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了两千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然成为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传统文化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论文篇一

  传统文化,应当怎样学?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了两千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然成为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面对这样的一个系统,人应当按照怎样的次序,逐渐的深入进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这里面其实包含了——“什么是”和“怎样学”两个部分的内容。

  因为,所谓的怎样学,用今天的话说,这就是一个学习方法与技巧的问题。是由学习的对象的基本特征,与人的认知过程的客观规律,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或者说,是知识和大脑的特征最终决定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就是怎样学的问题。其中,大脑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什么是”是我们学习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的方法与技巧终究是建立在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工具自身的特点之上的,问题变了方法就要变,工具变了技巧自然也要变。

  所以,不了解问题是什么,不了解工具的特点,对于解决问题而言,都将是一场噩梦。因此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到底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遗憾的是,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我们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断裂了几十年之后,所面临的最难以回答的问题。不是问题本身有多么困难,而是在群体性的无知,和无限制的喧嚣,以及全民性的功利至上的思潮的面前,真理显得的是如此的苍白而弱。

  事实上,关于中国文化的载体,或者说有形的部分的那些知识,虽然庞杂,但是就其主干而言,《三字经》之后的内容,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里面有琴棋书画吗?没有。有插花茶道吗?没有。有京剧汉服吗?也没有。有的只有一本一本的书。

  然而,我们现在又有多少人,将这些东西一并都纳入到了国学的范畴之中,纳入到了传统文化的范畴之中呢?而其甚者,更将此视为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传统文化的内容,来从小学起。

  出现这种偏差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传统文化?更没有弄清楚,传统文化与普通的知识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

  简而言之,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更具体的说就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从本质上说,它就是一种关于心智的养成,心灵的训练,信仰的塑造的学问。所以,它的有形的内容的主体部分,只是一本一本的书,没有其他的类似宗教的仪式,没有人为造作的各种高雅。因为随着对这些书籍的阅读,随着对书中所阐述的道理的理解与认同,所谓的高雅就会自然而然显现出来,就会喜欢琴棋书画,而不喜欢卡拉OK。

  这就引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知识,与数理化不同,它必然会对人的心灵产生影响。换言之,这种影响是绝对的。

  第二既然这种影响是绝对的,那么一旦学习的方法错误,就会形成一颗扭曲的心灵,反倒会失去原有的纯朴。

  所以,方法和技巧的正确,对于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要良好的预期效果,相反还会造成心灵的扭曲。

  也就是说,并不是随便怎样学,或者随便找来几本所谓的经典一通学,就一定是利大于弊的。恰恰相反,很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弊大于利。遗憾的是,这恰恰又是我们今天在一片国学热背后,所隐藏的巨大隐患。

  我们举两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算是三个问题吧。

  第一个问题:是不是对年幼的学童,就不要讲解?——对应的现实情况是,许多地方在对儿童进行所谓的国学启蒙的时候,都以儿童听不懂为由,根本不讲解,或者仅仅做非常粗浅的讲解,而以诵读为主业。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可以随便找本经典,根本不用顾及次序的进行阅读?——对应的现实就是,当前许多诵读班,甚至是小学,随便找本经典,什么《庄子》,《老子》,《易经》,《论语》的就塞给孩子去阅读,甚至背诵。

  这些是不是合理恰当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与技巧,我们先不必置评,当然也毋庸置评。但是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在各种体育项目中,教练通常来说都是由在该项目上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运动员来担当。因为任何通向成功的方法与技巧,通常来说都掌握在那些曾经成功过的人士手中。

  同样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与技巧,也一定掌握在那些学问过人的大儒手中。如今虽然大儒已然凋零殆尽,但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所以曾经的大儒们为后世规划出来的路线图,仍旧适用于今天。比如《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儒。《三字经》中关于启蒙与经典阅读的部分的没内容,就是这样的一张路线图。

  所以,对于所有准备开始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来说,与其好高骛远的乱撞一通,莫不如心怀敬畏地将《三字经》中的这一小段内容,做一个仔细的了解,因为学习传统文化的次序与方法,就明明白白写在那里。

  传统文化论文篇二

  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中西方教育思想比较

  教育有如一条大河,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入河水中的活水。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学记》开宗明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见教育早已被摆在了立国的重要的位置。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我也看到人们同样地天生彼此有差别,而由于训练便获得很大长进;由此可见,人都一样,天生聪敏的人跟天生拙笨的人一样,谁想在某一门技艺上成为一个值得赞美的人,谁就必须学习和钻研这门技艺。”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也认为人天生有区别,但教育可以使所有的人都得到改进,人人都必须受教育,从而肯定了人受教育的可能性与教育改变人的作用。传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工具,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教育材料。

  传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工具,也是重要的教育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特别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经过后天的不同环境、教育、实践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拉大了。孔子以后,儒家在教育方面一直居于主要地位,继之而起的是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的道家创始人老子,“法治”教育思想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以及墨家的墨翟。老子针对儒家的教育主张提出“绝学弃智”,这种偏激的观点令人难以接受,也是不可行的,但是他提出的教育应该遵循万事万物(包括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命题却是传统教育中宝贵的思想精华。法家的商鞅认为“人性悍”,荀子明确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韩非则将此发展成为“人性自私”的结论。韩非认为,趋利弊害是人的本性,只有靠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来予以矫正。并且他不认为道德感化是有效的,他主张惩罚和教训。墨家教育宣扬“兼爱”、“非攻”和尚武精神,纪律严格,并注重生产劳动与使用的科技知识。从三代开始中国的教育就注重治理国家,注重道德修养及个人的精神。《大学》就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的学习同国家兴亡的命运联在一起。《论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种教育思想使中国人重视道德教育,却把人束缚在家族的伦理关系之中,思想受到了严重的禁锢。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它消解了人的个性和自由本性,是以牺牲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一种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奴性教育。

  古代西方的教育主要发源于古希腊,主要的教育宗旨是“通过教育把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传授给下一代”。公元前8世纪至前4世纪,古希腊的教育已经发展完备,并形成了两种模式——雅典式和斯巴达式。斯巴达教育主要是培养勇敢善战的士兵,以对内残酷镇压奴隶,对外进行战争和防止敌国侵略。所以斯巴达教育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却忽视了文化教育。而雅典教育的目

  的是培养理想的公民,使受 教育者身心和谐 发展,即身体健康、品德优良、知识丰富、多才善辩,以参与 政治活动与经营贸易,成为政治家或商人。所以雅典教育相对来说是一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但是雅典教育忽视对女子的教育。古希腊最早系统地提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的天性与教育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教育可以改变人、创造人。之后便是家喻户晓的苏格拉底,他提出著名的“问答法”,也被称为“产婆术”,至今都影响着当今的教育。他说:“美德就是知识,美德来自教育。”由此可见,苏格拉底特别强调教育对人道德方面的教化作用。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其师“教育为培养奴隶主和贵族统治人才的工具”的理论上,将教育与政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又提出教育应该由国家负责并且受国家的严密控制。亚里士多德基本继承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提倡和谐教育、文雅教育,教育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他强调教育事业是公共事业,每个人都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而特别重视理性与美德。古罗马时代的教育思想受到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影响,重视军事、重视 农业、农事教育,但忽视体、美方面的教育。对古罗马教育思想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主要是西塞罗和昆体良。西塞罗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政论家。昆体良也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最高道德修养的演说家。他认为:“德行和雄辩才能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没有良好德行的人就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雄辩家。”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路德、加尔文、夸美纽斯等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资产阶级事业家,提倡人道主义、乐观向上、热爱自由、追求平等、合理享乐、尊重儿童、反对体罚等,冲破了封建神权道德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都对西方的传统教育思想起了不可轻视的作用。

  西方教育从一开始就与中国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没有真正实施过“家天下”的封建帝王体系。而中国从三代开始政治上就实行法制和封建专制统治,其教育必须更丰富地表现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性和伦理性内容。中西方教育在具体方法上也有着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西方国家则更注视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

  综观中西各名家的教育思想,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中西由 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教育思想差异,而且应该深入思考,客观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孰是孰非,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传统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1.传统文化论文

2.有关传统文化结业论文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

4.有关于传统文化论文

5.有关传统文化的论文

6.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

24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