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迹 > 柴生芳事迹心得体会

柴生芳事迹心得体会

时间: 巧萍1053 分享

柴生芳事迹心得体会

  柴生芳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扑在事业上,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柴生芳事迹心得体会的范文,欢迎阅读。

  柴生芳事迹心得体会篇1

  九月的陇中,秋雨绵绵。人们竞相传诵着这样一个名字——柴生芳,社会各界及群众自发悼念柴生芳同志,缅怀他平凡而不平淡的一生,临洮更是万人空巷为他送行,他的感人事迹迅速传遍了陇原大地。自己近期通过网络和广播,电视深深地认识了我们的好县长柴生芳。

  柴县长出生于甘肃宁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弟兄六人,他排行老五。当时家乡生活艰苦,贫穷落后,因为母亲早逝,这个家全凭老父亲一人肩负。在他的记忆里,读中学时学校离家30多里,每周步行回家一次。那个时候,父亲既要干农活,又要操心家务,既当父亲,又做母亲,每周粗手粗脚地烙六个灰黄大锅盔,就是兄弟几个一周的吃食。当时,他家里更是经济拮据,生活也是艰苦清贫,很少有蔬菜吃,常常是盐开水泡馍??

  柴县长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他原本可以选择留在北京或沿海发达城市工作,但是满怀对家乡的挚爱情深和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一心回到甘肃,为建设家乡出力。同年7月,他被分配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

  1997年5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公派到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留学的机会,先后获艺术史学硕士和文化结构学博士学位。2002年10月回国后,柴县长再次放弃了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的邀请,放弃了澳门大学高薪聘请,放弃了汕头市副市长的发展机会,毅然回到了甘肃,他要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做一点贡献。

  从电视报道中我知道了2014年8月15日凌晨,我们的好县长柴生芳同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在办公室不幸去世,享年45岁。在去世的前一天,他连续工作长达17.5个小时。他临终前,已经连续五个晚上都是工作到夜里十二点以后。

  除了政绩外,令人肃然起敬的,一是他的博学,二是他的好学。他的博学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知道他是庆阳地区当年的高考文科状元,北大考古系的高材生,又是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留学生,先后获得艺术史学硕士和文化结构博士学位,堪称“学霸”。

  从电视报道中我知道了柴生芳写了30多本工作日记,几乎每一本的扉页都写着“此木生芳流千古”。柴生芳的30本工作日记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再朴素不过的话,但却让我读懂了什么叫信念,什么叫奉献。工作日记不仅是柴生芳贴近群众的“民意书”“作战图”,更是他一遍遍书写的内心独白。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词藻,一本本工作日记用朴素的言语记录了柴生芳在临洮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这位人民公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一颗赤子之心。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扑在事业上,无私无畏,无怨无悔。离开自己热爱的党的事业时年仅45岁,可谓英年早逝,但是他活得充实、坦荡。

  柴县长是人民的贴心人。他对事业有激情,对工作有热情,都源于对百姓有感情。留洋学子一心往外跳,他却选择坚守贫苦的陇中。从日本留学归来后毅然回到家乡参与建设,他的工作岗位不断变动,职务不断提升,可是心里始终装着百姓、想着百姓、为百姓谋利。是一个把百姓放在心里的好县长。柴县长身上没有什么“当官做老爷”的心态,却与农民和普通群众有种天然的亲近感,他把倾听群众呼声和群众意见建议,当做工作的基本职责,当做工作的基本方向。他把所有忠诚都献给了基层和百姓。

  他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着高度的警觉和远离的自觉,他为自己的信仰不齿于奢靡。生前,他告诫妻子说,如果收受别人赠送的物品,我们就离婚!

  他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好县长,喝剩下的半瓶子矿泉水,吃剩下的半块油葱饼,从来都是留着。衣服总是老三件,领子袖口破了总是缝一下继续穿。下乡调研总是自备干粮,实在坳不过群众热情,也要支付“饭钱”,清廉是他为官的底线,他笔记本里的“升官发财莫入此门”这句话是对自己的警戒,也是对其他官员的警示。

  在临洮担任政府主要领导,柴县长总是殚精竭虑,全力以赴。临终前,他已经连续5个夜晚都是工作到夜里12点以后。生前,他常对妻子说,我有我的理想,我有我的信仰!

  看到这些,自己觉得很多方面差距很大,我要学习柴县长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夙夜在公、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过硬作风,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成为一个对

  工作充满激情的人。对事业有激情,对工作有热情的人。

  柴生芳事迹心得体会篇2

  柴生芳同志是新时期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全国上下广泛学习宣传的时代楷模。在当前深入推进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需要我们把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全面把握其精神内涵,这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凝聚推动改革发展正能量,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守如初、敬始如一,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作为一个从穷困山区走出来的农家子弟,从最初负笈燕园到东渡留学成为蜚声陇上的学霸级人物,再到主政一方的地方父母官,他的身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朴实的本色没有变,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没有变。他原本可以留在国外和北京、上海、香港等繁华都市获得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位,原本可以留在省城较为优越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但他最终选择返回他挚爱的家乡,最终扎根于贫瘠而充满希望的土地。柴生芳的人生轨迹,是来自群众又走向群众、融入群众的过程。柴生芳出身贫寒农家,老区人民坚忍不拔的品格熏陶了他、培育了他,北大的光荣传统激励和孕育着他,让他一开始就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形成了他家国天下的理想追求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他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和历史担当;他诚实本份、情趣高雅、淡泊名利、豁达自信,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过硬的人格素质、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超然于物外的坦荡胸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柴生芳同志用生命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一道永远不倒的丰碑!今天我们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就应当从其作为农家子弟、知识精英、人民公仆、社会脊梁和家庭支柱等不同身份不同角色,从其成长历练和成才进步履历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面审视和思考柴生芳高尚的人格魅力及其先进事迹的感人之处,自觉坚持把学习弘扬柴生芳崇高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贯彻20字好干部标准、与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与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等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柴生芳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就要像他那样把个人追求与党和人民事业有机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在时代洪流中搏击人生,争做改革发展的时代先锋,将火热年华献给党、献给祖国、献给人民。

  二、顺应大势、知行合一,在时代大潮中奏响人生乐章

  柴生芳生前用实际行动承诺了自己“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留遗憾”的铮铮誓言,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要求。今天我们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就要充分认识学习弘扬柴生芳精神的强烈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从其崇高精神中,汲取人生营养、积聚前行动力,在时代大潮中奏响人生乐章。

  一要学习他拼搏奋斗的傲然风骨,尽情抒写壮丽的人生篇章。柴生芳英年早逝,一路走来,壮怀激烈。在人生短短的45年中,他胸怀大志却脚踏实地,书生意气却低调成熟,谦虚谨慎却勇于担当,吃苦耐劳却科学务实,始终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体现了知行合一、开拓创新、拼搏奋斗的傲然风骨。闪光的金牌,从来都用汗水铸就;光荣的桂冠,从来都用荆棘编成。表面上,他拥有北大学子、海归博士、一县之长等绝大多数人无法拥有的耀眼光环,可事实上,谁人能想象到他从黄土地一路走来、脱颖而出所经历的苦涩年华,谁人能理解他在异国他乡四处奔波、拼搏奋斗的超常付出,谁人能体会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重压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我们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就要从他出身农家、以学报国的求学历程中,感受他对知识真理的无比虔诚和孜孜探求;就要从他扎根基层、造福百姓的动人事迹中,感受他勇于担当、敬业奉献、清正廉洁的过硬作风;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共奋进,用激情谱写壮丽的人生篇章。

  二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在定西工作的8年多时间里,柴生芳足迹踏遍两县一区的山山水水。在他身后,留下群众无尽的思念,赢得社会由衷的赞扬。柴生芳精神的本质所在,就是“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集中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夙夜在公、殚精竭虑、造福人民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风貌。他逝世后,当地群众夹道送别,热泪长流……所有这些,生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好公仆、好干部的最好褒奖。“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今天我们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三要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创造无愧于人民的光荣业绩。在“苦瘠甲于天下”的定西,柴生芳找到了施展才华、大展拳脚的机会,他以赤子之心耕耘一方土地,造福一方百姓。无论在陇西、安定,还是临洮,他始终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巨大引擎,为造福百姓引进福泽之水。陇西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全国“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等一个个项目的成功争取和落地建设,无不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今天我们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就要像他那样恪尽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实效;就要像他那样攻坚克难、敢于担当,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就要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争创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柴生芳事迹心得体会篇3

  柴县长离临洮人民而去,他的精神却长存在这片黄土大地上。 压垮柴生芳的,是连续17.5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更是8年呕心沥血的自我透支。自诩强壮的他,从不把小病小痛放在眼里,这次却被来不及问诊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扼住了喉咙„„ 公仆意识是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是牢记宗旨的群众情怀,是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过硬作风。他境界高远,却体现在最日常的工作中。群众能随时推开县长办公室的门,农民增收第一个想到向县长报喜,贫困学子的所想所需能记在县长的笔记本上,每条坑洼不平的山路都能成为县长的“心上路”,这就是最质朴的公仆意识,这就是对群众路线的最好践行。留洋博士,却主动回到贫瘠的故乡;知识精英,却沉潜到最艰苦的基层。相比起“上层”和“精英”的角色,柴生芳选择成为在大地上书写理想的实干者。相比置身事外、“指点江山”的生活,柴生芳将脚印实实在在地印在中国转型最艰难的地方。45年的人生,充分阐释了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人们眼中的柴生芳,永远在为临洮的发展奔忙:一个馍馍的早饭、数个小时的颠簸、马不停蹄的一线办公、延续到凌晨的讨论,构成了柴生芳在临洮每一天的工作内容。定西“苦瘠甲天下”的困难,挡不住柴生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对他而言,家乡土路坎坷,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临洮梁峁纵横,但没有共产党人跨不过去的坎儿。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对学习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开展也有一些感触,学习弘扬柴生芳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柴生芳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柴生芳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柴生芳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也就是说,柴生芳精神的内涵就是,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实际上柴生芳精神与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抗

  洪精神、抗震精神一样,是我们这个时代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是与战斗在各行各业辛勤劳动者大力弘扬这些精神分不开的,所以学习弘扬柴生芳精神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事,也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应该做的。

  作为教师,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公仆情怀实际上就是要有浓厚的服务意识,没有服务意识、高高在上,何以教好学生、培养人才。基于此,我们不该用柴生芳的公仆情怀照照我们自己吗?作为教师脱离实际,夸夸其谈,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何以教好学生。既然如此,我们不该学学柴生芳的求实精神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精神更是作为一名教师不可或缺的,教书育人是一种复杂的艰苦劳动,既需要我们付出大量脑力劳动,也需要消耗体力,任何的浅尝辄止、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艰苦奋斗、奋发向上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工作具有示范性,学高为范、身正为师,教师是什么样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柴生芳高尚的道德情操难道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学习的吗?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普通教师们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尽职尽责就是对柴生芳精神的最好诠释。一代人的教育离不开一代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把柴生芳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理想信念、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那我们离一个完美教师还远吗?我们国家的教育大业还愁不会兴旺发达吗?

2998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