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演讲稿大全 > 演讲稿 > 2023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10篇

2023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10篇

时间: 福萍0 分享

2023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模板10篇

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有哪些?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为了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相关内容。

2023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10篇

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三大粮食作物是什么吗?它们就是小麦、水稻和玉米。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本周是我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宣传周。“民以食为天”,今天,就让我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谈谈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早已远离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饱饭、吃好饭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还有谁会在意粮食的由来,还有谁会在意随手丢弃的粮食?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堪忧:一方面,全世界人口与日俱增,粮食供应日益紧张。更何况,全世界还有许多地方和我国的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一样,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那儿的孩子们连米饭都吃不上啊,更不用说吃肉了!

另一方面,浪费粮食的行为屡见不鲜。就以我们学校为例,教室的垃圾桶里,经常会有同学们吃剩的馒头、糕点;食堂的餐桌上,米饭、菜肴随处可见,有时,甚至在食堂地面上,都能见到同学们洒落的米粒;在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不懂得爱惜粮食,他们把饼干、面包、稀饭随便乱扔,在家里挑吃捡穿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五千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数据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既赞美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也表达了劳动人民的辛劳。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却不能丢弃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因为,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呀!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农作物的品种正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现在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的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面对如此严峻的粮食问题,有许许多多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一样的科研人员,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粮食新品种,增加粮食产量,为全球的粮食问题出谋划策,而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新生一代,除了向袁隆平爷爷他们学习之外,更主要的是从现在做起,拿出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篇2

9月7日是袁隆平院士诞辰93年纪念日。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以及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卓越贡献,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党员干部当沿着一路的“稻花香”,追寻袁隆平院士的足迹,坚定爱国爱民的信念,涵养实干创新的作风,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在平凡的岗位奉献青春力量,谱写时代华章。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一座爱国为民、矢志坚守的丰碑。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袁隆平曾说,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年幼的袁隆平随父母四处迁徙,尝尽逃难的艰辛,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从小就埋下了农业报国的种子。在大学填报志愿时,他毅然选择了学农,立志改造农村,为农民做实事。大学毕业后袁隆平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写道:“哪里最艰苦,祖国最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一生无悔!”就这样,袁隆平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农业报国的种子一种就是一辈子。党员干部像袁隆平院士一样,守牢“农业报国”的赤子之心,做一粒“好种子”,不断汲取爱国精神的营养,借先辈楷模的“春风”,以“稻香”为引,厚植爱国爱民之情,自觉把个人、集体、国家利益融为一体,矢志不渝投身到党和人民事业建设中去,奋力“破土而出”,做信念如磐的爱国者。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一座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丰碑。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青山。“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是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的写照。为了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十几年如一日,不怕日晒雨淋,啃馒头、睡草席、用体温温暖种子,在几千几万的稻穗中寻找答案,最终打破了“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金科玉律”,创造了杂交水稻量产的“神话”。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袁隆平90岁高龄依然躬耕于田间,始终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不懈奋斗。党员干部像袁隆平院士一样,敢于“脱鞋下田”,扎根基层,把理论融入实践,始终坚信只有在“试验田”里才能长出水稻,才能嗅到真正的“稻香”。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涵养“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不惧“拦路虎”、勇跨“荆棘丛”,在吃苦中磨砺意志,在实干中开拓创新,做锐意进取的先行者。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一座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丰碑。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两岸稻花香。袁隆平曾说,我今生最大的心愿是让杂交水稻更多地造福世界。我希望杂交稻不仅对建设中国的和谐社会做贡献,也希望为建立世界和平做贡献,我认为这应该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在袁隆平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将“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把“杂交水稻”科研领域的成果无私地分享给世界人民。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是袁隆平始终以社稷黎民、天下苍生为念,他把自己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党员干部像袁隆平院士一样,把甘于奉献作为人生奋斗之底色,唱响公而忘私的“主打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立足工作岗位职责,脚踏实地、砥砺前行,让“稻香”洒满人间,把“沧海”变成“桑田”,做默默奉献的耕耘者。

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篇3

同学们,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__”,它强调了目前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必要性。那你们知道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吗?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到1997年,有成员174个国家和地区。其宗旨是:“改进粮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效率”,“改善农村人口状况”,“帮助发展世界经济和人民免于饥饿”。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在该组织各成员国举行相关活动,以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但是,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每次吃饭后的垃圾桶中有多少剩菜剩饭?难道我觉得可惜吗?同学们可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人处于饥饿之中,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亿多人口处于饥饿当中,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人口还要多的群体。全世界每年有约九百万人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每天有两万四千人,每四秒钟约有一人因为饥饿离开人世,而在这当中,有一多半是儿童,换句话说,由于直接或间接的饥饿原因,每八秒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活活饿死。每位同学包括我在内,扪心自问,这种乱浪费粮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谋杀生命。

谁也不会忘记祖祖辈辈用汗水演绎了何处黄土不埋人的壮烈,我们也不会忘记,一路上经过的一片片高粱、麦田、绿得诱人,可爱!可是,丰衣足食的我们是否就能够抛弃艰苦朴素的美德呢?表面上,浪费的只是那么点微不足道的。粮食,实际上,我们愧对了亿万农民辛勤的汗水,作为时代骄子的我们,我们丧失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在此,我慎重提倡各位同学节约粮食,在出手那一刻想想,能吃八两不拿一斤。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为我们美好的将来,从节约粮食做起。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深入人心!我们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真正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得出的”爱惜粮食”的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谢谢大家!

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篇4

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活动以“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为主题。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百姓幸福的首要因素,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要珍惜粮食、抵制餐饮浪费。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是每一个人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需要继承和弘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世界粮食日,让我们一起承诺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我承诺:按需点餐,告别“剩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我们从孩童时期就会背诵的诗词,教育我们粮食是用劳动人民的汗水和辛苦换来的,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随着成长,关于粮食我们知道的更多了,从种植粮食的辛苦到运输储存的繁琐再到残余垃圾对环境带来的污染,从粮食关乎我们日常温饱到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地位。懂得越多,越要学会珍惜粮食。在饭店点餐时要按需点餐,不因一时口头之欲,想品尝丰富菜品就点超出胃口可以负担的餐量,在吃自助时,严格遵守“少量多次”取餐原则,在宴请他人时,不将“剩宴”当“盛宴”。让我们珍惜粮食,按需点餐,告别“剩宴”。

我承诺:餐后打包,拒绝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尊重粮食就是尊重劳动,珍爱粮食就是珍爱生命。餐后打包看似用餐小习惯关系粮食节约大问题。吃不完“兜着走”,是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是环保、低碳生活的一个环节,不仅不会丢面子,反而会引领社会节俭好风尚。剩饭剩菜打包走,留下的是文明就餐好习惯。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一项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达到13亿吨,相当于人类全年生产食物总量的大约三分之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养成餐后打包好习惯,为节约粮食贡献一份力量。从我做起,拒绝浪费,善待每一粒粮食。

我承诺:抵制虚假吃播。

一个人一顿饭能吃下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餐量,“大胃王”通过超乎常人的胃口吸引大批观众观看吃播视频,高点击量带来的经济收入让有些人也想蹭一下“吃播热度”。他们通过催吐、视频剪辑等形式假装吃下惊人餐量,这不仅是欺骗观众和消费者的不良行为,更造成大量的食物浪费,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传递出一种畸形的价值观。抵制虚假吃播是对浪费粮食说不,是对错误的饮食观和价值观说不。食物是用来维持生命和享受生活的,决不能作为博眼球、涨流量的工具。抵制虚假吃播,树立珍惜粮食、敬畏食物的正确理念。

天地“粮”心,珍食莫蚀。在世界粮食日让我们一起承诺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篇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九班的___,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切从简。

“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社会常理和人之常情。在古代,不同阶级的人在一日三餐中的菜品丰盛程度和场面大小就有差异。所以在现在,就有不少的人过于追求聚餐的场面大小和菜品数量而忽略实际情况,并以此彰显自己“不凡的气度”和“大气的风度”。

话说得有道理啊,谁不喜欢有面子啊?是我,我也喜欢做有面子的事,但我不会像上面说的那样,我会从长远出发,立足现实,节约粮食,反对铺张浪费。话说得轻巧,具体做法呢?

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如果你已经明确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并决定从现在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细节、约束自己,那就很不错了。因为你已经有了精神上的认同,同时你需要关注一下周边的人,或许这时候,就需要你委婉或直接地表达想法、提出建议,如果还能做到语气温和就更好啦。

其次,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细节、约束自己。听说,在吃饭前双手合十心里默念“节约粮食,粮食节约”,就可以使没吃完的粮食飞到需要它的地方去。当然,这是不现实的,所以,落实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根据积累的经验来看,同学们大多对自己的食量有所估计,但那些特别喜欢或者特别感兴趣的食物却散发着该死的魅力,好想吃,但是摸摸我那“圆润”的肚子,忍不住问自己:“我还吃得下吗?”这时候就需要你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是否有必要吃?是否吃得完?是否点了能打包带走?如果已经吃不下了,而且不能打包带走,那就没有必要去买;如果已经买了,可以请身边的好友帮忙吃一些……总之,尽量避免浪费。

每次看到装剩菜剩饭的桶里堆满食物,我都会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话语响在耳旁,农民伯伯复杂的眼神和处于饥饿中饱受苦难的人期盼的眼神,似乎都在提醒着我——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更是为了食物的合理利用,为了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一点力所能及的关爱。而“光盘行动”也不应只成为一句口号,更应成为一种行动。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同学们,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时候到了,行动起来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的心血!粮食跟水一样,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我们每天工作、学习的动力之源。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我们要改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要珍爱粮食,节约粮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人吃不上饭,还要坚守在阵地和敌人做生死斗争,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美好的生活。如今生活富裕了,但也有不少流落街头的乞丐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那一双渴望食物的眼睛,是多么楚楚可怜。而我们如果浪费粮食的话,最终也会造成吃不上饭的后果,所以号召大家节约粮食迫在眉睫。我的身边就有许多珍惜粮食的人,我们要向他们多学习学习。

我的奶奶今年已经60多岁了,奶奶虽然年龄大,但一直保持着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比如说一盘新鲜的菜出锅了,第一顿奶奶先是撑破了肚皮往肚子里装,如果实在吃不了,就放到冰箱里,等第二顿再拿出来热热吃,一直是吃了热,热了吃,直到菜酸了,奶奶也舍不得扔,最后倒给家里的鸡吃。我常和奶奶说隔夜的饭菜吃了容易得病,但奶奶仍然舍不得扔这些粮食,还教导我们说:”弘弘呀,我们虽然生活好了,但不能忘本呀。

在六七十年代,庄稼青黄不接,你的老太爷就是活活饿死的,老太太也是吃树皮和花生皮才勉强活了下来,那时候要是有这么一碗白米饭,该有多高兴啊,所以你要珍惜粮食,浪费可耻呀!”我一直对浪费这个词理解很肤浅,听了奶奶的话,我才明白,没有了粮食将是多么的可怕。

在学校有的小学生,餐盘里总是或多或少的剩些饭菜扔掉。这些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在丰收时,农民伯伯想到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着他们种的粮食该有多么高兴,可如果看到我们把他们的劳动果实扔到垃圾箱内,又会多么伤心失望埃此时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节约粮食,像珍惜我们的生命一样去珍惜它吧。

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篇7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者”。“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永葆为民初心、坚守持久恒心、常怀忧患之心,把粮食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筑牢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根基,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使命感,永葆“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到新时代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以百姓心为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之所忧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嘱托,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任凭国际形势如何变幻,始终确保14亿中国人民到点开饭,吃得饱、更吃得好。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责任感,坚守“稳字当头,重农抓粮”的“持久恒心”。“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以食为先,百姓吃饭大于天,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到“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从“四化同步”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1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9年聚焦“三农”,我们党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自觉扛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好创新先手棋、打好种业翻身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面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党员干部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厉行节俭,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端牢“中国饭碗”,要增强紧迫感,常怀“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忧患之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粮食产量高位运行,但粮食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放眼世界,全球疫情跌宕蔓延、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容不得半点闪失,不能指望国际市场,粮食安全花钱买不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对粮食不能犯健忘症”,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是良田,使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守好粮食生产“命根子”,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基。

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篇8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需要疏与堵、破与立、融与进“双管齐下”,夯实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切实保障好粮食安全。

疏与堵“双管齐下”,把耕地红线守好。古语云:“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古语里蕴含着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智慧,从“食”与“谷”、“谷”与“地”的两对关系中我们能够看出耕地保护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当前,如何守好耕地红线已然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爱之珍之,扛起耕地保护的肩头重任,确保耕地的面积不下降、数量不减少,时刻绷紧一亩不让的思想之“弦”,当好耕地的“守护者”。一方面,我们要以“疏”强化成效,防止“一刀切”式的办事风格,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充分保障乡村群众的住宅建设合理需求,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做好审批办理,在流程上优化精简,在办理上提质增效,强化用地保障,赢得群众的支持与信任;另一方面,我们要齐抓共管“堵”,架好“高压线”、拿出“硬举措”,对占用耕地的行为“零容忍”“严处罚”。

破与立“双管齐下”,把智慧农业建强。在农业发展上,要坚持从破到立,在创新中推动发展、抢占先机,把握时代发展机遇,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科技创新的“双翼”。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破”字上下功夫,改变过去粮食生产过程中效率低、粗放化的不足,在技术创新上积极研发、不断突破,在基础性、前沿性和重大关键技术上坚持自主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在“攻关”中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另一方面,要在“立”字上下足功夫,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发展和智慧农业生态圈的打造,引流“活水”激荡农业发展的“一池春水”,运用于粮食种植的信息感知、精准管控和智能监测,向更高水平、更加精细、更为安全的层面进阶,促进成果转化,在农业发展上提质增效,提升农业总体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

融与进“双管齐下”,把发展方式转变。粮食生产要从“种粮主体”上发力,提升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让“大家一起种”的良好氛围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要从“融”上发力,加强粮食生产的统筹规划,以精准的定位、积极谋划找准发展路径,以政策“组合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粮食补贴、粮食收储等政策,深化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让广大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更足;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和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多元共融中促进优势的集聚,助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要从“进”上发力,在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上加快建设与推广,让经营方式的创新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以点带面”助推发展成,让广大农民群众愿意种、种得好。

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篇9

10月16日是第__个世界粮食日,__年世界粮食日的活动主题是“不让任何人掉队。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我国的系列宣传活动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目的在于切实提升全民粮食安全意识、节粮减损意识。粮食安全问题关系民生大计,要始终树牢危机意识、建强立法监管、加强宣传教育,做到爱粮、守粮、节粮,珍惜好“食”光,端牢“中国饭碗”。

树牢危机意识,做爱粮之人。“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百姓幸福的首要因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我国虽然粮食连年丰收,看起来相对供应充足,但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粮食生产受到新冠疫情、旱涝灾害等各方面的冲击,产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粮食浪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容小觑,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头等大事,要始终怀有危机意识。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树牢爱粮意识、带头整治浪费之风、带头养成节约美德。坚持按需点餐,“少量多次”取餐,践行“光盘行动”,告别餐饮“剩宴”,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牢“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爱粮意识,让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销声匿迹,形成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

建强立法监管,做守粮之人。“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民以食为天,十几亿人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和惠农强农政策,扎实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抓粮食生产与储备,为我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了战略主动。“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求“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决不能出任何差池。要实行“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耕地红线,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要推动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粮食种业安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守住“中国饭碗”。

加强宣传教育,做节粮之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把麦子一碗饭,都饱含着沉甸甸的劳动汗水,尊重粮食就是尊重劳动,珍爱粮食就是珍爱生命。党的__以来,从坚决清理整顿“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等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问题,到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违纪违法现象;从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到发起的“光盘行动”,全社会掀起了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餐桌新风尚。一系列有力的整顿举措推动餐饮浪费行为有所改观,但一些地方餐饮浪费仍然存在,给粮食安全问题带来极大隐患。因此,要加强全民教育引导,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群众践行“光盘行动”,让节约粮食入心入脑、付诸行动、成为习惯;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严重浪费行为坚决惩处,对过度消费行为正确引导,真正实现端牢“中国饭碗”。

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演讲稿篇10

“大国粮仓”,靠得住吗?粮食够不够,打开粮仓让老百姓看一看就清楚。应对大战大考,中国粮食库存充足,手中有粮,老百姓心中不慌,这“大国粮仓”里装着的正是满满的大国底气与自信。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中国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条件和能力应对一切风险挑战,解决好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粮食安全度高基于为民造福的好政策措施。

中国粮食安全度高,一组数据一目了然。4月10日,商务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三大主粮粮食自给率高,储备、库存充裕。据统计,2010年至2018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连续九年保持在400公斤/人以上,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除此以外,我国粮食进口只占国内消费量的2%左右。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粮食实现自给,粮食产量也不断创新高,应对全球疫情,中国老百姓的“米袋子”充足有保障。粮食政策好,老百姓种粮积极性才高,我国粮食安全度之所以高,离不开粮食生产领域的好政策支持,聚焦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落地,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把中国人的饭碗儿紧紧端在了自己手中。

粮食储备充足源于持之以恒的拓荒人精神。

此前,对于疫情有可能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表示,“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直在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忙碌着,他说,他将在“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事业中引领粮食产业的进步,继续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这就是稻田里的拓荒者精神。他一生研究杂交水稻致力于为农民增产粮食、为人民吃饱饭,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持之以恒,最终实现了把杂交水稻的种子播撒到神州大地上的愿望,这个拓荒老人,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以及世界粮食供给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带领着神州大地上千千万万农民积极种粮,用杂交水稻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的现实给出了“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的坚定答案,正是有了许许多多这样鞠躬尽瘁把爱国付诸于行动的中华儿女,国家粮仓才得以丰盈。

粮食供应稳定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绷紧安全弦。

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尽管现阶段中国暂无粮食安全风险,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应对挑战,要保证粮食供应持续稳定,还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牢牢绷紧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放松。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一个大国,要牢牢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疏忽懈怠。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器,立足自身方能安天下、稳民心。重视农业、夯实农业是第一要事,要继续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长期有效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产业转型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疫情当前,需扎实有序、稳步推进粮食企业复工复产,根据实际需求逐步调整粮食生产结构。要通过引导大众合理消费,防止出现粮食价格大起大落,让粮食市场规范有序、公开透明。要通过不断优化粮食储备品种,创新粮食执法监管,确保“大国粮仓”储备质量好、不愁用。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大国粮仓”才能持续靠得住!

213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