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报告总结 > 工作报告 >

1995年政府工作报告(3)

时间: 琢妤0 分享

  1995年政府工作报告篇3

  ―1995年3月10日在广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广州市市长黎子流

  一、1994年工作的回顾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994年,我市国民经济在1993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发展。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除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未能按计划把升幅控制在15%以内,其余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70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万元,增长18.7%。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工业总产值完成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5%。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工业增加值314.31亿元,增长12.83%。工业产销率达到96.8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6.4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区和县级市工业生产增速较快,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电力建设有较大发展,全市用电紧张状况明显改善。

  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迅速。港口吞吐量完成8120万吨,比上年增长6.7%。国家重点项目新沙建港一期工程1至5号泊位基本竣工。加快公路建设,初步形成以广州为中心,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一、二、三环线为纽带,贯穿县乡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新增城乡电话交换机58万门,总容量超过140万门。其中,市区增加36.6万门,总容量突破100万门。公路和电信建设均提前一年完成“八五”计划。

  农业受灾仍获好收成,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完成5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2%。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蛋品、花卉全面增产。乡镇企业继续快速发展。总产值和总收入分别完成433.93亿元和502.73亿元,比上年增长35.28%和33.43%。

  商业网点建设步伐加快,市场繁荣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23.61亿元,增长41.27%。去年6月抗灾期间,国有商业部门积极组织货源,使商品供应不脱销、不断档。节日市场供应充裕,购销畅旺。旅游业有新的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16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85亿美元,增长6.2%。饮食市场派兴旺。市场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16.6%,接近控制在15%以内的年计划指标,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涨幅。

  财政收支平衡,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完成中央“两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任务64亿元,超额2亿元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比上年增长22.1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9.47亿元(按分税制口径计算,不包专项收入),增长67.88%;财政支出70.36亿元,增长37.98%。金融形势良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7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7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39.86%和22.83%;提前20天完成18.2亿元的国库券发行任务。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善,重点建设得到加强。市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1.76亿元,比上年增长40.29%。地铁、乙烯、聚酯切片、聚丙烯、员村热电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工程进展顺利。

  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经济济发展继续提高,城市人均年生活费收入7046元,比上年增长41.3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670元,增长37.91%。

  (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广州重型机器厂、广州钢铁有限公司等34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已步入操作运行阶段。企业解困转制工作逐步扩大,第一批选择了40户国有工交企业、51户商贸、建安企业为试点,在取得经验后,又选择了55户工交企业作为第二批试点,对试点企业实行“一厂一策”,通过生产要素流动,实现“资产重估、债务重整、股份重组”,卸掉历史包袱,寻找新的出路,并已全面启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劳动制度改革得到深化,全员劳动合同制正在全市有序推开。同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市国资委、国资局已正式挂牌,金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已投入运作。

  财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先后制定了有关财税体制改革的“十二条”和“二十条”衔接措施,解决了一大批在新体制运行中出现的政策和具体操作问题,较好地完成新旧体制的衔接,实现平稳过渡。

  国合商业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家中外合资零售商业企业――友谊和黄超级市场开业;中外合资的康乐万客隆已奠基动工。

  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实现了电价并轨,调整了粮食购销、原油、天然气、成品油、部分钢材品种、自来水、公用电话的价格和收费标准;调控市场物价的新机制逐步完善。

  金融体制改革迈出了新步伐。提出了关于广州市建立现代化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初步设想,并有了实质性推进。广东市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的广州分行相继开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首次走出国门,在泰国设立了保险机构。新开设外资银行分行5家,代表处6家。汇率并轨平稳过渡,银行实行结汇、售汇制度进展顺利,外汇交易中心广州分中心开通后运行良好。证券市场稳步发展,广州地区开通深、沪股票交易业务的证券商,已由上年年底的28家增加到44家,交易量为上年的4倍多。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加快。

  社会保障改革专项规划正在结合“九五”规划着手编制。成立了市社会保障协调领导小组,推进保障制度的建立。实行市区养老基金管理一体化,改革了养老金计发办法,提高了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标准,制定和实施了《广州市职工失业保险规定》,并结合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组织失业人员生产自救,形成“一条龙”就业服务体系。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广州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已经省批准,正组织全面实施。顺利完成了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

  以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农村合作基金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个体私营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分别比上年增长27.21%和44.78%。

  其他各项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三)对内对外开放成绩显著

  继续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改善对外商投资的服务和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外商直接投资踊跃,一些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相继来我市作长线投资,项目总体质量有所提高,外资结构向多元化方向拓展,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O.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91%。

  外贸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外贸出口提前3个月完成年度计划。今年出口总值46.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5%,其中,八区、四市出口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倍和4倍。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向高档次、高附加值转变,出口市场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14o多个,远洋直销业务有显著增长。

  东南部各组团特别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呈现外向、快速发展势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以越秀公司和羊城公司为代表的海外企业取得了新的发展,在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开拓市场、推销广州商品、提高效益方面取得了新成就。

  对外交往活跃,扩展了国际交流合作的渠道和领域,全面恢复和发展了友好城市关系。加强了侨务工作,认真落实侨务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华侨、归侨、侨眷的积极性。

  经济技术协作有了长足的发展,顺利完成了中南经济技术协作区第七次联席会议主席任期内的工作,与西北、两南的经济联合有新发展。'94广州博览会取得好成绩,与国内贸易部联合成功地举办了全国物资商品协作交易会。推进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和发展经济工作。及时赠送物资、资金共2300万元,帮助对口扶持的清远市的灾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

  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深化和充实,开展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镇规划的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完成城市建设投资42.25亿元,比上年增长68. O6%,是历年完成投资额最多的一年。地铁一号线工程动工以来,进展顺利。至1994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5.9亿元;动迁居民和非住宅单位近300O户,拆除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安置房近3O万平方米;土建工程如期推进,在33个施工点中,已开工的有19个;一号线需从国外引进主要设备的15个系统和单机已全部签订供货合同。机场路三期扩宽工程、芳村大道北天桥等一批路桥工程已经竣工,广深准高速铁路市区地段立交主体工程已通车。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扩容、二沙涌整治等工程基本完成。东南西环高速公路、江湾大桥、解放大桥等大型市政工 程已经动工。新购置公交车辆458台,新增日供水能力12万立方米。房地产综合开发有较大发展。完成开发工作量189.45亿元,比上年增长5l.27%,预售解困房1万套。加强了园林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白云山碑林工程已竣工,并向社会开放,能仁寺复建主体工程和白云山三台岭大花园首期工程已经完成。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经全国37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评比,我市连续5年进入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之列。

  按照《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市管理的若干决定》,以解决交通拥挤和市容脏、乱、差问题为重点,进行全市性的综合治理。以东风路为样板的一批市容卫生交通管理样板路的建设,推动了市容市貌的改善;继续清理了一批路段的占道经营摊档;整治了一批卫生死角,环卫保洁质量有较大提高,顺利通过了全国卫生检查团对“十佳卫生城市”的复查。

  (五)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精神文明建设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良好效果。通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加快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在全市深入广泛开展“可爱的广州我的家”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建立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1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出版了一批爱国主义教材,举办了“百歌颂中华”、“羊城合唱节”、“羊城读书节”和“广州企业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向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了生动、具体、活泼的爱祖国、爱广州、爱岗位的教育,焕发了建设祖国、建设广州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广大市民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的教育与熏陶,组织评选“羊城公德公益百星”、“羊城见义勇为十佳”、“羊城巾帼英雄”和开展“礼貌、安全、卫生服务月”以及对外来青工开展了“金雁计划”和评选“十优百佳”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在地铁等市政建设工程的拆迁过程中,受影响的单位和市民都能顾全大局,自觉服从城市建设需要。积极倡导尊老、爱幼、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残疾人事业有较大发展,在教育、康复、就业、文体、生活救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老年人工作也不断推进,投资4.5亿元的“颐年园”正抓紧建设。这些活动和工作进一步弘扬了“广州市风”和“广州人精神”,涌现出热心救助“好军嫂”韩素云和关心照顾新疆被拐骗儿童阿不都尼亚孜的先进群体,以及女大学生__自愿到贫困山区任教的感人事迹,充分体现了广州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1994年,广州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称号,并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和省“双拥模范城”。

  科技工作全面推进。以“万众齐心兴科技,建设国际大都市”为主题的第三个“科技进步活动月”系列活动有声有色,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科技意识。深化了科技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了科技兴市步伐。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进展顺利,“EIM-60l大中容量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正加快在我市接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O2家。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发展,民营科技园的开发正抓紧实施。技术贸易机构不断健全,技术市场交易日趋活跃,加大了技术出口,推进厂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科技兴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快“星火”科技密集群体建设,促进农村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形成和“三高”农业发展。进一步增加了科技投入。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丰硕,市属单位获国家级科技奖3项、省级21项、市级99项,获奖项目技术水平较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科技进步基金会又设立了4个专项奖。重奖了一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社会科学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通过举办一些国际研讨活动和开展重点、热点、难点课题研究,提高了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深化了办学体制、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快速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强化德育工作,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提高。“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高考成绩总体水平连续5年处于省领先地位。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农民培训班、技术讲座蓬勃发展。高等院校加强重点学科、重点课程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市本级教育事业经费年初预算比上年增长22%,达1.O8亿元。市本级教育专项资金已征集到1.28亿元,全市教育基金累积3亿多元。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认真贯彻执行《教师法》,弘扬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教师生活待遇有较大提高,市属学校教师的岗位津贴已达到年人约8OO元到1400元。市教育基金会拨出2OO多万元,开设了“终身教育奖”。市已划出19万平方米土地,建设教工新村,并已征地9万平方米。全年共统筹解决了1000户教职员工的住房问题。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市2000名教师受到市政府表彰,其中3O名优秀教师荣获我市人民教师奖章。

  文化、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都有新的发展。积极组织了一系列褒扬主旋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动,一批优秀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广州粤剧团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成功组织了第三届羊城艺术博览月、'94中国艺术博览会、粤剧黄金演出周、曲艺黄金缤纷夜等活动。广州艺术博览中心、粤剧大观园等一批新的重点文化设施开始筹建。电视、广播、新闻出版事业不断发展,新建成规模大、设施现代化的广州购书中心。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的管理,通过“扫黄”、“打非”,不断净化文化市场。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广州代表团在第九届省运会取得好成绩,金牌、奖牌、团体总分均居各代表团之首。加强了卫生立法,促进防病措施落实,实施医院分级管理,推行厂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和卫生系统阶段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治理整顿医药、食品市场、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地方慢性病防治、初级卫生保健、中医中药工作取得新进展。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形成依法管理的格局,整体工作水平有新的提高。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率连续7年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计划。进一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了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兵、预备役部队配合有关部门在维护社会治安、防洪抢险救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军警民共建活动取得了新的进展。民政工作在社会保障、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参事、文史、修志、统计、人防、档案等工作都有新的进步。

  (六)依法行政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所加强

  全年报请市人大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17件,其中已经省人大会批准颁布的10件;由市政府制定颁布的规章33件;各级行政机关共受理办结行政复议案47O件,促进了依法行政;接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共585件,已全部办复。对《公司法》、《教师法》等15个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全市60多个行政部门和区、县级市政府行政部门1.3万人进行了行政执法培训考核,并颁发了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加强了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司法行政部门主动拓宽业务领域,积极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法律服务、公证服务和法律保障。审计部门加强了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经秩序。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了一系列集中打击行动和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狠抓一、二级警区巡警制的落实,建立一批安全文明小区,保证了'94广州龙舟节、国庆节、两届交易会等重大节日和大型群众活动的安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规模扫除“黄、赌、毒”的统一行动,有效地遏制“黄、赌、毒”蔓延的势头,净化了社会环境。

  (七)勤政、廉政建设继续推进

  各级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有新的改进。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现场办公,重视和注意听取专家及多方面的意见,使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力求做到民主、科学、切合实际,并得到有关单位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政府和部门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更好理顺市、区、县级市的关系,实行责权利相结合,以及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管理服务,完善投资环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区、县级市和经济管理部门也相应向下放权,减少了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调动了各级的积极性。

  加强了廉政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继续抓好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反腐败三项工作。广泛开展了反腐倡廉教育,重点清理了领导干部的车子、房子问题。加强了监察工作,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狠刹了群众关注的几股不正之风,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尤其是一些预算内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包袱过重,部分效益转移,加上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成本加大,亏损增加。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4.15%,比上年增加6.69个百分点,预算内国有企业亏损面达32.39%,增加17.49个百分点。二是资金偏紧,到位率较低。去年需流动资金1O5亿元,缺口近40亿元; 市的20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到位率只有55%,这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以及我们筹措和运用资金的办法不多、不活,投资分散有关。三是零售物价在高位上继续攀升,尤其是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升幅偏高。尽管年初已制定15项措施对物价进行调控,但由于受全国大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平抑物价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四是生产安全事故增加。全市发生企业职工伤亡事故389宗,死亡269人,分别比上年上升了7.46%和13.98%。五是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重大恶性案件发案数继续上升,群众的安全感有所下降,社会治安已成为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政治和社会安定的隐患和消极因素依然存在,“黄、赌、毒”等“七害”活动转为隐蔽、分散,尤其在一些边远地区仍较突出。六是管理工作和一些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城市、交通、文化市场等方面的管理问题较多,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特别是法制不健全,有些虽有法规,但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

  二、199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1995年是我市全面完成“八五”计划和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规划第一阶段任务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我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统一思想、总揽全局、加强协调、扎实工作”的要求,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抑制物价上涨和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进一步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集中力量抓好三个重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拓展利用外资新领域)、三项建设(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建设)、三个提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增创新优势,进一步发挥广州中心城市的作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继续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依法治市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保持社会稳定。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工业总产值增长18%,工业增加值增长15%;农业总产值增长6%,农业增加值增长5%;市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外贸出口总值增长1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幅度控制在13%左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7‰以内。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管理和推动技术进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要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经济布局,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形成整体优势,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继续坚持提高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结合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加快交通、通信和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建设电力、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轻型工业,调整工业布局,优化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力促标致汽车等拳头产品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加快信息、咨询、技术、专利交易等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搞好增城市中国专利村建设。努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老企业,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

  继续深入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切实抓好企业的建制和解困转制工作,争取新的突破。通过出让股权、易地改造、关停并转、赎买经营、租赁经营、贷改投、债转股、股份合作制、企业破产等多种形式,使企业尽快卸下包袱,轻装前进。对重点企业、重点问题要建立责任制,限期推进。企业要加强销售工作,搞好产销衔接,提高产销率。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内部管理,建立扭亏增盈责任制,开展计划目标成本管理,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争取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围绕“转机建制”,重组企业结构,优化机构设置和劳动组合,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抓好资金管理和筹措工作。强化质量管理,大力开展创名牌活动,提高“广货”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技术进步,建造“双百工程”,培育1OO个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100个质量水平高、出口创汇多、市场覆盖面广的产品,迅速形成广州工业新的增长点。根据老城区改造和建设大都市的需要,搞好工业小区建设规划,陆续把一批企业从老城区搬出进行易地改造。继续加快区街工业的发展。

  千方百计安排好交通运输生产,协调发展铁路、海运、公路、内河航运等多种运输,确保我市急需的煤炭、原油、粮食、化肥、钢材和人民生活必需品以及重点建设项目所需物资的运输畅达。积极主动争取省政府和民航总局的支持、帮助,加快广州新国际机场的立项报批和前期准备工作。港口码头建设要有新的发展。要按2005年建成现代化世界一流大港的目标,修订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广州港的体制改革,在政策上可参照开发区的做法。新沙港一期工程6至10号泊位建设要加快进度,广州港出海航道要尽快疏浚,争取今年动工。大力发展地方海运船队。抓紧北二环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速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推进广花公路改造。继续搞好市话扩容工作,新增市话交换机34.4万门。建设市邮政新枢纽站,拓展邮电业务新领域。

  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优先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继续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要把现代化农业作为发展重点。坚持走市场引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路子。大力支持发展集产供销于一身、贸工农于一体的龙头企业,继续办好以优质谷、荔枝、甘蔗、塘鱼、肉鸡、香蕉、禽蛋、花卉、速生丰产林为主的十大种养基地和近年新办的鸵鸟、鳗鱼基地,特别是要办好优质种苗基地。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的管理,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业利用外资的范围和数量,搞好首次在香港举办的农业项目招商活动。重视和依靠科技兴农,全面推广先进适用的农科技术,建立“三高”农业示范区,加速“三高”农业的发展。要加强对农业用地的管理,严禁乱占、滥用耕地,继续做好丢荒耕地的复耕工作。大力开发利用山地、坡地、水面、滩涂等农业资源,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地制宜实行粮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切实抓好商品粮基地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充实市民的“米袋子”。继续搞好“菜篮子工程”建设,特别是要花大力气抓好生猪生产,建设18个大型机械化养猪场,经过3年的努力,使我市城区猪肉自给率从目前的 30%多提高到 50%。要稳定1万公顷蔬菜田的正常生产,认真抓好蔬菜保护性栽培、工厂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市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3O亿元,今年先投资10亿元,按照抗御百年一遇洪灾的要求进行堤防水利建设。同时,进一步搞好造林绿化,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继续推进农村股份制,建立和健全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采取得力措施,做好挂钩和对口扶贫工作,使全市210条村的年集体经济收入由3万元以下,提高到10万元以上。

  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和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的要求,加快建设广州商贸中心的步伐。按照建设大市场、大流通、大商业的思路和现代市场经济规律,抓紧18个大型购物中心、18个批发市场、14个室内集贸市场、7个大型牲畜屠宰场、l个购物广场、1个商业区的建设,形成多层次、高效率、结构合理。货畅其流的流通网络,从而扩大市场覆盖面和辐射力,使广州成为沟通全国、面向世界,扩散能力和聚合能力较强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的交汇中心。认真抓好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粮、油、糖、肉、菜、鱼、蛋等重要主副食品的供应。不失时机地举办各种促销扩销活动,搞活搞旺广州的消费品市场和饮食服务市场。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方式,指导企业引导消费,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连锁经营。

  进一步规划建设好广州旅游中心。充分发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积极开发旅游新资源,力争年内建成世界大观园、飞龙世界娱乐城、以及旅游步行街、食街和海鲜街等大型旅游景点。抓紧广州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对外招商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州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准,使广州逐步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旅游中心之一。

  要把控制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来抓。继续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稳定市场物价的措施,切实抓好生产、搞活流通、落实储备、强化管理,增强市场的调控能力。特别是要增加“菜篮子”中的肉、菜、鱼、蛋的储备,增强调节春、秋淡季和天气突变引起的物价上涨的能力。国有商业企业要认真执行物价政策,充分发挥平抑物价、主导市场的作用。要控制消费基金增长幅度,使消费基金增长率低于可供分配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职工实际平均收入增长率低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尽可能压缩不必要的标准过高的会议、庆典活动。要下大气力整顿流通领域价格秩序,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乱收费、乱涨价、欺行霸市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切实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继续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控制信贷总量,做好信贷结构调整,盘活资金,集中保证一批重点项目和效益好的企业的资金需求。利用广州金融机构“存大于贷”的优势,争取及早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力争今年信贷规模达到去年水平并略有增加。继续加强金融监管,整顿结算秩序,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采取切实措施,堵截不合理的现金投放,大力组织货币回笼。千方百计解决市场辅币紧缺的现象,加强现金调拨工作。想方设法吸收更多的存款,增强银行资金实力。各级政府和企业都要积极利用资金市场,多渠道筹措资金。政府和银行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只要是有市场、有质量、有效益的产品,就要保证流动资金供应,只要是经批准在建的基建项目,就必须及时安排资金。市、区、县级市的大企业都必须领导动手,建立和健全收、借、用、管、调、还的资金良性循环机制和信誉、风险机制。

  要广开财源,努力增加财政收入,继续扩大债券发行,合理安排支出,确保预算平衡。强化预算约束,从严控制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建设资金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税收征管,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征管,转移到基层,坚决打击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偷税、骗税的违法犯罪活动。

  (二)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向深层发展

  企业改革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一手抓建制试点,一手抓解困转制,认真探索公有制企业转制的实现形式,坚持试验,不断完善。对生产经营状况好,有基础的企业,加快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34户试点企业的建制工作,在搞好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对包袱重、困难大的企业,要运用多种形式,以解困转制为重点,把解困、转制和发展结合起来。现有的146户试点企业的改革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同时,继续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企业纳入解困转制试点。要抓好清产核资、三项制度改革、解决企业历史债务等基础工作,确保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对一部分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按照《破产法》的规定,建立破产机制,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破产,并做好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解决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继续做好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工作,鼓励它们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按照经济规律,发展跨地区、跨行业,工、技、贸、金相结合的企业集团,用两、三年时间,形成产值超1OO亿元的企业集团5个,超50亿元的8个,超30亿元的10个。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坚决制止和严厉查处在清产核资、改革产权制度过程中的各种化公为私行为,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对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作,特别是要抓好若干户市一级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组建及授权若干户大型企业、企业集团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试点,全面推进我市企业制度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要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多功能、高效率、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形成辐射力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首先,要着手建立一个多功能、开放型、辐射力强、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建成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六大区域性市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优化区域内的货币资本配置。其次,推进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并存、公平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继续推进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的进程,吸引更多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商业银行将总部设在广州或在广州开设分行。积极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引进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步伐。第三,转变人民银行的职能,加快法规建设,完善对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进行监督和调节的方式与手段,强化人民银行对金融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确保金融市场稳定有序发展。第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加快金融业电子化建设,争取率先在金融服务的硬件上达到国际水平,建立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网络及完善资金清算系统,加快开发并普及计算机在金融各业务领域中的运用以及建立现代化的信息中心,不断推出和创新金融服务品种,以适应市场经济对金融业多元化的需求。主动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深入开展金融体制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理顺各方面的关系。继续妥善解决新财税体制运行中的政策衔接问题,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全面顺利过渡到新财税体制创造条件,研究、解决新旧税制转变过程中企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市各分局和区。县级市税务机构的分设工作,并加强对分设机构的指导协调。积极研究、建立新形势下的生财、聚财、理财体系。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积极推进城镇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抓紧编制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规划,在此基础上,上半年要完成广州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着手制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将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作为今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取得突破。完善基本养老金的统筹办法,实行职工个人储蓄性保险,提倡各种互助性的社会救助。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重新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收入标准,探索建立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养老、失业保险要在今明两年内覆盖全地区。认真搞好机构改革。这次改革的目标,是要加强宏观管理和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社会职能部门;精简撤并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撤销行政性公司,组建集团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撤并职能交叉及业务相近的机构;清理和裁减各种非常设机构;大力精简人员,达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从而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中心城市特点,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通过改革,市直党政工作部门从原有75个,加上市行政性公司15个共9O个,精减为6O个,精减33.3%。其中政府工作用部门从78个精减为50个,精减35.8%。机关人员按1993年底人数精减3O%。要认真做的动员和组织实施,进一步修改完善机构改革配套措施,搞好各部门的“定管理职能、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的“一定”工作,解决突出的职能交叉问题,加强对撤并单位的指导协调,做好机构改革中富余人员的分流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市、区和县级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于6月底基本完成,街道、镇机构改革》9月底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于年底基本完成。通过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改建为经济实体的单位坚决不搞“翻牌公司”。要增强机关工作人员“为发展生产力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三为”意识,进一步明确政府机关内部的职、权、责和奖惩办法,大胆使用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把他们提拔到领导岗位上,使机构改革后政府机关更有朝气和活力。

  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鼓励、支持个体和私营经济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经济规模,增强经济实力,并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引导和管理。计划、外贸、流通、物价。住房等各项改革也要同步推进,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中心城市管理新体制。

  (三)高起点、全方位地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要求,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引导,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积极拓展利用外资新领域。在继续扩大第二产业吸收外资的同时,以拓展第三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的建设,大量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把吸收外资的重点放在增强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基础工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老企业技术改造、发展“三高”农业和商业服务网点、旅游景点上,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比重。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利用外资项目在质量、数量和效益上有新突破。充分利用我市地缘、人缘的优势;吸引国际上跨国公司、大财团来穗投资。继续到香港和国外举办全市性的招商会,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立广州商贸中心。市招商局要分别在香港和美国纽约等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办事处,逐步实现利用外资从以穗―港―台为主向穗―港台―远洋的战略升级。建立与大集团、大公司、大项目联系人制度,及时依法妥善解决一些项目久拖不决的问题,确保利用外资项目的落实。努力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要按照国际惯例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强化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完善“一条龙”服务,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加强宣传对外开放、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主动多做工作、依法办事、加强服务,增强外商来穗投资的信心。

  加速形成发展广州国际经贸大通道的新格局。以灵便的信息、发达的销售网络、高效的服务,增强广州口岸的出口功能。继续拓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场,着手组建集贸工农技商为一体,以金融为中介,以资产为纽带,以收购、兼并为基本手段,以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的综合商社和大型企业集团,实现外贸出口的规模经营。培育50家年出口创汇超I000万美元的出口企业和一批年出口创汇5OO万美元以上的拳头产品,以增强出口后劲。

  加快广州东南部开发总体规划的启动、实施,借鉴国内外开发建设新区的先进经验,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对开放建设的协调和宏观调控,把东南部地区开发建设成为广州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区域。尽快完成区内6个组团开发的详细规划,各大组团之间的主要配套基础设施要基本形成骨架。抓紧珠江新城市6个示范片和南岗镇、钟村镇2个示范点的建设,实际利用外资要达2亿美元以上。

  在强化与国内各地经济技术协作的基础上,突出加强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各市的经济联合,努力促成珠江三角洲经济协进会的建立,发挥广州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发展与华东、东北的经济协作关系,广泛开辟内地“广货”市场。继续做好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和扶持清远市经济发展工作。

  加强对外友好交往工作,认真抓好城市经贸工作会议和1996年第二届亚太城市首脑会议的筹备工作。进一步落实侨务政策,继续做好与港澳台同胞及美、加、欧洲、澳洲、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和社团的联络工作。

  (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科学技术要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的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快“科技兴市”步伐。围绕把广州建成华南科技中心这一目标,进一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特别要抓好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和重点跟踪管理的重大科技项目任务的落实。加快科研机构改革步伐,通过市场牵引、政策导向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科研机构合理分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科技企业成长,抓紧民营科技园的开发建设。加快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电子科技园的建设步伐,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促进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多形式、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积极探索筹措资金的新路子。金融机构要增加科技贷款,科技信托投资公司、科技城市信用社、高新技术开发投资公司要增强实力,积极支持科技项目实施。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资金、人才和技术,开辟技术出口新渠道。要重视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促进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兴旺,更好地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理论、决策的先导和依据。

  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认真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广州市贯彻《纲要》的实施方案。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在旧城改造和住宅小区开发中,认真做好中小学校的规划,合理布局,保证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加强特殊教育,全市盲、聋、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要保持在80%以上。花大力气积极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从1995年起,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要逐步提高到60%。开展多样化的高中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的沟通和衔接。高等教育在以内涵发展为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同时,适当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应用型专科教育,完善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生教育。继续发展以岗位培训、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着力抓好各级各类学校和有关学科、课程、实验室的升级达标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教师法》,切实抓好教师队伍的“稳定、充实、提高”,加强师范教育和教师在职培训,办好广州师范学院,抓紧教师活动中心的筹建,加快教师住宅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积极筹备、组织我市教育博览会和第三届“教育基金百万行”活动。

  (五)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以超前的意识,进步完善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规划。抓紧城市交通总体规划、各专业规划以及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力争年内进入实施阶段。

  结合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高质量、高标准地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地铁一号线工程、环城高速公路东南西环等重点项目的工程进度,加快江湾、鹤洞、华南、解放等过江人桥建设。地铁号线建设要全力以赴,做到决心大,工作细,安置好,推进快。1995年要突出抓好资金筹措和投资监控,土建工程要全面铺开,除盾构施工的区间和少数工点按计划明年开工外,要新开10个工点。地铁综合发展建设用地的拆迁工作将进入高峰期,要分期分批签订第二期征地拆迁承包责任状,同时要抓紧安置房的建设,为第二期拆迁创造条件。要特别注意做好动迁工作,合理解决动迁户的实际困难,加强对安置小区市政公用设施的完善配套和对市区施工工地的管理,精心做好交通疏导和市容环境卫生工作,使地铁建设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小限度。要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建筑房地产市场,使之更好地为广州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服务。

  继续加强以工业污染防治、城市噪声和环境监督管理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巩固和发展“双控街”的创建工作,抓好一批限期治理项目,全面完成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猎德污水处理厂要年内动工。以白云山风景区为中心,流溪河畔、珠江两岸为绿带,建设城乡一体园林绿化的思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园林绿化建设,为1997年建成园林式城市奠定基础。

  进一步落实“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社会监督,依法治城”的城市管理体制,做到领导、时间、政策、资金“四到位”,严格执行《广州市城市管理目标责任状考评奖惩规定》,促进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各区、委办局、街道党政第一把手和分管领导要从大局出发,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切实抓好城市管理工作。以整治保护白云山、治理珠江、整顿管理流花火车站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和整治,通过开展“南粤杯”、“岭南杯”、“红棉杯”达标竞赛活动,增强市民大都市文明意识和依法治城意识,从整治交通、加强环境保护、强化路容路貌整治和对施工现场管理四个方面人手,严格按照责任制限期治理。认真解决城乡“脏、乱、差”的问题,下大力气整治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抓好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清理占道经营,市区主干道和商业繁华地段实行16小时道路保洁,坚决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案件。增加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抓紧建立城市专项管理基金,组建一支综合性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抓好现有城市管理法规、规章的修订和补充。以“志在必得”的决心,确保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要把安全生产、消防、城防工作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继续抓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抓好各级领导,尤其是“三资”企业、镇街领导的安全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的专业培训考核年审工作;坚持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做到有领导负责、有职能部门管理、有专人抓。对事故多发行业和特别危险的部门、岗位,要加强监督检查。尤其要抓好大型商贸集市和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防止重大事故发生。要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加快珠江两岸整治、市内蓄水工程加固、现代化指挥测报系统等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确保3年达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今后3年约需投入500亿元。要通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内外开拓、分级负责和走资金筹集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路子解决。

  (六)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好《邓小平文选》,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深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基地、教材和制度四大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可爱的广州我的家”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广泛开展“百歌颂中华”“百书育英才”等群众性活动,充分运用广州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16年来的成就和家乡、家庭、家人的巨大变化,向人民群众进行生动实际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爱乡热情,建设祖国美好未来。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对宣传舆论工作的领导,推进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把组织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习《新三字经》,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要在全市各行各业各单位广泛开展创“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活动,深化“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增强大都市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观念。抓好“文明安全小区”、“文明单位”、“最佳服务单位”、“文明经营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的创评工作,通过各种共建,继续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全民国防教育,支持部队建设,推进“双拥”工作联建活动,搞好城乡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更好地落实到城乡基层和千家万户。

  文化、体育、卫生、计划生育工作要适应形势要求,不断开创新局面。继续深化艺术表演团体改革,集中精力创作一批优秀作品。强化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整顿,继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争取信德文化广场、广州文化中心、粤剧大观园、广州艺术博览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动工。广州市地方志馆要在年内建成开馆,新编《广州市志》在年内开始出版发行。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做好庆祝广州建城2210年活动的准备工作。加快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造和建设,搞好区域性医疗网点布局,加强医疗、医药市场宏观管理,改革完善卫生系统内部运行机制,调整医疗卫生服务结构,大力引进国内外医疗卫生高新技术和适用人才。强化卫生防疫工作,做好对疫情的早期测报和有效控制。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推进医学研究、教育和培训工作。年内要实现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努力做好第三届城运会的备战、参赛工作,抓好《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的宣传、贯彻,巩固和扩大体育人口,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体育场馆的改造,培育和发展体育产业,提高体育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幅度降低计划外生育,抓住以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为主要内容,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这个关键,确保全面完成1995年度人口计划。

  (七)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局面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认真听取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政府机关与民主党派的联系,继续拓宽政府联系群众的渠道,让人民群众当政参政议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和程序,在处理重大问题,采取重大举措时,要广泛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检查、监督。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了解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认真采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抓紧草拟和制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企业转机建制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规草案和规章,对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规、规章继续进行清理。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预算法》、《审计法》和《国家赔偿法》,促进依法行政。我市是全国依法重建仲裁机构试点城市,要做好《仲裁法》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尽快建立新的仲裁机构。加强行政执法检查和监督的力度,推进依法治市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强化对律师、公证法律服务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深化律师体制改革,拓宽法律服务领域,提高法律服务层次。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各级领导要带头学法、知法、守法,各职能部门要依法行政,形成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

  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把治安工作列入大都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各级领导要统一认识,落实责任制,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抓好本地区、本单位的治安工作。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发挥专业队伍和群防群治的威力,狠狠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对危害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要组织统一打击行动和专项斗争,对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以及横行乡里的恶势力,要坚决打击,连根拔掉。加强隐蔽战线斗争,强化对境外敌对势力、宗教反动势力的反渗透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除“黄、赌、毒”专项斗争,禁毒工作要加大力度。加强社会面的治安巡逻工作,扩大警区范围,进一步抓好火车站等重点地区的整治和外来人口管理。建设和完善更多的安全文明小区。大力表彰见义勇为、维护社会治安的好人好事。继续加强公安机关的自身建设,坚持从严治警,提高干警素质,对执法违法的干警要严肃查处。各级公安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来,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采取现代化的手段,务必扭转我市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的局面。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管理和调控能力

  各级领导要加强调查研究,要解决 群众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或久拖不决的难题,要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要增加办事透明度,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抓紧筹建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和信息工程中心,对我市一些重大改革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以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坚持清正廉明,反对以权谋私;坚持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坚持服务基层,反对官僚主义;坚持高效办事,反对失时误事;坚持务实作风,反对形式主义。集中力量狠抓案件查处,重点查办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中的违法违纪案件,重点查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案件。进一步清理乱收费、公费出境旅游、向企业、向农民乱摊派,刹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要做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监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及时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检查督促机制,保证政令畅通。各级政府和领导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为基层、为群众、为发展经济服务的思想,关心群众疾苦,多办实事、好事,及时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89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