天的指导,原来小动物可以从活动特点啊,习性等等来概括,而景物最重要的是抓住它的特点,对于人就是抓住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而我在教学中,就没有像孩子们传递这种概念,孩子们没有一个框架,当然也就不能回答出老师想要的答案。

第二个问题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的指导朗读。

在我展示的备课中,成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和美丽的不同呢?其实这也是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每次观摩课,观看优质课的视频,也知道老教师们的指导朗读很优秀,可是究其根,依旧不知其渊源。成老师昨天的指导让我恍然大悟,对于朗读,第一层就是要求孩子们字音,词语都准确,第二层就是要有节奏,断句,语调等等,第三层就是要加入感情。对于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针对性,才能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问题,如何让朗读恰当应对,这也是昨天从成老师研讨中学到很重要的一点,不同的问题需要有不同的朗读方式。这也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欠缺的,在我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于朗读,训练的少之又少,读,如何读,怎样读,什么是好的朗读,什么样又是正确的回答式朗读,我并没有给孩子们渗透过。所以年轻教师对于指导朗读这一板块很薄弱。自己也需要在实践中多摸索,在观摩课的同时,思考老教师们到底是怎样指导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对于写作的针对性。

关于《松鼠》和《翠鸟》两篇的对比,我只是想到两篇课文比较相似,都是通过一定的顺序来描写的,而两篇的不同点在哪里,让孩子从两篇的对比中学到什么,这个是我思考欠缺的地方。成老师昨天告诉了我们,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对于外形描写,作者想表达她的美丽,才会去写大尾巴向上翘着,为了写机灵,才会写松鼠的小眼睛,如果要描写动物的安静,就不可以这样写了,这就是所谓的针对性,要让孩子们想一想你想描写什么样的小动物,描写什么样的特点,针对这个特点,在外形里面哪一种更能突出这个特点,慢慢地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们就会逐渐明白如何让自己的外形描写更贴题,更有趣,更生动了。

第四个问题就是这几篇的写作对比。

可以用一个小阶梯,用同一动物不同的写法,逐步训练,第一个仿写《松鼠》,层次比较浅显,按照它的外形,活动特点,搭窝,觅食等等,第二个就是仿写丰子恺的《白鹅》,从不同的方面来描写,最后指向的只有一个特点,最后仿写的就是老舍的《猫》,老舍对于猫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既可爱又可恨,像包容一个孩子一样,爱这只猫的所有。这样一步一步,完善描写一个动物的作文,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遇见这类题材的作文,不会再抓瞎,最起码孩子的脑海中会有一个最起码的框架了。

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以前知道很多不足的地方,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究其根,我还是不明白要学习的哪个细节。老教师讲课优秀,是很优秀,可是年轻教师要怎样学习,为什么有一些地方老教师能讲给学生听明白,而年轻教师却讲不懂。成老师来指导,虽然内心害怕,但收获还是大于紧张。只能说不足的太多太多,像一只蜗牛一样慢慢地爬,一次解决好一个小问题,日积月累,慢慢地也会像老教师一样,不求做一个多么多么优秀的教师,只想每一届教过的孩子们都学到了东西,对于每一届的孩子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关于教学反思大全精选篇3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教学不要面面俱到。我常常劝诫自己,可却常常做不到。教学《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我就要求自己,尽量突出重点来教。

这个重点是什么呢?除了初读课文,就是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三亚的热带风光,学习写景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分两个步骤:一是学习写法,一是即景写。 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先要学习抓住特点写。我让学生先读一读,感受三亚风光之美,思考:美在哪里呢?我启发:三亚的美肯定表现在典型的景物上,哪些景物美呢?划出来,读一读,体会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的特点。 光学到这儿,还不行。我再让学生想象画面,用心朗读课文,努力去发现: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把三亚的景色描绘得如此之美呢?经过一番朗读,一通探讨,学生明白了:作者在用美的词语描写景物,写出自己的感觉,表达出自己喜爱如此美景的感情来。 学了这样的写景方法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运用方法练习写作。这不,昨天刚下了一场小雪。雪景也是很美的。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看到的美丽的雪景。 孩子们捻着笔杆子,过了好一会儿,作品新鲜“出炉”了。“田边的青松老哥,一夜之间变成了长满胡子的青松爸爸。”“大地上晶莹剔透,脚一踩上去,便会消失,我真不忍心把它破坏掉。”“花坛里的树木被一片片小巧玲珑的雪花盖住了,真是一点也不比美丽的.少女逊色。”“松树上挂着一颗颗白色的果实,远远望去,就像一串串礼物挂在圣诞树上,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操场跑道也蓦然变成白色的了,真想用脚踩一下,那感觉绝对是享受。”“我捏起一些雪,哇!好软啊,就像一团棉花糖,我忍不住想吃一口。”

我觉得,这节课上的即景练写就是教学重点。我和孩子们多花点时间,学习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即学即用,这样的教学就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以后,我还要这样抓住教学重点来教,一课一得,很好!

关于教学反思大全精选篇4

优点: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的氛围非常的好,对于老师的回应也非常的强烈,说出了很多很好的答案。在孩子们的创编过程中,说得也非常的不错,说到了小水滴、小草、小花。

不足之处:

1.教具的准备: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具的准备是非常的重要的,能让孩子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而这个活动中缺少了教具。整个活动就光让孩子们说显得非常的空洞,所以导致大多数的孩子在最后还是没有把这么简单的诗歌学会。

2.没有把握重难点:在这首诗歌里有重点与难点“不管我到什么地方,您总是给我温暖”没有让孩子们正确的领略到太阳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这里就涉及到了课。就像诗歌中“让露珠晶莹”,孩子们对于晶莹这个词,孩子们理解了吗?而显然孩子们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得还是特别的清楚。像这样的词教师应该要拿出来让孩子们理解这个词。

3.环节之间缺少递进关系:整个活动中有三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只是让孩子们一遍遍的回答教师的问题“诗歌中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感谢太阳”而缺少层层递进的东西,一个环节与环节之间应该要让孩子们学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而不是一遍遍的复述。

4.创编过程:在创编过程中孩子们几乎没有用到诗歌中的句式,孩子们说得非常的多,创编的也非常的多,但就是因为教师在提炼的时候没有按照句式来进行讲述,所以导致孩子们也没有用到诗歌中的句式。如果孩子们在说出来的时候,教师及时地用诗歌里的去说,那么慢慢地孩子们也会跟着教师来进行讲述,这样就能使孩子们学到了真正的创编。

关于教学反思大全精选篇5

本活动进行了多次试教,最终形成以上方案,以下是个人的思考:

(一)对活动目标的思考

孩子总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自己并逐渐成熟长大,同样,幼儿情绪控制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虽然一节活动并不能立竿见影的达到学会情绪管理的目的,但我认为对孩子来说是会有触动和借鉴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活动让孩子关注自己情绪,敢于直面自己的消极情绪,知道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是可以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因此,在多次调试后,本节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愿意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

2、知道生气是正常情绪的一种,尝试了解调节情绪的.方法。本活动中也较好的达到预期目标。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打磨

1、教材的运用。

《大火球要爆炸》图画书篇幅长,前部分是讲述故事主角出现“生气”情绪的影响,后部分是介绍舒缓情绪的方法。在活动的设计之初,为了让孩子熟悉故事内容,我在讲述、提问故事内容方面用的时间比较多,忽略了本节活动所体现的是社会领域目标,第一次的教学活动演变成了语言教学活动。经过调整,我选择了《大火球要爆炸》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一些关键内容,作为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话题素材,重点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于是,再次开展教学活动便回归了主题。

2、表格的设计。

在首次的教学过程中,在讨论“爸爸、妈妈、阿姨、叔叔……他们会生气吗?”及“生气好不好”的问题上,幼儿明显经验储备不足且有所顾忌,因此交流讨论的气氛不热烈,于是,在第二次教学活动开展前,我设计了问卷调查,从课堂反馈情况中,问卷的铺垫很有必要,孩子通过与他人交流,有了新的认知,了解到生气是正常情绪的一种;在教学过程有一个环节,最初是通过阅读、提问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中调节情绪的方法,但实际操作中明显觉得此环节略显累赘,影响课堂的节奏,效果也不明显,于是,在阅读故事内容后,采用制作“生气时可以怎么做”图表的方案,通过绘制简单的图标,很好的帮助幼儿梳理提升获得调节情绪的新经验。

3、环境的创设。

我注重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环境、营造轻松愉快讨论的氛围,让孩子可以自由地、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随意否定孩子的情绪,我想,当他们充分体现到生气的情绪,同时又不被这种情绪所左右的时候,才能建立起平和、自信的人生态度。

(三)收获

在活动的设计和施教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新的认知:能够宣泄自己情绪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因此,我们要帮助幼儿正确对待他们的各种情绪,也有义务让幼儿学会拥有成熟快乐的情绪,进而以稳定持久快乐的积极情绪帮助幼儿形成乐观、活泼、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

204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