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心得体会>读书心得>

宪法学著作读书心得3篇

时间: 刘丽666 分享

  读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课外阅读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扮演各种角色,尽情体验读书的快乐。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宪法学著作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宪法学著作读书心得范文1

  《比较宪法学》虽然是一部介绍性著作,除了扩展现有的知识面,而且给了我一点转变性的启发,书中介绍的各国宪法学理论都其有所在时代的特征,宪法发展到今天呈现出的理念说明宪法学理论随着时间而潜移默化的改变,虽然宪法理论在每个国度发展的程度不同,即使宪法理论在发展程度相似的国家其现实内容和操作形式也有明显的差别,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世界,东西方宪法发展不论在其形式上还是在其实质上都在各自发展进步基础上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融合,这可能也是全人类追求人民权利实现最终价值目标所决定的。

  宪法形式价值也随着上终极目的价值的要求而变化,从对阶级意志的强调到对人权的强调,从消极的人权保障到积极的人权保障,无不透视着人类与自由的贴近。宪法也不单纯地从限制国家权力的角度被动保障人权,而调整为规范国家权力而使善的一面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宪法也不仅仅被动地扩展公民的基本权利,而积极地赋予公民“争取权利的工具”去实现权利。宪法是万法之首,是母法,是根本大法。

  不仅因为其是统治阶级的集中体现,是体现国民的公共意志,更是因为它是人权保障的精神根基和源泉,是调整公民与国家之间到根本关系的法律。而且其他法正是相当近期的宪法激励的产物,诚如树歪则影不正,宪法规定如果在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找不到平衡点或所谓的平衡点实际上是仅代表某一利益阶级而非全体人民意志,而有所偏差的话,那么由宪法和宪法所调整的基本关系所演生的一系列法律关系,根据宪法精神、原则指导的一系列具体行为和抽象行为都将根据母法这一平衡点所确定的偏离航线的方向而与真正的目的价值越走越远。相对地,宪法确定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博弈之基,确实明确了权力行使的终极价值目标和其不可逾越的界限,不论现实与理想间差距会有多大,至少我们朝向确定的方向努力会少走很多弯路。这就要求我们打破闭关锁国和固步自封而应该海纳百川、集思广义在比较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宪政道路。

  宪法学著作读书心得范文2

  《宪法学导论》读书心得

  《宪法学导论》对我来讲是一部大部头,如果不是冲着是张千帆教授的著作,我定不会去翻开这本看似深奥难懂的法学书。

  先谈谈这本书的著者张千帆教授,张大教授的头衔甚多,这里不一一列举,网上一搜就可以搜到,作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学府并享受盛誉的宪法学教授,张教授著作并不算是很多,由于长年留学国外,张教授对西方的法学体系了解程度在国内算是比较高,对西方宪法体制颇有研究。作为这么学识渊博的法学海龟大教授,旁人更加会惊讶张千帆教授当年却是读理工科出身,一直到获得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物理学博士,国内发生的学潮事情改变了张教授的人身观,他觉得文科比理科更加容易救国,到了二十多岁毅然转变人生方向,张教授的法学道路走得颇为艰辛,他的这一转变意味着他放弃了物理学博士的高薪,一下变成一个穷书生,在University of Maryland读法学的时候,是他最难的时间,由于负担不起昂贵的学费,他只能选择旁听课程,看着别人高兴地毕业,他无法获得学位落魄地离开Maryland。可是谁又能预料这落魄书生最终获得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政府学博士,现在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书,并受到学生的欢迎与敬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以上这些资料是在听完张千帆在三味书屋的讲座后才去了解到了。在三味书屋里,我听了张千帆教授的讲座,这个讲座的题目就叫做“中国宪政的前途”。

  1923年1月29日国父孙中山在《申报》发表《中国革命史》一文,称:“从事革命者,于破坏敌人势力之外,不能不兼注意于国民建设能力之养成,此革命方略之所以必要也。余之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

  一个社会要进入宪政时期,政府的所有权利行使都要被纳入宪法轨道并受宪法制约,这是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想状态。孙中山当年规划宪政时期即“还政于民”时期,可惜他没说明训政的结束时间,直到现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了,我们还没有进入宪政时期。

  张千帆在讲座上多次重复历史不是总是进步的,一百多年前摇摇欲坠的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相当开明的宪法大纲,至今不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共都未制定出比这更为先进的宪法大纲。

  在1911年和1949年有两次革命,推翻了落后的制度,代之先进的制度,建立新的国家。不过革命并不等于宪政,更不可能实现宪政。国家要推行改革,统治者就是一道坎,改革必须要符合统治者的利益,改革才会得以继续下去,假如改革会改变目前这种利益格局从而破坏统治者们的权力结构,改革就会失败。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要清楚,翻天覆地的是经济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仍旧老套,基本上没什么改变,政治不改革,宪政了了无期。

  两次革命不成功,张千帆期待第三次共和。第三次的共和,不需要革命,这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民主共和国的社会是和谐稳定的,官民是通过相互交融不断调整方向来解决问题,消除压力。社会矛盾越积越多,最终必定会大爆发,最终利益体制崩溃的是统治者。政治体制必须要改,宪政是历史的潮流。为什么我们老百姓有这么多冤情无法得到申诉的机会,最主要的是我们国家的宪法地位不够权威,很多地方政府的权利超越了宪法之上。专制的国家里,所有公民在政府面前都是弱势群体,即便宪法规定了一连串权利,但是没有哪一条得到切实保障。而且我们的公民对宪法并不了解,在维权问题上不懂得用宪法维护自己根本利益。宪法是根本大法,任何一个法律有违宪法,公民都可以去申诉。

  最近几年的厦门PX事件、广州番禺垃圾焚烧炉叫停、亚运浪费工程叫停等等这些事件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良好的趋势形成,就是公民维权意识渐渐增强,意识到积聚力量反抗政府损害自己利益,懂得利用网络舆论力量去维权。网络的盛行的确给中国带来更为广阔的新天地,网络力量可以推动中国宪政的进程,如孙志刚事件,网民力量废除了收容制度,显示了社会压力对宪政的推动作用,开启了一个宪政时代。

  现在的权力结构没有什么改变,各级官员还是对上不对下负责,中国的维权运动可谓是"逆水行舟",举步维艰,即便我们的维权运动有过成功,不过这些成功的例子都是凤毛麟角。香港电台有一期节目,内容是讲到四川大地震后,有一拨人在不断地向政府追求地震的“真正凶手”,为什么倒塌的楼房多是学校,这些豆腐渣工程的始作俑者怎么没有被追究责任,房子震倒了又重建,得益的还是这些建豆腐渣的人,这些人就一直调查资料,向当地政府申诉,甚至到北京去,他们就是要为自己死去的孩子讨个公道。可惜两年了,政府还是没解决,不断推脱责任,甚至对他们进行打压。我们的政治大环境还是没有改变,那些既得利益者始终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利益,国家机器掌握在这些人手中,改革困难重重。

  张千帆指出,至少在目前没有竞争对手的环境下,执政党还缺乏足够的压力或动力自行启动良性体制改革,中国宪政的前途不容乐观。套用孙中山的话,宪政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仍需要进行一次共和,这个共和有谁领导,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是人民,由人民去持续这场旷日持久的运动,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实现民主宪政。

  宪法学著作读书心得范文3

  《宪法学导论》读书心得

  法律的生命力源于理性。如果把法律看作是鱼,那么社会则为水,正义为其肉,理性为其骨。法律的魅力在理性中得以奔腾、彰显,最终得到升华。正如张千帆教授在文中所写道的: “在现代法治社会,动态的法律是一种永恒的理性对话过程。” 读张千帆教授的书就如同与张千帆教授的交谈,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宪法学者应有的理性深度,一位法学家对社会现象冷静的反思,以及一位法学教授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和对社会充满睿智的爱。随着阅读的深入,理性与思辨,冷静与热情,在他的叙述中一一 展露。我们接近的不仅是一位宪法学家,而是更像是一位拓荒者,他带着比较的规尺追逐地平线上的太阳,并用正义的犁挑起宪法看得见的东方梦。

  我认为这本书是现在中国的宪法学教材中最好的一本,它最大的贡献就在与国内的很多宪法学者还在纠缠于意识形态上,而张千帆教授的这部著作是完全站在法律人自己的领地、以法律人的思维来研究和书写宪法学的。单纯的宣示“人民主权”、“依法治国”以及“公民权利”、“宪政”等等,而不继之以稳定的制度保障,这些迷人的口号原本具有的功能也会逐渐褪掉,进而使它们成为谁都可以用来装点门面的廉价货。法治、宪政及宪法学的研究,固然以前述教义为理论基础,但理论本身只是一个出去了的娜娜,而法治、宪政及宪法学应该回答的是“娜娜出去以后怎么办”这样的问题。作为公法的宪法固 然无法脱离政治——那是不现实的,但宪法学不是政治宣传手册,宪法学者不应该是政治宣传工作者。作为学问的宪法学必须独立呼吸,发出自己的声音。

  《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就是宪法学在这个时代的自由呼吸。, 从具体的问题和案例出发,来解说公民权利、政府权力、法治、宪政,探讨宪法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变成现实的途径和保障,内容不仅覆盖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宪政实践,还涉及欧盟和联合国的有关问题,大量的“评注”和“讨论”点缀书中,更能增加读者对宪法学何以是“学”、并且是其命维新的“人学”而非冷冰冰的、不切实际的教条的理解。这里展现的是真正的宪法学的魅力!

  当然,我最大的困难在于这本书不太好懂,作者用西方人的思维来讲述宪法,由于自己学力不逮,很难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全书的体系编排也不同我们习惯的书编排模式.我认为我们介绍外国的宪政实践关键在于介绍其思想,不应当让文字模式成为我们接受观点的桎梏.

  
看了宪法学著作读书心得的人还看了:

1.理想国读书笔记

2.读《乌合之众》心得感悟

1179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