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观看《杨善洲》观后感

时间: 剑锋0 分享

杨善洲——一个地委书记,说话像一个庄稼汉,开会像一个村支书,处事像一个哲学家,如果我们的领导都像他那样开展工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要怎样写关于观看《杨善洲》观后感文章呢?小编精选整理了相关范文,接下来欢迎查阅:观看《杨善洲》观后感

观看《杨善洲》观后感1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只是在微博上粗略看过,总觉得他不过是每年涌现出一大批感动中国的人物的平常一个,最近在电影频道观看了《杨善洲》看后,我心灵震撼了,被他的的事迹感动得泪眼模糊,我怀着感动和崇敬的心,写了如下文字。

杨善洲,原云南保山市地委书记,退休之后,放弃了到昆明安度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植树造林,承包大亮山,临死之时,他把自己经营20多年,林木成材后价值3.7亿多元的林场无偿地捐赠给国家。这种奉献精神,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的真实体现。从杨老苍老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共产党员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最基本原动力,从杨老、从牛副省长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共产党员的品质和国家的希望。

杨老他一生坚守信念,公而忘私,有着“先国后有家”理念,公道正派,从不以权谋私,胸怀天下,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坚持数十年放弃功名利禄,默默上山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杨老一生淡泊名利,他一生光明磊落,不为权、利、私情为困,活得堂堂正正。心底无私天地宽,杨老虽然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什么可以值钱的东西,但留给儿女们那种坚持原则、清正廉洁、艰苦创业,甘于清贫的人格精神胜似黄金白银,比房子位子值钱千万倍,因为你给了他们比物质财富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会从中受益一生。

我们要学习杨老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有高远的境界,才能有天下为公的气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立足自身岗位,着眼当下,做好本职,职业无高贱,做到极致就是事业,只有普通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人生。

我们要学习杨老那种坚韧不拨的品质,人生有不同选择,这本无可厚非,但一旦选定目标,就要不畏艰难险阻,坚定自己的意志,顽强拚搏,心态不能浮躁,勤恳耕耘,终能收获,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热爱自己现在的本职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坚持不渝,艰苦奋斗,阳光总在风雨后,朝秦暮楚的人永远达不到人生与事业的成功。

当然,杨老身上的优良品质远不止如此,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从他先进事迹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观看《杨善洲》观后感2

观看《杨善洲》电影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与鼓舞。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放弃了组织安排的大家所羡慕的生活,退休后扎根大亮山。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杨善洲在大亮山上义务植树造林22个春秋,使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80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在这个期间,他还把植树造林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4个村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为6个村修通公路交通,为8个村解决生活用电问题,使大亮山地区的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2009年4月,82岁的杨善洲把辛劳建成的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县政府奖励他10万元,他谢绝了,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捐助公益事业16万元,只把4万元留给一生支持他为公无私、艰苦创业,从不计较、无怨无悔的老伴。

杨善洲是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可以说是有权有势的,很多事他一个口头指示甚至一个电话都能搞定,但是我们看到杨善洲的老母亲和妻子一直生活的农村。忙不完的家务农活致使大女儿早早辍学帮助妻子料理家务。但是退休后的杨善洲发现很多孩子因为民办老师流失没学可上时,轻而易举得解决了好多代课老师转正的问题。二女儿也是偏远山寨的老师,从结婚到生子,一直为两地分居烦忧,本来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父亲解决了七十个民办老师的指标却不肯为自己打一个电话,二女儿与父亲之间越发不可调和。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女儿的请求合情、合理,毕竟他女儿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可他却从来没想过运用自己的关系办私事。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能够真正用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中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观看《杨善洲》观后感3

看完了《杨善洲》这部影片,我明白了许多,使我想到了大山上耐寒、耐干旱,再差的环境也能适应的雪松。

杨善洲老爷爷原来是云南省保山市地委书记,他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形象,老一辈革命先烈、许世友、焦裕禄和雷锋等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敬的人。在影片开始时,杨善洲老爷爷说了一句话:“有些干部只是吃群众的饭,不给群众办实事,那不是白吃群众的饭吗?”在云南缺水的时候,他带领着群众和干旱作斗争,在我眼中他很勇敢,和天斗、和地斗、和那人见人怕的灾难斗,然而,他们奋斗的行为感动了上天,旱灾严重时,夜里下了一场及时雨,他告诉大家说:“群众们啊,这一次是老天救了咱们!以后咱们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龙王。”经过努力,他们不但战胜了灾难,而且创造了粮食丰收。这需要多么大的力量啊!在救灾的时候,杨善洲把政府办公楼工程停建了,为的就是给群众留出宝贵的救灾资金。在我眼里,他比雷锋还伟大。杨善洲老爷爷退休后,在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一个荒山改天换地改造成了一座树木成荫的绿山。一干就是22年,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和耐力啊!在山上,他的女儿来找到他,想让他找关系安排一个好工作,被他拒绝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就是他的大公无私、指导儿女靠自己奋斗的人格魅力。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我学过的一首赞美雪松的诗句,观看过杨善洲老爷爷的感人事迹,我认为他就是那挺拔的青松,坚强勇敢,无私奉献。我要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学好文化知识,长大后向杨善洲老爷爷一样为国家做贡献。

观看《杨善洲》观后感4

当头戴斗笠、斜背挎包、手拄木棍的农民模样的人出现在寸草不生的大亮山上时,谁都不会想到这样的人是一个地委书记?当他奔波在各个村庄、田间、山地上时,谁能从中认出他是地委书记?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就是农民书记——杨善洲。每每听到有人提起这位老人,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敬意不由然地从心底慢慢升腾,一份发自内心的感动在脑海里无限扩展。什么叫几十年如一日,什么叫默默奉献不求索取,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在这位老人身上找到了答案。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该追求怎样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点什么?年逾古稀之时,回头望望,才不枉虚度此生。

杨善洲用自己的行为对“公仆”两个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同许多领导干部一样,杨善洲在任时也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作报告、讲话、下指示。但他留给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主席台上的身影,不是报纸电视中的排名座次,而是身边经常带的那把小锄头,高高挽起的裤腿,草帽下黝黑的脸庞,以及生活中的那份平淡。他没有为自己的女儿循过私,哪怕女儿哭哭滴滴请求他,只要他一句话就能解决夫妻常年两地分居的问题,他给女儿的答案永远是“不”。却在面对山上的孩子因为代课老师走了没有书读的情况下,他请来了所有相关部门的领导,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代课老师转正问题。为了一直跟随他植树造林的周波的婚姻问题,他开了一次后门,将他调到了林业局,解决了即将分手的困境。对照极少数惯于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官员,他的形象是那样的高大亲切。

从杨善洲身上,我们领会了“余热”的深刻含义。作为地委书记,卸任退休后完全可以好好休养享受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最后几十年交给大亮山,交给青山绿水。与个别利用“余威”为自己谋利的人相比,他更如无言的青松,让人敬仰。

杨善洲精神告诫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位地委书记,退休之后为何放弃在城市安享晚年的优厚待遇,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去种树?艰辛付出20余年,在荒山重披绿装之后,他为何选择将价值3亿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政府?一个党龄接近50年的老党员,如何理解党员的信仰和使命、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电影《杨善洲》生动地作了回答:杨善洲同志怀揣为民之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讲求奉献精神,把一生的热血献给祖国和人民;牢记党的宗旨,用行动把党的光辉形象树立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他经常这样说:党员就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

杨善洲同志是农民出身的干部,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根在何处。保持农民本色,并不是要固守农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是用淳朴的感情对待群众,对待脚下这片土地,以艰苦奋斗为乐,远离奢华侈糜。不因权重位高而迷失自我,永远植根于老百姓当中,把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的传统道德操守完美结合在一起,一辈子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让老百姓生活提高,让农村改变落后面貌。

观看《杨善洲》观后感5

2011年8月11日上午,为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先进典型的热情,用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鼓励和鞭策大家以推进工作,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红塔礼堂观看了影片《杨善洲》。

建党__周年献礼影片《杨善洲》是生活中的真实原型: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__%左右,价值3亿元的林场,最后将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演员李雪健再演好书记。21年前,李雪健扮演的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感动了无数人。21年后,他再次出演一位将毕生精力和心血奉献给群众的好书记——杨善洲。观众从自学洪、苏家祥身上读出了老书记身上恪守严谨的工作态度;从他的大女儿杨慧菊、小女儿杨慧琴身上读懂父亲为民舍小家的大爱无痕;无需加工、无需美化,故事的真实总能将感动最大化。电影《杨善洲》最终用100天的时间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项奇迹,成功塑造了一个永远把人民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前的领导干部形象。电影《杨善洲》塑造人物的手法有重要突破,是主旋律电影的一大进步。

源于生活、源于善洲老人身上的平淡真实的故事。电影镜头语言可圈可点。多次出现的杨善洲步履蹒跚脚踏山地的大特写、他那根简陋的“多功能”拐杖(量水深、钩树枝、挑种子)以及乡亲们众手相传的一瓢瓢水等意味深长的镜头均给试片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另外电影配乐十分精彩到位,牧歌一样的缥缈女声吟唱多次响起,营造出大亮山的神秘气息,为影片增色不少。

100分钟的《杨善洲》,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观看该电影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主席曾作出重要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杨善洲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向杨善洲学习,就要学习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一辈子”精神。有了“一辈子”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就能自觉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永葆先进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观看《杨善洲》观后感相关文章:

影片《杨善洲》观后感5篇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1500字5篇

电影杨善洲的观后感范文5篇

杨善洲观后感2000字

杨善洲观后感

《杨善洲》电影观后感1500字5篇

杨善洲纪录片观后感5篇

杨善洲观后感精选6篇600字

《杨善洲》观后感心得体会

杨善洲观后感1000字5篇

观看《杨善洲》观后感

杨善洲——一个地委书记,说话像一个庄稼汉,开会像一个村支书,处事像一个哲学家,如果我们的领导都像他那样开展工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要怎样写关于观看《杨善洲》观后感文章呢?小编精选整理了相关范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5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