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学校年终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 良兴0 分享

学校年终工作是对学校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一次总的评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年终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学校年终工作心得体会

各位教师:

我受学校行政会委托,向教代会做报告,请代表们予以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学年度工作回顾

**-**年度,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年为基础提升年的目标,在学校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全体教师勤勉敬业,学校砥砺前行,艰难攀升。现汇报如下:

一、夯实管理基础,砥砺前行,提升管理水平

“一岗多责”,年级管理高效运转。实行“一岗多责”,由校级干部任年级校长,中层干部兼任年级德育主任、年级教务主任,与分部管理相结合,形成年级管理团队。给予年级人权、事权、财权,优化管理结构,降低管理重心。如今,三个年级管理小组团结协作、分工明确,互相合理,相互竞争;年级管理规范、纪律良好,高效运转,趋于成熟,优势凸显。健全教师教学质量奖惩办法,对教师设置教学红线;并签订教师责任书,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签订责任书,增强教师责任感。

“准点新闻”,细化管理增强责任。充分利用学校优课优信APP,年级管理干部用文字、图片等方式每天向全校教职工通报年级教学、德育常规、教师考勤、环境卫生等巡查结果,校级干部必须通过点赞来表示已经阅读,教务处、德育处等其他部门也不定期把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责令整改,通过这样的方式细化了学校常规管理,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和年级凝聚力。

二、夯实德育根基,拓宽德育途径,提升学校品味

抓实德育常规,规范德育行为。德育工作以“修身、博学、感恩”为主线,“仁义礼智信”为核心,规范德育管理,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拓展德育活动空间,星级班主任评比增强班主任的积极性,微班会拓展了德育的教育功能,安全排查保障师生安全,关爱周末留宿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等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现德育管理的科学、量化,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以艺体促德育,以艺体启智慧。我校将艺体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努力提升学校品味,形成 学校艺体教育特色,学校本学年对艺体活动加量增质,举办的校园艺术节涵盖美术、音乐、舞蹈、表演、书法等方面;合理利用校外艺术资源,成功举办了“攀枝花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每学年举办两次大型运动会(即冬季田径运动会和春季趣味运动会)、首届校园篮球班级联赛等校园体育活动。我校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艺体特色,将艺体教育融于学生日常活动中,定期增量的活动涉及面广,参与度高,夯实了艺体的基础,使我校艺体之花成为艺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艺体素养。

方阵跑、国旗班、自管会、研学旅行全面铺开。大课间方阵跑,整齐划一,激情澎湃,起到了“锻炼身体,凝聚力量,振奋人心,展示风采”的作用,已经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张代表一中学生状态的精神名片。校团委邀请县武警支队官兵训练国旗班的队列队形,更换服装、旗杆,做到服装统一、规范整齐,打造精品国旗班。升旗仪式从主持、值周总结、流动红旗的颁发,都由自管会成员组织完成,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与协调能力。

建立首届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年9月,在陕西宜川中学原自管会主席亲自到校的指导下,我校第一届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自管会由主席团按照“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批评”的工作理念。负责对全校的卫生、纪律、仪容仪表、食堂就餐、锻炼的进行检查和评比。自管会的所有检查规则都由自管会成员根据学校实际民主讨论,最后整理下发到各班,做到每天巡查,每天通报。在自管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班级自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学旅行全面展开。学校与中港国际合作,按照旅行社组织,家长、学生自愿的方式,开展了以“追寻历史足迹,发扬花城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初一、二年级共计1859名学生参加了研学旅行活动。学生游览颛顼溶洞、花岗石厂、新山傈僳族村了解米易风土人情;参观三线博物馆、畅游花舞人间、苏铁自然保护区,了解了钢城历史,感受了花城美丽。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艺术节、誓师大会形成良好影响。“中考百日誓师大会”是一场用心、用脑、用情,不同凡响的大会。挂图作战,全员联动,举全校之力推动中考工作细上加细,它奏响扬人生之气的进军号,表必胜信念的铿锵曲,初三师生全体动员,真正形成中考全员一起抓的浓厚氛围,掀起比学赶超的学习热潮。

品味高雅艺术,提升校园品味。“攀枝花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让师生们与艺术零距离接触中欣赏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彩表演,培养师生对高雅艺术鉴赏能力,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两场与众不同的盛会,升级步伐不断提速,作为攀枝花市优质学校之一,切实发挥示范效应,形成教学艺术全面发展模式,提升学校发展水平,赢得家长的认可,获得社会满意。

三、夯实教学基础,狠抓落实,提升教学品质

教学常规抓落实。按照三级课程的理念,围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三种学习方式,教务处加强教学常规、教学六认真和集体备课的督查、通报,规范有序的组织了招生宣传工作、五校联考、中考报名、中考、地生考试、摇号生和新生报名等工作,加强名师的引领、示范,实施教学改革,全面渗透的理念,提高课堂效率,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督查通报成常态。与教师签订目标责任书,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六认真、教研活动坚持定期检查,定期通报的原则,本年度各备课组共开展30余次教研活动,进行了8次分组检查并做好记录。教务处抽查了初三、初二年级4次,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了通报,教师的教案编写、二次备课及课后反思、听课记录等工作日趋规范;整顿考风考纪,规范考试程序,对试卷的命题难度系数和卷面格式作了明确要求,对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行问责制,本学年共通报处理一级教学事故14起,二级教学事故3起,规范教师了教学行为,警醒教育了广大教师。

智慧校园在推进。学校成功加盟的“四川省智慧教育联盟”成员学校,完成4个智慧班级建设,本月初硬件软件得到全面更新兼容,初步建成资源平台、学生平板、智慧一体机三位一体互相兼容的模式,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

小长假零作业,受欢迎。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减负。学校统一要求小长假不布置作业,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小长假零作业,受到学生欢迎,家长认可,形成良好的社会反响。

中考成绩续辉煌。在**年中考中,初三年级在首届摇号招200人、入口优生人数总量减少的不利因素下,以成绩回报社会:国重上线427人,比去年净增22人,其中文考硬上线220人,比去年净增4人;文考被省重线正录(米中)666人,比去年净增24人;艺体正录上线62人,比去年净增9人;民族特招19人,中考佳绩再创,辉煌延续。

四、夯实队伍基础,提升教职工素质

学校强化师德建设,加强党建工作、纪检督查、工会工作。加大教师培养工作,提升教职工素质。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加强党建工作,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强化师德建设,转变思想作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争做优秀党员的演讲比赛,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违纪违规案例,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做好党课进校的宣传工作;参加县委“七一”党建知识竞赛,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纪念活动;规范党费收缴工作及一卡一表工作,深化“两学一做”工作;开展新课标及两学一做知识测试,完成党支部换届选举,完成全体党员的档案清查工作和档案录入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职责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务工作向标准化发展。

重视纪检信访,抓好“敬廉崇洁”工作。纪检组长进驻学校,抓好“敬廉崇洁”工作,学校信访减少,风清气正。学校成立纪检小组,加强我校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定《米易一中廉政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米易一中师德师风方案》,形成行政干部每日督查制度,签订米易县第一初级中学校教职工师德师风、廉洁自律承诺书,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崇尚廉洁、以廉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

健全工会组织,完善工会制度。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庆祝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活动、组织全校教职工参与了**全县的人大代表及乡镇代表选举、组织教职工参加了**年米易县第38届元旦职工健身跑活动,**新春年会,春节慰问贫困教职工活动;建立对困难职工帮扶的档案,及时帮助职工解决困难,看望生病教职工、慰问困难职工、贫困学生达100多人次,慰问家属去世近10人次等。学校加强工会建设,完善工会制度,如《学校校务公开制度》《教代会提案工作制度》《工会经费管理制度》等。涉及教师利益的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晋级,绩效考核等,都按照规范程序进行,通过教代会,经过民主测评后,公示上报。

重视干部培养,做好干部储备工作。严格按照教育局文件精神,配齐处室干部,处室定岗储备后备干部;学校加大对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提拔部分年轻干部,使干部队伍得到充实,结构更趋合理化;派出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干部素质得到提高,培养出大量优秀干部,为干部队伍建设储备了大量人才。

重视教育科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特级教师申报工作、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小级别调整工作,完成了43门选修课开设及常规检查工作;认真落实人人赛课活动,17人进行优质课展示并邀请全县初中教师到我校观摩听课;**年度外派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达72人次,市级58人次。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市级课题《初中英语听力课程研究》申报成功;刘璇、刘万芳两位教师参加在**年四川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分别取得省级一等奖和省级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五、夯实办学基础,加强后勤保障,提升服务水平

后勤保障,措施得力。本着“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生活”的宗旨,抓住校园建设的机遇,提高服务质量,着力改造校园环境,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本期完成食堂漏水工程完工;1000套书桌更换;每班安装书柜,使得教室整洁美观,充满书香气息,让学生在教室里有更宽敞的空间,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按照上级要求全校学生实行配餐管理,成立膳食委员会,食堂经营模式改变工作顺利完成,强化细节管理,食堂运行良好,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就餐服务。

强化安全保障,创平安校园。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时刻做到警钟长鸣,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完善各类安全检查制度及防范预案,签订安全责任书,制定保安例会制度、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对保安进行消防设备使用的培训;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加大对校园周边、食堂、超市的安全督查,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2份。一年来,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建成平安校园。

新学年学校工作发展设想

1、进一步完善研学旅行,力争使研学旅行课程化。拓展研学内容,争取从让学生从了解社会状况、探究学科问题、研学科技应用、校外时间、加强文化熏陶、普及科学知识中拓宽研学范围,探索研学形式,助推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研学中学会互助,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深入。联合西南大学、优课优信等名校和第三方企业开发课程、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并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进行评估。当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时,通过心理健康测量,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对问题学生进行诊断,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制订干预方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可以帮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因材施教、实施发展性指导提供依据。让我们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启动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从生涯角度去思考,让学生在全局、全程、全面了解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中启蒙生涯意识。通过生涯教育,使学生了解社会、自己和职业,把自己在校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涯发展联系起来,目标更明确,视野更开阔,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自觉、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

4、联动家庭共促学生发展。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相关活动,增强家庭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和咨询服务,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社会公益活动。联动家庭,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

5、打造一中特色精神文化。教师以“修身、博学、感恩”的校训来鞭策自己,将“仁义礼智信”内化为全校师生核心素质品质,在工作中体现出吃苦耐劳、勤于奉献,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精神,形成了党群和谐、干群和谐、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从而打造出一张特有的“一中人”的精神名片。

各位教职工,过去的一年,一中人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在辉煌成绩的背后,凝聚多少一中人的艰辛和付出,一中人在艰难的环境中锐意改革,砥砺前行,其中滋味,甘苦自知。在新学年里,学校将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在上级各部门的领导下,不忘“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的办学初心,努力拼搏,开拓创新,依靠全体教师的力量,继续安下心来抓质量,静下心来抓管理,沉下心来抓落实,继续把教学的兴奋点、着力点放在课程改革上,放在优化管理上,放在提升质量上,不断创造出新的更大的业绩,向新的目标迈进!

学校年终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年工作,并就学校2018年重点工作进行说明,请予审议。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学校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一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自觉主动接受中央巡视,坚决把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真抓实改,有效推进各项整改措施落地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紧紧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稳步推进综合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抓住人才关键要素着力推进内涵发展,有力促进了学科建设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创新能力等取得新成效,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居全球第282位,在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中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三。

一年来,学校工作中较为突出的新进展和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增“国字号”人才60人,从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70人,是多年来新增高层次人才最多的一年,在全国高校也处于前列,“人才强校”正成为全校上下的强烈共识;二是学校对标世界一流,普遍提高了质量标准、学术标准和评价标准,在全校形成了高标准办好武汉大学的重要导向;三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强化以学生全面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关爱学生进一步落到实处;四是通过扎扎实实开展巡视整改,有力推动了学校规范管理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学校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五是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开拓进取,全校师生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学校上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年,学校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学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一是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新制定的《中国共产党武汉大学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完善了党委工作机制;完善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了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两个议事规则,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得到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通过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专家座谈会、党员骨干专题培训会等方式,在全校兴起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及时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推进十九大精神“零时差”进课堂;搭建“十九大精神宣讲团” “专家宣讲团”和“网络宣讲团”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理论宣传平台,引导师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上来。

三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全面加强对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全面排查和清理意识形态风险点,确保了学校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成立了教材建设中心,构建教材建设的组织体系与工作制度,把好教材选用和引进的政治关。

四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台并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党建工作、共青团工作等一系列意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制定了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和校院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制度,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推广思政课“慕课”教学,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坚持人才就是未来,着力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是第一要务,人才工作目标是第一责任”的理念,面向全球广纳贤才,加大力度培育人才,全年新增院士2名;27人入选“青年千人”,居全国高校第四,创历史新高;12人入选“长江学者”,并列全国高校第五;5人入选“杰青”,为我校历届之最,居全国高校第六;10人入选“优青”,居全国高校第六;2个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居全国高校第二;1人入选首届“卓越青年人才”;4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1人入选“万人计划”。

一是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通过校领导带队组团赴欧美等地招贤纳才、举办“国际交叉学科论坛”、在纽约建立首个海外人才工作站、设立亿元人才引进基金等多项举措,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显著成效。

二是加大力度培育人才。实施 “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出国(境)研修计划”,已遴选74名优秀青年学者前往13个国家或地区的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研修;出台人文社科杰出青年学者、优秀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等实施办法,进一步推动文科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打造以人才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坚持人才经费优先投入、物理空间优先提供、研究生指标优先保障、人才住房优先解决,调动一切资源为人才事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大力培育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文化氛围,机关职能部门服务人才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坚持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激发办学活力

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着力破除束缚学校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学校活力。

一是深化以能力为导向的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改革进人和职称评审制度,成立了人力资源委员会和学部人力资源专家组,对教师选聘和学术评价把关,逐步形成了院系、学部、学校三级评审机制;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对各类高层次人才薪酬结构进行统筹和调整,提高了薪酬标准,进一步向高层次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二是不断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继续推进电子信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和建设目标责任制落实,促进了学院良性发展与特色发展。

三是以落实按章办学为重点推进依法治校。推进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对757项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新出台规章制度90余项;不断完善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代会、董事会等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审计、国有资产监管、采购与招标计划管理,学校管理更加规范。

(四)坚持统筹谋划,着力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

学校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加强学科建设的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不断增强学科竞争力。编制了《武汉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10个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和学科资源配置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学科建设效益;推动计算机学院、国际软件学院、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合并重组,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深化医教协同改革,一流医科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进高等研究院、医学研究院、工业科学研究院等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通过人才汇聚引领和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年,学校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从**年14个增至16个,进入QS前200名的学科从**年8个增至13个;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10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获“双一流”建设经费5.52亿,居全国高校第七;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9个学科获评A类,居全国高校第七。

(五)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6.5%,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达97.4%。

本科教育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理念,深入落实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为主体的“1+8”文件,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出台“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考核规定”和“新入职教师本科课程教学准入制度”,引导高水平人才走向课堂,教师“教”的热情进一步激发;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定了“三学期制”改革方案,启动了弘毅学堂管理体制改革,修订了“普通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通识教育全面推进,大类招生和宽口径培养深入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的动力进一步增强。武大学子首次捧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1金2银1铜,并摘得“先进集体奖”。

研究生教育聚焦质量和创新两大主题,大力推进以“关于深化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的若干意见”为主体的“1+4+x”文件的落实,通过优化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加大原创研究激励力度、加大国际化培养力度、提高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等举措,促进了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升,研究生在SCI、SSCI、A&HCI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较往年提高了13.4%,在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数模竞赛、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

(六)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学校优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积极调动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科研创新水平。

一是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实施新制定的“科研项目绩效发放实施暂行办法”,进一步盘活了科研经费存量,激发了科研人员争取更多科研经费的积极性。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修订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师生员工从事发明创造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引领带动作用和深圳高交会等平台作用,校地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总金额达5100多万,较**年增长两倍。

三是积极谋划建设“大平台”。争取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支持,推进“武汉光源”和空天信息国家实验室建设;成立了工业科学研究院、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研究院、量子物质能量转换协同创新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面向国家战略和学科前沿开展研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首次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入选国家首批7所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在国际法研究所获批建设国家高端智库的基础上,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入选“新增国家高端智库培育计划”;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居全国第四、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数居全国第二。

(七)坚持开放办学,着力拓展办学渠道和国际影响力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有关精神,不断提高开放办学水平。

一是深化与政府、军队和校友的合作。积极参与“资智回汉”工程,“珞珈商帮”和武汉市签约总金额达3253亿元,为促进校城融合发展树立了典范;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解放军相关部队共建国家级军民融合平台;进一步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与合作,校友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持续高涨,接受社会捐赠协议总额达1.94亿元。

二是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层次和国际教育水平。首倡并召开“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与牛津大学合作举办第三届海外学术周;加大了“武大—杜克研究院”的建设力度,筹建了“武大—阿伯丁联合研究院”,与美国莱斯大学合作建立了纳米联合实验室,为人才走向国际学术舞台畅通了渠道;加大高端外专引智力度,全年聘请各类讲学和合作研究外籍专家589人;按照新制定的“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专项奖学金管理办法”,选派了近3000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引导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按照新制定的“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了来华留学工作的管理机制,国际学生学历结构进一步改善,研究生比例较**年增加了16%。

(八)坚持改善教学科研环境,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学校以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基本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对文理学部九区19栋标准化公寓进行了改造,完成信息学部青年楼、工学部博士后公寓、文理学部院士楼等维修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了人才的居住条件。

二是加大基本建设和校园管理力度。文科综合楼等23项基建工程竣工,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等18项工程按期推进,1000余项基建维修项目顺利完成,对梅园食堂和部分学生宿舍进行了维修改造,教学科研条件和学生学习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开展了大规模综合拆违清除行动,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是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了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升级各类公共服务系统,为人才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了信息化保障;“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千万级大型仪器设备立项建设,将为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九)坚持党的领导,着力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以接受中央巡视为契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是扎扎实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学校对照中央巡视组提出的反馈意见,认真反思问题根源,明确整改任务,细化整改措施,严明工作责任,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共完成139项整改任务,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

二是狠抓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党委班子成员抓分管单位党建工作的“一岗双责”,制定并推进实施分党委(党总支)党建工作考评办法、党支部工作细则、教师党支部建设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推进,“三会一课”更加严肃规范,基层党建核心引领作用不断强化;深入实施学生党支部“活力创新”工程,增强了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

三是着力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把高层次人才紧紧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修订了“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综合运用多种方式选拔干部,加强了对干部“德”的考察,干部选拔的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加强干部交流换岗,干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不断增强;通过举办珞珈干部大讲堂、院长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培训各级各类干部3000余人次,干部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四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推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台帐薄”,实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担当,推动各级党组织将主体责任抓紧抓实;通过出台“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细则”“关于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实施办法”等文件,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抓常抓细抓实;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依纪依规处理44人次,在全校起到了警醒作用。

五是着力打造和谐校园。打造“点赞身边好人、讲述珞珈故事”活动品牌,持续开展“美丽武大、文明珞珈”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首次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顺利完成民主党派各校级委员会换届工作,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助手作用和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保障离退休教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顺利通过了第三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确保了学校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所有成绩与工作浸透着全校师生的智慧汗水,饱含着广大校友的深情厚意,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要强化;学科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具有开阔国际视野、博大胸怀、深厚造诣的一流学术领军人才偏少;重大标志性学术成果不多;科研经费总量偏少,科研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有利于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卓越文化还需要进一步塑造等。我们要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懈怠,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坚定勇创一流的决心!

二、奋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开启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征程。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更加迫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高等教育支撑能力的要求更加迫切;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对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更加迫切;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站在时代新起点,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和任务要求,积极回应广大师生和校友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强烈心声,努力满足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支撑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热切期盼,写好“双一流”建设的“奋进之笔”。

(一)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和“质量是生命线、创新是主旋律”的理念,坚持以服务学生全面成才为中心,切实落实好近年来推出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系列举措,将优质资源向学生倾斜,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把人才工作作为关键环节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对于高端人才的激烈竞争趋于白热化。推进“双一流”建设,学校必须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去年,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绝不能松懈,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继续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才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改善人才工作条件,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真正将珞珈山打造为大师云集、成果闪耀的高地。

(三)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把学科建设作为重要基础

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之基,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普遍拥有一批一流的学科。深入分析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尽管学校有19个学科排名A类,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科发展中还存在着顶尖级学科偏少、主流基础学科不突出等问题。我们要把总结反思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与推进“双一流”建设进行统筹考虑,增强忧患意识,找准学科短板,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建设实效。要以高层次人才为牵引,进一步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动力

制度建设是保障大学科学发展、持续创新的前提。大学只有构建起一整套科学、高效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才能理顺内外关系,不断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而构建先进的大学制度,必须依靠先进的管理来推动。办学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按照大学章程办学,实现从经验治校向制度治校转变、从功能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在制度设计上要加强顶层谋划,充分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术自由发展为宗旨的核心理念;在制度落地上要加强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对制度的认同感,并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努力为人才建功立业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五)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把发展文化作为深刻内涵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一所卓越的大学必然有着卓越的校园文化。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师生员工是否对学校有归属认同和价值认同,综合改革能否落地生根并释放活力,核心在于大学文化。如果人才对学校只是“打工者”的消极心态,而不是“主人翁”的积极心态,那一定是我们的管理服务出了偏差,一定是我们的文化氛围出了问题。职能部门要从根本上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院系要把引进的人才当成一家人,让人才留得舒心、全心全意为学校做贡献。从思想深处到行动表现,我们都要用心培育和塑造尊重学者、崇尚学术、关爱学生的校园氛围,努力把武大建设成为“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学术的大学”。

三、学校2018年重点工作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学校按照“十三五”规划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奋进之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促进内涵发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以“双一流”建设新成就迎接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学校将2018年确定为“学生为本年”,坚持以学生全面成才为中心,通过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严明的作风,重点解决学校在教育观念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际执行有偏差、监督检查不得力等方面的问题,在全校形成育人为本、学生为先的浓厚氛围。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继续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把党的领导体现在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环节,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不折不扣得到贯彻实施。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要不断完善和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高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大力推进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活动引向深入;要组织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三是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要着力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继续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

四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不断探索和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健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专业课的育人功能,落实教师教书育人责任;要提高专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效果;要通过拍摄《朱英国》电影,把学习朱英国同志精神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结合,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升育人实效。

(二)大力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部署,我们必须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上狠下功夫,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探索符合学生实际、富有特色的培养模式;要继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推进“生源质量提升工程”、实施“三学期制”、启动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等举措,着力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要以服务需求、提升质量为主线,以国家放权学校自主设置博士点为契机,通过修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等举措,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要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技术现代化助推教育现代化。

二是着力增强人才队伍竞争力。要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增量提质”为目标实施“一流学科一流人才集聚计划”,充分发挥“人才引进基金”“国际交叉学科论坛”等吸引人才的作用,面向全球重点引进一批以“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大千人”为标志的领军人才,进一步提升“青年千人”的入选数量和水平;要继续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出国(境)研修计划”,大力推进“青年学术带头人引育工程”,促进高水平青年人才的群体性成长;要启动“文科杰青”“文科优青”等文科人才评选工作,构建完善的文科人才队伍体系,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制度,不断提升文科人才队伍竞争力。

三是大力推进学科建设上水平。要出台《武汉大学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实施办法》,推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落地落实;要以一流标准为牵引,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要在认真总结分析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基础上,完善学科建设方案,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四是加快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基础研究,开展前沿探索;要继续做好空天信息国家实验室、“武汉光源”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培育,努力实现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持续增长;要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使学校科研经费总量有大幅提升;要继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收益分配管理制度,联合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联盟”,加大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力度。

五是不断提高国际合作水平。要主动服务大国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使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提质增效;要深化中法非三方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切实加强高水平国际合作;要加强国际治理人才培养,积极为国际组织提供人才支持;要大力拓展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渠道,提高学生海外学习和交流的比例;要积极开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要提高国际教育学生的层次,优化生源结构,提升国际教育质量。

(三)深入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我们将按照国家《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继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花大力气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强化管理部门服务师生的意识,提升服务师生的能力,以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助推“双一流”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要切实接住和用好办学自主权,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发挥学院(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要优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关系,通过调整校院两级薪酬管理办法、完善学院运行经费预算管理、实施学院目标管理全覆盖、实施人员定编定岗定责等举措,形成符合学校现阶段发展要求、责权明晰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引导学院专注内涵建设、引导学者专注教学科研,让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章程在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统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和监督体系,加大在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等方面依法治校、照章办学的力度,建立健全具有武大特点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全面提高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审计监督、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促进学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三是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要在全校管理干部和后勤服务队伍中强化“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为教师潜心教学科研、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要以调整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强化服务为目标,通过完善职工考核、干部考核以及加强作风评议等多项举措,不断提升管理干部和后勤队伍的服务水平;要完善学生和教职工一站式综合服务管理机制,构建“线上线下、虚实一体、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全力促进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四)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学校将不断提升管理服务精细化水平,为师生提供更加舒适温馨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是大力推进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上线知识共享平台、科研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带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要继续实施“大型仪器设备提升计划”,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建设,提升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二是继续推进校园基本建设。要继续做好中央财政专项维修项目,确保研究生教学科研大楼、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等项目按计划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快建设中国质检大讲堂等项目,持续改善教学科研基本条件,为学生在最美校园成才提供保障。

三是全力做好后勤服务保障。要继续推进公有周转住房清理整治,进行珞珈雅苑二期项目拆迁安置与前期规划,妥善解决好学校引进人才和新入职青年教职工的住房困难。改造枫园、湖滨等学生食堂,不断提升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

(五)继续推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建设

我们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断提高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水平。

一是全面深化从严治党。要继续深化巡视整改成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进一步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推进落实“两个责任”;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深入推进监督执纪问责,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要持续推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纠正“四风”。

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狠抓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取得新成效;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三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要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双一流”建设中形成“头雁效应”。

(六)持续推进幸福美丽武大建设

我们将积极拓展“共兴武大”的平台,不断完善“共享武大”的机制,大力弘扬“共荣武大”的文化,使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是全力打造和谐武大。要把“美丽武大”“文明武大”“平安武大”建设统筹起来,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努力建设山灵水秀、湖山共美的更美校园;要花大力气整治校园交通环境,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多种手段确保校园安全;要通过举办建校125周年、西迁乐山80周年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武大精神,营造更好的育人环境;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凝心聚力作用,不断加强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要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学校发展;要以落实教代会职权和学生权益维护为抓手,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二是进一步改善民生。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始终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学校承诺的“民生工程十件实事”已基本完成。学校特别拿出2个亿提高在岗教职工绩效工资,切实提高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与动力;升级改造非标准化学生宿舍公共服务空间和设施,大力改善了学生住宿环境;完善教职工体检项目和服务模式,加强校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全校师生就医提供了更多便利。

2018年,学校将继续以改善教学科研环境和师生生活条件为重点,抓好“民生工程十件实事”:1.升级教学楼、学生宿舍、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空间,提升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2.完成樱花大道、理学院周边绿化改造工程;3.启动信息学部停车场建设;4.继续推进家属区水网末端改造工程;5.改善学生晚自习条件,适当延长自习教室开放时间;6.完成家属区宽带入户工程;7.加强校医院信息化建设,开通与附属医院在预约专家门诊、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预约床位等方面的“网上绿色通道”及远程医疗服务;8.建立离退休教职工大数据平台,从在校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与离退休教职工开展“手牵手”活动;9.积极推进珞珈雅苑二期人才引进保障房建设工程;10.逐步改善学校食堂用餐环境与管理,完成星湖园、枫园、湖滨等食堂改造。

各位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和畏惧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几代武大人的历史情愫和百年夙愿,但实现这一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坐等观望,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锐意进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努力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学校年终工作心得范文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一部分 **年工作回顾

回眸**年,我们**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用创新激发活力,用改革促进发展,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区域性重点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上踏出了坚实的步伐。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一年我们召开了第四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一年我们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评估专家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高水平的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价,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绩和特色,明确了整改方向。这一年我们举办了庆祝中国高等特殊教育30周年暨**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高等特殊教育30年来的丰硕育人成果。这一年我们“关注学生成长”,学校以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核心,以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主线,在全校形成了“全员关注、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党的建设、办学治校以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实现了学校发展新的跨越。

一、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共享,《工程图学》、《计算机网络》、《审计学基础》3门课程被立项为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年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截至目前,学校共获批24项。注重教学团队建设,目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数量达到8个。

——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持续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等教学活动,开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三期,培训双创教师100余人次。举办访学汇报、经验交流等其它形式教师培训活动,共计815人次参加。全年有120名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有两批共计30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了赴台短期教学研修项目。教师在“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中获三等奖2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全年派出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15人。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丰硕。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加大了实习和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同时利用国家、省级财政专项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获批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年来,学校师生在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竞赛中获奖数达282项,比**年增加4.8%。立项大创项目353项,其中国家级50项、省级101项,与**年相比分别增加25%和68.3%。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中,FCC车队获得本届唯一最佳新秀车队奖,创历届最佳新秀车队最高总成绩。学生团队在首届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大赛中斩获两项大赛亚军,这也是我校首次获得的国际科技类比赛奖项。学校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学科竞赛**-**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中位列第257位,省内高校排名第七。

——对外合作交流迈上新台阶。与南台科技大学联合承办“两岸情?长大行”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交流营,这是省内首次由普通高校承办的省级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与俄罗斯叶赛宁梁赞国立大学合作建立的叶赛宁文化教育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一年来,学校先后与韩国启明大学、清州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沙巴大学、马来亚大学,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日本广岛大学,俄罗斯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台中教育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11所高校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

二、凝练特色提升内涵,学科建设与科研能力取得突破

——圆满完成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和评估工作。我校申报的网络空间安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医学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艺术、翻译、金融、农业、汉语国际教育、会计、应用统计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均通过教育部学位授权审核,创造了省内高校申报硕士点数量最多以及通过审核数量最多两项纪录,标志着学校的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这是我校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必将载入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史册。我校机械工程、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接受了国务院学位办专项评估,评估结果均合格。

——科研立项与成果转化再创新高。成功获批省级以上科研立项117项,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学会项目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2项,并首获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资助,全年总立项经费达963.07万元,较上一年度有大幅度提升。首次与地方政府签订校地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在成果转化、校企协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学校被评为**省教育科研成果宣传推广先进单位。

——科研平台建设取得实效。与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联合成立的“**省生物医学工程研发中心”被批准为省教育厅立项建设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机械零件传动性能分析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省教育厅立项培育高校重点实验室。据中国学术期刊**年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显示,我校文科学报在全国617家学报类期刊排名为187名,比**年排名提升了18名,在省属高校文科排名第二位。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校党委制定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施方案》,邀请专家来校作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辅导报告,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组建“党的十九大精神百人宣讲团”,设立“新时代传习所”。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为全校师生讲党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通过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有效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校园落地生根。

——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和弘扬新时期“团风”精神的内涵,积极探索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组建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和团风学苑。团风学苑以“沟通、互助、共建、共享、服务”为宗旨,以党建为主导,以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努力为师生自我管理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营造良好氛围、提供良好保障,已收到实效并获得高校工委项目资金扶持和**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打造党建工作品牌,深入推进实施“五创五强”工程。实现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全覆盖。承办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网络培训班。积极推动机关党建工作下沉,开展基层“党建带团建”试点活动,不断丰富党日活动载体和内容。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对部分岗位处、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交流与选拨任用,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宣传统战工作成效显著。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我校师生相关活动200余次。其中,学校设立英语四级考试盲文考场的央视微博新闻一天浏览量达380万人次,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学校成立了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并积极鼓励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党外人士许多好的建议被学校相关部门采纳。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活动,邀请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来校作报告,评选出“争做黄大年式的好老师”团风育人标兵。

——圆满完成省委巡视“回头看”各项工作。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省委第三巡视组对我校进行的巡视“回头看”,把落实巡视意见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针对巡视组指出的3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提出的5条整改意见,分析梳理出32个整改问题,提出85条整改措施。党委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跟踪督导,严格整改销号,狠抓巡视意见整改取得实效。截至**年底,32个整改问题已基本完成,实现了标本兼治。

——包保扶贫工作在全省成效考评中获优秀等次。按照省委省政府扶贫工作要求,学校继续推进和龙市福洞镇南阳村的扶贫工作。支持该村发展育肥牛、森林猪、糖化饲料三个扶贫产业项目,投入90多万元助推各项目发展,帮助217户贫困户增加收入,人均增收1100元/年。通过多项措施使我校包保139户,285人实现脱贫。**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年增长31.4%。截止目前,已有83户实现了危房改造,占80.6%。

——人才工作扎实推进。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加强领导,制定了《关于加快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学校出台了《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际情况和特点,大力完善有利于人才快速发展、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着力创建重视人才、使用人才的软环境。目前引进博士后等20人,引进数量和人才质量有所提升。

四、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加强校内规范性文件审核,共审核19个部门的105份规范性文件,保证了校内规章制度体系的规范、协调、统一。重视涉法事项管理,共审核修改各类合同370份,处理信访及涉法涉诉案件8件。为增强师生法治理念,提升学校依法治校水平,积极搭建法律援助平台,先后与市中级人民法院、九三学社**市直属法律综合委员会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坚持校务公开,发布《**-**学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资产管理日益规范。修订和完善《物资招标采购办法》、制定《办公用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依法开展招标采购,采购工作程序规范合规,全年完成采购计划158项,采购金额3725万元。全年共入账设备4604台件,总值2450.2万元。为创建节约型校园,提高学校资产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全年校内调剂在用设备3400台件,使资产得到合理再利用。办理了南院学生生活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解决了我校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

——财务制度形成体系。完成《财务管理规定》等八项制度的制定与修订工作,与**年出台的《经济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有利于推动我校财务管理规范化。一年来多措并举,依法理财,争取公用经费8000万元,比上一年增加3300万元;争取财政专项资金7407万元,比上一年翻一番。完成税务发票申领工作,结束我校没有税务发票的历史。

——后勤保障及时高效。学校投入1300万元,维修了特教学院教学楼等11栋建筑和校园路面方砖,校园环境明显改善。加大教工及学生食堂的投入力度,改善就餐环境,获得师生点赞。调整了后勤管理机构,进一步理顺了后勤保障机制,服务师生意识明显增强。

五、全力改善保障民生,师生幸福感持续增强

——“健康长大”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以“健康长大”为主线,成立了彩虹歌唱协会、诵读协会、心理健康辅导团,充分利用“工会活动日”等,开展了健康徒步走,师生趣味运动会,心理健康游园会,教工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男子篮球赛,首届师生户外拓展挑战赛,“健康长大”医学专家校园行等,增强了师生健康理念,师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得到提升。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完成职工住房货币补贴发放1000万元。为2026名在职及离退职工及时发放采暖补贴390万元。发放各类帮扶基金、慰问金14.7万元,为81人次办理互助医疗保险74012元。为新生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501人,续保586人,并为全校530个班级的15480名学生办理了校方责任险。发放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共3912人,金额总计773万元。提供勤工助学岗位400个。

——就业和困难帮扶持续发力。继续开办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完成了114名残疾大学生的培训工作。组织253名2018届毕业生参加**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展培训项目,使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能力得到了提高。**届研究生、本专科学生就业率均超过90%,居于全省高校前列。

此外,招生办、审计处、安全处、校医院、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各教学院部和各科研平台也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学校,向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凡业绩的**,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二部分 2018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8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和**省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抢抓高教强省战略发展机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2018年确定为“质量提升年”,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学校软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大学“十三五”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围绕“大楼、大师、特色、育人、民生、廉洁”几大工程持续发力、提高质量,向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断迈进。

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学校党建水平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和基层党支部班子,认真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各级干部队伍梯队建设,统筹谋划教师、教辅和后勤干部队伍建设,探索干部交流机制,落实青年干部基层锻炼和多岗位锻炼机制。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旗帜鲜明的用人导向。加大引进学科带头人、长白山学者、高水平和急需人才的力度,加强人文关怀,推进实施“大师”工程。

3.宣传思想文化和统战工作。依托“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新时代传习所”等平台和载体,全力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和“三全育人”格局,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实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传统媒体和新传媒体平台建设,同声共鸣,传播正能量,向社会各界传播好长大声音,讲述好长大故事,生动展示学校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形成共识、凝聚智慧、汇聚力量。

4.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教师政治教育培训、思想状况调查、师德师风建设、育人阵地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贯彻执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选树师德典范,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强化教学政治纪律,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开展“不忘初心,潜心育人,廉洁从教”活动,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树立高尚师德。

5.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有关要求,紧盯“四风”问题新动向,突出抓好“廉洁”工程。按照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专职纪检监察队伍、纪委委员队伍和基层纪检委员队伍,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和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探索财务收支审计到内部审计的转型,推进基建维修全过程审计和新校园建设全过程审计监督。

7.

6.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以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积极争取政府扶贫资金。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帮扶力度,选好项目,形成扶贫造血机制。要加速推进糖化饲料、森林猪养殖、延边黄牛养殖项目;加大学生电商平台宣传力度,促进杂粮等产品销售额稳步提升。发挥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作用,全面实施结对帮扶工作。学校还确定新增开发式、造血式扶贫项目——小猕猴桃和蓝莓种植项目。

二、突出内涵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7.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课程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探索新途径,增加优质课程总量,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均衡发展。强化网上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持续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8.继续加强专业建设。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扎实做好专业整合、优化和大类培养工作。大力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全面实施专业建设“特色”工程。做好省级专业综合评价,全面启动工程类专业认证,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加强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实验示范中心、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各级各类本科工程项目的检查指导,力求实效。

9.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和课程建设。建设3-5个拔尖应用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专业布局和实践探索。持续加大对学科竞赛、大创计划的支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0.落实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根据**年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提出的反馈意见,坚持整改工作与学校长期建设任务和发展目标相结合、与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相结合、与日常教学改革、教学建设相结合,制定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1.积极推进招生工作改革。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拓宽招生渠道。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努力探索推进大类招生改革。探索优质生源基地建设,持续提高生源质量。做好研究生、特殊类型招生工作。

12.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最新的《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改革。制定和完善研究生招生考试办法,加大宣传力度,优化生源结构,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加强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完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数据库。做好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和考核工作。

13.加速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努力挖掘沿线国家高校资源,继续扩大留学生和国际合作学生的招生数量。特别要依托俄语中心、孔子学院和赴俄留学基地等载体,深度加强同俄罗斯合作办学项目发展,打造对俄特色;重点做好ISEC项目的审批、招生等一系列工作。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机构的申办,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扩大学校国际影响。

14.全力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建设“特色”工程,坚持把特教事业做强做大做出特色。不断拓宽专业领域,设置适合残障人学习和就业的专业,探索残障人远程开放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发展残障人硕士研究生教育,推进融合教育、全纳教育。推进特殊教育科研水平、研究层次全面提升。依托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省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和**省生物医学工程研发中心,围绕学校办学特色打造科研特色。以资源整合与建设为前提,以听障语训中心、特教培训中心等七个中心建设为支撑,打造东北地区资源中心,全方位服务域内残障人士。积极推进成立**省特教联盟,引领、服务我省特殊教育发展。在国家特殊教育法律政策制定等方面持续增强影响力和话语权。发挥残障学生励志作用,加大特教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形成人人宣传长大特教品牌的良好氛围。举全校之力提升特教办学实力,强化办学特色,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

15.做好教学保障相关工作。完善校园信息化建设,做好虚拟演播室(二期项目)、语音室升级改造,筹备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完善和优化多媒体集控管理系统。继续做好图书馆微信平台和手机移动终端的推广应用,提高数据库、电子阅览室、视障和听障设备等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向智慧型校园转变。

三、坚持协同创新,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16.加强学科建设。突出学科内涵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适时召开学科建设研究部署会议。培育发展省级重点学科,实现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做好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评估工作,启动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准备工作。

17.强化科研特色。坚持做大体量、做亮特色、做强能力的思路,围绕特教办学特色开展“特研”,着力在特教、网络安全、机电、管理、人文等相关领域形成鲜明的科研特色。以省重点建设学科、省部级创新平台为依托,形成具有竞争力和鲜明特色的主流研究方向。

18.改进科研工作体制机制。强化校院两级目标管理,探索建立导向明确、客观公正、激励约束并重的科研管理和评价方法。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加强校地、校企、校所高质量合作,在浙江金华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与有关院校共建省重点实验室及协同创新中心。

19.营造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研究创设青年发展基金,培育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扶持优势特色学科。加大高层次项目、高额经费横向课题、高质量论文和高层次奖项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支持各学院和科研平台聘请同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四、落实立德树人,持续改进学生思政工作.

20.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指导,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和特色,以特殊教育为载体倡导“爱的教育”。健全和创新“青马工程”培训机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大思政格局。贯彻落实《**省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方案》,努力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1.突出抓好“团风”思想教育特色品牌。深入挖掘“团风”精神的核心内涵,加强实践探索和媒体宣传,做大做优做强“团风”品牌。全面启动“团风”书苑建设,选树表彰“团风”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优秀典型。筹备召开学校共青团代表大会,推进贯彻中央和省共青团工作改革精神。

22.抓好学生管理服务。持续关注学生成长,开展学团工作大讨论。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做到“六个些”,即距离近些、服务好些、情况熟些、要求高些、管理加强些、特色鲜明些。以强化学生行为规范为切入点,持续开展课堂教学秩序整治,加强学生公寓环境卫生、寝室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做好各类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和监督工作。

2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落实年度辅导员招聘计划,探索通过机关干部下基层,新进专业技术人员、专任教师做辅导员、班主任等措施,解决辅导员缺编问题。按规定落实辅导员绩效和职称评审等相关待遇,重视辅导员素质提升,关注职业发展。加强辅导员队伍管理,抓好辅导员下寝室、下班级、与学生交友谈心等工作制度的落实,完善学生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24.全力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创业扶持,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组织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基层项目。提供精准服务,广泛开展个性化咨询服务。加强就业反馈和信息跟踪监测,完成2018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撰写和发布工作。

25.全面推进校友工作。积极推进各地校友组织建设,筹备成立地方校友分会,扩大校友组织的覆盖面,完成2018届毕业生班级校友联络人选拔聘任工作,继续推进校友信息统计和联络工作;完成教育基金会审批工作并召开成立大会;积极开展校友会和部分校友走访活动,注重优秀校友事迹的挖掘整理,展示我校育人成果,提高社会影响力。推进校友在促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科研工作、思想教育等方面作用发挥和学校服务校友成长进步与事业发展的合作共赢机制建设。

五、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26.深化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战略任务,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议事规则和各个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落实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咨询制度,落实重要工作督查督办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建设。依据**省政府《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坚持以服务好师生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办法,着力优化流程、简化手续。

27.扎实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大学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鼓励有能力、有实干精神的在岗职工签订目标管理合同,享受引进人才待遇。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进修,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在学习深造、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探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

28.加强财务管理。科学编制、严格执行2018年度财务预算。做好中央和地方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最大限度争取财政支持。鼓励创收、加强管理。牵头落实内控制度,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加强财务办公网络化升级。积极做好学费、宿费收缴工作,逐步增加学校整体事业收入。

29.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房产资源统一调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坚持各类资源集约使用,提高效益。加强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等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推进学校现有无产权建筑物手续的办理工作。

30.做好对外联络和内部相关工作。做好**大学支援**大学办学框架协议项目的具体落实,积极推进省、市共建**大学相关事宜。筹备学校事业发展内外智库建设。启动校史整理和编撰工作。

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和谐稳定平安校园

31.关注师生身心健康。围绕“健康长大”实施意见,依托文体协会开展各项文体赛事,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举办女性健康专题讲座,做好女教工大病医疗保险续保工作,切实维护女性权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等系列活动。积极做好师生体检和新晋正高级职称人员二级保健待遇兑现等工作。

32.实施困难师生帮扶计划。完善帮扶机制,开展“送温暖”工作。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困难补助津贴,切实为特困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做好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调整勤工助学岗位,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做好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管理工作。

33.切实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增加对教职工食堂补贴,实现早餐一元、午餐二元标准。积极筹划和推动基础教育合作办学,为青年教职工子女就学提供便利。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研究落实特殊教育津贴发放。持续增加学校事业收入,努力解除现行体制下薪酬分配存在的瓶颈问题,兑现提高教职员工工资水平的承诺,提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把党中央让教育工作者成为最让人羡慕的职业这一要求逐步落到实处。

34.做好离退休职工服务工作。关注离退休老同志身心健康,组织开展趣味体育文艺活动,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的文体生活。推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审批工作,探索参与共建养老项目,为离退休职工养老提供更多选择。

35.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推进后勤保障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发展,加强监管、强化服务,着力解决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重点做好基础设施改造、冬季采暖、水电管理、师生饮食服务、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科学确定维修改造项目,合理安排维修经费,做好施工管理。加强西校区环境治理和管理服务工作。

36.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做好校园安全和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强化“谁主管、谁负责”和安全工作“一把手”工程,继续落实二级管理机制,制定《**大学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

学校年终工作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学校年终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2.中心学校工作心得体会

3.培训学校工作心得体会

4.初中学校工作总结心得体会范文

5.学年度工作心得体会

411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