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国学书籍 >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在社会上朋友是最重要的,人与群分,你在你朋友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论语》中明确写出了交朋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论语心得交友之道,欢迎阅读!!!!!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篇一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在社会上朋友是最重要的,人与群分,你在你朋友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论语》中明确写出了交朋友。

  好朋友有三种,分别是友直 友凉 友多闻,坏朋友也有三种,分别是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侒。

  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你的整个世界。好朋友要交正直的,要坦荡,要刚正不阿,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世界上是顶天立地的,他的人格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在你懦弱的时候给你勇气。好朋友要交宽容的,有时候宽容是一种美德,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美的之一,在你反错的时候可以给你机会,宽容的朋友可以让你自省。好朋友要交友多闻的,认你朋友所读的书,可以变成自己的,在你犹豫的时候你可以找你的朋友,帮你参考,你作出选择。

  坏朋友可以让你变坏,让你做出违法的事情。坏朋友不能交便辟的,他们皮气暴躁,一群人打架,把一人杀了,有人还不知道是谁,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 朋友义气,人不能靠技术,要考明智。坏朋友不能交友善柔的,有一个东西叫机遇,这些朋友就是阻碍你抓住机遇,在他走过你时,你想抓住他,也抓不住。坏朋友不能交友便侒的,他们有几个面他们心怀鬼胎,给你套上了枷锁,你不给他付出,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篇二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作出选择。

  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地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牟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的态度。《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篇三

  你真正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你心里是要有三个原则的。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要有尺度。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话还没说到那,你就出来说话了,这叫毛毛躁躁。这是反映一个人的急躁,这不好。

  交友原则之一:不要抢话说。

  大家有大家的公共话题,一定要听到众望所归大家期待一个话题的时候,你徐徐道来,这个时候才是合适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其实内心有一些东西,想要给整个世界看。要不然,怎么现在会有博客呢?其实博客就是一种个人愿望急切的要展现给别人看。在过去没有博客,大家就靠说话。所以大家在一起,总有一些抢话的人,现在大家也会发现,朋友聚起来的时候,总有一些人跳出来。比如说我最近去打猎了,我最近升职了。或者有一些女朋友聚会,上来就会说,我男朋友怎么样了,我孩子怎么样了。这都是她特别想说的话题。但是这样的话题是不是大家一定关心的呢。也就意味着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就剥夺了其他人话题的权利。因为这种谈话在一个时段里面总会有一个人占主导。所以言未及之,跳出来说这是不好的。但是还要另外一个极端,第二种情况,言及之而未言 谓之隐,也就是说,话提已经说道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说,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犹未尽,不跟大家说心理话。这种朋友,在大家心里也会存有隔膜。

  交友原则之二:不要有话不说。

  话题已经到这了,你干嘛不说呢?一个人会觉得,我这个时候说出来会不会被他们当作谈资啊?我要保护我自己,或者我故作矜持,或者我要吊大家的胃口。总而言之,我们在聚会上也经常会发现这种人。该他说话,这个话题不说了。这种情况也不好。然后第三种情况,就是我们今天老百姓所说的:没眼色。孔子说,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个瞽说的很严厉,这个字什么意思呢?就是瞎子。就是一个人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这就叫瞎子。

  交友原则之三:不要闭眼瞎说。

  你看看别人希望说什么,你能不能够说出来自己最合适的话?你还需要自己有心理准备。你要对对方了解。其实朋友之间,永远是有尊敬,有顾忌的。不止是朋友,包括跟亲的亲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难道就没有顾忌吗?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是永远去放大他的光荣。而永远不去触及他的隐痛。这就需要你有眼色。你就要知道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当然这跟投其所好不同,这在于你是不是给朋友一个宽和友好的气场让他和你沟通下去。在世界采访历史上,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段子。

  说美国好莱坞拍了《乱世佳人》之后,费雯丽一举成名。这部电影获得了十一项奥斯卡提名。当这个电影首次去欧洲巡演的时候,那么费雯丽的班机降落在伦敦停机坪上。成千上万的记者在下面围着。有这么一个没有眼色的记者,冲在了最前面,他冲上去,非常热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刚刚走出旋梯的费雯丽,请问你在这个电影里扮演什么角色?这一句话,费雯丽转身进了机舱,再也不肯下来。这属于什么?这就属于你对对方毫无了解,在毫无了解的情况下,说的这句话,就像瞎子一样。其实,我们都希望人生过的更有效率。和朋友在一起会更好。那这么样会更好呢,就是更多一点沉默的关爱。去了解别人的内心。这就是孔子说的,知人才谓之智。你了解别人的内心,你才能够真正把好的东西,把最有效的东西发挥出来。所以呢,他的学生自贡曾经去问过老师。子贡问友,

  子贡:老师,您说什么叫朋友啊?

  老师:你要好好地跟他说出你忠实的劝告。如果他不听,那你就不要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老师就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那些个忠告。但是忠告良药一定苦口吗?一定要当头棒喝吗?你可以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不见得要声色俱厉,你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其辱,所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朋友之间也就是说,你揪着对方,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上,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要求说,我让你报哪个志愿你非报不可。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间的这种尊敬,好好的提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好朋友永远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度你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就是在我们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用一颗快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去面对生活的人。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交的朋友是不一样的。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交到有益于我们的朋友呢?于丹教授认为,人生有三个很大的坎,这三个大坎又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平安度过呢?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其实说起来七八十年好象很长,但是划分一下阶段,每一段上会有一个坎。人这一生也就是三个很大的坎。如果你越过去了的话,那么你一生就无大碍。这三道坎是什么呢?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人在少年的时候,是他血气未定之时。一个人容易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之在色。那么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学里面学生出问题很多的都是在恋爱问题上。所以说,血气未定的时候,要在心里把情感问题作为大事处理好。

  过了这个坎,到了中年。及之中年,就是我们说的血气方刚,一个人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社会圈子,包括你的薪酬待遇,基本上到了稳定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是要与人争斗。所以孔子的提醒就一个字,叫做戒之在斗。人在中年的时候,最大的警戒就是不要与人争斗。这个时候与其与人争,不如反观要求自己。印度大师泰戈尔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我只能选择最好的选择我。他选择的是一种等待。其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念。就是你与其与他人斗,不如和自己的能力斗。如果你觉得说,一个更好的薪水,更好的职业,更好的学校,为什么你没有进去呢?那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好。如果通过自己的修炼,让自己更好一点,那个机遇也许会选择你。所以戒之在斗的时候,交朋友最当慎重。我们会发现经常有一些朋友老鼓动你,你觉得谁谁谁就比你强啊。为什么他就有哪个位子,你觉得谁谁谁是不是你现在最大的障碍,你现在就应该要搬掉他。所以在中年交朋友的时候,要交那种平常心的朋友。为什么中国有句话叫,“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中年能交到淡淡的而超乎功利的朋友,他拥有都是你身边的一个抚慰,一个栖息地。但是他不是鼓动你去争斗的人。这就已经是人之大幸了。

  那么到晚年呢,晚年的时候,按孔子的说法,叫血气既衰。人年老了,从你整个热身体体征,到整个的心里状态,都已经开始走向了平缓。象罗素所说的那种,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终于到了入海的时候,表现出了那种平缓和辽阔。在这个时候,人还有所戒吗?孔子说还要一个字,叫做“戒之在得”。就是你的得到。这里面大有深意,人这一生,都说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要开始会用减法生活。因为人在年轻的时候你要收获友谊,收获金钱,收获情感,收获你的功勋。你收获了很多很多之后,如果我们不学会抛弃,那么就像是一个新家,被东西堆的满满的。你自己的心灵会被所得而堆满。最后会累于得。也就是你的所得,是你生命中最大的拖累。所以呢我们也经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互相的交流都是什么呢?往往是抱怨,抱怨的其实都是他们的所得。比如说怨儿女,说小的时候,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到现在你都去忙了,不孝顺,不回来看了,很伤心。再有就是抱怨,你看现在的社会发展的多不合理,我们当年干革命的时候,我们一个月才拿几十元钱,你看看我孙女,现在一进外企,她进去就是三四千块钱。你觉得,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如果老在说着这些东西,那么你的所得,就变成了你生命的一种隐痛。因为人有得就会患所失。人有得以后,就会在得上有所抱怨。

  其实纵观下来,《论语》里面真正说道交友之道的言论并不多,但是它教会我们一种智慧。选择一个朋友,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自己有什么样的风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究竟 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究竟自己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所以一个好人,他可以是一粒种子,他可以激化整个朋友圈子。也就是做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具有光芒的一生。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相关文章:

1.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

2.于丹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3篇

3.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3篇

4.论语心得读后感精选

5.于丹论语心得君子之道读后感3篇

21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