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哲学 > 西方哲学名著论文

西方哲学名著论文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西方哲学名著论文

  在西方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哲学都随其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产生某种新的哲学主题,西方哲学主题的每一次转变都彰显了当时时代的精神状况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方哲学名著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方哲学名著论文篇一

  《理想国》中的“理想国”

  【摘 要】《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是通过柏拉图之笔,苏格拉底之语,阐述了“理想国”。本文对柏拉图的《理想国》进行解读。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

  拿到书,快速地翻阅着书,闻着新书墨汁淡淡的香味。于是我怀着欣喜读这本著作,可是我每读一页,我的心就像从山峰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山谷。我有点灰心了,文章句词有点难懂,但我遇到不懂的地方重新阅读。半年的时间,我只读到了第三卷。但是,当我读到第三卷的末尾、第四卷开篇的时候,我渐渐地懂了。重复阅读的次数越来越少,渐渐地理解很多。

  1、柏拉图与《理想国》

  《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是通过柏拉图之笔,苏格拉底之语,阐述了“理想国”。我在想,《理想国》中的“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还是苏格拉底的?于是我就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这本书,似乎里面没有任何痕迹,那我姑且认为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国”。想要更好地理解一本书,那么就得了解作者。柏拉图我们都非常地熟悉,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出身于雅典一个大奴隶主家庭,柏拉图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数学、文学、音乐的基础尤其厚实。柏拉图20岁时,就学于苏格拉底,接受了苏格拉底的伦理哲学及其概念辩证法。苏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柏拉图生活在雅典奴隶制城邦日趋没落与衰亡的时期。乱世出英雄,面对当时“礼崩乐坏”、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柏拉图借着苏格拉底之语描绘了重振雅典雄风的理想蓝图。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理想王国的构架,设计了一套理想的社会制度,并指出该社会的统治者和护卫者必须通过教育培养才能具备相应的才能和品质,从而论述了教育在“理想国”构造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了其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

  2、什么是正义

  整本书一开始就讨论“什么是正义?”。让我纠结最多的也是“正义”。本想只写教育思想的,但是书中大篇幅的讲述了“什么是正义”,所以就先讲讲正义吧!在柏拉图看来,苏格拉底是最正义的人的典范。可是,即使是这样正义的人也免不了现实社会对他的排除和抹杀。为此,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哲人王”统治的理想城邦的蓝图。在不同人的心里,对“正义”的理解是不同的,在第一卷里,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等智者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苏格拉底对他们的回答进行一一驳斥。文章并没有仅仅在关于个人正义的讨论上,在第二卷中,柏拉图着眼于城邦的正义。他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个人是缩小的城邦,城邦是扩大的个人。既然个人与城邦只是扩大与缩小的关系,那么,城邦的制度也必然与个人的灵魂存在着同构关系。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于在进入肉体之前“观照”真实世界的时间小同,从而产生了素质上的优劣。那么,虽然人的灵魂都拥有理智、激情、欲望的冲动,但是,各人的冲动有所侧重,各不相同。苏格拉底最终并没有给正义一个真正的概念。留给人们无限的思考空间。

  3、《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更是一名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我可能读不懂,但是他的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现代很多人的教育观点。卢梭就把《理想国》看成是论教育的专著。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用对话的形式,苏格拉底的说话方式,描绘了自己的理想国。在“理想国”中,教育是培养不同人才的手段,没有教育,理想国也就难以存在。

  书中讲述了很多关于“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以下是一些摘抄与感触。

  (1)“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的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一个受过适当教育的儿童,对于人工作品或自然物的缺点也最为敏感,因而对丑恶的东西会非常反感,对优美的东两会非常赞赏,感受其鼓舞,并从中吸收营养,使自己的心灵成长得既美且善。……因为他所受的教养,使他同气相求,这是很自然的。”教育想要有好的成果就必须得从小的时候开始教育。当我们还小的时候,对身边的事物都比较好奇,也容易接受身边的事物以及想法。所以说,在这个时候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像柏拉图所说的一样,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就会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

  (2)“孩子必须参加符台法律精神的正当游戏。因为,如果游戏是不符合法律的游戏,孩子们也会成为违犯法律的孩了,他们就不可能成为品行端正的守法公民了。”“孩子们从一开始就能借助于音乐养成遵守法律的精神,而这种守法精神又反过来反对不法的娱乐,那么这种守法精神就会处处支配孩了们的行为,使他们健康成长。”从这里可以看到,其实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是非常好的。现在中国的孩子只能在家做做作业、上上补习班、学个兴趣班,这些都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天性,直接灌输着大人们的思想与做法。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他们会在玩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像柏拉图所说的一样,给予孩子们正当的游戏,孩子们就能学到好的东西,就能够健康的成长。所以说,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们不会泯灭孩子们的天性,这样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3)“生下来的孩子将由管理这些事情的官员带去抚养。这些官员或男或女,或男女都有。因为这些官职对女人男人同样开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是非常伟大的,但是对于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不是很赞同。孩子都放在一起教育,会存在弊端的。孩子应该要和父母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孝顺等道德观念。但这也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种教育方式,并未到得真正的实践。也许这种教育方式会成功,但也许会失败。

  ……

  在《理想国》中还有很多很多关于教育的想法,这些只是我自己的一点点的想法,书中还有许多优美的、令人深思的句子,我不能一一列举出来。细细的读这本书,好好的理解这本书,会让自己有很多收获的。

  4、所思所想

  曾经有位老师问到,你将来当老师的时候能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你的教学观念是什么?那个时候我就在想自己以后会怎样教书。同时也会想到以前的老师是如何教书,哪些老师是教得好的。思考的同时,我发现自己更愿意做一件事情――就是想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如何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有人会说,在中国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是很难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其实不然,在大背之下我们是很难做到,但是在一个以学校为背景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条件的。这时就不得不说到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一样,她真得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她的语文课不会采用古板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由她和我们学生一起上的。简单的语文课,老师会直接让想上课的学生来当老师进行上课。就这样,我们学生就站上讲台讲课了,老师就成了学生。上完课,先由我们学生进行点评与补充,然后老师再进行总的点评。只要我们想站在讲台上,比较难的课文,老师也会让我们去上课的。所以,我的第一次站在讲台上不是现在,不是高中,而是在初中的时候。这位老师就以学生为主,训练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与老师之间也经常互相交流,促进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理想国》,从前是不喜欢读这类书的,尤其是带有哲学思想的。但是,这本让我以后的教育生活,甚至是以后的人生充满了书香气息。在形成自己的教学观念之前,多多少少会受到以前及现在任课教师、书本的影响。但是在形成之后,自己所接触的人群、所看的书都不断发生变化,自己的教学观念也会发生很多变化的。《理想国》对自己教学观念的形成确实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本很好的书,值得自己花一生的时间去细细品读,反复研读。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西方哲学名著论文

248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