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范文3篇

时间: 浣静1289 分享

  每年中秋我们都会赏月,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月亮上的足迹》的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范文一

  一、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1) 了解记叙语言的平实准确

  2) 把握文章记叙的主体内容

  3) 分析人类登月的现实意义

  2、 技能目标

  1) 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大意

  2) 准确概括文章各节要点

  3) 网上迅速搜索相关资料

  3、 情感目标

  1) 正确理解登月的意义

  2) 了解人类伟大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4、 媒体目标

  1) 展示图片和录像片段,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 安排学生利用手提电脑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组织概括并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网上迅速搜索相关资料的能力

  难点:迅速准确概括文章要点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 情景导入

  (背景midi音乐:《城里的月光》或《但愿人长久》)

  展示美丽的嫦娥奔月神话图,简述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展示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书影,简介凡尔纳作品。

  2、 引入课文

  (展示登上月球的三位宇航员的照片)

  时至1969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月亮。让我们记住这三个人的名字,并一起来看看,当时宇宙飞船是如何飞上太空的。

  (播放火箭升空瞬间以及空中一级、二级火箭脱落的录像片段)

  (二)学习新课 (25`)

  1、速读课文

  思考问题:登月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

  明确: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2)飞离地球,飞向月球

  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

  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

  2、细读课文,

  1)完成表格

  时间 事情进展

  1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2 发射后2分42秒 第一级火箭脱落

  3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4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宇航员进入梦乡

  5 19日晚8点33分

  6 19日晚9点32分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7 20日上午7点32分

  8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9 21日上午ll时39分 登月舱打开舱门

  10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11 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12 22日0点15分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13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14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登月全过程图片文字资料展示,学生自由讨论,概括要点)

  (2)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

  1) 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 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3) 树立登月纪念碑

  4) 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

  5) 插上美国国旗

  6) 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三)课文小结(5`)

  1、登月意义

  如何理解阿姆斯特朗说的: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2、语言特色

  平实、准确

  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文章运用的数字体现了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了记实报道的特点。

  (四)学生活动 (10`)

  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人类宇航发展史、当代宇航发展现况

  每组选一个代表组织材料发言,概括讲述查找到的资料内容。

  (五)作业布置

  网上搜索关于人类宇航发展史的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成文。

  四、 教学组织策略

  1、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演示法

  人类成功登月的事件虽然家喻户晓,但现在的初中学生,距离这件轰动全球的历史事件已经有一定时间,能真正通过电视电影直观了解这个重大的历史场面的人,还是很少的。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展示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人类登月的全过程。

  2)情景导入法

  一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本节课结合中外历史中关于人类登月的传说和幻想,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顺利引出正文。

  3)速读训练

  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阅读,迅速抓住文章要点。本课安排学生在三分钟内速读课文后,迅速找出课文要点,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和抓课文要点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将在网上搜索到的资料迅速整理归纳,培养了他们的语言归纳的能力。

  2、 学生活动

  1) 自由讨论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部分,安排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得出结论。教师从旁点拨。

  2) 电脑操作

  利用学生手中的手提电脑,在课堂上布置电脑操作练习,让学生自己作表格,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 网上搜索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学生在网上搜寻人类宇航发展史、当代宇航发展现况等资料,拓展了课文内容、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并且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五、 多媒体手段的选择和应用

  1、 选择: 登月全过程图片展示

  登月火箭升空录像资料4段

  学生上网搜索所得资料

  2、 应用

  1) 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 突破课文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3) 运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随想

  初中语文第二册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内容包含了许多相关的天文知识及科学概念,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较为抽象,单纯分析课文语言很难令学生理解具体的内容。从前讲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总会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卡壳,尤其是难以形象地描述登陆月球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总让人感到有所不足。传统教学粉笔黑板和教师的语言很难弥补这种不足,课堂难免空洞乏味。

  社会科技的进步使多媒体引入课堂成为普遍情况,多媒体教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对课堂传统模式不足之处有极大的补充。飞船升空的影象视频、登陆月球的现场图片、地面指挥中心的热闹景象、以及踏出人类第一步的宇航员的光辉形象……学生在品读课文精致描述的同时,观赏着与之相关的丰富图片与视频,更能容易接受和掌握这些本来繁琐和枯燥的知识,原本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本来对科技知识就有很大的好奇心,这样丰富的课堂既满足了学生好奇的心理,更是容易刺激他们继续求知的欲望。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上完课文之后,继续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查找到更多更新的宇航发展现况,这样的方法很容易吸引学生去主动汲取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既圆满地完成了课文教学的要求,更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习惯,可谓是一举三得。

  多媒体教学方法当然不是万能的良药,但是它在弥补传统教学的许多不足方面确实有着得天独厚不可取代的优势,只要我们能正确看待它的优劣,真正把多媒体用在合适的地方,发挥它的优势,就一定能使课堂绽放光芒。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范文二

  教学目的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导入

  小时候,奶奶给你们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传说月宫中不仅有嫦娥,还有捧酒的吴刚,还有捣药的玉兔。你们想到月亮上去会会他们吗?

  1967年7月21日,人类登上了月球,让我们跟着登月的宇宙飞船去月球上潇洒走一回。

  三、正课

  1、用5 分钟时间快速默读全文,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概括介绍美国宇航员拜访了月球。

  第二段:从“这一年的 7月 16日”到“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具体介绍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

  第三段:从“登月归来后不久”到完。

  评论登月的意义。

  3、提问: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讨论并归纳: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登月前,介绍宇航员来到发射架下,进人狭小的指令舱。

  点火,火箭缓缓上升,两级火箭自动脱落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先绕地球飞行,飞行状况正常。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进入登月轨道。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它自动作了停火的指令。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第二阶段:登上月球。登月舱打开了舱门,宇航员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开始作业,3个小时后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第三阶段:返回地球。登月舱发动机起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人预定轨道,与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罗 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丢弃登月舱,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飞去。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溅落在预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4、提问: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讨论并归纳;做了九件事。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④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

  ⑥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⑦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⑧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⑨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5、提问;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文章中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6、提问:登月有什么意义?

  讨论并归纳: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四、小结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这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个词语表达。

  1、仰着头直立着。( )

  2、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

  3、距离远但可以望见。( )

  4、不停地运动行进。( )

  (二)如果你是宇航员,你到月球上要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范文三

  教材分析

  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德育目标: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

  1.探究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让学生自主探究。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中国“嫦娥一号”有关报道,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 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嫦娥奔月的传说)

  古往今来,一轮明月往往会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那里曾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也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佳句。人们幻想着有一天能登上月球,去探索那无穷的奥秘。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在1969 年7 月21 日这天,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的足迹终于踏上了月球。现在,让我们跟随航天英雄一起, 到月亮上走一走,去共同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板书课题、作者)

  (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二、快速阅读,探究质疑

  学生就不懂的问题自由提问并相互解答。

  要点:

  1.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

  (1)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阶段。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

  (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2.复述事件过程,能说出具体细节。

  3.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4、“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比喻。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

  5、读课文的第5、11语段的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三、回味课文

  根据课文题目讨论:(课件)

  1.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个足迹是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留下的?

  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2、登月过程分几个阶段?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情?

  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3、课文最后一段中: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怎样来理解?

  提示:“一小步”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显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 所以说“是巨大的飞跃”。

  (齐读这一句)

  四、课堂小结

  美国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随着我国“嫦娥一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那时的你,那时的我,那时我们再联络。

  五、想像训练

  同学们,伴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孩提时代。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假设二十年后,你成为中国的宇航员,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来到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

  六、课后作业

  我国古代诗歌作品中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篇佳作,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佳句(不少于5句),并以一句为例说说喜欢的理由,推荐给同学、朋友。

  七、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登月时间: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人物:阿姆斯特朗

  登月过程: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2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