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我们都是答卷人》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3)

《我们都是答卷人》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3)

时间: 福萍9999 分享

《我们都是答卷人》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

  《我们都是答卷人》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八

  当前,新冠疫情在国外迅速蔓延,我国境外新增病例数已持续多日超过境内,我市也面临着从境外输入病例的可能性。近期,广东广州市商务局由多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境外人员服务工作专班,连日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不畏艰险、逆行而上、勇往直前、默默奉献,2月27日以来,专班工作组累计先后接待疏散某国来穗航班11班次1500多人,出色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他们用忠诚、责任和担当,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吴伟华:保障一线的“开路先锋”

  2月26日接到专班任务当天,作为首批负责境外人员专项服务专班保障工作组组长,吴伟华及时与省商务厅等部门密切联系,主动对接海关、机场口岸等相关部门,提早获取入境航班及人员信息。同时,加强与各区交接单位的协调沟通,快速掌握全省各市、区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实时掌握行程进度,及早做好准备。在工作中,他摸索出了“信息收集——前期准备——酒店入住——防控检测——乘客去向地信息汇总——联系所属地有关部门——人员转运”等工作流程,确保航班起飞2小时内,所有准备就位;旅客抵达机场后,立即安排大巴转运至酒店入住、用餐;入境人员入住后迅速完成咽拭子采样、流调信息汇总;采样后6小时出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结果按照分类处置,实现了无缝对接,为后续开展专班工作积累了经验。

  冯飚:现场一线的“拼命三郎”

  3月4日中午12:05时,某国飞广州航班抵达白云国际机场,7名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机场出口处迎接这群“特殊”的乘客,谁也看不出,其中之一就有口岸协调组组长、陆空口岸处处长冯飚。作为口岸协调组负责人,自2月27日受领专班工作任务以来,冯飚就和其他组员一道战斗在防“疫”一线,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无论是方案制定、召开会议、车辆统筹、翻译安排、人员接待、疏散分流等,他都事无巨细,亲自协调、亲自审核、亲自把关。由于专班工作涉及全市外事、交通、海关、边检等多个部门和全市各区,协调工作压力大,而且涉及外事,稍有差错将会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他把压力转变为动力,每天提前做好“功课”,把每个环节想清楚,不漏过一个细节,力争把失误减少到零。他和其他组员一道,连续一周每天只休息4个多小时,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一心扑在工作上。2月29日早上起床后,他感到脚趾钻心的疼痛,原来是痛风又发作了,他简单吃了点止痛药,忍着剧痛一瘸一拐地赶到机场。当领导和同事劝他在家好好休息一下,他憨厚一笑,说“老毛病,不碍事”,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刘谦丁:服务一线的“救火队员”

  2月28日上午11:27时,某国飞广州航班搭乘123名乘客抵达白云国际机场。作为宾馆服务工作组组长、办公室副主任刘谦丁首次接手此项任务,没有经验借鉴,信息资料少,但他没有畏惧退缩。没有联系方式,他就带领全组人员逐个摸清乘客去向地,按图索骥了解联系方式,逐个与全省各地市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请求专人专车接送,一天下来要打上百个电话,甚至声音都嘶哑了。待乘客全部安顿完,时间已经指向晚上23点。刘谦丁刚想要休息一会,又收到单位通知,他马上赶到花都某酒店,参与境外乘客疏散工作,一直忙到次日中午15:40。在得知一班航班降落白云国际机场,他又马不停蹄赶到从化某酒店,协调相关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做好前期工作。就这样,他在防“疫”一线连续奋战了三天两夜,饿了就吃盒饭和泡面,困了就地小憩一会,先后参与接待4批境外来穗人员700多人次,做到无一疏漏,同事们都戏称他为服务一线的“救火队员”。

  李冬蓓:后勤一线的“无名英雄”

  综合处处长李冬蓓作为综合部门负责人,在专班组建前她已经连续工作35天没有休息。接到新的任务后,二话不说马上投入工作。涉外疫情防控工作涉及的层级多、单位多、人员多,工作头绪多、链条长、难度大。她带领处室同志参加现场演练,研究工作流程,做好部门衔接,十易其稿。综合文稿组还担负了起草各类工作报告、会议材料、信息专报等任务,需要汇总各个部门各个线条的信息,分析研判存在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她和处室其他同事一道,不叫苦不叫累,以办公室为家,象钉子一样铆在工作岗位上,常常忙到晚上十二点、一点。一楼值夜的保安笑称,每天等14楼的女处长离开了,我们就可以锁门了。有几天晚上,她回到家躺在床上觉得胃疼,才想起忘记吃晚饭了。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也想多陪陪孩子们,但由于工作原因每天早出晚归,以至于孩子一连几天都看不到妈妈。偶尔一天早回家,也一直有来电和信息,孩子们委屈地说妈妈第一爱工作,第二爱手机。

  《我们都是答卷人》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九

  近日,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而不是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方式来给基层增加负担、消耗基层干部的抗疫精力。

  正因为这些“顽疾”的“长、旧、虚”特性,在当前全民战“疫”关键时期,防控工作中出现“变相”“翻新”表现形式,严重影响了疫情防控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也让饱受诟病的“虚假式”“盆景式”“论证式”防控成为不作为、乱作为的“代名词”,刻画出更具代表性的“昏、懒、庸、贪”“异类”干部画像,给广大干部敲响警钟。作为一名基层防控工作人员,我们从来不怕“疫”线“浴火淬炼”,压担“锻造”,也不怕自己成为“三头六臂”多能手,但前提是唯实。对于浮于表面、不解决实际问题甚至贻误防治时机的,必须落实基层“三板斧”,打好“组合拳”,让干部既能冲锋陷阵又轻装上阵。

  治“归口”之“乱”,切莫用“一刀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人力物力吃紧、“仍有缺口”状态下,合理分配资源和集中信息,靠的是联防联控机制和统筹规划,归口单位要明晰属地、条块畅达,深刻认识到救治、排查、宣传、引导“大包干”不等于“一刀切”。防控中针对干事“乱象”,专项整治既要“激浊”又要“扬清”,要注重发现群众中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拜人民为师,以榜样典型为范,自觉对标对表,常找差距补短板。要引导基层干部跳出“舒适圈”、逃离“避风港”,到群众最需最急最盼的地方去,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突破办事惯性思维,自觉抵御居安求安、击鼓传花的政治“乱象”,把知识盲区、经验不足、执行不力的问题抓紧解决、及早防控。

  去“治理”之“疴”,切莫做“重复工”。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要在防控中避免制度“空转”“打滑”,必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切中“痛点”、直指“病灶”,精准治理才能把问题“瞄准打靶”。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唯上、不唯虚,只唯实,根据各地防控疫情具体情况依法科学有序制定机制,率先垂范、敢于斗争,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责任担当和“不信东风唤不回”的决心信心剜除思想上的“毒瘤”,从“中国之治”显著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深刻实践中“加油”“补钙”。要会用且用好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武装”助力流动排查、回访等,在合法合理范围内信息共享,切莫把精力消耗在“重复工”“虚无功”上。同时,要用好网络官方平台、微信、QQ、热线电话等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保障群众“应知应会”和有效消除恐慌和焦虑,紧紧依靠群众力量为防控工作提质增效。

  问“执纪”之“责”,切莫只“吞温水”。不能正己,焉能正人。“大战”即“大考”,能者上、庸者下,劣者必然淘汰。对比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向死而生”的迎战决心,为人不齿的是甘愿尸位素餐“官派”作为,让人深恶痛绝、唏嘘不已。在全民战“疫”“赶考”路上,做“看客”、当“逃兵”,就要为弄虚作假、失职失责付出惨痛代价,行为绝不姑息,必将严肃追责。上面“催得紧”“要得急”,下面“跑得快”填表抗“疫”,战“疫”形式主义“换汤不换药”,让基层干部有心无力、疲于应付。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要在思想上看齐、行动上紧跟,执行更要“落地”,权力运行在哪里,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人民强“主人翁”担当共同监督,职能部门规范执法执纪,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消毒、杀菌”,让失职失德的“标签”行为无所遁形。

  与疫情“赛跑”,全民“皆兵”,莫让“顽疾”酿成“大疫”,唯有实干战“疫”,才能跑出疫情防控“加速度”,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实现“弯道超越”。

  《我们都是答卷人》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十

  不到一个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已接连召开三次,分析新冠疫情形势,研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总书记说,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时,这也是人民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党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也是我们疾驰“加鞭”,挥“剑”向“疫魔”的时候。

  心有大勇,敢于斗争,挥责任担当之“剑”。在战“疫”面前,要做敢于斗争的“战士”。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生命。此时不担当何时担当?此时不作为何时作为?要以“当官避事平生耻”“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自觉,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自发坚守在一线,守护在一线。要在战“疫”的紧要关头冲得出,在战“疫”的危难时刻豁得出,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敢当先,做“头雁”,深入在一线,指挥在一线,冲锋在一线。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大爱,自励自勉,自律自省,在战“疫”中实现“忘我”,在冲锋中实现“舍我”,在无愧中实现“真我”,成就一颗视死如归的“社稷心”。

  行有大智,动有章法,挥科学防控之“剑”。在战“疫”关键阶段,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相信科学,知行合一,做到“蹄疾而步稳”。行要有大智,该坚决阻击的时候坚决阻击,多一时阻击,就多一份胜算;该暴露的坚决暴露,早暴露就能早预防,早暴露就能早施策;该法律授权的坚决依法行事,要事与法相匹配,法与事相适应,不要为战“疫”留下“瑕疵”“缺口”。坚持科学战“疫”,科学作为,把牢人员流动的“进入关”“管控关”“诊疗关”,科学防“疫”,把科学防“疫”交给群众,让群众成就战“疫”的科学“力量”,科学攻“疫”,坚决同时间赛跑、与“疫魔”较量,力争早日打赢“疫苗”攻坚战。

  胸有大谋,厚积薄发,挥统筹兼顾之“剑”。疫情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战略定力,在全局中去思考疫情防控。这就需要我们有站高望远的“识”,有统筹兼顾的“谋”。在战略上,把“疫情”当做发展的一个“点”,在战术上,把“疫情”放在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十指弹琴,在战疫中推进各项工作,在推进工作中为战疫提供必胜的基础,厚积薄发,在疫情防控中,不断革新新手段、新技术和新能力,蓄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待春暖花开时,喷薄出无限力量,形成事半功倍的效应。

  战有大“能”,创新治理,挥亮组织实施之“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战“疫”成败关键在百分百落实,在与疫情较量中做“大能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员干部在战“疫”面前,更要自觉依靠组织、信赖组织、服从组织,在组织的安排下,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不仅要敢干,还要能干、会干。“战疫场”就是创新社会治理思路、办法,自我革新的“实战场”,是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凝聚社会力量的“磁力场”,不断积累社会的战“疫”力量。要激发群众意志,集中群众智慧,依靠群众力量,抓牢疫情防控的“牛鼻子”,找到群防群治的好办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相关文章:

1.后浪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2.《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3.《中国战疫录》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

4.《最美铁路人》观后感心得体会

40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