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通用8篇

时间: 森如0 分享

西陲戍边半世纪,界碑永远在心中。魏德友同志身体力行的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和信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通用8篇

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1

连日来,兵团职工魏德友52年的戍边故事在兵团上下迅速传播开来。向魏德友致敬、向老兵致敬成为热议话题。第八师一五O团广大干群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等平台学习魏德友52年坚守戍边先进事迹,掀起了学习魏德友同志的热潮。

今年76岁的魏德友是一名普通党员,自1964年从北京军区转业到兵团九师一六一团原兵二连工作后,他和妻子刘京好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守护者祖国的边境线。“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是魏德友半个世纪生活的真实写照。

通过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这个团全团党员干部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向魏德友同志学习,做像魏德友同志那样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担当、坚持艰苦创业、矢志维稳戍边的兵团人。

该团大学生吕虹雨说:“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像魏德友同志学习,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发挥好自己的专业特长,干好本职工作,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该团安全办主任刘世民说:“西陲戍边半世纪,界碑永远在心中。魏德友同志身体力行的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和信念。自己作为一名机关干部,首先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对我们安全办来说,现在正值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排查,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团内安全工作搞好。”

该团政工办副主任宣传科科长阙玉宝说:“魏德友用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诠释了“屯垦戍边”这四个字,他的先进事迹可以说我们 “两学一做”这个的一个鲜活教材。作为一个团场的一个负责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工作人员,我觉得我们应该以魏德友为榜样,发现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进行大力的宣传,引导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

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2

中哈边境新疆萨尔布拉克草原的黄昏,是一种空旷而孤寂的美。当橙红色的日轮坠向辽阔的地平线,草原深处的凉意渐浓,黑夜张口吞噬大地,形影相吊的白杨昂首坚挺,流连淡淡的夕照。

踏着彩霞的余晖,草原的牧民们挥鞭赶着牛羊,从萨尔布拉克草原毗邻边境线的春秋牧场迁移到别处的夏季牧场。一望无垠的草原只剩下了76岁的魏德友和他的100多只羊。守边了半个多世纪,这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习惯了孤独的生活。

用木条插上了羊圈的门,魏德友回到自己居住的土房,一骨碌躺到了床上。门外羊圈里时不时传来一两声低吟。除此之外,草原寂寂,四野悄悄。

流动的岗哨

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平缓,边境线缺少天然屏障。除了哨点的边防军队,护边员的巡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牧民们搬走后,草原变成了“无人区”,发生偷越境的概率相对较大。塔城裕民县边防大队政委叶尔那说。

魏德友是主动选择留下来的。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

每天的清晨或傍晚,魏德友要来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边境线,看有没有人员经过的痕迹,到牧民留下的房子查看情况。

几个月前,3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往边境方向走,魏德友扯着嗓子、一路小跑,在铁丝网跟前截住了他们,劝他们离开。

半个多世纪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件。

“这是我和战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要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魏德友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边境最危险的工作就是放牧。魏德友说,他和守边牧民坚持通过放牧的方式捍卫领土,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也不曾后退。

1973年,魏德友骑马沿着没有边境设施标记的“争议区”放牛,发现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等到飞机离开后,他在盘旋区域内寻觅可疑迹象,发现两串朝向境内的脚印,向连队汇报展开地毯式搜索,最终可疑的人退回到边境线以外。

年逾古稀的魏德友仍没有“退休”的想法。有一次巡边遭遇暴风雪,迷失方向的他被困5个多小时。儿女担心父亲的安危,央求他回家养老,但一直没能说动。

魏德友的妻子刘京好告诉记者,对边境,魏德友有割舍不下的感情,一天不到边境看看,就感觉少了点东西。

“现在走了,以前不就白守了”,魏德友说完向着羊群小跑一阵,像是示意记者:自己身体还硬朗得很。

50台收音机

魏德友脖子上总挂着1台黑色收音机。这是两年前赶集的时候花80块钱买的。收音机掉漆的地方锈迹斑斑,坑坑洼洼的摔打痕迹记录着岁月的磨砺。

对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老人来说,收音机是除妻子刘京好之外的另一个“老婆”——放羊的时候,巡边的时候,种菜的时候,机子不会离身。

“除了睡觉,其他时候都开着。”草原上信号不稳定,只能搜到4个台,但有新闻、能听歌,魏德友已经知足了。

草原风大夹带着沙土,收音机特别容易坏。从1964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六一团兵二连屯垦守边至今,魏德友整整用坏了50台收音机。

年代不同的50台收音机,是魏德友52年守边历史的见证。

1964年,24岁的魏德友响应号召,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30多名战友远赴万里之外的茫茫戈壁屯垦戍边。

紧接着,他从老家接来刘京好,在边境安下了家,养育了儿女。

半个多世纪以来,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

几十年来,老两口很少外出,想孙子孙女了,就让他们过来住上几天。

他可以过得更好

孤零零矗立在草原的土坯房,就是魏德友简陋的家。

用报纸糊的“天花板”已经泛黄,1张木头桌子歪扭地立在坑洼的泥土地面上,家里只有4张凳子,来人多了只能坐床上。

房子里没有通常照明电。窗台前6伏功率的太阳能发电机每天只供两个灯泡的简单照明和手机充电;除了收音机和手电筒,房里再也看不到其他电器。

夫妇俩吃的米面需要小女儿翻越几十公里牧道才能送进来,喝的是门口井里打出来又咸又苦的盐碱水。

十年如一日,魏德友和老伴就过着这样的苦日子。而原本,他们可以过比这好得多的生活。

从兵团退休的时候,魏德友每月能领到将近3000元的退休工资,加上妻子刘京好的20__元,足够老两口安享晚年。

魏德友在连队有1套房子,但至今他也没有去住过1天。

前几年,刘京好感染了布鲁式杆菌。这种寄生在生羊肉的病菌发作起来会导致发高烧、浑身疼痛。刘京好时常要到城里的医院住院,留下老伴一个孤零零守边。

魏德友在连队放过牛羊、喂过猪,退休后还替别人打工代牧过。魏德友的手一次粉碎草料的时候被卷进了机器里,拔出来后10个手指头都血肉模糊,露出了白骨,右手食指只剩下了半根。

艰苦的生活和不幸的遭遇,从未让魏德友退缩过。“只有守在这里,心里才踏实。”这个信念一直植根在这名老党员的心里。

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3

有位智者问几位年轻人“什么最重要”,有人回答“金钱”,有人言之“地位”,亦有人应之“家庭”,而智者说,最重要的是国家。

因为,没有国家,你将什么都不是。

南海仲裁的政治闹剧出演之际,网络有一句标语,深深触动了国人的心,“中国,一点都不能少”,这既是决心和意志的宣誓,也是每个国人的共识。

屯垦戍边是兵团安身立命之本,是兵团人使命所在、职责所在。

有的人为了国家而坚守,如魏德友,远离人间繁华,历尽世间艰辛,为了国家疆土一点不少,一辈子戍守在祖国的边陲。

我们向魏德友学什么?要学习他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通俗简单地讲,就是学习“一点都不能少”的精神。

在魏德友内心深处,界碑比生命重要。他在巡边遭遇暴风雪,被困5个多小时,没有丝毫退缩;他在捍卫领土时,面对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没有任何畏惧,这种勇于牺牲的精神,这种寸土不让的意识,犹如边境线上的屏障,阻挡着企图者的步伐,保卫着疆土的完整,这种精神和意识,值得每一个人致敬,也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4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与苏联边境事件频发,国土安全受到威胁。

当祖国最需要的时候,魏德友同许许多多的兵团人一起,沿着边境线放牧、种地,肩负起巡逻守边任务。

驻守在离边境线4公里的连队牧业点,魏德友的双手在粉碎草料时一不小心被卷进机器,拔出时左手食指只剩下半根。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他的双手留下了严重后遗症,至今一碰到水或泥土,皮肤就会严重皴裂,疼痛难耐。

尽管如此,魏德友依然牢记并坚守着兵团人的使命,经常在放牧途中与当时的苏军擦肩而过。

1982年的一个冬日,草原上白雪皑皑、寒风刺骨。魏德友骑马沿着没有边境设施标记的“争议区”放牛,发现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他迅速卧倒在地,睁大双眼死死盯着。

飞机一离开,魏德友连忙跑到盘旋区域搜寻,发现了两串朝向境内的脚印。他快马加鞭到连队汇报,并奉命和连队其他人一起展开地毯式搜索,将可疑人员逼退回边境线以外。

上世纪末,中哈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两国开始实地勘界、划界、定界。

兵团人坚持在边境线上种地、放牧,为两国和平解决“争议土地”问题,提供了大量有力的“中国领土”依据。

2003年,中哈国界勘定,在划归我方土地的“确权会议纪要”中有这样一段表述:“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协同配合和艰苦工作,完成了中哈边境15个争议地段的界定工作,其中包括巴尔鲁克山区域内310平方公里……是中国的领土。”

这310平方公里,是共和国屯垦戍边史上光辉的一页,是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忠诚。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高兴得一夜没睡。”现在回想起来,魏德友仍有些激动,“这些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我觉得值了。”

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5

7月的中哈边境萨尔布拉克草原上,杂草丛生,蚊虫肆虐,气温最高时有40多摄氏度。

76岁的魏德友,在这里一边放牧,一边沿边境线巡逻,每天步行10个小时、10公里以上。

这几天,他有点不高兴,还有点紧张,但放牧时间更长、巡逻更仔细。

他每天6时开始放牧巡逻,中午回家吃过饭后又赶紧出门,一直到太阳下山。有时羊群走远了,他中午就在草原上用随身带的馒头充饥。

7月12日,菲律宾共和国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作出“最终裁决”。魏德友不高兴的原因就在这里。

他平时放牧喜欢脖子上挂个收音机,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非常愤怒。

“国家领导人说了,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魏德友说,“既然是我们的领土,谁都别想侵占。”

魏德友紧张的原因是,他是一名兵团人,正在边境线上执行戍边任务,关键时刻,他丝毫不敢大意。

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6

据x报道,半个多世纪以来,九师一六一团老党员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件。

在了不起的人生“数字清单”背后,是魏德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神高地的默默坚守,是魏德友作为一名兵团人对老兵精神、兵团精神的有力传承,对党中央赋予的维稳戍边神圣使命的忠诚履行。

坚守一阵子,容易;坚守一辈子,很难。在魏德友50多年的戍边生涯中,且不说艰苦无比的自然环境、紧张异常的边境形势、数次经历的生死考验,仅仅那种空旷无比的孤独和寂寞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的。而这不正是坚守的沉潜力量吗?这不正是魏德友的伟大之处吗?

在社会流动性日益加剧的今天,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一个地方,不羡慕别处的风光,是多么的不容易;在物质诱惑日益增多的当下,内心不为城市的繁华所躁动,甘于清贫如水、寂寞单调的日子,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在思想观念多元多变的今天,初衷不改,矢志不移,是多么令人敬佩!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坚守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

试想,如果内心没有对祖国强烈的爱,怎能把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地献给为国戍边事业?如果内心缺乏对党的坚定信仰,怎能耐得住内心的寂寞、物质的清贫、环境的考验?如果没有把个人利益融入国家利益的自觉,怎能在单调的生活中仍能获得心灵的富足?如果内心缺乏对屯垦戍边事业的担当,怎能克服种种想象不到的困难,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迸发出如此强烈的感人力量?

远行的人常常是孤独的,但那孤独并非就是苦痛。如果那远方的路是属于自己的,路边的树是自己栽下的,目的地是自己内心向往的,那么远行者就会甘之如饴、锲而不舍、风雨兼程。

尽管一路坎坷,但如果再次选择,相信魏德友也仍会毅然选择坚守,走上义无反顾的戍边之路,因为在他的骨子里镌刻着对祖国的忠诚,在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对屯垦戍边事业的热爱。

兵团人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极具感召力的英雄群体。60多年来,为了新疆的发展稳定,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宁,为了祖国的安全统一,他们坚守脚下的土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奉献不休、战斗不止。在这一过程中,孕育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履行使命的强大精神支柱。她是凝聚力,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大;她是生命力,自强不息,使绝地发新芽;她是战斗力,砥柱中流,挽狂澜于既倒。以魏德友为代表的维稳戍边人是兵团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更是兵团精神的传承人、代言人。

而今,新疆严峻复杂的稳定形势,召唤着兵团人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召唤着兵团人担当起维稳戍边的神圣使命,召唤着兵团人充分发挥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一句话,形势和使命召唤着兵团人更好地坚守、更好地担当,从而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让老兵精神、兵团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辈子很短,用它来求取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而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的大局、人民的利益,就会在后人的追忆中延续生命,在岁月深处写下崇高。

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7

魏德友同志作为一名入党33年的老党员和老军垦,以扎根艰苦偏远边境地区半个多世纪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和高度自觉;生动诠释了兵团党员干部“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生动诠释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执着坚守;忠于职守、坚韧执着、脚踏实地、认真较真的崇高境界;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

结合当前工作,援疆办常务副主任葛华要求:一是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魏德友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讲规矩、守纪律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二是结合援疆工作,重点做好20__年援疆项目进度跟踪、督查工作和“”未竣工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确保“”援疆项目的顺利完工;三是要配合师相关部门做好援疆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8

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衡量。奉献是生命的花开,人只有奉献于社会、贡献于世界,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奉献总是和付出紧密相连,我们可以奉献聪明才智,可以奉献物资钱财,可以奉献青春年华,甚至可以奉献生命。为了边境的安全稳定,魏德友为国家义务巡边50多年,常年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他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他不计得失、甘于吃亏,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透露出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值得人们向他学习。

弘扬奉献精神,就要像魏德友一样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奉献精神不是某人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人活着为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的今天,有些人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观支配下,凡事先替自己着想,更有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堕落为腐败分子。那些人的生命意义在哪?

魏德友作为一名入党33年的老党员和老军垦,以扎根艰苦偏远边境地区半个多世纪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兵团党员干部“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人生有限,奉献无涯。”向魏德友同志学习,当以他淡泊名利、不计得失、把奉献当作人生幸福的高尚品质作为精神坐标。

弘扬奉献精神,就要像魏德友一样把集体、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现代汉语中,奉献是指为社会、国家、民族不计名利,努力贡献的精神,其本质是对社会、国家、民族的忠诚。人活着要有价值,有的人重于泰山,有的人轻于鸿毛。人的价值大小须以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贡献的大小来体现。

60多年来,兵团人不仅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挥洒辛勤的汗水,而且为祖国边疆的稳定与安全流过鲜血,甚至奉献了生命。当前,面对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兵团人应该奉献什么、如何奉献?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反复强调,维稳戍边是兵团的立身之本。魏德友以“只有守在这里,心里才踏实”的信念,担起维稳戍边重任,52年来坚持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是新时期兵团人奉献精神的时代体现,我们要以魏德友为榜样,强化责任意识,不负神圣使命,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

生命凭骨骼而挺立,人类因精神而伟大。每个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够尽自己的所能作出奉献。兵团广大干部群众要积极向魏德友等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坚守工作岗位,坚信付出必有意义、奉献必有价值。让我们唱响奉献者之歌,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通用8篇相关文章

学习魏德友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榜样6》事迹学习心得大全10篇

CCTV1《榜样6》观后感及感想(通用5篇)

央视《榜样6》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榜样6》学习心得感悟

央视榜样6学习心得体会12篇

2021年榜样6观后学习心得体会12篇

榜样6人物介绍及观后感

央视节目《榜样6》观后感10篇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最新5篇

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通用8篇

西陲戍边半世纪,界碑永远在心中。魏德友同志身体力行的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和信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榜样6魏德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23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