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熔炉和素媛观后感高中生范文精选

时间: 若滢21250 分享

  人生残酷,在于变故总是突如其来,没有幸福会一成不变。可我们还拥有着对抗苦难的方法——如果彼此相爱,即使冷酷袭来,整个世界却会依旧温暖如初。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熔炉和素媛观后感高中生范文精选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韩国电影观后感一

  一部直述强奸幼童这个罪行,并由此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电影,在当年斩获许多大奖,同时也打动了所有人。

  在那个飘雨的早上,素媛打着雨伞独自上学。在离学校近在咫尺的地方,她遭遇一个相貌猥琐、酒气冲天的大叔,由此开启了她的悲剧之旅。身心受重创,奄奄一息,下体流血不止,直肠到大肠的最顶端,多发性创伤与撕裂,大肠与小肠部分坏死。截去之后,医生重做了人工肛门,从此,她的腰间多了一个便袋,像被翻出的污秽内脏,伴随她阴霾密布的余生。柔嫩的小花遭到暴风雨无情摧残。电影开篇氛围就极度压抑与悲伤,同时还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而全片却仍然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亲情的温度。

  影片中,我第一次情不自禁落泪,是在小素媛的爸爸摘下玩具头套的那一瞬间。那时的素媛还完全无法从阴影中走出来,抵触所有男性,包括她的父亲。父亲伤心却无奈,因为这个心结并不是因他而生,而他在尝试多种小方法后,仍然无法亲近女儿。最后,他穿着厚厚的外套和头套,扮成公仔,出现在女儿的身边。不久,在上学路上,摘下头套的父亲大汗淋漓,额前的碎发尽被打湿,成了条状,贴心的小素媛轻轻地给弯下腰的父亲擦汗。这一瞬间,我已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亲情的温度在这个举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无奈又深爱女儿的父亲,非出于本心疏远、却仍爱父亲的小素媛,他们都本不该如此,他们的生活都本不该如此。

  影片中极其讽刺的两点,一是在影片的开头,素媛遭受如此经历的起因,只是因为好心想给淋着雨的陌生叔叔撑伞。二是即使人证物证齐全,犯罪的男人最终也只是被判了12年。设想一下,12年后,素媛未满二十,还未真正迎来本该属于她的,灿烂无忧的未来,恶人已被释放。可怜的素媛,将背上这个阴影走完她的一生。

  可她一点错都没有,或者应该说,她错在太善良。

  深深的无力与愤怒,这是在温暖褪去后,我所有的心情。结局虽是这一家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可是小女孩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的解决。

  这部电影极其真实,也极其悲伤。作为一部犯罪剧情片,直面人性的丑恶,同时展现人性的温暖,也带给大家无尽的思考,甚至对韩国法律和社会起了影响,这部电影无疑是极度成功的。这是我看过,让我有最强烈的感触的一部电影。我不喜欢它,因为它拍得太好,让人感到太真实的悲伤。

  太希望电影结局没有暗示,素媛也好好地,继续生活下去。

  韩国电影观后感二

  素媛,一个聪明又漂亮的女孩儿,却在一次上学途中成为性侵对象,遭受到毫无人道的侵害,片中以此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的身体治疗,心理治疗,法院评判等等情景细节,看似平和的叙述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观众脆弱的神经。

  起初的部分,简单的叙述。一个平常到近乎市井的家总少不了一些鸡毛蒜皮,爸妈对素媛的关心也似乎并不是来的那么浓烈。可是当妈妈和好友们一起扮作卡通香肠逗素媛开心、爸爸为了见到素媛一直默默的穿着玩偶服追随素媛的时候,才知道爸妈对素媛的爱是有多深沉。

  片子中素媛一直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孩子,当她对心理医生说“我总想睡一觉就能回到过去,可早上起来发现,还是没有任何变化。”的时候,瞬间泪如雨下。这种苦难对于一个仅仅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可避免的造成一辈子的阴影,她对心理医生说以前奶奶还在的时候总是会说:“哎哟,要死了;哎哟,要死了。”现在对于她而言,这却是活下去的理由。一场苦难让孩子瞬间长大成人,却又如此痛彻心扉。素媛无疑是善良的,也是坚强的,她坚持毫不避讳的指认出“坏叔叔”,却也因此担心回到学校会很丢脸,她在深夜看到爸爸穿着玩偶服,写给爸爸“你和他们一起回家吧”,她在爸爸拿起公示牌准备暴揍“坏叔叔”的时候紧紧抱住爸爸的腿大声喊着不要...素媛的爸爸看起来似乎有些没心没肺,但是当“坏叔叔”提议要和解的时候,男人的血性和父亲本能的愤怒着实让人拍手称快。父亲的木讷让平凡的行动更多了一分感动,无论是扮作香肠暗中保护出院后的素媛,还是听到素媛说塑料尿袋声音很响就偷偷的送给素媛一个糖果袋的细心,父亲的所作所为,永远都没有离开素媛。同样,素媛的妈妈在社会舆论上尽管一直想把这件事隐瞒下去,但更多的还是被素媛的坚持打动,在最后的法院判决中哭喊的歇斯底里,映射出这个社会的扭曲。

  也就是去年,在中国陆陆续续报道出各种猥亵、性侵儿童事件,人们在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懑各种发泄呼吁过后这种事情也是不了了之,从来没有听说这种未成年保护法是否有了更完善的更改,更不要说对加害人的判罚是否合乎法律是否合乎民意。我们说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但是这豪不起眼的相对公平却伤害了多少善良的人究竟有谁能够一五一十的陈述出来!一句简单的“我不记得我做什么了,我喝酒了”就可以为所欲为,那干脆每个人都酒壮怂人胆后出去奸淫掳掠好了!还要法律来做个幌子有什么用?我很庆幸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导演会拍出这种真实的片子,如果在中国,单单一个《无人区》就被尘封了4年,更不要说其关乎各种敏感的焦点事件,大概广电总局都要忙抽了吧!一部影片映射出的尽管不是本国的事情但却应该是被全社会所关注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事件大家已经屡见不鲜了,有孩子的人心惶惶,没孩子的恨不得丁克,中国的政府高官应该怎么做,孩子的父亲母亲应该怎么做,都是时候给自己敲一敲警钟了!

  “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素媛的弟弟素望的降生,带来了这世界新一缕的曙光。而我也只是祝愿,在这世界上,所愿终有所望!

  韩国电影观后感三

  阴差阳错,小女孩素媛失踪数小时并被一醉酒大叔猥亵。出院后,她不仅需要携带人工肛门生活,并且对身边所有人都失去了信任,尤其是男性,甚至包括自己的爸爸。

  可伤害并不会因事件结束而落幕。面对冷漠的现实,素媛一家几近崩溃。漫漫长日,素媛一家又将选择如何面对未来?

  看《素媛》的电影版,尽管同样带有“催泪”的性质,但这种成分其实要比同期上映的韩国影片《七号房的礼物》略淡一些。后者表述的是当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不对等遭遇后,流露出的无奈与残酷。而《素媛》所表现的,则是个人幸福在突遭横祸后,对施暴者的残忍、执法者的无力与旁观者的偏见所产生的愤怒与痛苦交织的情感。二者的结局同样有给人“雨过天晴”之感,但《素媛》的阳光下,阴影从未离场。

  所以在读到《素媛》的小说之前,我很好奇号称“为弱者辩护的小说家”的苏在沅会怎样用文字来讲这样一个故事。说实在的,作为一种语言,韩文的词汇量会让它在作为小说语言被使用时体现出很明显的局限。但是整本书读下来,却再一次让我坚信了这样的表达:“作者的真诚会提升其语言的高度。”良心亦然。

  在作品的后记里,苏在沅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作品的来源是一个真实的事件。而苏在沅为了更好的创作,曾去专门拜访过“小素媛”。当女孩天真烂漫地想要牵他的手时,他却感到了莫名的烦闷。他无法忍受无辜的美丽如此轻易便被罪恶玷污,可当一切都已发生时,他却无能无力。也许执笔写作,以恰当的方式呈现这个故事,让这世间多一份善意和宽容是他作为一个作家的良心所在,那么对于“小素媛”的父母,他们的无能为力,又要以怎样的方式才能弥补呢?

  当事件发生后,孩子父母的煎熬是巨大的。一方面,因心爱的孩子遭遇如此变故,其痛苦自不必说;另一方面,是即使痛苦再大,他们却需要保持坚强,因为这之后的一切,都需要他们来承担。故事里的父母是平凡的,因而如此煎熬,夫妻二人显然是很难承受的。二人欲离婚,而素媛爸爸在酗酒之后选择自杀,被救后智商只相当于8岁的小孩;素媛妈妈则始终在工作与照料孩子和丈夫之间奔忙。幸好,在接二连三的打击后,他们逐渐发现了对抗这“残酷世界”的方法。

  时下,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的中国版《奔跑吧,兄弟》在中国人气颇高,其中来自韩国的制作团队自然功不可没。而在《running man》之前,他们经营的真人秀节目《家族诞生》同样是一档很出色的节目。一众明星来到乡下,完成一系列游戏和农家活任务,以“农村的方式”度过一个周末。最大的看点是情感——每个人在游戏和任务中都全力以赴,因为“We are family”——这个句子也是作为节目的宣传版,反复出现。

  尽管只是一档由“剧本”指导完成的综艺节目,但其中呈现的,却是现代韩国人的生存方式。许多人对“泡菜剧”是不屑的,但对于一些动辄上百集的家庭剧,一旦开始观看便很难自拔。韩国人是很擅长表达这种情感,更重要的,是这种来自家庭的依托感,对于大多数人,都是极为渴望的。

  素媛的例子或许更极端一些,便是倘若生活无情,碾碎了所有希望,我们该怎样寻找继续的勇气。有人说爱回忆的人不快乐,可人们在遭遇痛苦时,不自觉得开始回忆往日幸福,或许会有助于走出困境。素媛的父母因变故而产生隔阂,却在最后决定要一起面对,重新开始生活,也正是因为成为“家人”的时光,才是彼此最快乐的日子。因为那时的快乐,他们才会重新拥有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而小素媛,又怎会不知会这样的幸福。

  人生残酷,在于变故总是突如其来,没有幸福会一成不变。可我们还拥有着对抗苦难的方法——如果彼此相爱,即使冷酷袭来,整个世界却会依旧温暖如初。

  韩国电影观后感四

  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有些灰暗,却深刻地反应了韩国社会中的一些微妙元素。电影题材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韩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其文化中腐朽元素依然延续到现代社会。贪腐,官商勾结,底层人士无助地为生活挣扎,短短几十年便迈入发达国家名单的韩国在繁荣背后依旧有很多需要改良的社会风气。

  回想2014年的韩国轮船“世越号”沉没事件,韩国女星张紫妍自杀事件,两者都体现着韩国繁荣背后的危机。前者是因为轮船出海前安全检测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官商勾结安检部门形同虚设,置乘客生命安危于不顾;救援不利,韩国海洋警察低效率的施救措施使得乘客获救的概率下降;2014年沉没到了2017年才开始打捞船体遗骸,背后又有多少政治因素的压力让打捞期限一拖再拖?后者则是张紫妍不堪忍受内心痛苦,无法承受有权势之人对她的侮辱,用钱来控制她,用权力来约束她,遭遇不幸后,她如果揭发恶行必然会遭到报复。她选择了自杀,在她的遗书附有一份名单包含了所有强迫她发生性关系的权贵,其中竟然包括乐天集团总裁父子二人。

  回到这部影片,故事发展情节是在令人心寒。影片开头,一个残障儿童在铁轨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不堪忍受孤儿院的折磨。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是一名善良而又穷困潦倒的美术教师,他找工作处处碰壁无奈只能通过给贿赂的方式进入到残障儿童孤儿院内任职。刚刚进入孤儿院时,他发现学校内的气氛十分诡异,学生与老师之间是一种表面上和气的师生关系,内里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学生是校长发泄欲望的工具,也是学校管理者随意施暴的对象。男主人公不顾一切地想解救这些可怜的孩子。收集到足够证据后,男主人公提起公诉为残障学生打抱不平,事态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校领导被告上法庭后,一系列人员都受到威逼利诱。法官被贿赂,检察官被贿赂,证人被贿赂,甚至连受害学生的家人也同意用钱来和解。男主人公经过了利益考验,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钱继续为孩子们伸冤,然而法院对于罪人的判决非常轻,三名被告仅仅是监禁几个月并且缓刑两年时间。他们只不过是在法院走个过场,有平安无事地出来。得知这样悲哀的判决结果,自己被家人放弃后,常年被霸凌的残障孩子选择了与虐待自己多年的老师同归于尽,两人在铁轨上打斗一番后,生命都在火车碾压过后终结。

  影片很耐人寻味,公平正义是台面上人人倡导的元素,也是执法过程中,台面上按部就班的程序;实际上,法律执行过程中有很多不公平,不平等。社会关系是一张巨大的网络,通过金钱与权力使强者更强,弱者永远无法得到公正的待遇。韩国电影中依仗权势胡作非为的情节在真实社会中不断出现,韩国前总统朴槿惠下台的导火索“闺蜜干政”事件就是最好例证,崔顺实的女儿依仗母亲的权势为非作歹,高校校长都怕她三分;好在现实世界里邪不压正,崔顺实的女儿被判刑,受到应有的惩罚。韩国社会中这种腐败与利益关系纽带需要改良,不去改善这种风气,它很可能是阻碍韩国向前走的意识形态障碍!

  韩国电影观后感五

  我看完了《熔炉》,心情不能平静下来,总感觉有些话不吐不快。

  当我看电影希望快进的时候,大部分是电影烂的已经影响到了我的观影体验了,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只是希望不要继续让我悲伤下去。中间几次暂停想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暂停之后才知道原来看了连一半都没有,那时,心情就已经糟糕了。

  电影中的一个场景让我暂停了,姜仁浩拿着兰花在校长室门前,碰见了从里面出来的朴保贤,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知道自己是在畏惧什么,我深怕姜仁浩直接进去,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所以我暂停了电影,直接去看的影评和电影简介,想知道后续,还好,至少给了我继续看下去的勇气。我不想从道德层面上来评价这部电影,我也不想单纯的来评价这部电影的悲情与无力,我只想谈自己的感受而已。我刚刚看到一部与这部电影有点的类似的悲情片《素媛》,我心里告诉自己要看下一部这种类型的电影,在过段时间吧。

  电影中的情节我不想多提,那种无力感让人绝望的发疯,在黑暗中一个人摸索着爬行,不知道时间,不知道方向,只有一个人咀嚼着孤独的味道,等待着死亡的到来,仿佛连抗争都是一种罪行。

  我看电影时总希望能够有一种代入感,但这部电影我是多么的希望自己不要这么投入,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不喜不悲,结果是徒劳的,我被深深的绝望控住了。

  如果我是主人公姜仁浩的话,我会怎么办,面对生活的负担,社会的压力,亲人的包袱,是前行还是止步,是奋战还是龟缩,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权力与金钱的威力是如此的巨大,我不能改变什么,而我能接受发生的一切吗,细细想来,难。

  社会是阴暗的吗?毫无疑问,是的;社会是光明的吗?毫无疑问,是的。

  当阴暗与光明相遇,我该如何取舍?

  当垃圾们口中说着正义必将迎来胜利时,我该何去何从?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只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14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