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唱歌 > 音乐欣赏 > 音乐家马勒的个人资料

音乐家马勒的个人资料

时间: 绮萍884 分享

音乐家马勒的个人资料

  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1860-1911),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下面就跟随学习啦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音乐家马勒的个人资料吧!

  音乐家马勒的生平

  古斯塔夫·马勒(德语: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出生于奥地利帝国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今属捷克)的一个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家庭,童年即显露音乐的天才,六岁参加钢琴比赛,八岁已能为别的孩子教课,十五岁进维也纳音乐院学习,后改学作曲及指挥。

  1875年获准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向茱里奥斯·艾柏士坦(Julius Epstein)学习钢琴,随后又到维也纳大学修读布鲁克纳讲授的课程。他第一次尝试作曲,是为了参加一场歌剧比赛而写下悲叹之歌(后来马勒把这部作品改为合唱曲)。不过他并未成功,于是把注意力转向指挥。1880年他在巴德哈尔市(Bad Hall夏季剧院获得第一份指挥工作,以后他陆续担任多家大型歌剧院指挥──1881年在莱巴赫城市剧院,1882年在奥洛穆茨,1883年在德国卡塞尔皇家宫廷歌剧院,1885年在布拉格的日耳曼歌剧院,1886年在莱比锡城市歌剧院,1888年成为匈牙利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院长,1891年则在汉堡歌剧院任院长,任职六年,1897年在维也纳歌剧院任院长及首席指挥。于汉堡歌剧院任职期间,他在史坦因巴赫度过夏天并专心于作曲,这段时间里马勒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和“少年魔法号角”。 1897年,为了保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艺术总监这个极具声望的位置,原是犹太教徒的马勒改信天主教(当时并不容许犹太教徒担任这个职务),自此十年他都留在维也纳,以其近乎苛求的完美主义著称。一年之中他花费九个月管理歌剧院,剩下三个月主要待在麦亚尼希作曲;他有一栋小房子位于沃特湖畔,马勒在此创作了第二号至第八号交响曲。1902年,与爱尔玛?辛德勒结婚,育有两个女儿;长女在1907年过世,同年他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还失去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职务──马勒试着在维也纳表演他并未被广泛接受的作品,却受到多数反犹太的媒体攻讦抨击。纵然第四号交响曲曾获得些许好评,一直到1910年第八交响曲首演,马勒才真正在音乐上得到肯定,之后的作品皆未在他生前公开演出。

  音乐家马勒的生活轶事

  当轻轻叩开马勒的《G大调第四交响曲》,就仿佛进入了作者深邃、浩瀚的心灵大海,那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返回童真吧!去天堂吧!去天堂里百花芬芳的花园散步吧!

  对马勒略有了解的人都清楚,他是一个终生没有可以归依和认同故乡的作曲家。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认为马勒是奥地利人;而在奥地利人心目中,马勒是波希米亚人;在世界范围中,他是一个没有祖国的犹太人。因此,心灵无所归宿,灵魂随波漂泊于他的一切生活和创作之中。而追求精神归宿必然走向宗教信仰,天国成了马勒追寻的梦想。《第四交响曲》正是带着这份苍凉,从他的心潮中流泻出来的。

  翻开第一乐章,豁然映入眼帘的,是对天国的追寻。在总谱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作曲家自己注上的标题:返回童真。天国是净土。污浊的人们只有返回童真,具备了孩童般的纯净,才能看得见天国之光。第二乐章,死亡的舞蹈。从尘世步入天国,必须逾越死亡的界线,与死亡共舞,迈过通向天堂的唯一途径——神秘的死亡大森林。第三乐章,超开天国。把双臂舒展地相抱胸前,安详地沉睡长眠,天国之光会吸纳你进入天堂。第四乐章,天国生活。最美好的世界终于来到了。它是那样的祥和,没有了尘世的喧嚣,充满无限欢乐的人们像天使般雀跃欢唱。天国是那样的富足,人们可以尽情饱尝美味佳肴。这便是马勒一生最终的追求!这也是一幅他心灵漂泊的历程图。

  马勒是最后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交响乐作曲家。他的音乐的最大特征是双重性:交响乐声乐化,声乐作品交响化;繁复深奥与简约朴实成兄妹;把最崇高而涵盖一切的宇宙观同斗争、抒情主义、同奥地利民歌、自然画、鬼影绰绰和荒诞不经相并置。他的音乐结构冗长,形式复杂,不落窠臼;其音乐标题性强烈,描绘色彩浓厚;他的音乐还要求庞大的演出阵容。此外,他作为一流的指挥家曾有过辉煌的业绩,这为他处理乐器组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从配器尽善尽美的细节处理而到惊人的管弦乐效果的运用中不难找到示例。由于他对调性内涵的不寻常的理解,而运用某些技巧逐步削弱了传统调性的组织感。他的音乐以整个浪漫主义传统“后裔”的身份,不仅投其浪漫主义渲染人士之所好,同时,由于他对调性的新处理而先现了伯格的革新手法,从而被看成是新旧音乐之间承上启下的桥梁性音乐。

  音乐家马勒的主要作品

  马勒在指挥工作之余,从事音乐创作。共写作十部交响曲、四部乐队伴奏的声乐套曲、一部清唱剧及五首歌曲。

  康塔塔:《悲哀的歌》(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合唱与乐队)

  古斯塔夫·马勒相关书籍

  古斯塔夫·马勒相关书籍

  声乐套曲:《旅行者之歌》(人声与钢琴或乐队)、《亡儿之歌》(人声与钢琴或乐队)

  歌 曲:《少年的魔角》、《吕克特诗歌谱曲五首》

  歌 剧:《三个平托》

猜你感兴趣:

1.著名音乐家的励志名言

2.音乐家的英语单词

3.世界十大禁曲背景 全球十大禁曲事件

4.古典音乐家巴赫的介绍

187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