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哲学 > 德国古典哲学论文

德国古典哲学论文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德国古典哲学论文

  德国古典哲学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在其哲学思想中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革命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精神。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德国古典哲学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德国古典哲学论文篇一

  德国古典哲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德国古典哲学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在其哲学思想中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革命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重大影响,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B51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801(2006)02-0031-03

  德国古典哲学精神,这是就整个德国古典哲学来说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革命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是统一的和相互联系的,它贯穿于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之中。从理论意义上看,这种精神使德国古典哲学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从实践层面上看,这种精神有益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

  一 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

  德国古典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伴随着对时代的批判。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的锋芒直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的统治,它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统治的精神批判武器。

  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一股否定封建专制的力量,它也震撼着宗教神权的统治。马丁・路德在1520年就举起了宗教革命的旗帜,提出了“因信称义”的理论。然而,当宗教革命把人从外在宗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时,人的心灵又被信仰的枷锁套住,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由于路德的软弱和倒向封建势力一边,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延滞了200年。尽管如此,德国古典哲学取得了一个重大功绩,就是从批判宗教中,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费尔巴哈指出,“神学的秘密就是人学”[1],德国古典哲学对宗教的批判,把哲学的研究对象引向人和自然,从虚无世界引向现实世界。

  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精神,不仅涉及政治、宗教,而且渗透到诸多领域。海涅曾指出:“康德引起这次巨大的精神运动,与其说是通过他的著作的内容,倒不如说是通过他著作中的那种批判精神,那种现在已经渗入于一切科学之中的批判精神。所有学科都受到了它的侵袭。是的,甚至连文学也未能免受它的影响。”[2]这种批判精神是对当时社会的背叛,恩格斯赞扬德国古典哲学著作,说“这个时代的每一部杰作都渗透了反抗当时整个德国社会的叛逆的精神。”[3]

  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党性,决定了它必然要继承和发扬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精神,从而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武器,扫清一切阻碍社会发展的旧的意识形态。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恰恰是在这种现实的批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了解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共产主义,更主要的是他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领会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于是就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4]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扬弃那些已经不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时了的理论、观点,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与时俱进。

  二 德国古典哲学的“革命性”

  德国古典哲学的革命性主要体现于哲学革命。德国的现实决定了德国不可能像法国和英国那样进行社会革命,而只能进行哲学革命。

  德国的这场哲学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他推翻了前世纪末欧洲各大学所采用的陈旧的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体系。费希特和谢林开始了哲学的改造工作,黑格尔完成了新的体系。从人们有思维以来,还从未有过像黑格尔体系那样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5]显然,这场哲学革命不是对以往哲学的修修补补,而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它首先把矛头对准了旧形而上学,把哲学的发展引到研究“人”与“科学”的方向上来。康德在“前批判时期”就以“潮汐摩擦”和“原始星云”两个假说,给传统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把自然宇宙天体看作是一个永恒的运动发展的过程。康德在“批判时期”发表了三大“批判哲学”,把哲学发展引上了研究人的真、善、美。在大学教育课堂,他推翻了莱布尼茨与沃尔夫的旧形而上学体系,以新的哲学体系占领了大学课堂。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并加以系统化。他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深刻地批判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建立了庞大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理论体系。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他的辩证法思想,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直接理论来源。

  费尔巴哈在哲学革命中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把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唯心主义联系起来,确立了唯物主义哲学的权威。费尔巴哈的哲学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哲学的唯心主义路线,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综上所述,德国古典哲学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的是哲学自身发生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当时德国政治变革的先导。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哲学发展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和变革。它吸取了人类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和自然科学史上的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批判地继承前人认识上的一切优秀遗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的发展而变化,使自己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使自己的体系越来越完善。

  三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新性”

  创新精神是贯穿德国古典哲学中另一主要精神。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是思维的逻辑范畴概念的创造性体系,其中蕴藏着思维的创新能力,体现出一种辩证法的创新精神。费尔巴哈力图把艺术创作和科学创作综合起来,并使创新精神贯穿到人本学唯物主义体系的创建之中。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创新精神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哲学有更大的飞跃。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自从历史被唯物主义地解释的时候起,唯物主义哲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指出:“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6]列宁说:“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

  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7]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在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体系、理论、方法、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面临进一步的创新,这也是历史和现实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所在。

  四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性”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前哲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发展”精神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集中体现在哲学体系的创建方面。

  康德出于对近代欧洲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哲学体系的综合,把矛盾对立引入到哲学体系之中。同时,也是出于对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德国现实的思考,建立了具有二元论特征的先验哲学体系。康德的二元论把人类认识引上了“二律背反”,并把这种新的哲学方法运用到人的社会伦理和美学等领域的研究之中,深化了哲学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康德哲学体系突出了人和科学方面,并以主客关系进行知识的建构,有助于把哲学发展引向科学化。

  黑格尔通过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自我否定和自我复归的过程,构建了唯心主义辩证法体系。他继承了康德、费希特关于人是历史产物的思想,认为人生于社会中,社会是有历史的,因而,人的意识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个体的发展大体上重现了人类的发展,个体意识的运动往往是社会的历史再现。

  费尔巴哈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确立了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并把哲学奠定在人本主义之上。他认为,自己的新哲学是人本学,人本学的对象是人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费尔巴哈在对宗教的批判中,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本身”,就是理性、意志和爱。他认为,人的依赖感和利己主义是宗教产生的主观根源,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上帝与人相对立,成为统治人的力量。在他看来,批判宗教的目的,就是把神还原为人,人既是宗教的始端,又是宗教的中心点和归宿,等等。这些都表明,费尔巴哈哲学从人的本质方面推动了哲学发展。当然,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并没有跳出唯心史观。不过,在那个时代,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确立必须批判宗教,而费尔巴哈正是从人的本质中看出宗教产生的秘密,那就是神的存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这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德国古典哲学有其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体系。事实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的问题出现了,哲学的主题和任务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因而也就会有不同。从康德到黑格尔,哲学的发展体现为一种哲学对另一种哲学批判的继承,往往是在哲学体系的更替中,体现了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更要从古今中外哲学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全面汲取营养,从而不断地推动自身的前进。

  [参考文献]

  [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466.

  [2][德]亨利希・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11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537.

  [4]列宁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588.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308.

  [7]列宁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3.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德国古典哲学论文

24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