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 关于儿童的调研报告

关于儿童的调研报告

时间: 琢妤916 分享

关于儿童的调研报告

  儿童是人类生命的延续、希望的寄托、社会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已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重点,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关于儿童的调研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关于儿童的调研报告篇1

  一、 调查目的: 了解我园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帮助家长在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以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随机抽取丰泽区实验幼儿园小、中、大班120名幼儿及其家长(其中小班30名、中班30名、大班30名)。 采用的调查方法: 1、 问卷法:问卷调查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幼儿早期阅读功能的认 识,对书籍选择、指导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2、 个别访谈法:了解幼儿阅读书籍及指导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三、 调查结果和分析:

  1、家长已初步具有对幼儿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86%的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必要的,早期阅读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积极作用;8%的家长认为可有可无,顺其自然,可以等孩子大些再加以引导,只有6%的家长认为孩子没必要进行早期阅读,他们认为孩子听听故事就行了,阅读是识字以后的事了。

  2、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并不单是开发智力,还可以从书中可以获得情感体验,分辨真、善、美的能力。这是和整个幼儿期教育目标相吻合的。调查的结果却表明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 如表一: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读的书籍种类: 类 别 比 例 凡是有益孩子成长的书 8% 没有哪一本书使孩子一定要读的 26% 科普读物、智能训练类图书 40% 故事类图书和儿童刊物 26% 由此表可见:

  (1)最大比例人群----40%的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是幼儿期最主要的 内容。

  (2)26%的家长认为孩子要看儿童刊物及故事书。这其中以低学历家长为多,这部分家长教育意识比较模糊,没有科学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3)另26%的家长认为没有哪一本书是一定要读的,这其中高、底学历的家长都有。他们认为孩子成长顺其自然,没有必要加予引导。

  (4)只有8%的家长认为凡是有利与孩子成长的书是孩子可以阅读的内容。这部分家长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明确的教育目标。他们懂得情感、品德教育与智力发展同样重要,兴趣、潜能必须以人格健全为保证才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3、家长为幼儿选择的儿童读物还是童话、经典故事唱主角: 表二:家长、幼儿最喜爱的书籍种类的占有量: 百科知识类 著名童话故事 外国现代儿童读物 中国现代儿童读物 不知道 家长 27% 44% 2.3% 3.7% 22% 幼儿 18% 39% 8% 14% 21% 从此表可见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都以最大比例人群选择了著名童话、经典故事,而国内现代儿童读物只占孩子喜欢书籍总量的14%,这以社会发展的速度和需要是不相符的。孩子们需要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好书和有趣的故事形象,如三毛孙悟空等都在调查中为家长、孩子所肯定。但是这些好看又被孩子关注的书太少,一些好书一经掌声雀起,马上被改头换脸,滥编得面目全非。这样的书只是风光一时,很快会被孩子遗忘,是经不起时间推敲的。

  4、家长对书籍的喜好、选择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喜好、选择: (如表二所示)从统计数字上看,家长喜爱的书籍类型与孩子爱的书籍类型基本一致。可以看家长的喜好、选择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喜好、选择。如22%不知道喜欢哪一类书的家长也造成了21%孩子不知道喜欢哪一类的书。说明有高达22%的对孩子阅读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父母的地位、影响是不可代替的。因此,家长必须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以此来施与孩子正确的学习目的,从而多角度地选择有益孩子成长的图书。

  5、逛书店成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有益手段: 表三:家长带幼儿逛书店与家长向孩子推荐图书的比较: 是 否 偶尔 经常带孩子逛书店 36% 11% 53% 经常向孩子推荐图书 37% 11% 52% 由此表可见: 数据十分接近,有百份三十几的家长是有目的地带孩子逛书店的,在逛书店的同时向孩子推荐家长认为优秀的书籍,使孩子在逛书店的过程中成为主动者,这样会提高孩子逛书店的兴趣,让孩子和书交上朋友。 但是,家长与孩子不同问卷上反映逛书店的情况却不同。 如表四:家长、幼儿不同问卷反映的逛书店情况: 经常带孩子逛书店 偶尔带孩子逛书店 从来没有 家长 36% 53% 11% 幼儿 11% / 89% 由此表可见:

  (1) 家长和孩子回答的差距较大。一部分家长只是自己逛书店时带上孩子,孩子和书店和书之间没有联系,即使父母带孩子逛的次数再多,孩子对书店的印象还是不深刻,甚至没有印象。有的家长的确想通过带孩子逛书店,来加强书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与书成为好朋友,但是缺少了必要的引导,以致孩子在书店中是被动的、盲从的。家长有目的的行为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效。

  (2) 半数以上家长对带孩子逛书店或向孩子推荐图书都是无目的的,对向孩子推荐图书和带孩子逛书店能提高阅读兴趣的作用不大了解。

  (3) 还有11%的家长从来没有带孩子逛过书店,这些家长显然没有注意到指导孩子阅读应走进书店这一更生动、直接的方式,他们不仅自身对知识需要的缺乏,还对环境给孩子的影响力的认识也十分缺乏。

  四、 建议:

  1、 幼儿园或社区应广泛且高质量地开设家长学校、家长建议讲座,让家长明确教育目标,端正教育观念,了解正确的阅读指导方法,并定期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教师、家长加强联系以获得幼儿阅读的进展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同时结合三t即:talking-交谈、谈论,telling --讲述,thinking-思考。使孩子与老师、父母在三t活动中,通过听、说、想多种手段的训练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2、 开展定期带孩子逛书店,向孩子介绍书店的结构功能,推荐新书,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儿童读物。使孩子主动接触、喜欢并选择书籍,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固定下来,让幼儿真正喜欢阅读,并从中获益。

  3、 书商应切实了解孩子地需要和喜好,以认真负责地态度,多编辑出优秀地儿童读物。另外要多做宣传,加强广告效应,让一些好书切实进入孩子地阅读领域,使孩子能读到更多切合时代发展地儿童读物。

  关于儿童的调研报告篇2

  近年来,市妇联以满足儿童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为重点,以“儿童之家”为平台,大胆尝试、提升服务、打造特色、强力推进,积极探索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安全看护、亲情补偿、困难救助等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创新开展“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xx年,根据“分类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市妇儿工委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儿童之家”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贵妇儿工委发〔2012〕4号),明确至2020年,完成全市90%村(社区)建有“儿童之家”的工作任务,并按年度将建设总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2014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儿童之家”的运行质量和服务品质,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市妇联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向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了改革我市“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模式,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市级重点示范“儿童之家”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贵政办通〔2014〕110号),在全市开展市级重点示范“儿童之家”创建活动。市委明确将“儿童之家”纳入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立行立改项目,由市委分管领导牵头统筹协调推进,开展示范“儿童之家”建设。目前,目前全市建成“儿童之家”356个,其中自治区示范“儿童家园”11个,市级示范“儿童之家”25个,市级重点示范“儿童之家”6个,服务儿童达60多万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注重资源整合,强化组织保障

  将“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我市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计划,同时整合村级体育设施建设、村屯道路建设、新家庭文化书屋、农家书屋等建设项目,提高“儿童之家”建设水平。建立乡镇党委、政府主导,县乡妇联、辖区学校、基层派出所、农村“两委”干部联动工作机制,同时建立部门挂点联系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共168个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参与援建“儿童之家”,其中市直部门援建29个,援建资金、物资价值总额近130万元。充分调动市县两级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参与“儿童之家”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设施投入,将“儿童之家”建设经费纳入市县两级年度财政预算,确保逐年提高。其中市级重点示范“儿童之家”建设经费,由市财政每年给予补助2万元。

  (二)提高建设标准,拓展服务领域

  一是在提升功能室的吸引力上下功夫,设置了创意小作坊、图书室、悄悄话小屋、儿童游戏室、议事室等,使“儿童家园”能够充分发挥娱乐、教育、安全看护等功能。二是在组织管理上下功夫,使“儿童之家”工作、活动实现常态化。在组织管理上实现“四有”,即有稳定的专职和兼职管理人员,由热心公益、德才兼备的退休教师、退休干部,或有教学管理经验和社会管理经验的教师、基层干部、联系挂点村干部和志愿者担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有一支稳定的志愿帮扶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常态化结对帮扶活动;有监督管理团队,村屯建立各类管理组织,及时协调处理“儿童之家”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监督“儿童之家”的运行;有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确保工作运行规范。

  (三)精心策划设计,创新工作载体

  一是建设模式新。充分利用妇字号团体优势,整合资金、物质、人才等资源支持,开展普惠型、群众自办型、民办公助型等三种建设类型建设,减轻了财政负担,增强了工作成效。如贵港市爱心接力协会在港南区瓦塘乡鹿山村洛阳屯的公益性“爱心书香”书屋创建的群众自办型“儿童之家”,由400多名志愿者实行常态化管理,自主解决人员、资金、管理等问题,负责人李建壑老师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教师。二是活动方式新。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启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月”活动,主动回应社会关注,调动各方资源为“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提供困难救助、心理咨询、课业指导等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 “万名大学生返乡志愿服务千所儿童家园”、“关爱留守儿童·共筑成长蓝天”等主题活动,共组织机关单位、女企业家、爱心志愿者,服务177个“儿童之家”,捐赠物品、共同游戏,开展安全教育、心理辅导等,受益儿童7835人。让儿童切实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提升了“儿童之家”的社会认可度。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面大量广,难以覆盖

  我市辖1152个村(社区),0-18岁儿童总人口数约143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38.23万人。按照儿童纲要“2020年,9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设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的目标要求,我市至少需建设“儿童之家”1037个。按有活动场所及设施、有牌匾、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有常态化儿童活动、有常效管理机制、有档案材料的“六有”建设标准,1037个“儿童之家”的建设任务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外,现有的“儿童之家”主要设在村级老年人活动中心、村级文体活动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或村委办公场所,因公共活动场所数量有限,村委办公场所一室多用,许多“儿童之家”面临着缺少活动场所的困境。

  (二)经费不足,难以持续

  目前,“儿童之家”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妇联补助、市级或县(市、区)级妇女儿童发展专项资金、部门援助或社会捐赠。2012年至今,自治区妇联以项目运作的方式支持每个自治区级示范点建设资金2万元,我市有11个示范点,共获得补助资金22万元。市、县两级妇联从妇女儿童发展专项资金中共列支87.2万元用于“儿童之家”建设。其中,每个市级示范点补助建设经费1万元,2013年每个市级示范点补助建设经费5000元。资金投入大部分用于购买设施设备等支出,日常活动经费、设施维护费、管理人员经费等支出基本为零。因经费投入不足,难以保证儿童活动的正常开展。目前,除示范点外,大部分儿童之家设施设备缺乏,活动偏少。而示范点的设施设备也因使用频率过高,损耗严重,如没有新的设施设备补充,现有“儿童之家”的运行难以维持,新建“儿童之家”也将成为纸上谈兵。

  (三)管理粗放,服务单一

  目前,“儿童之家”管理员大多由村“两委”干部(大多是村妇代会主任)、村屯骨干兼任。兼职管理员基本靠爱心与责任心开展一些粗放式的管理工作。“儿童之家”的服务功能基本处于组织文体娱乐活动、提供临时托管场所等初级阶段。受兼职管理员的综合能力、精力等因素影响,大部分的“儿童之家”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程度不高,只是提供一个游戏娱乐及临时托管场所,离儿童规划提出的“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仍有待探索建立起真正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四)政出多头,难以协调

  当前,大多数的村(社区)对应着上级的十几个部门。受场地限制,一个功能室门口通常要挂数块牌子,充当着各类“家”、“屋”、“室”,一室多用现象普遍。村屯老年人活动中心、文体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幸福家园等阵地有着不同的主管单位,也有着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儿童之家”要在这些阵地中享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但是作为村屯“儿童之家”的主推单位,县、乡妇儿工委办公室、各级妇联影响力有限,难以协调。

  四、对策和建议

  (一)在“建”字上保根本,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

  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将“儿童之家”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形成工作合力。将“儿童之家”纳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幸福家园等阵地建设规划中,统一在新建阵地中设置“儿童之家”功能活动室。要拓宽创建模式,加大气力创建普惠型的同时,积极探索群众自办型和民办公助型“儿童之家”。“普惠型”即以村级公共场所为依托建设以全体儿童为对象的开展课余安全看护、文体娱乐、成长教育为重点目标的村屯“儿童之家”;“群众自办型”即利用农村闲置房屋,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建立以民办民受益为目标的村民自助型关爱中心;“民办公助型”即以政府帮助为辅,民营力量投入为主,创建幼儿示范教育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两位一体的专业型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心。要加大建设力度,加强督促检查,树一批典型示范,使示范“儿童之家”功能规划区域设置上达到“五室”标准,即创意小作坊、图书室(成长书屋)、悄悄话小屋(视频聊天室)、快乐天地、议事室,使服务功能更加完备。

  (二)在“投”字上求突破,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

  “儿童之家”建设存在的突出困难是资金问题。因此,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乡级财政也能设立专项资金,对建成达到自治区级标准的“儿童之家”提高补贴标准。要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争取村级经济支持。要充分发挥妇联“联”字优势,多方面协调争取,采取财政支持一点,部门项目资金扶持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等办法,解决“儿童之家”建设项目资金紧缺的问题。

  (三)在“管”字上严把关,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

  要创新管理方式,不断强化“儿童之家”建设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要大力推行设岗定位、专职专选等办法,切实把那些懂大局、善协调、重实干、能创新的女能人、女典型、女致富带头人等优秀女性选拔到村级妇联工作岗位上来;大力发展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巾帼志愿服务者成为村、社区妇联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帮手。建设设置基层儿童社会工作岗位。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每个街道和乡(镇)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儿童社会工作者”要求,从自治区层面出台政策,在乡(镇)设置专职儿童社会工作者。

  (四)在“用”字上做文章,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

  建好阵地是基础,管好阵地是关键,用好阵地是目的。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使活动阵地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各基层妇联组织要按照儿童发展规划提出的“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要求,探索新方法,搭建新载体,为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切实让儿童感受到家园的温暖,让“儿童之家”真正成为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课外活动乐园。

  关于儿童的调研报告篇3

  儿童是弱势群体,流浪儿童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随着社会的变迁,流浪儿童问题在各城市地区开始凸显,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那么,促使儿童流浪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帮助流浪儿童不再流浪?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儿童流浪?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因此,弄清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预防、控制儿童流浪和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参考性建议则是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

  一、成都市流浪儿童基本状况及特征

  (一)成都市流浪儿童基本状况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得出,离家时间不到一个月有26人,占所调查51个样本的51.0%;离家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不到半年有11人,占21.6%;离家时间在半年以上,不到一年有2人,占3.9%;离家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到两年有6人,占11.8%;离家时间在两年以上,不到三年有3人,占5.9%;离家三年以上有3人,占5.9%。根据调查问卷及访谈我们得知,流浪儿童的临时居住地多集中在车站、桥下、建筑工地、网吧及银行等场所。这些流浪儿童在街头生活主要依靠捡垃圾(如塑料瓶、纸盒等)卖钱、乞讨、偷骗抢及打廉价工来维持生活。在我们所调查的51名流浪儿童中,14人次有过偷骗抢的经历;15人次有过抽烟喝酒的经历;12人次有过打架经历;18人次迷恋网吧、电子游戏。

  (二)成都市流浪儿童基本特征

  从以上流浪儿童基本状况看,我们可以总结出流浪儿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流浪儿童年龄大都在8~12岁和13~15岁两个年龄段,以男性流浪儿童为主,但与往相比,女性流浪儿童的比例成上升趋势。在这51名流浪儿童中8~12岁占17.6%;13~15岁占64.7%,并且此年龄段中女性相对百分比高于男性。从文化程度上看,文盲占7.8%,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44.9%,仅有2.0%完成了初中教育。从其流出地状况来看,主要来自本省,其中农村34人,占66.7%,城市10人,占19.6%。

  从其离家出走流浪的时间上看,不到一个月占51.0%;离家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不到半年占21.6%;从此可以看出流浪时间的周期性短,一方面可以说明政府救助及时,另一方面可以得出流浪人次频率高的特征。

  二、成都市流浪儿童成因分析

  造成儿童离家外出流浪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交织,但我们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原因:经济原因;家庭原因;个人原因。此外,犯罪分子引诱、拐骗儿童导致其流浪也是其原因之一,在我们调查中发现有7人次,占13.7%的儿童有过被引诱、拐骗的经历,这些儿童逃离了拐骗者的控制,由于缺乏生存手段,却又流落社会,而被迫流浪。

  三、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措施及所面临的困境

  (一)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措施

  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该中心)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多宝寺南路,地处成都市东南区,该中心于2000年10月正式成立。经过几年的救助保护工作,该中心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防、控制和救助保护体系,形成了全方位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平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救助保护模式。

  1.各级领导重视流量乞讨人员救助保护工作。为了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工作,依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成都市政府制定了《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意见》,并成立了成都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市长任工作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分别为11个部门的副局长。

  2.各部门之间在救助保护流量乞讨人员协调比较通畅。

  3.针对流浪儿童建立起了全方位的救助保护体系。

  (二)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尽管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许多工作还在不断地摸索当中前进。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是法律的缺失;三是专业人员短缺。此外,资金投入也不足。一方面,救助保护中心一些相应的设备不够完善,缺少娃娃们娱乐、游戏、学习等设施,而且娃娃们没有一个较为宽广的活动场地;另一方面,对无法送回户口所在地的儿童安置问题也是当前所面临的又一困境,家庭支付不起监护权,留下的孤儿可以去孤儿院,但对于流浪儿童,就必须有政府出面,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安置他们。

  四、预防、控制儿童流浪和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对策建议

  预防、控制儿童流浪和救助保护流浪儿童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但是这些工作又具有强烈的紧迫性。流浪儿童群体在扩大,犯罪群体也在扩大,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今天的流浪儿童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救护,就有可能成为明天的犯罪分子。对整个社会而言,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和社会运营成本,不安全因素也会随之增加,造成公民心理恐慌。因此,在预防、控制儿童流浪和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对策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协调救助保护体系发展的平衡性

  1.协调城乡救助保护体系发展的平衡性。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流浪儿童的流出地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比如:对于家庭离异、外出打工人员留下的子女由专门的人员安排他们上学、吃饭、休息,这样就可以灭其源头,为作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救助保护体系,在预防、控制工作方面加大对流浪儿童流出地较为频繁的乡村财政投入。一方面,可以有效预防、控制儿童外出流浪;另一方,也可以大大减少流入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同时也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矛盾。

  2.协调各城市间救助保护体系发展的平衡性。一方面,各城市间的救助保护中心有好的经验、模式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这样可以减少摸索的时间,少走弯路,节省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在实施一些政策、法律规范上应该口令统一,避免行政错位,否则不但降低了一些政策、法令的效力,也不利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完善法律制度

  为流浪儿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需要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规范,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提供一个合理、合法的平台,更有利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展开。因此,我们建议在整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有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一项专门针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办法。

  (三)完善人员配备

  在政策上吸引专业性人才补充到队伍中来,完善多层次的人员配备,为已有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流浪儿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救助保护工作。此外,救助中心应杜绝拉关系、走门路到中心来的无用之人,做到有岗必有责。

  (四)增加资金投入

  一方面,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做到专款专用(如阳光家园等社会安置资金),以便使各项活动良好、持续发展。以儿童为本,并不断完善救助中心的硬件设施,并为儿童提供和谐的生活、娱乐、活动的环境,虽然他们大多只做短暂的停留,但要使他们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怀和爱。另一方,吸引社会企业、机构、团体、个人捐款,弥补资金的不足,鼓励他们参与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中来,对一些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做出贡献的企业、机构、团体、个人,政府在政策上要予以补偿,比如:根据企业、机构、团体、个人贡献大小在税收等相关政策上提供优惠政策。

  (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总之,政府、社会都应该重视流浪儿童问题,认识救助保护流浪儿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结合本地状况制定出符合本地特色的一些救助保护模式,并不断地探索、创新,协调各个部门预防和控制流浪儿童,做好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我们衷心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关注流浪儿童,关爱我们的孩子,让每个儿童都拥有同样的一片蓝天!

看过“关于儿童的调研报告”的人还看了:

1.关于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2.幼儿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3.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4.中国儿童饮食情况调查报告

5.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193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