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古代知识 >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知道哪些常识

时间: 华燕1189 分享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包括词义)和现代汉语有许多不同,古代汉语的语音和现代也有明显的差别。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知道的常识,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你应该知道的29个古代汉语常识:

  1. 怎样查字典辞书

  2.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3. 古今词义的异同

  4.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5. 词类的活用

  6. 古代汉语的词序

  7.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8.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9. 副词

  10. 代词

  11. 介词、连词

  12. 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13. 古代的姓氏和名号

  14. 古代的职官

  15. 古代的地理

  16. 古代的历法

  17.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18. 古书的注解

  19. 古书的标点问题

  20. 古汉语今译问题

  21. 古代的文体

  22. 骈体文的构成

  23. 辞赋的构成

  24.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25. 古今语音的异同

  26. 上古音简说(附:古韵三十部常见谐声表)

  27. 古书的读音问题

  28. 诗律

  29. 词律

  古今词义的异同

  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

  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3.还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各种不同之处。所以,在异同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完全相异,而在同中有异。

  下面着重将这种同中有异的词分为两类,分别举例说明。

  一、词义范围的差异

  (一)有些词的词义范围古今是有差异的。

  例如:

  1.菜:古代的“菜”是专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等在内。所谓“辛菜”,就是葱蒜之类的。古书上常见的“菜羹”、“菜色”,这些“菜”都是指的蔬菜。

  2.睡:在古代专指坐着打瞌睡。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中“童子莫对,垂头而睡”,就是耷拉着脑袋打盹儿,也是“坐寐”。现在的“打瞌睡”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以上是词义范围扩大的例子。也有些词,今义范围缩小了。

  3.宫:上古泛指房屋。秦汉以后,一般民房就不能称之为“宫”了,只有帝王的殿堂、住房才能叫做“宫”,如“阿房宫”、“未央宫”,有的寺庙也可以叫做“宫”,如“雍和宫”。

  4.瓦:古义比今义要广。瓦的今义主要是盖房顶用的建筑材料。另外还有“瓦盆”、“瓦罐”等。但古代,纺锤也可以叫做“瓦”,还可以说“瓦锅”。“瓦”的古义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陶器”。

  以上是词义范围缩小的例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词义的转移。

  5.暂:在表示时间范畴这一点上,古今义有联系,但具体的范围却发生了转移。“暂”在汉以前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大概在许慎的时候,“暂”字的意义已经开始转移,由一下子、突然转为“不久也”,这是“暂”字在中古时代的常用意义。中古以后,“暂”的意义又发生了新的转移,即现在“暂时的”意义。

  6.汤:本义是“热水也”。“汤”的今义则是菜汤、米汤等,作为“热水”的意义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在“赴汤蹈火”这个成语中还保存着。

  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仅表现为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显著的差别。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是词义轻重的不同。

  1.爪牙。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这里的“爪牙”是勇猛的得力帮手的意思,属于褒义。今义的“爪牙”跟走狗差不多,完全是贬义。

  2.锻炼。在古代除了冶炼的意义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的意思。

  3.谤。诽谤,古代是批评议论的意思,与今义“诽谤”、“毁谤”大不一样。而且这种批评议论多属下级臣民对上级,并且往往不是面对面,而是在背后进行的,所以说“退而谤予”。《战国策》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正是用的“谤”字的原义。

  4.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发展为“杀戮”的意思,意义加重了。

  5.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感激而至于死,而至于泣下,这个词的意义是很重的,而今义只是感谢的意思,意义要轻多了。

  在讨论古今异义的同时,我们应当注意:所谓“古”这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同样属于古代汉语,先秦的情况就和汉魏六朝不同,汉魏六朝又和唐宋不同。

  还应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一个很大的差别,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如“消息”,在古代汉语中最初是“消长”的意思。又如“睡觉”,在古代是睡醒了的意思,并不是双音词。至于古书中常见的“地方千里”,我们更不应把“地方”看作一个词。它不但不是一个词,也不是一个词组。“方……里”是古代计算土地面积的一种表示法,相当于现在的“……里见方”。

  古书的读音

  任何语言都是有声语言。语言里的词语都是音义的结合物。用什么语音表示什么意义,虽然各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习惯和特点,但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词义的变化和语音的异同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

  1.破读。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例如“王”,用作名词,读平声;用作动词,读去声。例如“近”,形容词,远近的近,本读上声(今读去声)jǐn。用作动词,接近,亲近,破读去声jìn。

  破读的音主要是声调,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去声是我们认识古书中破读音的重要线索。破读大约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大量出现。宋元以后的读书人往往遵从古书中所注的破读音去读,并在需要破读的字的右上角用朱笔画一个小圆圈。叫做读破法或称“圆发之法”。

  2.同音通假。古书里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本来是个意义完全不同的字(词),有时由于读音与另一个字(词)相同或很相近而借用来表示另一个词。如《论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句中“归”字不是回归或归还的意思,而是借用作另一个音近的“馈”字,是赠送的意思。所以“归”字在这里也不读guī,而要读kuì。

  古书中的假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六书”上的假借,就是许慎所谓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另一种假借情况是:本有其字,写书的人写了另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如“逝”借为“誓”,“归”借为“馈”。


古代汉语知识相关文章:

1.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

2.古代汉语的名词解释

3.古文语法知识

4.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常识

5.关于古典的名词解释

4087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