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三字经》心得作文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心得作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国学经典《三字经》心得作文篇一

  读三字经有感

  人之初,性本善……”噢!原来是我们班在看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解《三字经》的录像呢!《三字经》宋朝启蒙教育读物,将它称为“经”表示它至高无上。它每三个字一句,非常简洁。

  它同《百家姓》、《千字立》称为“三百千”。其中,我最喜欢“性相近,习相远”这一句。意思为:人的本性原本差不多的,但本性随不同环境的熏染而发生迁变。像古时候的周处、曹植……环境不同,人的素质也不同,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我家有一个邻居,生了两个儿子(双胞胎)两个人的本性原是差不多,后来,哥哥常跟他家上一年级成绩优秀的表姐学习,而另一个却常和街上的一些不学无术的人在一起。最后,那个哥哥考上了清华大学,而另一个儿子却走进了监狱。我国一代名将周处因小时候父母双亡,与街上的小混混混在一起,学会了打架,见谁打谁。

  而人们见他就躲,而周处很奇怪,就去寻问一位村里的老者,问:“大家为什么都躲着我?”老者回道:“我们这有三害:一害是猛虎;二害是蛟龙;三害就是你周处。”周处一听大惊失色,决定为民除害,做一名对人民有帮助的人,于是杀死了猛虎和蛟龙,成了一代名将。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并抵御一些坏思想,我们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国学经典《三字经》心得作文篇二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蒙学著作。它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已流传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许多人,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

  《三字经》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

  “头悬梁,锥刺骨。”这是《三字经》中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呀。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经典诗文中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还应该在经典诗文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去教育学生,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为孩子的终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础。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不停的转学,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这不跟“昔孟母,择邻处。”一样吗?

  《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教育学生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温席的黄香”到“让梨的孔融”,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这些榜样都十分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我们要教育学生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

  国学经典《三字经》心得作文篇三

  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承载着无数的辉煌,同时也沉淀了无尽的文化。在这些经典诗文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字经》了。

  《三字经》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它的行文特点就是三字一句,这种简短的韵文极易成诵,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世代流传,是最基本的国学启蒙读物之一,可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中心。

  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第二部分: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第三部分: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第四部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第五部分: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第六部分: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三字经》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她深深吸引我的,不止是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丰富的内涵。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都做得十全十美,《三字经》却用她无尽的底蕴指引着我们,她是我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每读一篇,我都会被深深感动。

  其中,有一句:“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讲的是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当照明来读书。他们两人当时家境都非常贫苦,就连最基本的照明灯光都没有,却能在艰苦条件下,没有丝毫放弃,用自己孜孜不倦的信念,采用看似笨拙的办法,发奋苦读,最终都大有作为,分别官至大将军、左丞相,为国家镇得一方净土、为人民谋得无限福祉。古人这种求学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呀!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都能克服困难,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努力学习。而今天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要比他们好上几千倍、几万倍,谁家现在还没有照明灯?如果还不知道珍惜,那真是惭愧啊!所以,我们要知足,要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用自己的信念去战胜学习上出现的各种困难,去努力学习!

  另外,有一句:“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也深深的感染着我。讲的是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用绳子拴在屋梁上,看书时间长了打盹垂头的时候,头发被屋梁揪住自己就会惊醒,不再打瞌睡继续读下去。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刺激自己保持清醒,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最终都成为了大政治家、大宰相。这个故事说明要想成功,必须要自觉,而且还要刻苦的去学习,因为学知识这件事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更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学到。这故事对我有很深的教育意义:目前因为我学的琴棋书画等课外课程很多,占用了很多时间,经常造成时间很不够,特别是周末没有一丁点的休息时间。但这些课外课都是自己今后长大了要更好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我自己要比普通同学花上更多的功夫,要发扬“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和毅力,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三字经》中还有很多很多、举不胜举的典范和事例,有着很深很深的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珍惜,要读懂她带给我们的真正含义。

  感谢《三字经》,有您一路相伴,我们会越走越精彩!

国学经典《三字经》心得作文相关文章:

1.国学经典三字经读后感作文

2.读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作文

3.读三字经心得体会7篇(400字—1500字)

4.读《三字经》有感4篇

5.国学经典心得600字作文

国学经典《三字经》心得作文

《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心得作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国学经典《三字经》心得作文篇一 读三字经有感 人之初,性本善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237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