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风声观后感三篇

风声观后感三篇

时间: 晓红1066 分享

风声观后感三篇

  你看过《风声》这部电影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风声观后感三篇,希望您喜欢!

  风声观后感篇一

  看完电影《风声》,离开电影院很久,压抑和感动的感觉还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毕竟地下党“老鬼”最后揭晓让人颇为意外。

  论专业,她不如李宁玉;论后台,她不如白小年;论官职,她不如金生火;论聪悟,她不如吴队长。很多年前,在我们祖国遭受日本侵略,中华民族到了存亡绝续的紧要关头,在日军占领区,在一个大男人都会心惊肉跳的特务环境里,这个外表娇气的顾晓梦暗中递送情报,并策划了多起刺杀日军首领的行动,她就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地下党“老鬼”。

  电影最初叙述中,顾晓梦每天就是喝酒玩耍,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富家女孩,富有的家族还向汪精卫组织捐过一架飞机,她本来可以生活得很安逸,可以凭借自家财富远离铁蹄践踏的家园出国定居。但是随着故事进展,看她怀着赴死的决心缝在李宁玉衣服上的密码,我理解她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做地下党,用那瘦小的肩膀承担危险和压力,只为正义,只为她深爱的祖国。电影中顾晓梦一直在给李宁玉缝补那件开线的衣服,现在明白了她用生命织补的不仅仅是衣服的破损,更是修补当时社会中那种正在溃散的民族精神,唤醒那些苟且偷生的麻木同胞。

  那个残酷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像顾晓梦一样的英雄,为民族独立牺牲了自我。吴队长就是这样的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德国军校,但他放弃了其他军事强国高官厚禄的邀请,义无反顾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是他最早发现了特务们安装的隐蔽窃听器,也是他教会顾晓梦用手语交流,而用言语迷惑敌人。在敌人酷刑面前,他把能暴露自己身份的香烟放到顾晓梦手里,是为了保护党的秘密,也为保全战友生命。但顾晓梦又把香烟放到了逐渐觉醒的李宁玉手中,地下党“老鬼”保住了战友“老枪”的生命。电影即将结束,全国解放后的“老枪”吴队长擦拭眼泪,为所有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战友。

  默默告慰长眠的“顾晓梦们”,现在新中国六十岁了,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但我们通过这部电影知道,一切安定祥和都是那么来之不易,所有踏实幸福是那么值得后辈珍惜。我们一定会努力!

  风声观后感篇二

  这次是我第二次观看电影风声,而且是以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观看,意义自然不同以往了。我以前觉得谍战片就是制造恐怖悬疑的气氛来娱乐观众的,但经过党校的学习后,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风声》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中共的地下党人潜入汪伪政府获取情报,被狠毒的敌人发现,为了崇高的使命,受尽敌人折磨,直至奉献出生命的令人感动震撼的故事。

  观看完整部电影的第一感觉就是感动和悲愤。

  作为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我们很幸运。那些在为中国取得民主和独立的先辈们,更多的是无名的英雄,在革命胜利之前,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英勇的事迹后人无从得知。但我相信,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崭新的明天,他们甘愿饱受摧残,在黑暗的角落里默默发热,在一大片污流中依然坚持开出自己精神上一支不染一尘的高贵莲花。为了心中共产主义的信念而奋斗,是他们心中的一份坚持!

  为了这一份坚持与骄傲,他们付出了我们无法想象的代价。看看影片中那些对待我们地下党员的酷刑,简直令人发指。但在面对这些可预知的危险与痛苦时,令我感触最深的,除他们那份临危不惧的英勇外,还有他们为了保护战友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风声》中的老枪和老鬼就是如此,都希望以自己的性命保住对方,让对方传出信息以拯救整个组织。这需要一种怎样的觉悟与信念,才能将别人的生命摆在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位置,把组织的安危摆在个人生命的前面!人都有自私性的本性,但这些令人尊敬的地下党员,为了革命的崇高理想,早已将自私抛弃!

  法西斯主义的蛮横和残暴是难以用常理来理解的。凶恶的日本敌人,可恨的汉奸,为了逼迫共产党员屈服,竟然使用如此恶劣残忍的手段。苏有朋在一汪血水中浮起的尸体,张涵予脑袋上插满的细针,英达直挺挺的举枪自尽,电椅、拷打更是家常便饭。敌人们这些令人发指、不得人心的暴行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每当看到镜头里,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那些痛苦的表情,那些模糊的血肉,我不禁感叹革命的成功来之不易,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鲜血去祭奠这场战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这话鞭辟,搞国内革命如此,搞民族独立革命也是如此。顾小梦,片中这个娇小柔弱、背景显赫的女子,为了传递消息,她牺牲色相,牺牲家人,牺牲自己,甚至牺牲她身边无辜的人。可是,她为的仅仅是传递消息吗?不,她为的是革命,为的是这场反帝国主义的民主战争!她为了革命,为了党组织,为了中国,为了人民,她没有选择,于是她坚持了自己的计划,选择了死亡。

  中国民主和独立革命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我们有这些无数付出了青春,汗水,热血,甚至是生命的革命先辈。道路虽然很曲折,但他们从未退缩,从未放弃,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种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在支持他们。

  也许很多人认为风声仅仅是一部娱乐大众的影片,刺激过、惊讶过就烟消云散了,但风声中所讲述的历史不是,这段历史、这些事迹是真是存在的。无数为革命而牺牲的前辈们,你们抛得头颅、洒的热血没有付诸东流,这部影片唤醒了我们对先辈们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我们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感人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像他们一样崇尚地生活,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风声观后感篇三

  之前,已经看过两遍,但今天看的第三遍还是很有感觉。

  强大的明星阵容,到位的细节设置,入微的情感表达,还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这些都不禁让我深深喜欢上了这部片子。不过,最让我触动的是革命先烈为了完成革命任务展现的智谋与勇气的完美结合,电影在这方面的设置之巧妙不得不让人称赞。

  有人说《风声》看了让人窒息,前半段的影片中尽是密室、酷刑,还有生命薄如蝶翼的死亡。但是,我想说:《风声》是一部明媚的电影。当影片的后三十分钟,进入解谜阶段时,你会被感动包围。尤其是,当顾晓梦的小爱“我不怕死,我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以至大爱“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我愿意献出我的生命”,两爱相加,唯剩感动。死亡,磨难,在国家信念面前,真的可以渺小到不堪一击。

  在之前我们看到的许多电影电视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中似乎纯粹的牺牲就是高尚,就是对革命无限的忠诚,但是《风声》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当勇气遇到智谋,牺牲就有了更多更深刻更能让人接受的意义。

  张涵予饰演的吴队长在电影刚开始不久唱的一曲地方戏剧是这一智谋的开端。周迅饰演的顾晓梦听出了其中玄机,得知吴大队长是自己的同志,因而便开始了二者的配合。为了相互拯救只能相互出卖,这种谋略在许多别的电影里已经不是新鲜物,不过想想二人为此承受的苦难,尤其是那令人不禁打冷战的酷刑,智勇双关正是他们的成功之处。尤其是顾晓梦,她的家庭背景之强,生活条件之好,让人很难想到她就是那个日本人一直在找的“老鬼”,因为要担当这个角色,没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开始根本就没有想到周迅饰演的顾晓梦会是那个老鬼。

  一直深信,乱世出英雄,当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年少的周恩来喊出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与反动势力顽强作斗争,五四运动中学生们为国家危亡而积极呼号奔走…所有的侵略者知道,这个国度绝没有办法征服,这些国人不可能永远被奴役。

  处于今天这个和平的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我们身边没有了战争,也不曾体味饥饿,不懂得那个时代人对生命、对生活、对人生的巨大恐惧和绝望。我们周围充斥的只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各种思想扑面而来,或许我们没必要做出生命的牺牲来维护自己的信念和我们伟大的事业,但是,如何在这样一个颇具挑战的年代勇敢地坚定信念,机智地与恶俗作斗争,在各种选择中进行理性取舍,电影中体现的那份坚决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现实是,太多的大学生,学会了抱怨—抱怨本科教育之失败,湖大教务处课程安排之不合理;抱怨现在创业机会较改革开放初之稀少,社会分配过分注重资本所生价值。因为,我们能抱怨的太多了。

  记得晚上看完电影,班上一个女生轻声对身边同学说,看完了就感觉好怕,尤其当那个狗的特写镜头出现时,她甚至吓到肝颤。

  我不禁想问我所有的同龄者:

  我们的热血哪去了,中国人的热血哪去了!

  要知道,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只狗,而影片中的革命者却在电影中未表述的镜头中经历着被狗撕裂的痛楚,而历史中真实存在的革命先烈,经历的远非一只狗带来的恐惧。

  革命斗争不是请客吃饭,要斗争就会有抛头颅洒热血,这是史实。而历史中,正是有无数革命者经过了最残酷的考验,才挽回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的身体里流着革命者的血,我们之中有些人却被荧幕上一只狗吓到想呕吐,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直面《风声》,就是直面历史,只有直面历史,才能心怀感激。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35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