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个人报告 > 调研报告 >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范文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 晓佳1252 分享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范文

  想方设法促进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面推动全市社会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就业创业调研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篇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区部署要求,江宁高新区大力推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始终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了解园区就业创业基本情况,应对新变化和新挑战,打好就业创业攻坚战,经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就业创业工作推进情况

  (一)搭建有效的就业推荐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多渠道发布招工信息。举办大型招聘会,让企业与应聘人员面对面沟通;与各高校就业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向园区企业发布各高校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信息,为园区企业招聘高技能人才搭建桥梁;主动与福利企业联系,对就业岗位进行摸排,以岗荐人尽力促成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12场,1场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6场企业专场招聘会、4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场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1000条,提供5000多个岗位,帮扶困难就业人员101人。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在做好园区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企业劳资关系发展动态,监管并举,督促企业合理规范用工,以规范用工促就业。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今年还进行了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三)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就业需要和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与培训机构一道走访企业,把培训和服务送进企业。同时,利用高校资源,让高校为企业服务,做好高校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多为社会培育高技能人才。今年,已完成在职培训4500人,培育高技能人才106人。另外针对大学生创业特点,定期到高校巡讲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大创”服务功能和各项办事流程。积极组织区域内高校学生参加省市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实战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水平。

  (四)拓宽就业渠道,以创业带就业。在推进全民创业方面,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与指导,重点推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和高校毕业大学生创业工作。载体建设方面,共计孵化面积约30万平米,包含生命科技小镇南、北区,创业大厦、生命科技加速带、瑞鸿科技孵化器和有志教学孵化器。融资对接方面,江宁创投、金光紫金、苏创投等40余家风投机构入驻园区,累计为园区内科技型企业提供含天使投及多轮融资在内融资总额数亿元。营商环境改善方面,园区对入驻的科技型企业研发出的产品采取首购首试首用原则,优先购买、试用其产品并给予客户体验报告,并对产品性能强、试用效果好的给予大力宣传与推荐。

  二、主要问题

  (一)劳动力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劳动力的总体需求来看,江宁高新区总量供求关系基本平衡,但是在劳动力结构上,依然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性岗位“有岗无人”,非专技性岗位“有人无岗”,劳动力供求双方均有失衡。

  (二)企业与个人参与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在职人员工作比较繁忙,利用平时工作时间,企业不支持,利用节假日,员工精力又不够。而无业人员的培训,虽有政府补贴,但需个人先预付培训费用,培训积极性不高。

  (三)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少、创业载体缺乏。园区现有创业扶持政策以及载体建设大多服务于高层次人才,针对大学生的少,以至于优秀的学生创业项目很难落户。

  三、几点思考

  (一)积极引导实现就业。详细了解求职人员以及企业用工信息,做好信息采集。加强就业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宣传普及,及时准确地为群众发布就业政策资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就业创业宣传力度。

  (二)建立培训就业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适应不同群体的培训就业基地和形式多样的培训就业模式。计划将创业培训与岗前技能培训合并进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确保人才不流失。

  (三)调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尽快促成园区大学生创业奖励政策出台,整合现有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创业载体。继续到高校巡讲创新创业政策,做好创业实践项目的管理、孵化与服务,有效的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篇二】

  一、调查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和理解、创业前的准备状况、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等,以此来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以便给大学生提出创业前的提议、为高校在创业教育培养方面供给参考以及为政府制定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供给决策依据。

  二、调查时间及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

  调查对象: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资料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了解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其中包括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和理解、创业前的准备状况、创业倾向的领域、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创业失败后的选择、创业课程的认识等。

  四、调查方法

  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具体方法则是使用互联网的网上发放问卷以及发送电子邮件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在“腾讯问卷”服务平台上来发布设计好的问卷,并利用调查者自身的微信、QQ、微博等方式来向在校大学生分享问卷。

  五、调查问卷: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分析

  六、问卷数据分析结果

  (一)问卷题目设计思路

  调查受访者是否有进行创业的打算,之后是如果创业,那么创业的原因、选择创业的领域、创业的阻碍、期望得到的帮忙以及创业的准备等。接下来则是创业失败的后果以及如何看待目前大学开设的创业课程。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情景分析

  本次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的调查问卷主要是经过在网上分发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的。调查问卷截止调查者撰写调查报告之前共收集了42份有效问卷。具体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三)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在校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基本看法的数据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①57.1%的在校大学生有研究过在校创业,42.9%的大学生则是完全没有研究过在校创业;

  ②在校大学生想要在校创业的原因中则有21.4%的人是因为赚钱,16.7%的人呢则是为了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经验。由此可看出大学生创业的原因一般是兼顾经济和本事两方面的原因的;

  ③若创业,你更倾向于选择哪个领域的问题上,33.3%的人都选择了餐饮行业,可看出当前在大学生的生活范围内,餐饮行业是比较容易接触也蕴含无限商机的领域,所以,在学校的创业教育中也能够适当加入餐饮行业的例子,从而启发更多学生的思考;

  ④在“你认为本(专)科省在校创业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的问题中,52.4%的人选择了空有活力和信心,但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31%的受访者选择了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7.1%的受访者则是选择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景有脱节,由此大致能够看出大学生创业的阻碍主要在人脉关系,资金支持以及所学知识等,所以对于学校等教育部门来说,如何经过各种形式的课程和教育使得学生所理解的知识尽量和社会缩短距离,更接近真实的社会则显得更为重要;

  ⑤在“你认为提高大学生在校创业成功率最关键因素?”的问题中,47.6%的受访者选择了敏锐的视角洞察行业未来发展方向,26.2%的受访者选择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和详备的资金计划,由此不难看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视角以及资金是影响创业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国家能够适当改善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支持政策;

  ⑥在“若你有意愿在校创业,你最期望得到哪种帮忙?”54.8%的受访者选择了国家针对大学生在校创业的政策支持,31%的受访者选择了家人的支持、理解以及原始资金支持以及11.9%的受访者选择了学校给予的支持。由此可看出,国家政策支持,家人的支持和资金帮忙,学校的支持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时是否能够继续和坚持下去的重要影响因素;

  ⑦在“创业前,你会做哪些准备?”的问题中,71.4%的人选择了先去实习,了解企业运营细节,66.7%的受访者选择了招募有共同想法的成员,59.5%的受访者选择了获得家长的支持以及创始资金来源,由此可看出对于在校大学生多进行一些实习培训,让他们真正接触企业运营的细节。此外,家长和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也能够帮忙大学生创业,所以,需要政府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风气,从而使得更多的家长愿意支持和理解自我孩子的创业行为和想法。

  (2)关于在校大学生对于创业失败以及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的看法

  ⑧对于“如果创业失败,你还会继续吗?”的问题,76.2%的受访者选择了会,23.8%的人则是选择了不会,能够看出个人对于创业失败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可是大多数的人还是有继续进行创业的想法的,所以需要国家、学校和家庭等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忙,哪怕是失败了也能够帮忙他们认识到其中自我的错误所在,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⑨在“你如何看待目前大学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的量表题中,42.9%的受访者选择了适中,总计38.1%的受访者则是选择趋向不满意的方面,19.1%的受访者则是选择趋向满意,由此不难看出,当前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仍然有必须的改善和提升的空间,从而更加适应大学生的创业学习的需要。

  七、总结与提议

  (一)结论

  根据调研的一些主要数据,能够反映出在校大学生创业情景具有如下的特点:

  1、在校大学生对于在校期间进行创业普遍持有欢迎态度,说明大学生本身对于创业的渴求较大;

  2、在校大学生想要在校创业的原因一般是兼顾经济和本事两方面的原因的,并且创业更倾向的领域则是餐饮行业,在校创业最大的障碍主要是空有活力和信心,但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资金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以及所学知识与实际情景有脱节所以能够看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迫切需要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3、在校大学生在校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集中在敏锐的视角洞察行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充足的资金来源和详备的资金计划,而在校创业,最期望得到则是国家针对大学生在校创业的政策支持、家人的支持以及学校给予的支持。创业前的准备主要是实习和获得家长的支持以及创始资金来源。由此不难看出大学生的创业过程是较为复杂的,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团结协作;

  4、创业失败后大多数的人还是会选择继续尝试创业,与此相关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目前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仍然有必须的改善和提升的空间,从而才更能够适应大学生的创业学习的需要。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创业过程中显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大学生本身努力就能够解决的,还需要政府、学校以及家庭的合力解决。

  (二)提议

  1、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

  作为学生本身,首先就是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取扩展自我的知识面,将学校的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更好的融入到自我的创业中来。此外,学生还能够将自我的创业与大学很多的创业比赛结合起来,在参赛的过程中将自我的创业策划书反复修改,不断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下一步的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与其同时,在创业过程中,学生也要进取和学校以及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从而争取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2、从学校的角度

  由调查数据我们也不难看出,当前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自身有必须的局限性,因而学校应当进取改善创业教育,使得创业教育课程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方向。此外,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学校也能够为学生供给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从而减小大学生创业的难度,为他们的创业更好的环境;

  3、从家庭的角度

  家长们应当及时更新自我的思想,对于孩子的创业行为也应当更多的给予支持和理解,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和指责。哪怕孩子在创业过程中遭遇了失败,也应当多多鼓励和支持,毕竟创业本身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正是因为创业,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提高和发展;

  4、从国家的角度

  首先,国家应当扩大自身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和水平,创造出更适合大学生创业的环境。此外,国家也应当在社会上营造出鼓励创业的氛围,减弱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

  八、调查活动总结

  (一)成就

  首先,此次的实践调查活动增强了我个人的实践本事,从问卷的制作、发布、收回、问卷数据分析以及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都是由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分析问卷以及分析从中反映出的社会问题。

  此外,总体来说在此次的市场调查活动是较为成功的,到达了较全面的考察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情景的效果,也使得关于大学生创业情景也有了更为充实的认识和了解。

  (二)不足与收获

  1、不足

  此次的问卷调查仍然存在着必须的不足之处,如问卷的发放对象大多局限在调查者的关系圈中,未能对全国大学生进行全面调查等。

  2、收获

  此次的问卷调查活动,使我个人对于问卷调查这样一种社会调查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熟练地运用其与互联网结合的使用方法。在调查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调查的每一步其实都是不容失误的,问卷设计本身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张问卷能够反映的问题范围,如果设计的不好,也会极大影响到问卷所反映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学会如何解读数据背后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如何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其背后的本质原因是有必须难度的,在此次的问卷数据解读中我也许还是存在必须不足,可是相信经过此次的锻炼,必须极大的提高了我的本事和水平,也让我进行下一次问卷调查有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综合此次的问卷调查过程来看,我确实有很多的不足,但很感激此次的调查活动,正是在活动中,我才更好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懂得了如何去改善自我,也明白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很感激本事秀平台能够给我供给这样一个锻炼自我本事的机会,我也会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认真努力的!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篇三】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市扎实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决策部署,将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加强指导、畅通渠道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当前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对全市大学生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形势及现状

  随着国内高校的不断扩招,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据国家人社部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834万,比2018年增加14万人,加之上年就业压力尚未充分释放,今年整体就业形势仍难好转。据统计,2019年我市户籍高校毕业生约1.2万人,加上外来求职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约1.5万人,就业需求较往年进一步增加。同时,受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影响,全社会就业岗位需求明显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析

  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系统数据分析,2017年和2018年我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648人和1676人,其中绝大部分为上级人社、教育部门移交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自主登记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较少,2017年为140人,2018年为19人,各级人社部门通过免费就业创业培训、推荐就业、扶持创业、提供见习岗位和基层服务岗位等手段,使就业率达到96%和96.56%。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情况看,近两年年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自主创业、基层服务项目、灵活就业和其他8类(具体情况见表1)。从调研数据统计情况看,非国有企业、灵活就业和基层服务项目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2017-2018年以上三类就业渠道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总数的80%以上。

  注:事业单位录用包含政府购买服务人员

  (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分析

  近两年来,特别是2014年我市启动“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以来,全市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根据调研统计,2017年全市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25人;2018年年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94人。

  从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看出,随着国家、自治区和我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我市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力度的加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先就业再择业和自主创业的理念逐步树立,不再一味追求稳定,主要去向也不再局限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而是把非国有单位和自主创业作为就业的主要选择,而且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扎实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和“人才强市”工程,在充分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就业创业环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完善政策,加强引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1.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支持力度。2010年以来,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我市先后出台了《鄂尔多斯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办法》(鄂府发〔2011〕96号)、《关于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的实施意见》(厅发〔2012〕81号)、《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优惠政策的通知》(鄂府发〔2014〕48号)、《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府发〔2014〕49号)等7个指导性文件,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及中小企业人才储备等。特别是2014年,我市启动了“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出台了“圆梦行动”优惠政策和实施方案,从社保补贴、场地支持、创业资助、就业补贴、创业就业培训、吸纳就业奖励等多个方面对就业创业大学生及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企业给予优惠,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7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力度。

  2.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03年以来,我市按照自治区的要求,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计划,接收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社区民生志愿服务大学生、中小企业储备人才、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特岗教师和纳入市、旗区人社部门日常管理的储备人才等基层服务人员到我市工作。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招募基层服务人员约1.2人。

  3.大力促进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据《中共鄂尔多斯市委、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鄂党发〔2005〕5号)文件精神,从2007年起我市分四批面向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录用了190名蒙汉语兼通工作人员。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贫困家庭和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 2013年以来,开发基层公益性岗位招募贫困家庭和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273人。积极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对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就业指导,鼓励其积极参与就业见习、中小企业储备。各旗区也有针对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出台了专门的促进就业政策,例如东胜区对市场就业登记的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实行跟踪管理,建立专门台账,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或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013年至今,各旗区累计安置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2200余人。

  4.发挥人才市场促进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一是加大招聘力度。每年通过举办固定人才招聘会、大型人才招聘、网上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着力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台。二是强化信息引导。实行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和年度紧缺人才专业目录发布制度,通过鄂尔多斯人事人才网及时向社会发布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为用人单位引才和毕业生求职提供信息服务。

  (二)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

  1.不断完善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体系。为鼓励支持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从降低高校毕业生创业门槛、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和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和创业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14年,启动实施了“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制定印发了《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优惠政策》(鄂府发〔2014〕48号)、《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实施方案》(鄂府发〔2014〕49号),从创业资助、场地扶持、住房保障等多个方面配套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优秀大学生来我市创业就业。

  2.扎实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评审工作。依据《鄂尔多斯市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面向各旗区、经济开发区(园区)和相关机构广泛征集企业经营管理、创业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等方面的专家,建立了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评审专家库,并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评审工作,经过旗区受理、人社部门初审、专家组评审及公示等环节,2017-2018年对129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资助,资助总金额共计193万元。

  3.大力举办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政策宣传活动。组织有关旗区、经济开发区(园区)、大学生创业园和部分企业先后赴呼和浩特市、兰州市、北京市、西安市和深圳市举办了“鄂尔多斯创业就业政策进校园”活动,并同步开展了人才政策宣传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活动,通过展览展示、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政策讲解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政策和创新创业环境。

  4.稳步推进大学生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强化对大学生创业载体的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各旗区因地制宜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不断优化全市大学生创业载体整体布局,努力提高全市大学生创业载体平台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各旗区立足实际,通过与企业共建、资源整合等方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并根据本地区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明确大学生创业园发展定位。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市建成各类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26个,初步形成了大学生创业载体多点布局、功能完善、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格局。

  三、创业就业工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从总体上来讲,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不容乐观。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矛盾仍未根本改变

  从毕业生“供”方来看,从全国到地方,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我市本地高校和本地户籍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创历史新高。从用人单位“需求”方来看,受宏观经济和政策因素影响,事业单位招聘空间一再压缩,各类企业的招聘的岗位数大幅度降低,有的企业裁员又把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推向市场,面临重新择业的局面,增加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招聘市场供需错位

  我市目前处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前几年,吸引大学生就业的主体产业如煤炭、化工、房地产、酒店餐饮等支柱产业,受市场需求的影响,生产规模缩减,可提供给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较前几年明显减少,而装备制造、文化、物流等新型产业又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及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人才市场出现需求和供给严重错位,企业“招聘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同时出现。

  (三)高校毕业生还有待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没有摆正心态,准确定位。一是就业地域的选择上,普遍偏好经济发达地区或城镇就业,不愿意选择在农村牧区基层就业;二是在行业的选择上,多选择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就业,更不愿意去创业;三是在工种的选择上,大多喜欢坐办公室等轻松的工作,不愿意从事专业技术工等相对脏、乱、差的工作,认为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从事脑力工作。

  (四)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创业的机会、创业后的创业状况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政府的创业政策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从大学生创业者的亲身经历来看,目前我市大学生创业政策虽然立意突出,目标明确,但却存在政策执行率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政府的有效投入不足。自我市启动实施了“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以来,市财政预算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资金7000万元、大学生创业扶持专项资金1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远达不到预算安排。各旗区也因财政紧张的原因,致使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二是部门之间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涉及放宽市场准入、实行税收减免、住房保障等多方面,这就要求人社、市场监督、房管等多部门加大配合力度,整合部门资源,在有序疏导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下,实现效率资源的最大化。三是创业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各级人社部门为创业者提供从创业项目选择到工商税务登记再到具体经营的一条龙咨询指导服务,而对我市大学生创业园的入驻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除缺乏创业资金外,缺乏合适的创业项目仍然是制约大学生选择创业道路的最主要因素,对于大学生对创业项目的选择规划和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引导和加强企业吸纳就业主体意识

  一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对安置大学生就业达到一定比例和规模的企业,政府可以在税收、财政等各项政策上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包括对企业实施贷款和税费减免政策,降低企业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综合保险缴费费率等,减轻企业自身压力,增强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机制,在安排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制定产业规划时,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需要,新上项目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岗位用于招收本地户籍大学生。其他民营企业在项目正式立项前均须先行进行“项目用工计划书”审核备案,就业部门要根据企业用工计划积极推荐本地户籍大学生,并做好培训等就业服务工作。三是要结合我市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的战略措施,鼓励新兴产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挖掘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智力密集型就业岗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公益性和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成立集就业心理服务、就业咨询和信息发布、创业培训、创业就业交流和创业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市、旗、社区三级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二是加速创业就业服务信息化进程,加强“一网两库”建设。加快推进“鄂尔多斯创业网”上线运行,逐步完善导师库、项目库建设。为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信息、资金申请、投资对接、创业指导、项目查询、创业企业展示等信息服务。三是对大学生创业各个阶段进行分类指导,提高大学生创业人才培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对于初始创业大学生要加强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优秀创业人才,要着眼于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聘请企业家和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专家等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一对一”提供创业指导,指导大学生企业创新商业发展模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三)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一是加强创业就业政策宣传活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通过参加人才交流活动、宣传创业就业政策、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的知晓度,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二是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率。从整体视角出发,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加快推进各项大学生创业就业优惠政策配套实施办法的出台。继续做好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评审工作,集中有限的资源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择优资助,帮助更加优秀、更具潜力的创业项目成长起来,真正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三是由政府、社会和学校出资建立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基金(资金),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能够形成新兴产业的创业项目,同时成立基金会,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贷款担保、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解决大学生创业者因信用不足而难以融资的问题。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项目、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对接会,采取“企业孵化+创业指导+投融资支持”等方式,拓宽大学生创业企业融资渠道。

  (四)加大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的工作力度

  一是与国内知名高校加强合作,共同推进鄂尔多斯大学生创业学院的建设,依托大学生创业学院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规范化创业培训课程体系,并免费为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培训服务。二是在市内各高校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把创业教育列入学历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努力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同时积极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辟企业实训基地,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去企业打工或实习,以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三是加快建立创业信息服务体系,开展网上检索、咨询等多种服务,方便大学生创业者查询各个行业比较完整和真实的信息,为大学生创业者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篇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培养方式日臻多样化,与人才发展息息相关的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相比2016年(765万)增加30万人。另一方面,据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以下简称“海归”)总数达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毕业回国,新增海归人数已经超过高校毕业生增量。可以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海归群体的快速增长使其就业压力更甚从前,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为持续跟踪海归回国就业与创业的现状和问题,预测未来海归就业创业的发展趋势,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CCG)再度联手,发布《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重点反映了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海归的留学前后情况的变化、回国发展的现状、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于当前留学生回国发展的看法。共收到调查问卷3032份,有效问卷为1821份,其中92.1%的状态是在国内就业,在国内创业的仅占7.9%。

  调查主要发现如下:

  过半海归回国后未发生城市间迁移,16.5%的海归向一线城市迁移

  海归融入国内情况较2015年明显好转

  IT/通信/电子/互联网和金融业更受海归青睐,近半数海归初次就业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

  专业不对口现象,在海归群体中同样明显

  北京仍是海归创业首选城市,成都、武汉等城市吸引力渐显

  创业艰难,过半海归有创业失败的经历,近六成海归创业仍未盈利

  海归生活状态

  与家人团聚是回国的主要原因,超九成的海归能融入国内社会

  回国发展原因调查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两大主因,分别占比70.6%和63%。这与调查样本中70.8%的海归是独生子女这一事实不无关系。国内经济增长,政治稳定;饮食文化、国外经济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发展、国内休闲娱乐更为丰富等方面因素比例均超过25%。另外,国内社会网络关系、所学专业在国内发展前景、奉献精神等亦是重要原因,分别占22%、16.2%、15.8%。因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而归国的人员仅占8.8%。

  海归回国之后,50.5%的海归能顺利融入国内生活与工作,认为虽有困难,但能逐渐克服占比44.7%。此外,4.8%的海归表示回国后始终无法完全融入。与2015年的调查结果(一直很难融入的占12.9%)相比,海归融入国内环境的情况明显好转。

  过半海归回国后未发生国内城市间迁移,16.5%的海归向一线城市迁移

  回国后,50.9%海归未发生城市间的迁移,发生迁移部分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线城市之间迁移占比16.9%,从一线城市迁向其它城市占比8.4%,从其它城市向一线城市迁移占比16.5%,在非一线城市之间迁移的占比7.3%。

  海归目前所在的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依然以较大比例优势领先其他城市,占比分别为24.7%、13.8%,深圳和广州位居其后,分别占4.9%、4.6%。相对于2015年数据,在北京和广州的海归比例有所下降,分别下降2%和1.2%。

  超三分之一的海归认为留学收益大于成本

  调查发现,海归群体对留学效益价值持肯定态度。认为收益大于成本的占36.3%,认为收益成本相当的占18.1%,认为收益小于成本的占27.3%,说不清的占18.3%。

  海归就业状况分析

  超七成海归可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

  在获得国内第一份工作耗时方面,花费1-3个月的占比最高,为38.6%,花费1个月以内的占32.1%,相较2015年的40.3%有所下降。此外,花费3-6个月的占18.5%,花费6-12个月的占7%,花费1年及以上的占3.8%。

  image008.png

  IT/通信/电子/互联网、金融业受海归青睐

  在就职行业方面,位居前五名的依次为IT/通信/电子/互联网、金融业、文体教育/工艺美术、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汽车/生产/加工/制造,占比分别为15.5%、14.6%、9.9%、9.4%、9%。此外,能源/矿产/环保、政府/非盈利机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农林牧渔四个行业,占比均在5%以下。

  一方面,IT/通信/电子/互联网以及金融行业的人才缺口大,行业发展前景较好。此外,行业内高薪职位较多,自然会吸引海归的目光。但与此同时,这两个行业的竞争指数高,工作压力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建议广大海归能够根据自身专业及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避免一窝蜂扎堆到热门行业中。

  在对目前单位所在行业未来十年发展前景的看法上,海归群体整理持乐观态度,认为非常有前景的占27.1%,发展平稳的占32.4%,将会转型升级或洗牌的占19.1%,认为会进一步萎缩的占11.3%,另有10.1%认为说不清。

  专业不对口现象在海归群体中同样明显

  海归就业的工作岗位类型分布中,排名前五分别是销售、技术、市场/公关/广告、运营、行政/后勤,占比依次为13.5%、12.3%、10.3%、9.4%、8.4%。其次是财务、人力资源和研发,占比分别为5.9%、5.7%和4.7%。设计、产品等岗位占比均低于4%。

  进一步调查发现,海归群体对当前工作岗位与其海外所学专业的匹配度偏低,认为非常匹配的仅为16.9%,认为匹配程度一般的为54.5%,认为完全不匹配的占28.6%。根据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数据来看,有38.5%的国内大学生存在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看来,不论是国内的大学生,还是海归群体,均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

  近半数海归初次就业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近7成认为月工资远低于期望

  本次调研中发现,海归初次就业的工资分布中,6000元及以下的占比最大,为44.8%,6001-8000元的占比22.7%,8000-10000元、10001-20000元的分别占比13.0%和13.7%。20001元及以上的占比仅为5.8%。

  当被问及实际工作收入与个人期望是否一致时,认为高于期望的仅为1%,认为基本符合的占比30.1%,认为远低于期望工资的占比68.9%。

  超过半数海归认为留学经历有利于个人职务晋升

  从留学经历对个人国内职务变化的作用来看,50.1%海归认为留学经历有利于个人职务提升,44.8%的认为基本没有影响,剩余5.1%的海归人员认为留学背景不利于个人职务晋升。

  海归创业情况分析

  海归开始创业的时间集中在2015年至今,创业领域集中于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

  从初始创业时间上来分析,选择2015年至今的比例最高,达76.4%。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创业支持政策落地实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海归选择归国创业。

  在行业分布上,海归们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主要集中在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占比为19.8%。紧随其后的是服务和和文体教育/工艺美术,占比分别为14.7%和11.8%,选择金融业的占10.3%。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房地产/建筑业、商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广告/公关/认证/外包),占比均在10%以下。汽车/生产/加工/制造、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能源/矿产/环保占比均为5%。政府/非盈利机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的占比均低于1%。

  北京仍是海归创业首选城市,成都、武汉等城市吸引力渐显

  海归创业选择的城市中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占比分别为24.3%、8.1%、6.6%、5.9%、4.4%,这五所城市几乎吸引了半数创业海归。创业所在地域呈现“一线城市为主导,二线特色城市快速崛起”基本特征。其中,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

  选择创业城市的理由呈多样化特征。其中经济发展、人脉关系、环境舒适、文化多元包容性强、公共资源集中五类原因排名靠前,占比依次为49.3%、39.7%、36%、32.4%、32.4%。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更受海归创业者关注。其次,产业基础、配套设施、人才政策、房价等生活成本,占比分别为28.7%、27.9%、20.6%、19.1%。

  创业艰难,近6成企业尚未开始盈利

  受企业所在的行业、企业规模、经营管理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海归创业企业的盈利周期差异较大。1-3年内盈利的占比27.9%,3-5年盈利的占比5.2%,5-10年盈利的占比4.4%,10年以上盈利的占比2.9%。目前尚未开始盈利的企业占比59.6%,相比2015年42%的比例有所上升。此外,根据盈利周期比例来看,于2015年开始创业的企业基本尚未发展到盈利的阶段。

  过半创业者有创业失败的经历,经验匮乏是导致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有52.9%的海归创业者有创业失败的经历。囿于样本数量,预测有过创业失败经历的实际比例还可能更高。

  对创业失败原因进行调查后发现,经验匮乏和资金不足为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40.4%和29.4%,市场定位偏差的比例高达27.2%。此外,合伙人之间出现矛盾、技术不够先进分别占比16.2%、8.8%。

  经营运行成本高是当前海归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

  结合创业失败案例的情况,我们对当前海归创业项目的挑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海归创业者在回国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中,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经营运行成本高(56.6%)、融资困难(44.1%)、对国内市场缺乏了解(42.6%)、相关创业服务不到位(39.7%)。此外,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技术成果产业化困难也是困扰海归创业的因素,占比分别为33.1%、29.4%、22.8%。

  仅27.2%的海归认为创新基地和平台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

  当被问及创业园区、孵化器等创新基地和平台对创业企业的帮助程度时,被调查者认为对于其创业发展的帮助并不明显。其中,认为帮助非常大的仅占比11.8%,认为帮助较大的占比15.4%。综合来看,一方面,海归对国内的支持政策了解程度不深,导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平台的支持作用较少。另一方面,各地的支持政策千差万别,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能否持续的对海归群体提供创业帮助,也有待时间的考验。

 海归基本情况分析

  (一)样本特征:男性样本比例略高于女性,99%以上为中国籍,90后比例过半数,独生子女比例、未婚比例均超七成

  本次调研共收集1821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其中男性占51.7%,女性占48.3%。国籍方面,99.3%的被调查者为中国国籍,0.7%被调查者已获得其他国籍。

  年龄方面,以80后和90后海归为主,其中,80后海归占比42.3%,90后海归占比为53.3%,经过细分发现,90-95年之间的海归占比为50.0%,95后仅占3.3%。70后、60后海归占比较少,分别为3.5%、0.9%。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海归中独生子女占比七成,为70.8%,非独生子女的占比仅为29.2%。独生子女比例偏高。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照顾父母、家庭团聚等因素将成为留学人员中的独生子女归国发展的重要原因。

  留学前所在城市分布情况:北京为出国前主要所在地

  从海归出生地来看,北京稳居首位,且比例远远超过其它地方。上海、郑州、广州、西安、成都居前六位。其它各城市占比依次递减,但差距微小,且地域涵盖我国东、中、西各地区。

  从海归出国前所处的教育阶段分布来看,本科学历出国者比例最高,占比为56.2%,其次是高中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占比分别为21.4%和19.5%,博士研究生和小学占比较少,分别为1.3%和0.7%。处于其它教育阶段占比0.1%。

  主修专业以商科居首,留学国家以英美为主

  在最近一次的留学国家分布比例来看,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位列前五名,占比分别为24.9%、17.9%、10.9%。8.8%、6.3%,以上国家是我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国,拥有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法国和加拿大的占比也均超过4%。其他国家占比均低于3%。

  在国外获得最高学位的主修科目中,商科居首位,占比近学科半数,为47.3%,应用科学占比为16.2%,居第二位。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占比非常接近,均为10%左右。自然科学占比最低,仅为7.4%。

  近半数海归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方面,46.3%的海归有非常明确的职业目标,45.9%的海归尚未无清晰规划。7.8%的海归选择“任其发展,不做规划”。

  海归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国际视野,但却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

  在海归就业优势方面,在国际视野、语言优势、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具有优势的调查比例分别为85.9%、82.2%、79.5%。

  在海归就业劣势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在于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回国错过校招季;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海投效率低下;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占比分别为65.9%、46.6%、45.3%、44.7%、41%。

  回国前最需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呼吁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

  就业信息咨询、海归政策解读、职业规划、就业推荐是海归人员在回国之前最渴望获得的四项服务,分别占比19.8%、19.8%、19%和18.7%。定向招聘渠道次之,占比15.1%。海归回国前对创业辅导、社会融入支持服务的意愿相对较少。

  通过调查发现,吸引留学生方面,政府应完善的激励保障政策主要有四个方面: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74.2%)、搭建青年海归交流平台(59%)、建立人才补贴制度(50.6%)、解决户籍住房位居前四位(47.8%),其次是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33.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30.4%)。表彰重大贡献、解决子女教育等关注度较低,均低于30%。

8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