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国学书籍 > 《论语》学而篇个人感悟作品赏析

《论语》学而篇个人感悟作品赏析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论语》学而篇个人感悟作品赏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经典的论语名言,值得认真赏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论语》学而篇赏析,欢迎阅读!

  《论语》学而篇赏析篇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无论是我在读书时还是在后来的阅读中,都听或看到对于孔子这段话是这样解释的:“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很高的人嘛!”在读书时老师这样对我们讲解,并未觉得有何不妥,自觉我乃是小女子,君子与我何干。学而时习也好,有朋自远方来也好或是人不知而不愠,我是通通都做不到的。多年后的今天,我再次阅读孔子的这番话,觉得对于学而时习是认同的,但悦似乎说不上;如果有恶友从远方来,估计除了哭,我似乎是乐不起来的;至于人不知而不愠,就如我经常跟妈妈说的我是人不是神。总而言之让我做到这些那是没戏的。最后由此我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孔老夫子果然不是人,他是神。

  一日出于对南怀瑾先生深深的仰慕之情,因此买来了先生的《论语别裁》细细阅读。该书的结构完全按论语的顺序排列的。第一篇便是这学而时习之,先生的解释令我重新认识和感受了这段话。

  首先先生讲到的就是学,学不量是指学习书本中的知识,也是指学问。学问是从人生经验、做人做事上体会得来的。又讲到了时和习,时其实讲的是随时随地,随时随地要有思想、见习、有体验、及时的反省自己。例如看到某本书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往往会引出无数的感想。又例如苦劝某人不能如此这般,但那人就是不听,而后就出了大错,看到这一切又会引发许许多多的思考。这些才是学而时习之,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阅读中、在经验中得到体会,令自己得到无比的愉悦和升华。这不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

  随后先生又我们讲解了“有朋自远方来”,这里“朋”可并不是指普通的朋友,而是指知己。“远方来”也不是简单的从远地而来如此,不但是指空间上的远方,亦是指时间上的远方。例如你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于已作苦的某位先贤相同,你又何尝不是这位先贤的知己呢!“人生难得一知己”、“士为知己者死”从些话语中不难看出有这样的朋友从远方而来,自然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不知而不愠”为我们带来了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乃是一辈子没有人理解也不会怨天尤人。这令我想起了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季羡林先生,季先生研究的是非常生僻的东方学,在学术上可以被其引为知己的人,估计也无几人,但似乎从未听说过季先生怨天尤人的,反而是他在学术上的道德风范令后人无比敬仰。这就是简单的为学问而学问,并不于他人是否理解有关。

  南怀瑾先生对这三话总结为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自始自终无非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对我而言更能激起我同感的是先生所引的时代陈眉的话:“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论语》学而篇赏析篇二

  这一学期,我们学校老师的共读书目是《论语》,对于论语,可能最现认识及熟的时候,就是上学的时候学习过,论语的一些精华,到目前最会背的几句也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等等,都是在学校时语文课堂上学过的几句。不过在看过三字经之后觉得,不管是《三字经》还是《论语》还是《道德经》的相同之处,都是围绕我们中华民族最注重的礼仪、道德、仁义,诚信之事所写。

  论语的学而篇第一中共有十六章,我最喜欢的就属里面的第四章孔子的弟子曾子的所说的。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过来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以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了呢?”

  从这章里面我知道,一个人的要想提高自身条件,自身修养,就必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书中说的是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对,一个人如果每天都从多次反省自己,你的修养一定会逐步提高。“为人谋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的事情,做人不管对什么人都应该尽心经力的去帮助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读最需要反省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是诚信待人,以诚信为主,而这一句就是教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诚实是金嘛!诚实的同时还要守信用,就应该应那句信者,诚也嘛;“传不习乎”。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呢!我觉得我做的有点欠佳,因为我不是一个自觉地人,对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看完这一章我的感悟就是,不管一个人的先天条件有多好,一定要做到每天反省自己,要诚信待人,要学以致用,要温故而知新,才会让你的先天与后天条件更加完美。继续坚持读这本书,相信自己一定受益匪浅,一定会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

  《论语》学而篇赏析篇三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细细读来、慢慢品位,仍觉对于在教育岗位上的自己有许多益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段,集中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系和重点,即德育和智育。而且是德育为先、德育为重。“孝、悌、谨、信、爱众”都是德育的内容和范畴;而且这段话由内到外,由小到大,由对自己到对别人,讲了一个德育的顺序。这个顺序,先讲纵的血缘关系——孝;再讲横的血缘关系——悌;然后发展到普遍的社会关系——爱众人。试想,如果连至亲的血缘关系都不能爱,怎么可能爱众人?对于如何要求自己,这里又讲了两点:一是谨,二是信。细细推究,这两点也是爱的表现形式,小心谨慎、言行诚信不正是对众人的爱吗?这说明“谨慎”和“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修身的重点。也体现了孔子一贯倡导的“仁”,而“仁”又以孝悌为本。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仍具很多的借鉴价值。

  时代已进入21世纪,我们要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艰巨性,从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复杂性,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便是进入了“三化”时期,即“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为各种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铺平了道路,也为腐朽意识形态的传播制造提供了机会。电脑的应用和互联网的开通,使人们能够摄取的信息量之大、之快,之广泛无法估计,无可阻挡。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们的各种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矛盾更为错综复杂。最近青少年中出现了一系列恶性事件,都与我们忽视德育教育,德育实效性不大有直接关系。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确是新世纪学校的首要工作。

  从课时的要求和各种德育活动的安排,到庞大严密的组织和众多的人员投入,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和政府象我们这样重视德育教育,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德育教育实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原因固然是复杂的。但是,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长期忽视养成教育,德育工作高、大、空。目标太高、内容空洞,体系太庞大,成人化,搞一刀切,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21世纪的德育工作,要更加重视养成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点,让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没有养成教育,德育教育是空洞的。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把人类在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必须引导人们自觉地加强德育养成。这就需要继续倡导“孝、悌、谨、信、爱众”等德育内容。

  孔子的德育教育,没有校园的局限,家庭、学校、社会、对己、对人融为一个整体。联系今天的教育工作来看,这段话仍具有鲜明的生命力和鲜明的针对性,可谓亘古常新。


看了《论语》学而篇赏析还看:

1.论语选读心得体会3篇

2.读论语述而篇心得体会

3.论语学而读后感

4.论语修身篇读后感

5.论语读书笔记6篇

212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