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科技哲学结课优秀论文示例3000字(3)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科学技术哲学结课论文篇三

  导读:——以克隆技术为分析范例,科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跟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后以克隆技术为例,具体分析了克隆技术的负面性,并探讨了法律对于克隆技术的规制,进而说明法律规制对于克隆技术健康发展的必要,关键词:科技负面性法律规制克隆技术,尤其是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了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诸多领域,克隆技术就是在全球科技革命大背景下产生

  科技的负面性与法律的规制

  ——以克隆技术为分析范例

  姓名 张超 学号2120101920 法学 院 法学理论 专业

  摘要:进入新世纪已十载,科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科技在推动着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跟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技本身是由矛盾组合而成的,科技与人之间也是矛盾着的,科技对于人类除了积极作用之外其风险也不容忽视。现代社会,实行法治已经成为民主国家的一种必然选择,面对科技的负面性,必须依靠法律对其加以规制,使科技不偏离造福人类的轨道。文章首先分析了科技的负面性,之后以克隆技术为例,具体分析了克隆技术的负面性,并探讨了法律对于克隆技术的规制,进而说明法律规制对于克隆技术健康发展的必要。 关键词:科技 负面性 法律规制 克隆技术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同时也经历了三个时代,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了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诸多领域,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然而科技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在机遇背后还隐藏着极大的挑战,与科技积极效果相伴相随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克隆技术就是在全球科技革命大背景下产生的一项新技术,尤其是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成功克隆出世界历史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之后,克隆技术更是成为了一个焦点问题走进了人类的视野。但是,这项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人类伦理、法律带来了一次冲击。我们必须对克隆技术的负面性进行全面客观的剖析,进而利用法律对其加以规制,使其朝着服务人类的方向发展。

  一、 科技的负面性存在依据 (一)理论依据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科学技术本身是一个客观存在,对于科技的负面性有着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科技的负面性是科学技术自身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客观存在;还有一种认为是因为人类(这一使用者)的不当使用使得科技具有了负面性,带有主观色彩。我们应该赞同哪一种观点?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矛盾,均具有其理论依据,下文将具体阐释。本文所讨论的科技的负面性指的是后者。

  科技本身是矛盾着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同时,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它也是由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着的双方组成的,矛盾的双方推动着科技的发展。科技确实存在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即科技的正面属性和负面属性。这是科技内部的矛盾,不可否认的是科技本身存在着其自身固有的一些正面属性如规律性、准确性等,同时也存在着负面属性,例如不可控性、难以预测性等。

  科技与人之间也是矛盾着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不仅事物本身是矛盾着的,事物之间也是矛盾着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福祉,又能带来灾难,甚至毁灭人类;既能促进道德的进步,又会造成道德的败坏。”[1]这是科技与人类之间的矛盾,比如科技一方面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又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这是科技与人类发生联系的结果,更强调的是人类对科技加以利用之后的不同后果。本文所提及的科技的正面性就是对人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方面,而科技的负面性就是阻碍人类发展有害于人类文明的一面。

  (二)实证依据

  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大关系上,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此外科技对于个人的影响也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故此,科技的负面影响也是体现在了这三个方面。

  首先,人类对科技的不当利用加重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程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受到冲击。随着近代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由人类行为所造成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著名的“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2]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证。与环境污染问题一样生态破坏问题也带有着人类介入的色彩。2010年8月7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爆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截至8月22日,遇难1435人,失踪330人,有地质专家称泥石流的成因与生态破坏因素有关。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3]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植被退化、物种灭绝等生态问题已经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其次,人类对科技的不当利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冲击。这主要体现在

  [1]

  郭继海,江晓梅.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之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

  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5、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6、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7、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8、印度博帕尔事件(1984年);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986年). [3]

  李恺萌.舟曲泥石流成因调查:与生态破坏等多种因素有关.搜狐网,上传时间: 2010-08-23,上网时间: 2010-12- 05. 2

  [2]

  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从微观角度举一例证,由于科技高速发展,依托高科技的一些新事物、新的社会关系不断产生,继而使得法律在这些方面相对滞后,难以应对新情况。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科技进行犯罪提供了机会,极少数犯罪分子利用日益发展的高科技,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犯罪活动对其他公民造成直接的伤害或者严重威胁。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高科技犯罪方法更新、损害更大。从宏观角度举例来看,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大部分国家经济都能较为快速的发展,然而经济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往往也表明该国的碳排放量在不断扩大,这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世界,在全球气候加速变暖的大背景下,时常会引起国际纠纷。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就是一个例证,然而这个会议并没有取得实质成果。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国际纠纷一般都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一旦各个利益主体脱离谈判桌而转向战争,那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具备了高科技军事技术武器的推波助澜,国际战争的毁灭性将是无法估量的。在科技发达程度远不如今日的六十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造成军民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的巨大损失。[4]那么,可想而知,现代战争的损失会更是无可计量。

  最后,人类对于科技的不当利用还会给个人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圣经》里有云:上帝在关上一扇门之时,会打开一扇窗。那么,技术在开启一扇门的同时,也就预示着关上了另一扇门。汽车的发明使得人类的移动速度提高了,使用自行车或者腿走路的机会明显变少;电脑的发明使得我们记录与计算的速度和质量提高了,用键盘和屏幕代替了笔和纸,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忧虑。从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最近20年,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等体能素质都在持续下降。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一倍,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更不容乐观: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达到76%,大学生甚至高达83%。[5]

  综上所述,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绝对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科技的负面性是一个客观存在。然而我们又不可以望而却步,停止科技的发展,因为科技发展是顺应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个难以逃避的现实是人类必须具备充分的驾驭科技的能力,扬其长避其短,使科技造福人类。那么这个驾驭能力如何体现呢?使用什么工具或者方法呢?下文将以生物技术的一个分支——克隆技术为例展开具体讨论,通过对克隆技术的负面性

  [4]

  莫歧.第二次世界大战.百度百科网,上传时间: 2010-12-02,上网时间: 2010-12-05. [5]

  何志文,陈玮君.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思考 (之一) ——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下降的原因调查.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第6期.

  进行全面客观的剖析,进而讨论利用法律对克隆技术加以规制,使其朝着服务人类的方向发展。

  二、克隆技术的负面性 (一)克隆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克隆”一词源于英文词clone或Cloning。显然“克隆”是音译而来的一个词汇,那么克隆的概念是什么呢?不同的专家学者对于其概念的理解基本上还是一致的,“现代的克隆概念是指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它是一种以单个细胞为材料的无性繁殖方式。”[6] “在分子水平,克隆一般指DNA克隆(也叫分子克隆)。含义是将某一特定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插入到一个载体(如质粒和病毒等)中,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所得到的大量完全相同的该DNA片段的‘群体’。”[7] 1997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其非正式声明中对于克隆做出了定义:克隆为遗传上同一的机体或细胞系(株)的无性生殖。[8]

  科学领域的克隆分为两种: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治疗性克隆是指是利用胚胎干细胞克隆人体器官,就是把重新构建的胚胎继续体外培养发育,直到获得“全能 选手”型的干细胞并对其诱导分化为所需的特定细胞。最后,再利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把细胞变成组织或器官,供医学研究、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问题。生殖性克隆是以产生新个体为目的,把体细胞的核注入去核的卵细胞,重新组成胚胎,并将新胚胎植入母体,其发育的新个体可以继承体细胞提供者的生物特性。[9]

  (二)克隆技术的负面性

  产生争议的是生殖性克隆,这是克隆技术的负面性所在,因为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讲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动物也可以应用于人类。也正是因为如此,“克隆人”技术引起了伦理学界及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的争议。因而,克隆人问题也是本文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克隆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克隆人”这一科技的负面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以下主要从伦理和法律两个方面分析。

  第一,克隆,这一生物高科技的不当利用会冲击传统的伦理关系。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必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催生出新的生产关系,同时,社会关系也会随着生产关系的调整而改变,形成新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还会不断提高

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是无论是社会关系的转变还是人们观念的转变都是需要一个过程,体现在时间上可能是漫长的几年几十年或者更长。人们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与高新技术的碰撞就产生了今天对于“克隆人”的争议与讨论。传统的道德观念认为两性结合才能产生子嗣,特别是在中国传统的的伦理观念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甚至还残留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然而,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不需要两性的结合。克隆生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亲子关系。在克隆的情况下,提供遗传信息的人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父母,使用自己的或他人的体细胞就可以实现受精,这种情况下生育出的人对于体细胞提供者来说,已不是传统自然家庭意义上的子女。如果用自己的体细胞生育的克隆人似乎更接近于本人的“复制品”;用他人(近亲属)的体细胞,克隆人与细胞提供者既不是亲子关系,也不是兄弟姐妹的关系,他们更类似于“一卵多胎同胞”。[10]另外,与有性生殖不同,克隆人的血缘关系仅来源于一方,这一新生命体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双亲(父亲和母亲),而且也不存在单亲,因为他(或她)与体细胞提供者有着相同的遗传基因信息,不能称体细胞提供者是其血缘父亲或血缘母亲,因而这个新生命在伦理上很难定位。总之,通过克隆技术实现的无性生殖导致了传统伦理的混乱。

  第二,克隆,这一生物高科技的不当利用会冲击正常的法律秩序。这主要是体现在对于“克隆人”的法律定位与法律保护问题。前文已经提到“克隆人”与传统的自然家庭产生的子女不同,因为它给传统伦理带来了极大挑战。对于“克隆人”来说,首先,它就面临着资格问题,一个是作为自然人的资格,另一个是成为一国国民的资格。他是不是同其他人一样是一个完全的法律意义上的人,如果是,那么就应该享有与其他人一样的基本人权。他是不是也能够取得出生地国的国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他就应该受到该国法律保护,享受权利承担义务,这种权利当然包括政治权利,那么通过选举他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元首。然而,这两个问题都难以得到答案,答案均是一种假设。其次,涉及其人身关系的法律问题也难以解决。他一出生就决定了其不会拥有正常人所应有的亲属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这就会使得其监护权难以得到法律确认,这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此外,在婚姻、继承、收养等等涉及人身关系的法律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最后,“克隆人”的财产关系法律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克隆人”是不是应该具备与正常人一样的财产权利,他能不能享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限于财产权利)?“克隆人”所签订的一项买卖合同是否有效,他又可否成立一家公司,太多的法律问题凸现出来。

  [6][7]

  许德坤.克隆人的前景与伦理学思考.西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司马义·沙依木.正确理解生物克隆概念及其意义.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8]

  邱仁宗.克隆技术及伦理学含义.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第13期. [9]

  王锐.克隆人问题的法理思考:[学位论文],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06.

  [10]

  陈红霞,王鹏.克隆生殖伦理法律问题初探.河北法学,2002年第5期.


看了“科技哲学结课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了:

1.科技哲学结课论文

2.大学计算机结课论文3000字

3.关于科技论文3000字左右

4.关于科技论文3000字

5.关于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

 

254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