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大功三连事迹_大功三连个人事迹

时间: 巧萍1053 分享

  大功三连体现了当代革命军人的成长之路、当代青年的成才之路和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之路,牢固确立强军兴军根本指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大功三连事迹范文,欢迎阅读!

 >>>点击更多精彩“大功三连先进事迹”

  大功三连事迹篇一

  “党的战士要听党的话,重要讲话就是党的话。”今天有幸在西安交通大学主楼参加了“大功三连”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当整齐的军装映入眼帘,一曲国歌结束后,所有的春困都被振奋所代替。 “大功三连”是一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英雄连队,所在部队的前身是毛主席亲手缔造和领导的“红一师”。连队坚持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锻炼铁一般过硬的队伍,圆满完成改制换装,实兵演习,抢险救灾和纪念中华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等重大任务。 今天的五位报告人所讲的内容,都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指导员王金龙的“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建连育人”报告中,众多战士课程化组学、通俗化讲学、常态化帮学、个性化自学、网络化助学,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系列讲话让我感触良多,战士们在繁重的训练后都在认真的学习讲话,我们大学生是不是也应该多花时间在这方面呢?

  士官长张海生在“强军思想指引我们去战斗”的报告中提到了他们在改制换装的初期所经历的困难挫折,后来他们凭借军人血性亮剑精神以及系列讲话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为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大功三连”战士陆钧杰的母亲刘嘉彤为我们讲述了她叛逆的孩子在进入部队后脱胎换骨的变化,从其中我看到了为人父母的不易,也感受到部队、党和国家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

  或许很多人都不理解,一个人苦读十多年考上清华大学,为什么还要去参军?然而退伍战士李冲却说,“大功三连”是他人生的又一个清华,进入部队后他的骄傲锐气被慢慢感化为踏实认真,他不再以一个清华学子的身份而自满,向许多文凭比他低但是经验丰富的人学习,而且有时间就去图书室学的讲话,退伍后他也不忘初心,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党和国家。

  这五个报告让我受益匪浅.

  大功三连事迹篇二

  今天下午在教室收看“大功三连”先进事迹报告会直播,虽然声音效果并不是特别好,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听清楚作报告的代表们说的到底是什么,但是有一些关键词是重复出现的,“系列重要讲话”,“新一代革命军人”,“素质过硬”,“能打胜仗”。以前觉得军人离我们很远,对他们的印象停留在训练很苦,特别不容易。虽然和平年代,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军队的训练并没有因此而停滞。相反,在“大功三连”的部队里,军事训练依旧紧凑,并且顺应着时代的发展,连队改制换装,士兵们积极学习新型装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军事技能,和时代接轨,这点让我特别钦佩。

  当李冲谈到他为什么在考上清华之后还要选择去当兵两年的时候,他提到“大功三连”朝气蓬勃的力量触动着他,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氛围感染着他,“一个个大写的人、一件件走心的事,不断冲击着灵魂深处的‘小我’”。在“小我”和“大我”的选择面前,他选择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梦想,扛起当代青年肩负的责任担当。亭子有一位好朋友,也是选择了在大学期间当兵两年,当初很多人不理解这种行为,觉得不可思议,他说过,“如今像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很多也就是遵循了同一条道路,很少有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追求的东西。考上了大学,读了个专业,顺利地找到工作岗位,很少有思考过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一切都按照着社会里认定的既定的成功模式在行进着。而最后我们都很可能沦为极为平凡的人。平凡倒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与自己梦想中的东西背道而驰。”他选择了军营生活,虽然那两年到底过得怎样也许只有自己清楚,但是至少在部队里锻炼出来的过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吧。

  而在刘嘉彤女士的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部队生活的丰富多彩,既有军事训练,也有理论学习。以前听说,在部队里每天训练是没有时间学习的,今天听到他们在部队里以系列重要讲话为理论指导,积极学习的时候,我是有一些小惊讶的。刘女士说“我们走进连队,就像走进理论学习的大课堂,楼梯口摆放着电子书借阅机和数字读报机,走廊两侧挂满了官兵学习讲话的心得体会。钧杰告诉我们,在地方和朋友谈论最多的是玩了什么游戏、升到什么级别,在连队和战友谈论最多的是学了哪些观点、有了哪些感悟。”身体素质要过硬,理论思想也要跟得上。

  最后,听完五位嘉宾的发言,觉得很震撼,他们都是脱稿作报告,他们站在那里,昂首挺胸,他们的发言,激动人心,向“大功三连”致敬!

  大功三连事迹篇三

  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学习践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最根本的是要落到能打胜、打胜仗这个核心任务上。“大功三连”扭住练兵备战不放松,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不断磨砺能打胜仗的尖刀利刃。

  工人要做工,农民要种地,军人就要随时准备打仗。三连着力强化官兵“战争就在眼前,随时准备打仗”的忧患意识,严格落实战备制度,常态开展战备演练,官兵养成了急救包平时放在作训服袖袋里、每天睡前水壶换新水、请假外出明确紧急出动替换人选等习惯,连队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状态。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三连官兵感到,这标准、那标准,战斗力才是真标准;这考场、那考场,未来战争才是真考场。连队持续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清理20多个不符合实战要求的习惯性做法;扎实推进换装转型,列装晚四年、考核夺第一,战斗力建设实现跃升。

  战士就要上战场,打仗就要打胜仗,这是三连官兵恪守的信条。他们始终坚持真难严实抓训练,把训练场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主课堂,把完成大项任务作为砥砺军人血性的磨刀石,历练不向对手认输、不向困难低头的虎气豪气和“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血性胆气,官兵练成了硬骨头,连队练就了铁拳头。

  军队最大的任务是打仗,最高的价值是打赢。想要赢得和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随时准备打仗。“大功三连”的强连兴连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把练兵备战作为最大职责,把胜战打赢作为最高追求,才能锻造敢打善战、战之必胜的过硬本领,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看过“大功三连事迹”的人还看了:

314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