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唱歌>音乐欣赏>

河图第三十八年夏至歌评

时间: 曹欣732 分享

  《第三十八年夏至》是由河图演唱的一首歌。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第三十八年夏至》歌评,欢迎阅读。

  《第三十八年夏至》歌词评析

  这首《第三十八年夏至》是我在刚刚接触古风圈时就听过的,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它,后来知道这世界上有个词叫“虐”。我觉得不管后来有没有那个《霸王别姬》的MV,只要知道歌里故事的人都会自动脑补出程蝶衣。不过这不是重点,这首有故事的歌在情绪的不断加强中给我们冲击。听完整首歌,唏嘘不已,半生痴守不过是戏里戏外的一场梦罢了。我想可能即使没有听过故事背景,单凭歌词也能猜到六七分了。歌曲是以听故事人的角度演绎的,词中口口声声说着“他”,因为这个戏子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狐离跟河图在说故事、我们在听故事,但我们永远无法融入他的世界;他不会以“我”的角度告诉我们一切,因为他无法辨清这是戏里还是戏外。

  我们先从前面“唱盘”那里开始说起:“衰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声笛。枉将绿蜡作红玉,满座衣冠无相忆。时光来复去。”这段感觉像是此时此刻说故事时戏子的状态,也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衰草”即枯草,“晚晴”指傍晚雨后初晴。我们在网络上搜索“连横”肯定都是历史事件什么的,这里我想是枯草的一种形态描写。后面一个分句中“半城柳色”和“衰草”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大概是初春时节的样子。而这里可能还道出了当时的一种国民状态,但主要还是为表现戏子的心情服务,“半声笛”音伴着初春时分,却都不能入他心。词作狐离大人也曾表示“绿蜡”、“红玉”都出自《红楼梦》,在这里我个人认为是戏子“枉将”戏台与人生演成一梦的比喻。而后面的那句“满座衣冠无相忆”也正好迎合了这一点,台下满座终没有他心中的那份痴念。“时光来复去”戛然而止,故事正式开始。

  “斜屏半倚拉长了光影,重彩朱漆斑驳了画意。一出纸醉金迷闹剧,一袭染尽红尘的衣,唱罢西厢谁盼得此生相许。”这里的“光影”和“画意”都有修饰词做情感限定,戏台上的屏风斜立半倚而映在地上的光映也被拉长,“重彩朱漆”应该是指演员脸上的浓重油彩,油彩依然光鲜耀眼却在脑海中“斑驳了画意”。而他与军官演了这出乱世闹剧,从此他那身广袖戏服便染尽了红尘。《西厢》唱罢,戏里的美好爱情打动了他,他便痴痴幻想自己也能有一段“此生相许”的爱情。

  “灯下的影粉饰着回忆,老旧唱机轮回了思绪。一封泛黄褶皱的信,一支勾勒眉角的笔,花腔宛转着应和陈年的曲。”灯下光影交错夹杂着戏子脑海中萦绕的回忆,在他眼中回忆都是美好的,在回忆里他曾给他相伴一生的承诺。“粉饰”一词其实不只是在说戏子,对于回忆似乎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自欺欺人,只不过这“灯下的影”也曾见证过他的回忆。唱盘可以在留声机里反复播放,戏子也在当年自己的声音中回放思绪。我想那“一封泛黄褶皱的信”可能就是当年军官给他的一纸承诺吧,时间流逝、信纸已然泛黄,当时的承诺已随风飘逝,终成幻影。“勾勒眉角的笔”的用法也是这样,有今昔对比之意。“花腔宛转着应和陈年的曲”,如今戏子依然用他的妙嗓高唱、用他的花腔应和曾经的曲,就像他一直用执念守候着军官给他的承诺。这段更加倾向细节刻画,戏子身边的事物成为了描绘的侧重点,这种写法也更加深刻了戏子的痴情。

  “衣香鬓影掩过了几声叹息,冷眼看过了霓虹几场别离。”这段是副歌前面的过渡部分,照惯例应该是承上启下、渲染气氛或是点明主题,这里显然是前者。没有什么需要解释的意象,所以就不展开了。其中“衣香鬓影”和“霓虹”应该都和戏曲表演、戏台相关,而这两个意象通过对环境的喧嚣进行描写,反衬的是戏子的“叹息”和“冷眼”。这里这句话饱含了多年来戏子不曾改变的情愫,戏中的“几场别离”于台上于人生都是他不可言喻的伤。而这段在曲的方面,也完成了由舒缓低音到副歌高音的转化,使两部分的连接更加自然。

  副歌是情感抒发最直接的部分,这首歌的副歌一共三次两段。而不管是主歌与副歌还是副歌之间,那种紧密的递进都是对于情感表述十分重要的。进入副歌部分:

  “他还演着那场郎骑竹马来的戏,他还穿着那件花影重迭的衣,他还陷在那段隔世经年的梦。静静合衣睡去,不理朝夕。”这段中的三个“他还”所表现出的痴醉惆怅的情感层层深入,戏子记忆中的今昔画面仿佛展现眼前。可能当年初相识,他就是演的那出戏、他就是穿的那件衣,而现在物是人非,戏里依然郎骑竹马、衣衫依旧花影重迭。当年是那个人给的他那场迷离的梦,如今他还在梦中痴痴守候,可那个人却已不见踪影。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排比修辞可以使文章节奏和谐、感情洋溢、增强语势,而这里也有层层递进的作用,情感上的无奈与伤感在此之中渐渐蔓延开来。“合衣睡去”,反正梦里梦外都是那场旧戏,朝夕更替、晨昏交汇,不理尘世喧嚣纷扰,他只活在自己那如梦似幻的戏中。这段副歌出现了两次,都是直接接在主歌后面。第一次是在间奏之前,所以最后尾音是“收”的,我也不专业,和后面那段比就是所谓“下去”的。而重复部分的第二遍,就很明显不管是和声还是尾音都有情感增强和铺垫的作用,一是加强了这段本身的抒发,二也是引出下一段副歌并为它打下加深情感的基础。

  “他演尽了悲欢也无人向和的戏,那烛火未明摇曳满地的冷清,他摇落了繁花空等谁记起。为梦送行的人,仍未散去。”这段算是情感的一个巅峰,整体上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悲伤凄凉的氛围之中。戏中悲欢无度、嗔痴无常;却再无人相和,无论离曲或是悲歌,亦无人聆听共鸣。冷清满地,更是冷清了那颗曾经炽热的痴心,是烛火未明的凄凉之苦,亦是摇曳满地的流泻光年。他攀廊折枝、他摇曳繁花,他再舞水袖无人忆、他再唱旧戏无人记。台上歌舞升平、台下觥觞交错,都与他无关,他只为等那个再不会回来的人。“为梦送行的人”也许是指台下那些看客,也许指的是说故事的人,再或者是指我们这些听故事的人,久久不愿散去,只为戏子梦中戏里的痴痴人生。

  《第三十八年夏至》演唱评析

  这首歌从曲的角度讲,演唱是比较难的,河图的曲不单单是高低跨度大而已,这首歌都是长句而且气息转换的时间特别短,河图独特的嗓音也能把曲的韵味诠释出来。前奏和间奏都有当时老唱盘的感觉,无论是断断续续的停顿还是杂音都把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河图的演唱一直很惊艳,比如中间的戏腔伴唱和主旋律很搭。之前也说了,这首歌的气息不好控制,平时在KTV唱的时候都要费很大劲。而且河图起调起得就高,所以到副歌的高音部分就更有难度了。但也正是这种妖孽无节操的嗓音和唱法,才能把这首歌唱得那么棒、把情感表现得那么有张力。

  其实《第三十八年夏至》是我歌评里写作周期最长的一首,因为写到一半的时候扶苏公子出了MV,然后我一下就懵了。因为在我印象里,结局是军官抛弃了戏子跑到了台湾去。但是扶苏拍出来好像有死掉的情节,再加上我对扶苏有种近乎花痴的喜爱,所以一时间我都不敢下笔写了。但是从戏子情感的角度出发,诠释的方向都是正确的,因为不管军官结局如何,戏子一直在等他。

  特意放了一段在最后:“还有谁陪我,痴迷看这场旧戏。还有谁为我而停,谁伴我如衣。”最后随着曲的波澜渐静,这段话的出现让人有种回味悠长的感觉。有谁陪我,与我相伴,答曰无人。“伴我如衣”表示快听哭了的说,如衣随行,冷暖相依。狐离词绝美的最后一段,不仅仅是这首,《伶仃谣》、《妻书》都是这样,点睛之笔、更添惆怅。这首歌是我接触得比较早的一首,歌中的情感直到现在听都还有共鸣的感觉。我喜欢执迷痴狂的戏子,他一生所等待的人将伴着戏里谢幕,与他梦中相逢。

53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