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观后感 > 关于《缉毒》观后感

关于《缉毒》观后感

时间: 美怡1215 分享

关于《缉毒》观后感

  毒品,它是个可怕的东西,它就像个潘多拉的盒子,释放出了所有邪恶的灵魂,却把所有的善良都留在了盒子里,毒品是所有罪恶的源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缉毒》观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缉毒》观后感一

  昨天下午看了《缉毒》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毒品”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字眼,它是使人毛骨悚然,它外表娇艳,实在无比恶毒。多少鲜活的生命,多少美满的家庭,只要一个不小心落入它的魔掌,从此便会踏上了一条充满了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充满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不归之路。

  毒品,它是个可怕的东西,它就像个潘多拉的盒子,释放出了所有邪恶的灵魂,却把所有的善良都留在了盒子里,毒品是所有罪恶的源泉。

  毒品,它是个可恨的商人,它用一把把沾满血腥味的钞票,把一个个原本善良的人送入了那一堵厚厚的墙和一扇坚实的铁窗之中。

  毒品,它是一个真真正正与死神如影随形的魔鬼,在中国那肥沃的土地之上,肆虐的游荡着,吞噬着一个个美满的家庭。

  我们常在有关的报道和影视中看到吸食者为了戒掉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有些人因承受不了这种痛苦,不惜割脉自杀。灵魂在呐喊,耳边却只剩下魔鬼的声音在回响;身心被恶灵所摧残,虽意志在挣扎,确也无济于事,多么可悲的现实!一旦被魔鬼所缠上,它就会改变你的人生,摧毁你的尊严,捻灭你的信念,使你成为行尸走肉般的傀儡。要记住,我们千万别去敲那通向地狱的门,毒品这个恶魔会送你走上一条难以自拔的不归之路。

  毒品碰不得。它就像是一个电脑黑客,一旦进入你的脑中,目的只有一个——控制你的思维,让原本你主宰的大脑转变为它驾驭的领地。

  俗话说得好: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就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毒品是一种会致人于死地的物体。它呈白色粉末状,吸入它会使人走火入魔般无法自拔。毒品会让人失去理智,人格扭曲,变得贪婪堕落,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让和谐的社会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让成千上万的家庭支离破碎。染上毒瘾的人在毒瘾发作前,怎莫看都像一个正常人,但当他们的毒瘾上来时,就会不顾一切代价,去买毒品来止住毒瘾。没钱的时候会去偷钱、杀人。其中的原因只为得到一小包白粉末状的毒品,这幕情景多么令人心痛啊!

  “远离毒品,关爱生命”,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像是一口警钟。时时刻刻在你的耳边响起。提醒你那些五颜六色药丸后的隐患;提高你自我保护的意识;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请珍爱自己的生命,把毒品踢出这个将要被污染的地球。贩卖毒品的人,请你们自重。世界上的职业千百种,别让这一种害人的“职业”毁了你们的将来,觉悟吧!

  毒品理当被人唾弃、遗忘。它会让一个人失去家人,失去一切人间美好的事物,让他觉得人间已无值得他留念得了,从而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会让一个和睦的家庭,充满硝烟的战火。毒品会让人意志消沉,会促进一个民族的兴亡。为防止毒品的猖獗,让我们做好准备。

  《缉毒》观后感二

  为了加强对禁毒工作的宣传教育,于2019年6月4日下午和5日上午,我校组织50 余名教职工到平谷米瑞库国际影城观看影片《缉毒》。

  这是一部以以真人真事为背景,歌颂公安禁毒英雄为主题的主旋律影片。通过观看影片,我们要使教职员工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毒品是全球性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目前,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毒品潮,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败坏社会风气。直接导致和诱发各种犯罪,威胁着全球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遏制、减少直至最终消除毒品犯罪,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打击毒品犯罪成为各国司法机关所共同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

  通过观看影片,我们要使教职员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教育。在我国,毒情死灰复燃,迅速蔓延,吸毒人员呈现上升趋势。令人震惊的是在中国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已占74%,其中16岁以下的超过1万人!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迫在眉睫。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集聚多种资源加强对学生的防毒、禁毒教育。

  要求教师学科教学整合。学科教学是毒品预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科中渗透禁毒教育是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的重要途径,利用现有学科资源,结合毒品的产地,毒品的危害,中国禁毒的光荣历史以及相关禁毒法律法规等内容,在地理、心理健康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历史、思想政治等学科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知识的渗透,使毒品预防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要求德育工作的教师把毒品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毒品预防教育是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因此,行为规范教育中要加大禁毒教育的力度,并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是非观念和审美情趣结合起来,同引导学生交友谨慎,不盲目猎奇,不涉足电脑网吧等未成年人禁入场所,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

  总之,此次组织教职工观看电影《缉毒》,我们达到教育职工,宣传禁毒知识的目的,同时也推动的学校对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

  《缉毒》观后感三

  自从我看了禁毒的影片后,对我的震撼非常大。有毒物品对人的毒害如此之大,它能使人有着双重依赖。唯有八个字应该紧记:珍爱生命,拒绝有毒物品。因此我们该做的很多,而且必须从小做起。然而认清有毒物品的真面目并彻底与其化清界限不仅仅需要无数的禁毒知识,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谨慎地择交朋友和高度的警觉和自制;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唯有将预防有毒物品从意识转化为行动,再由行动上的拒绝升华为精神上的排斥,从生命的高度去抵制这中食人瘟疫的诱-惑,才有可能做到远离有毒物品而不受侵害。

  吸毒的多为两种人,一种是空虚。空虚的人觉得什么都没劲,活着没劲,死了也没劲,总想找点刺激,那就吸毒吧,那玩意刺激。一般人不是都不敢碰吗,我敢!不都说戒不了吗,我偏不信!这种人怕吓唬吗?!找刺激爱冒险的人本来就不太把健康和生命当回事,你越说危险他们越要试试,胆小的人,你甭劝他肯定不会沾的。都说三岁看小,有的人是可以讲道理的,有的人是不行的,需要强制。

  说到强制,现在对吸毒人员有强制戒毒,对毒犯可判到死刑,但还是禁不绝。为什么?对于吸毒人员最高是强制戒毒,强制了,毒还未必戒的了,新的人又来了,变成吸的人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那毒犯也越来越多,杀!他不怕,利润太高了,又不要什么智商和手艺,干几票只要活过来就可以发财了,不但自己妻儿老小都可以从此改变命运,被抓了是命不好,可他们本来命就不好,谁见过衣食无忧的人去贩毒那,贩毒的人不怕死,所以死刑对他们不足以威慑。这样说来,根源在于吸毒的人,是他们提供了这个市场,没有市场,再严厉打击谁还去贩毒那!

  《缉毒》观后感四

  看了《缉毒》的影片后,对我的震撼非常大。毒品对人的毒害如此之大,它能使人有着双重依赖。

  唯有八个字应该紧记: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因此我们该做的很多,而且必须从小做起。

  然而认清毒品的真面目并彻底与其化清界限不仅需要禁毒知识,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是谨慎地择交朋友和高度的警觉和自制;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从生命的高度去抵制这中食人瘟疫的诱-惑,才有可能做到远离毒品而不受侵害。

  《缉毒》观后感五

  一身三用无可为,请人代劳方可行。阅完卷,已经两点钟,桌子上的电影票等着安排人去湖南大剧院看,《骨干教师考核表》等着要去送教育局,儿子的奥数等着去安排人试听。

  时不可待。我只好打电话要儿子和外甥女出来,送他们去电影院。路上,请同事帮忙送资料去教育局,帮忙去试听。一张票,三个人都进了电影院,只见影厅里闪着手机的亮光,星星点点,电影早已开始,人们还未进入状态。校长的电话打了过来,我心忐忑,没敢接。连续三个打了过来,终于安排好两个孩子回家的事宜,出门回电话。

  一场虚惊,校长让我安心看电影。这才进入故事情节:杨胜和杨大为是从小长大的发小,成年后却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个成为警察,一个成为大毒枭。杨大为入狱后,儿子杨林由杨胜抚养,13年里历尽辛酸。然而杨大为出狱后即遭遇车祸,他的仇家之女娜娜设计陷害了杨林,使之成为瘾君子,而且中的最难戒的毒瘾。其后被对头杜中肖完全控制。虎毒不伤子,杨胜得知儿子处境,想方设法帮儿子戒毒,并托人给他介绍了一个老中医。为了查出杜中肖幕后的大佬,警察让杨林打入杜中肖内部,并成功破坏了他们的工厂。杜中肖等五人逃跑,杨林为了配合警察也随杜逃跑。

  杨大为得知,派了四人追杀杜,却没料被暗中营救杨林的警察所杀,还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为了解救儿子,杨大为和杜约好在张家青堤上见面,并成功控制了杜。警察赶到,三方恶战。杨胜与杨大为激战,被刺中胸部,杨林见状,扑在杨胜身上喊爸爸,并对杨大为怒目而视,用手铐把自己和杨大为拷在一起。

  精彩的情节,拙劣的演技。这是外甥女的评价。而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林一步步因毒品而堕落的过程,因为不敢和杨胜沟通,所以被险恶的贩毒分子胁迫,从而丧失自己的光辉前途,还让自己的养父死于非命,作为教育工作者,真是令人唏嘘!而毒品让人丧心病狂,不顾儿时伙伴的友情,不顾自身骨肉的亲情,更不顾为自己养育孩子的伙伴的恩情,刺出来的那刀,让人寒心!

相关文章:

1.观《缉毒》有感

2.关于《扫毒》观后感5篇

3.《禁毒》观后感500字

4.破冰行动缉毒大片观后感精选六篇|观《破冰行动》有感

5.禁毒观后感200字

5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