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迹 >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

时间: 业鸿0 分享

张桂梅同志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看一看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有哪些轰动的事迹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欢迎大家来阅读。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篇1】

人人都称她是一名园丁,一名真正的园丁。园丁是什么意思呢,园丁是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她就是感动中国的20__年度人物张桂梅,她是一名慈母,是一名园丁,也是人们的楷模。

她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是华坪县“儿童之家”大家长。

她的一生没有生过孩子,但却是无数孩子的母亲。

在过去的10年里,她帮助了很多的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孤儿,帮助他们步入校园,步入社会,找到人生中理想的工作,也教会了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

有人曾经过她,你还记得你帮助过多少孤儿吗?

她没有回答,但是在她心里,她十分清楚,她是82位孤儿的共同妈妈。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些孩子,而这些孩子也将张老师,张妈妈交给他们的精神传递于社会。当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也会回馈于社会,帮助更多像他们曾经一样需要得到帮助的人。

就在昨晚,张桂梅来到了感动中国的颁奖现场,白岩松称呼她为大姐,看到她双手贴满膏药,心疼不已,问起了贴膏药的原因。

张桂梅低沉回答,“关节疼,如果不贴它,我就伸不开就不能动了,贴上它还能动一点。”在白岩松老师的谈话中,了解到她已经连续贴了几年膏药了,而且疾病的疼痛困扰她很多年了,她每天早上要吃十多种药,中午的时候还需要吃五种的中药,中西药都得吃。

白岩松沉默了一会,问到她:“您这是在拼命啊!”

张桂梅:“事实上,我也想,拼就拼一点吧。”

当问起华坪这块对她来说,是不是有种家的感觉,孩子现在特别的多。

张桂梅回答到,:“是的,华坪现在就是我的家了,给了当妈的这种感觉。”

张桂香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动了身边无数的人,也感动了社会,全社会的人们都在帮忙一起行动。

而接下来白岩松问的一句话是这样的,:“您帮了那么多孩子不说,更多的好人都云集在您的身边了,咱们俩约着,十年二十年,我们一直看着,需要帮助的时候,您就说话。”

张桂香低下头,难过了一会儿,她说:“我会不会失约?”

她的这一句话,看哭了很多人,张妈妈你一定要加油,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要身体健康。

张桂香在她办校的10年时间里,历经了3650个日日夜夜,而身患重症的她,每天需要吃大量的药来缓解疼痛。

张桂香就住在女子高中学生宿舍里,每天跟学生一同吃、一同住,将自己的10年时间几乎都陪伴在学生身边。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托着疲惫的身躯咬牙坚持到晚上12点30分才睡,周而复始,常年如此。

张桂梅连续10年来,坚持家访,走访了1527名学生的家庭。她用自己的生命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在自己办校期间,有三位亲人过世,但都没能回去看一眼,曾经多次募捐,却很少人理解她。而最后她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无数身边的人。

她曾经这样说过,她一生追求的是自己的事业,一生期盼的都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她做这些事情的动力都来源于党和人民给予的力量。

感动中国20__颁给张桂梅的词是这么描述的:“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了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能够被社会记住的人并不多。张桂香一生择一事终一生!她是这个时代的楷模,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教育人的模样。他们一生无私奉献,教育孩子成人成才。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的大义博爱,在这个时代称作为“先生”二字当之无愧,是万世师表。

希望有医者能够替她除去病根,好人一生平安。希望她的事迹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篇2】

1974年10月,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45年来,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贫困山区。

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黯然神伤,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

一年后,不幸再次降临。1997年4月,她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且肌瘤已经有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张桂梅忍着疼痛继续站在讲台上,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影响学生们中考。直到7月中考结束,她才住进医院。打开她的腹腔,医生们倒吸了口冷气:腹腔内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已经粘连在后壁上了,取出的肿瘤有两公斤多。

20__年,张桂梅兼任新建的'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第一天,儿童之家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12岁。此后,张桂梅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幼小的孤儿。

儿童之家的工作,让她萌生了创办一所学校、让贫困山区女孩免费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经她到处游说,这一善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华坪县委、政府协调出土地,省、市党委政府划拨了100万元的办学经费。

20__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11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645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篇3】

20__年,女高创办一学期后,首批招来的17名老师走了9个。张红琼是留下的老师之一,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走的人大多是因为吃不了苦。”

张桂梅一开始就很明确,山里的孩子基础差,要想出成绩,学生必须要“苦学”,老师更要“苦教”。她面试张红琼时,反复对她强调,去女高一定要能吃苦。和张红琼同去的还有另外两个女生,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张桂梅看她们瘦弱,摇摇头。

女高老师流失超过一半,学校面临崩溃。最艰难的时候,张桂梅发现,剩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都是党员,于是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说:“如果是在抗战年代,这个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剩6个党员,我们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会后,老师们在教学楼二层墙上画了一面很大的党旗,然后面向党旗,宣誓。所有党员都哭了。

在张桂梅事后的多次叙述中,这件事被视为女高办学的转折点。从这一刻起,红色教育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此前,她虽然在教学中有一些红色教育,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老师的流失让她意识到,面对女高的艰苦办学条件和诸多客观局限,要想留住老师,就必须激发她们内心的理想信念,培育奉献精神。与其说这是女高办学的转折点,毋宁说,这是张桂梅在办学逆境中找到了坚持下去的锚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张桂梅:“在女高采取红色教育的模式,是和个人的坚定信仰有关,还是这是最适合女高的一种培养模式?”

她说:“两者都有。”

从效果看,这种策略是成功的。在张红琼的回忆中,这次会议之后,张桂梅开始带领老师们唱红歌。每天下午五点半,学生们在吃饭,老师们在党旗下集体唱《红梅赞》,这是张桂梅最喜欢的歌剧《江姐》的主题曲。她一句一句教给老师,“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最初,张红琼觉得很尴尬,心想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唱这么老掉牙的歌曲,后来慢慢进入到角色中,大家都在唱,也不觉得奇怪了。“学生一开始都在围观,后来甚至会跟着唱。我们老师学生随口哼出来的都是红歌。”她说。

张桂梅在日常的每个环节渗透红色元素,力图在女高构建出一片红色净土。她不允许老师学生听流行歌曲,学生去食堂吃饭时,她把手机放在小喇叭旁放红歌。音乐课上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唱红歌,课间操时间则是红歌会。

20__年11月4日上午九点半,记者在现场看到,女高学生列队集合后,先集体朗诵《卜算子·咏梅》,然后大声喊出口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学习、学习、再学习”“奋斗、奋斗、再奋斗”。热身环节结束后开始跳操,第一首是《英雄赞歌》,这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第二首是《红色娘子军》。此前还曾跳过《南泥湾》和《红梅赞》。这些歌曲都由张桂梅精心挑选,旋律由专人改编后节奏感很强,既有年代感也有时代感,再请专人以此设计出系列动作。今年,为了让学生和大山外的世界有更多接轨,在跳第三套操时,张桂梅特意选择了抖音上很火的鬼步舞,配乐是近几年的广场舞金曲《山里红》。这种舞蹈节奏感很强,整个场景看起来大型蹦迪秀,有一种穿越回到1980年代的魔幻感。

从20__年开始,每周一的课间操新增了宣誓环节。党员老师要宣读入党誓词,学生们则重温入团誓词,然后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学期开学时,全体师生要抄党章。每周六上午有一节思政课,由张桂梅亲自执教,最长时可能持续2~3小时。课上,她会讲自己最爱的江姐、赵一蔓和红军长征故事,不断强调要学习红军的吃苦耐劳精神。每周日晚上七点半,高一学生要去阶梯教室看红色电影,既有经典老片《孔繁森》《焦裕禄》,也有新片如《我和我的祖国》。除电影外,还会每周追剧,让20__级女高学生陈法羽印象最深的是《雪豹突击队》,“当时每周看一集,我们都边看边哭。”

红色信仰还以一种更具象化的方式体现于整个校园。最初,教学楼里有一面手绘党旗,后来在新建的足球场上新增了一面“巨无霸”党旗,旁边立着“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几个红色大字。“非常壮观,站在这里你会很震撼,这么大一面党旗,你站在下面,想说句脏话都不可能了。”张红琼这样感慨。

和学生的作息接近,女高老师的一天也从早晨五点半开始。地理老师张红琼是班主任,如果有早自习,她要五点多起床,脸来不及洗就骑车赶往学校,中午11点下班后,吃个饭,12点就要回来,下午课从2点开始,五点半结束,老师可以吃饭半小时,6点继续上晚自习,直到11点半,天天如此。张桂梅要求,无论有课没课,老师都得全天在女高,这样学生有问题就可以及时找老师解答。

在女高,老师结婚、怀孕都不是偷懒“摸鱼”的理由,想请长假很难,建校至今,没有一个老师成功请过长假。20__年,张红琼怀孕了,但还要管全校卫生,早晚和学生一起扫地。为躲避扫地,她故意在宿舍不出门,张桂梅就批评了她。对此她回忆说:“当时,我们的关系就有点冷淡了。后来孩子一岁多,我就主动和张老师申请当班主任,她说,你是一个老师,不能为了家庭就这样松懈,还是要把自己的价值能力体现出来。”

有人问张桂梅,为何女高学生基础差,老师年轻,高考成绩还那么好?她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们能吃苦,因为我们有理想信念教育。”

20__年,女高第一届学生高考成绩出来后,震惊了整个县城,县委和县教育局在华坪县各中学组织了一轮又一轮“学习女高精神”,在全县推广女高党建工作的经验,要求其他学校校长每学期都去女高听张桂梅讲思政课,向女高学习教学管理经验。

但胥国华也坦言,女高的模式复制不了,能学的只有女高精神。“像女高老师一样奉献得那么彻底,其他学校老师很难做到。”

现任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乡长的潘兴陈曾在华坪一中任教,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华坪一中学习女高,要求老师在晚自习前、后一小时内都不得离校,要给学生义务答疑。虽然不算作课时工作量,但和上课一样严格考勤,不出席就算旷课,进行处罚,“结果收效很明显,老师对学生的成绩、心理状况都能更准确地掌握,便于采取更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学。”他说。但这只是复制了女高的一个具体措施。更多学校只是短暂地尝试过女高做法,便很快放弃。

在9名老师陆续走后,张红琼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一天晚上,她准备向张桂梅辞职。走到她的办公室门口,看到她的桌上堆满了药瓶,她正费力地往身上贴药膏,很受触动,也很羞愧。“张老师自己身患那么多种疾病,仍在为大山里的孩子坚持,我们年轻人怎么还不如她,我于是想跟着张老师再坚持一下。”她这样说道。

实际上,女高人的精神支柱就是她们的校长。张桂梅丈夫早逝、没有子女、没有房和车,也没有任何个人财产,每个月的5423元退休金,也被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或给老师发奖金。她事必躬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亲身实践自己的理想。

张桂梅只有一个,从这个角度而言,女高模式是不可能复制的。作为旁观者,华坪一中的老师对此看得很清醒。多位一中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女高成功的核心并不是军事化管理,而是找到了一条红色教育的模式来统领全校,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贯穿高中三年学习的全过程。而能够将这套教育模式有效推行下去的灵魂人物,就是张桂梅。

一个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张桂梅之后,谁来执掌女高?63岁的张桂梅早已过了退休年龄,身体状况也不佳,身患骨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23种疾病,20__年初,就被下过一次病危通知书。今年春节,她再次病危入院。但记者在询问华坪县教育局、县政府领导后发现,对于女高接班人,大家目前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篇4】

“走出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10多年来,张桂梅老师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走进1000多名学生的家。

有些地方,包车司机都不愿意去,张桂梅虽然因小脑萎缩导致行动失衡,却跋山涉水坚持家访。她握住学生家长黝黑皲裂的手,脱下外套塞给人家,自己冻成伤寒……在她看来,女高不是普通的学校,是连接党委政府和山区贫困群众的桥梁。

“女高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的后盾。”各级党委政府对女高关爱有加,当地为女高解决了50个教师编制,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全额拨款。

在女高教学楼走廊的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牌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捐款记录。“学生们每天经过这条‘爱心长廊’,会记住得到的帮助。”张桂梅说。

有人联系张桂梅,表示要给女高捐款,但条件是提供学生家庭地址和贫困情况的照片。对于公开学生信息的行为,张桂梅并不同意。她说,对学生的信息要严格保密,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又保护她们的隐私。张桂梅也经常对毕业生说,“走出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如今女高毕业生遍布全国,她们把艰苦朴素、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感恩回报的精神带出了大山,又带回到山里。

周云丽是女高第一届毕业生,2015年大学毕业后考取宁蒗县一中数学教师岗位。正当她准备上岗时,听说母校数学老师紧缺,她毫不犹豫放弃“正式编制”,回到女高任代课教师。陈法羽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学校,之后每月拿出500元钱资助在校贫困学妹,“女高改变了山里女孩的人生,我们也要把张老师的精神传下去。”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篇5】

张桂梅,中共党员,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心系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倾情关爱贫困女孩和孤儿,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义务担任儿童福利院院长。二十多年来她为帮助贫困学生家访行程10万多公里,自己身患绝症却拖着病体坚守岗位,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

向张桂梅老师看齐,做一个信念坚定的党员教师。张桂梅老师无论处境如何艰难,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和使命,把信仰化作精神支柱,与疾病抗争,坚守三尺讲堂,深深扎根和服务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地履行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思想有武装,行动才有方向。我们的人生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坚守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定“奋斗的青春最幸福”这一人生信念,在新征程的熔炉中锻造自己,始终明大势,识大局,知大任,时刻校准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筑就“四个自信”的“压舱石”,争做“两个维护”的捍卫者。

向张桂梅老师看齐,做一个专业过硬的党员教师。张桂梅老师注重学习,业务过硬,评选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获兴滇人才奖。新时代的教育,给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党员教师更应该向张桂梅学习,在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奋勇向前。这就需要我们领悟“腹有诗书气自华”中所讲,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把专业学精;还要涉猎其他知识,把见识学广;更要学党的理论知识,把信念学坚定。既要锲而不舍,又要孜孜不倦。但这还不够,要做到专业过硬,还要学“天下之治在人才”中所讲,“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不仅要潜下心来学习,还要沉下心来在教学一线历练,在的学习,实践,思悟中去成长,去精通。

向张桂梅老师看齐,做一个师德高尚的党员教师。张桂梅老师始终把学生当做亲人,当遇到学生生病,她带着他们彻夜奔波到医院,一直守护在学生身旁。她心里始终记挂着群众,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用一次次感人的事迹践行着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张桂梅老师艰苦朴素,一条洗得褪色的牛仔裤,一件老气的花衬衫,一双旧旧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就是她多年的“行头”,以实际行动传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张桂梅老师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所有的光和热,她无私奉献,为校园建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她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不计功名,告诫学生要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栽培,她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我们教师的指路明灯。如“国无德不兴”中所讲,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慎微”“慎欲”,廉洁自律,洁身自好;要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始终坚守为人做事的底线,用自己的高尚品格为学生树立榜样。

好的师德师风还必然是“实干”的作风,如“绝知此事要躬行”中所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用实际行动教会孩子“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点滴学习,日积月累,才能牢筑基础,走得更高更远。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让张桂梅老师成为我们党员教师前进路上的引领者,助力我们一路前行。张桂梅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让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了一面“镜子”,激励我们干好教育事业,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篇6】

“这股力量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看了发布会后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云岭楷模”张桂梅专场发布会反响热烈,很多人泪洒现场。

6月29日下午,云南省委宣传部在昆明举行“云岭楷模”专场发布会,授予张桂梅“云岭楷模”称号,号召全省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向她学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天的发布会上,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教师代表、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现场讲述了“张校长”“桂梅妈妈”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聆听者,不时让观众动容落泪。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的张桂梅,也在现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所有山里的女孩都能够上高中,上大学!” 张桂梅老师敬业奉献、无私无我的精神,更是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榜样为标杆,苦干实干拼命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天参加了发布会,我再一次被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深深感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教育党工委书记胥国华有感而发,他说,“红梅傲雪、大爱无疆”的张桂梅精神是华坪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教育系统要以发布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张桂梅老师的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着力点,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协调推进教育发展,积极推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张老师所做的事确实很感人,每听一次,都会让我情不自禁地落泪。”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安萍说,有一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是张老师的一个女学生,在高二的时候,父亲临时突发生病就去世了,在这个时候,本来就是相依为命的父女俩,突然父亲离世,这个孩子觉得天都要塌了。当时,张老师跟她说,“孩子,我给你当妈妈,不要怕。” 张桂梅先进事迹感人至深,让人钦佩,使我们经受了一次次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在下一步工作中,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妇联将继续宣传好张桂梅老师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让张桂梅精神感动和鼓舞更多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篇7】

女高校长张桂梅:大山女孩的明灯

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08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学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94.3%,其中一本上线人数70余人。“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12年来,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说。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篇8】

“凭借着自己微薄之力,让大山深处的女孩子们走出来,感动,敬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致敬时代楷模张桂梅!”11日,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刊发了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感人事迹,众多网友纷纷留言,向“燃灯校长”致敬。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深深地为张桂梅的事迹所感动:“张桂梅老师长期扎根大山深处民族地区办教育的事迹,不断地感动着我们。她按下自己的疾病和疼痛,把异乡当作家乡,把孤儿当作自己的孩子,几十年默默地奉献自己,她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不顾个人生死的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顽强奋斗,称之为‘时代楷模’当之无愧,足以成为所有教师追随的榜样。”

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数学特级教师李靖敏在一线教书40年,也曾在山区教过书。她表示:“学习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她超负荷工作,用生命办学;她扶弱济贫,大爱无疆;她以惊人的力量,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她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来复镇中心校校长何宇反复看了几遍关于张桂梅的报道,深受触动。她表示:“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校长,我为张桂梅老师身上这种崇高的师德与教育情怀所震撼、折服。她真正体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改变一位农村女生,就能改变她们家的三代人!’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功利的浮夸,一切的付出都源于她对农村学生及他们家人深沉的爱!”

张桂梅的事迹为何让众多教育人热泪盈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主任、研究员王烽认为:“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之所以感人,我认为是因为她即使有好的机会也不离开,为了这些孩子而选择扎根山区40余年,通过寻求各种社会资源支持一点点把学校办起来。她不仅‘留下来’,而且还做得这么好,改变了如此多孩子的命运。做教育需要情怀,张校长带着一颗‘童心’、一种‘痴迷’,真正践行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

182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