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报告总结 > 工作计划 > 其他计划 > 2016-2017学年度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2016-2017学年度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时间: 文婷851 分享

2016-2017学年度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设计数学实践性作业,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6-2017学年度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希望你们能喜欢!
 

  2016-2017学年度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一)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先后进行了教育改革,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运动。2001年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等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开始走进学校。
 
  我校作为县首批课改实验基地,自九六年起,就把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了小学课程体系,确立了活动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校根据《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本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把实践活动课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规定每周有两节课作为“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时间,学生按各自的爱好选修一门活动课。学校根据学段不同规定了不同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了活动课内容体系。活动教师根据每个年级学生情况确定活动课题,设计活动方案,写出活动总结,学生写出数学日记。学期结束时教师写出阶段性活动课题论文,学校进行评选。学生写出学期性的活动收获。通过活动课程教改实验的研究,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本校的实践活动课缺乏专家指导,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途径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操作模式。作为一门课程,不便于操作。虽教无定法,但空洞、无章可循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研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还有很多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存在很多盲点。如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如何实施?教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如何评价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还有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有的教师甚至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当成了纯粹的数学课,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缺乏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作为我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群中的一个。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现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加以解决。
 
  3、有利于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思维就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学生处在一种消极、被动状态,学习劲头就不足,注意力分散,反应缓慢。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正是适应了小学生这一心理发展要求,使他们一直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一旦教学所提供的材料和数字问题能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学生就会迸发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不断的得到强化。
 
  (三)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实践既是认识的动力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人类认识事物,尤其小学生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多次反复,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过程,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过程,这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2、脑生理依据。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左脑倾向于用词语进行思维,右脑则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大脑两半球具备一种合作关系,两半球虽然功能不同,处理的信息不同,但在完成心理活动时,又是协同统一共同作用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以及协同活动,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物质基础。
 
  3、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知识,是儿童通过他的心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构建的,这种作用又是通过个体积极主动的活力而产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积累知识,为学习新知、掌握新技能提供理解和帮助。
 
  4、学习方式依据。
 
  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体验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是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而发现学习,学生必须通过对自然现象,文字材料等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进行交流,检验和评价来完成,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要加强体验学习、发现学习,还要改善接受学习,探求接受学习的新形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提炼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2、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传统课程教学资源单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资源单一的缺点。学校、社会、网络、教师、学生都可成为课程的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得以开发,如何为教学所用,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3、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操行摸式:作为一门课程,应该便于操作。虽教无定法,但空洞、无章可循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研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
 
  4、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如何通过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
 
  (二)预期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三、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具体思路是:
 
  首先,课题组教师广泛学习国内外教师的成功经验,做好记录;其次,课题组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验证学习他人的方法,探索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课题之路;然后,课题组教师写出个人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答辩;最后,学校整合教师的成功经验,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
 
  1、资料检索法。学习报纸、期刊中有关数学与生活、数学综合活动课题的有关理论、方法,上网检索与课题相关的内容,形成个人理论学习笔记,借助博客交流平台,进行讨论与探究。
 
  2、实验法。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课题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大胆实验,对课题实验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如活动方案、学生活动资料、学生数学日记和教师的活动反思等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归类,要便于检索。
 
  3、调查法。学生对开展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分析总结。教师也对开展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对学生的调查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出现问题进行指导。
 
  4、经验总结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研究要不断总结,每学期进行两次阶段性总结。对课题研究中的成功做法要继续发扬,对课题研究中的失败的做法要吸取教训。同时要认真整理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的教学模式,使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的研究形成完整的资料。学校也将组织课题成果汇报,以此为实验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研究平台。促进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整体向前推进。
 
  四、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课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时间在2016年2月—2016年3月。主要是选择确定研究的课题,组成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学习国内外教育专家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成果,搜集国内教学一线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案例,活跃实验教师的思维,讨论研究的内容,制定本组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申报课题阶段。时间在2016年3月—2016年5月。对课题进行申报、立项。
 
  第三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时间在2016年5月—2018年10月。对课题进行实验实施。
 
  2016年5月—2017年8月,各个年级汇总一本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2017年9月—2018年10月,我们将进入课题实验的第二轮研究,我们将在第一轮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我们的课题实践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阶段,时间在2018年10月—2018年12月。我们将总结课题教师的研究成果,写出学校的课题研究报告,准备课题结题的有关事宜。
 
  五、预期成果
 
  1、形成实验报告。
 
  2、初步形成各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3、初步形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
 
  六、成员分工
 
  组长:王传华
 
  组员:何婷英、韩明河、李晓红、马丽平、罗宁。
 
  高青县实验小学数学组
 

  2016-2017学年度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二)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标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全面推广,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在内容设计安排和呈现形式上均有所突破。最为显著的一个举措就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增加了数学实践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本中每册都有两个实践活动的设置,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打破了原来学科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直接经验;重结论,轻过程;封闭学习多,开放学习少;机械记忆多,实际应用少等的教学模式。
 
  2、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给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如何正确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它和以前的数学活动课、数学课外活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实践活动课以怎样的模式呈现?……成为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从教学实践来看,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数学实践活动认识不足,有的老师把它作为知识性的内容或者是一种练习题来进行讲解,有的老师认为无足轻重,只是在快下课时一带而过,交待一句:“课后有空自己看看。”使得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合作、交流与竞争的素质发展目标得不到体现。基于此,我们萌生了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和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一种新的课程学习内容,它反映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提供了一种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它的重要着眼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它强调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现实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能力,锻炼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本领。数学实践活动包括1、认知性实践。通过操作、观察、练习等行为,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在直接经验的有力支持下完成,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验证和强化所学内容,达到对知识的正确和深刻理解2、模拟性实践活动。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及数学小制作,让学生了解各要素间的基本关系,帮助学生在简明、安全的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3、社会性实践活动。将实践活动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这类活动一般采用调查班级、家庭人口、商品价格、图书藏有量、银行利率、存款利息、汽车号码编排规律,还有门票问题、节水节电问题、乘车、绿化、包装等问题,到室外测量操场、田地、宅基地面积等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根据小学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提出小学各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发展的目标规定,建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小学各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探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选材安排,明确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体系。
 
  3、根据小学各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和小学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二、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对实践活动的研究在国内外的不同领域自古有之。辨证唯物者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波利亚研究表明“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实践中学习是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考验、锻炼,其教育价值十分可观。只有让学生投身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只有让学生亲身去做一做,学生才会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他们的实践能力才能切实得到锻炼提高。自古人们就认为实践是思维的重要起点。
 
  从教学实践来看,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数学实践活动认识不足,有的老师把它作为知识性的内容或者是一种练习题来进行讲解,有的老师认为无足轻重,只是在快下课时一带而过,交待一句:“课后有空自己看看。”使得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合作、交流与竞争的素质发展目的得不到体现。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今天,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随着苏教版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数学实践活动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了解,但针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开展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还很少,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的从现有文献资料中尚未发现,故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紧迫性、新颖性。
 
  三、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各年级的教材的内容在社会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得到运用和得到了运用。然后在这些领域选择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小课题。例如工程问题、营销问题、金融问题、税务问题、设计问题、统计问题、勘察问题、气象问题、统筹问题、环保问题等等,并形成小课题研究系列。应用小课题可以先从认识阶段入手,再进一步深入到探索阶段。这符合学生能力和情商培养的内在规律。比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寻找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进行测量和计算。这属于认识阶段的应用实践。然后可以引导学生确立一个设计小课题,设计装修自己的卧室。让学生自己去建筑市场,选择自己喜欢的建筑材料(地砖、地板、墙纸、天花板等),并询问价格。然后再根据学生对房间进行测量的数据,算出建材购置数量和总价。最后做出一个装修预算。
 
  (二)开发活动资源,建构实践活动模式。
 
  1、开发活动资源。根据我校是县级实验小学,学生长在小县城里,以小县城和农村为背景的数学活动资源是其挖掘的重点。
 
  2、建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模式。主要通过课例描述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模式。探讨活动选题、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撰编“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案例”集,总结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模式。
 
  3、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具体通过调查、文献分析、做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研讨会等方式推进,注重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注重课题阶段性成果对学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工作的推动。本课题还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例集》、《小课题研究报告集》《学生实践活动数学日记》。
 
  最终成果:
 
  《形成案例集》、《学生作品集》。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预计用年的时间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1、准备阶段: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培训、分工,搜集相关研究信息,掌握外界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阶段:实施研究计划,组织活动设计、进行公开教学。
 
  3、深入实验阶段:撰写阶段总结和论文。编辑学生和老师们的成果集。
 
  4、总结完善阶段:撰写结题报告,整理课题组资料。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2016-2017学年度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的内容 
149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