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国学书籍>

高二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高二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欢迎阅读!

  高二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篇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可是我发现:枫树“性恶湿”,不宜生长在江边。我又查阅了一下,发现“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曰“枫桥”。因此,我认为江枫应采取第二种解释。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用第一种解释,而且这两种说法处于争论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老师还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说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文天祥面对着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忍受着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

  《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高二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篇二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他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我对这句话有比较深的体会:我每次拿起小学时的课本复习后,对一篇文章、一句话、甚至一个字有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遗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讲的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情。就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如果有一件物品你不喜欢,那你就千万别强给别人,那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对待别人要懂得奉献,多向雷锋学习学习,如果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向他那样,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那这世间该是多么的美好、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冬天,寒风凛冽、环境是何等的恶劣,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强不屈,高风亮节!这让我想起了许多位共产党员,他们面对敌人的严刑逼问,但还是沉着冷静,英勇不屈,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呀!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坎坷,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想困难屈服;反而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永往直前。

  通过读《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的方法与处世之道!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为政方面,孔子讲得最多。可我是学工科的,对这一方面也不太感兴趣,就草草地看了一点。自然,虎头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一定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

  高二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篇三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可是我发现:枫树“性恶湿”,不宜生长在江边。我又查阅了一下,发现“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曰“枫桥”。因此,我认为江枫应采取第二种解释。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用第一种解释,而且这两种说法处于争论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老师还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说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文天祥面对着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忍受着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

  《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看了“高二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的人还看了:

1.论语十则高中选修读后感

2.论语十则高中读后感

3.论语十则读后感400字三篇

4.论语十则九年级读后感

5.论语十则读后感800字

高二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高二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欢迎阅读! 高二选修论语十则读后感篇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9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