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哲学 > 金融的哲学个人读后感优秀范文(2)

金融的哲学个人读后感优秀范文(2)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金融的哲学个人读后感优秀范文

  金融的哲学读后感篇二

  由于美国 金融 危机的爆发及蔓延,全球 经济 正面临几十年来最危急的局面。随着几大投资银行的破产,金融市场出现恐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积极政策以挽救经济。文章通过对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分析,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观点,得出一些对金融体制改革、经济 发展 和商学院 教育 的有益启示。

  一、引言

  当人们被一个个涨停板迷惑时,一夜之间纽约华尔街发生了暴动,接着各大报纸头版头条刊发了 “雷曼倒闭”的新闻。接下来一连串的金融行业进入了这个魔咒般的漩涡,不是 申请破产就是被迫关门。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了全球,我们不禁要问,在美国国家的 法律 制度如此完善、金融监管如此严密、金融市场如此成熟、发展了一二百年的金融市场,为什么会被仅为2000—3000亿美元次级贷款所击溃?为什么美国次贷危机会短时间内蔓延至全世界并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如此严重的冲击?在华尔街一大批金融机构倒塌后,美国次贷危机风险还有多大?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与反思的问题。

  如果反思, 自然 很多人就会问是谁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那么是谁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呢?是雷曼兄弟吗,是那些不知廉耻的纽约华尔街的金融家吗?是,又不全是。那么,隐藏在这场危机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哲学反思

  1.从根本上看,金融体制的不健全,政府监管和执行不到位是造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

  (1)原因

  美国“9·11”事件及纳斯达克股市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为了减少这些事件对美国经济冲击,防止美国经济衰退而采取完全宽松的货币政策,推行借钱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利用美元霸主地位和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滥用金融衍生品。在无力监管的情况下,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诱导人性的贪婪与投机。在消费模式上,从以收入为基础的储蓄模式向以资产为基础的储蓄模式转变,不断扩大消费信贷,各大银行纷纷把钱贷给了信用级别较低的消费者,带来了大量的透支消费和高负债。这时,市场的流动性由于次级市场交易繁荣而大增,房地产泡沫也在流动性泛滥中一步一步地吹大。

  从上述过程看,每一个环节看上去都有其合理性及正当性,但是实际上每一个环节都在无限地聚集与放大风险。从政府来看,由于政府的短视或短期行为,尽管宽松货币政策可以让几次危机事件对当时经济冲击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但这些政策仅是出于短期考虑,从来就没有从长期的经济战略角度来思考,然后根据情况变化立即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在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上,政府部门对金融创新监管的滞后,使得无法对新的金融工具及产品进行有效的监管,金融创新工具的风险越来越放大。

  不仅是美国,世界各地的决策者们最初都低估了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所采取的政策滞后而且力度不足。在2008年9月,危机对全球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变得明显后,6家主要央行才决定以协调的方式削减各自的官方目标利率和加大金融市场流动性。

  (2)哲学反思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必然引起运动、变化、发展。因此各国在经济建设中, 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 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 及时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的产生,观念的、 政治 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处于金融危机的各国正是犯了这种形而上学的错误。此外,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但总有一种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我们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就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因此,无论是美国政府呼吁的7000亿用来救市的美金还是中国 政府拿出4万亿用来扩大内需的人民币,这些都是 治疗 金融危机的西药,不能从根本上根治。因为,资金的注入只是给危机四伏的金融市场一个喘息的机会,而治本之策则是要对整个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改革,这样才能重建民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2.人类在追求高度利益时的欺诈和贪婪,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确失,是造成此次危机的间接原因。  (1)原因

  造成此次 金融 危机的原因,表面似乎是金融衍生品的无限制 发展 、政府对金融创新缺乏系统监督以及美国消费者的过度需求,但实质上也反映出金融职业道德 教育 的确失和行为的不自律。

  金融职业道德上,高薪激励离开了合理边界,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无限制地放大,大搞金融冒险,设计的金融产品无限延长了信用链,不断升高虚拟性,信用关系高度复杂化,产权关系越来越模糊,可控性越来越低,风险性越来越大。而在华尔街和全世界投资银行中掌握这些金融衍生工具的,正是众多受到了良好商业训练、掌握现代 金融知识、出身于名校的MBA精英。让我们深思的是,为什么有如此之多在美国商学院名校学习过的高管卷入危机?MBA教育是不是没有尽到其应该尽到的责任?虽然让商学院的教育承担这个危机的责任是牵强的,但我们的确要反思为什么那些在商学院学习过丰富经营技巧的人会失去社会道德的自律?

  (2) 哲学 反思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及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首先,马克思肯定了教育要向受教育者传授技术、工场知识,肯定技术对社会进步具有某种决定性作用。其次,马克思进一步阐明,在教育过程中,向受教育者传授技术与科学 知识的同时,必须传授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知识,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内在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要关注人文价值,必须找准实现人文价值的基础,他不是抽象的观念世界,也不是超验的神的世界,而是现实人的生活世界,把人的生活世界作为教育思想人文价值目标的实现基础,因而使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价值具有强烈的客观现实性。

  因此,在这个注重利益的社会中,我们的教师在“传到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必须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人文素养及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情操,贯彻马克思主义“两点论”的观点,坚持“两手抓”,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金融危机的积极意义

  应该指出,美国金融危机不但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导致全球巨额的金融资产被蒸发殆尽,同时也要看到其对金融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从近期的影响而言, 各国货币汇率下跌后, 将直接提高这些国家出口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有利出口。但更为重要的, 这次危机是一剂猛药, 它促使各国吸取教训、纠正失误, 正确协调开放 经济 条件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对国家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整顿金融秩序, 加强金融监管, 为经济的再次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其实就是探寻事物的本质,看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宽广的胸襟去看清周围的事物发展趋势。这场危机,对世界各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灾难的来临似乎是偶然的,但偶然之中有其必然性。也许灾难的过去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是,它总会过去的。希望我们的国家在灾难中学会如何抵御灾难,人民在灾难中成长和壮大,唯有如此,我们的坚忍和辛苦付出才是值得的。

  金融的哲学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只讲道,不讲术。

  这一点大概让很多抱着快速增加自己资产净值希望的读者很失望。

  就我本人来说,这本书的评分不是7.7,而是9.7.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只是一个在二级市场追涨杀跌的小散户,赚一个板足以开心的要死。

  在看完之后,我仍然是一个在二级市场“追涨杀跌”的小散户,没有三个板前景的票,入都不想入。

  对于“估值”二字,我有了重新的认识,也明白为什么那些玩pre-ipo的大户们看不上做二级的土鳖。开始尝试着以一、二级联动的角度,去立体的观察市场。

  另外,对于量化这种技术,我也很认同作者的观点——技术在好也就是一种术,在大道面前很容易跪。就拿最近的SNB事件来说吧,量化的程序再牛逼,也不可能预测到这个事情的发生。而黑天鹅一旦出现,以往辛辛苦苦积小胜赚的钱,连本带利都一次性的还给了市场。

  这本书不适合一点市场经验都没有的读者。

  浸淫市场的时间越长,对书的感悟也越深。

  是一本可以反复拿来阅读的好书。


看了“金融的哲学读后感”的人还看了:

1.哲学文章读后感

2.北大哲学课的读后感

3.著名哲学书籍读后感

4.哲学故事读后感

5.北大哲学课读后感

2474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