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哲学 >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论文(2)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论文(2)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论文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论文篇二

  摘 要: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生态伦理智慧,其中"天人合一"思想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政治意蕴,而且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意蕴,其思想最鲜明的特征是互利共生的自然主义的自然观、因任自然的方法论,对于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道家 生态环境 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395-01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对现代中国生态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强调人要与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强调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道家思想提醒人们关爱自然。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政治意蕴,而且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意蕴,其思想最鲜明的特征是互利共生的自然主义的自然观、因任自然的方法论,对于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互利共生的自然观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道家的自然观是互利共生的自然观。因为道家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利共生的关系。

  自从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地球生态系统被破坏。同时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和生活垃圾的排放越来越多,对环境的污染不断加剧。目前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人们活动能力的增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生。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从来没有把人独立于自然界之外,不仅充分肯定了自然的本质是生养万物、并且自由生长,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还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的关系。老子要求“为无为”,实现无为则无不治;庄子则进一步提出“爱人利物之谓仁”,强调不仅要“爱物”,更要“利物”,以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因任自然的方法论

  道家学说把自然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从本源上宇宙的诞生、发展、消亡,建立了宇宙形成的自然哲学体系,另一方面从规律和方法上,探索自然运动的规律,解决人与自然相处的方法。因任自然既是方法论,也是价值观。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中所蕴涵的因任自然的方法论,就是要求人们不要仅仅以人类的眼光看待自然,不要以人类为中心对待自然,而应当少干预自然,我们应当相信,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没有人类的干预,自然界有着自相治理的能力。尊重自然规律,因任自然界的自我发展。

  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的破坏,大自然也对人类进行了惩罚和报复。虽然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造自然,但还远远没有掌握自然生态发展的规律。著名的生物圈2号(Biosphere 2)实验,人类模拟自然环境建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但实验最终失败了,这证明了在已知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离开了地球将难以永续生存。同时证明:目前地球仍是人类唯一能依赖与信赖的维生系统。对此,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指出,要对付人类自身因科技力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恶果,需要的不仅是智力行为,更重要的是需要伦理行为,科学被善用还是恶用的问题不能靠科学本身来解决[3]。重新建立生态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人文精神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指出:“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 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以及两者潜在的一致。”

  道家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生态观点和方法,应当成为生态环境保护中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对象。现代环境问题,重点研究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人纳入自然界生态系统中,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程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了克服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选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为主体的人应当效法天地、效法自然。如何效法自然,道家认为要因任自然。老子提倡“为无为”,即是指顺任事物之自然,排除不必要的作为。因此,效法天地、效法自然,就是要求我们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办事。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采用因任自然的方法进行管理,如以前我国荒山绿化多采用人工植树造林的方式,但大多树种单一,结果生长缓慢,病虫害严重,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其效果不佳。现在采取封山育林,只要我们不去破坏、干预,任其自由生长,结果效果良好。道家因任自然的方法,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非凡智慧,而且在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依然具有独特的环境伦理意义。

  三、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意义

  道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是道家对自然的态度,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然观、世界观,他一方面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又体现了人类生生不息,与天地万物共存的拼搏精神。“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古人深刻认识到人来自于自然,不能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基础上提出来。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应当尊重自然界万物的生存权利,实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思想理念的精髓和主旨就是要探索和获取“天”与“人”的亲和性,表现在对生命的关怀上,强调要以仁爱之心来善待生命,所有的生物都处在一个相互平等的过程。就是要力求达到人与天地万物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道家生态学对“天人合一”的追求,对人与自然和谐的最求,与现代生态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有共通之处,因而可以成为现代生态学的参考和借鉴的思想资源。被认为是第一生产力的技术和与其相关的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一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对自然界、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总体认识,即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自然观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把道教的“天人合一”诠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发挥道家生态学在提高人的生态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因而对于整个生态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前所述,生态环境学和道家思想不仅在伦理学基础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方法论意义上,道家因任自然的方法和现代生态学的方法也可以看到二者之间的相互印证。因此,道家思想理应成为当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观念来源之一,它能够为解决当前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生态思想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互利共生的自然主义的自然观、因任自然的方法论,就是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与思考的思维模式。整治环境,建立合理的生态圈,首先要做的是观念的变革和思想境界的提升。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和尊重生命的价值观,都有利于当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境界的提升,只有当人们彻底更新了观念,我们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的现象才能有一个根本的改观,因此道家的生态思想在今天社会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挖掘。

  参考文献

  [1]周凤霞:《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2] 于耀.从道教天人合一看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7.10

  [3]夏显泽.道家自然观的生态意蕴[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6.3

  [4] 老子:《道德经》第16、5章。

  [5]《道藏》第1册,文物出版社等,第821页。

  [6]佘正荣:《中国生态伦理传统 的诠释与重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42~243页。

  看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论文”的人还看了:

1.中国哲学智慧论文

2.孔子哲学思想论文

3.中国哲学论文

4.中国武术天人合一

5.哲学的起源论文

6.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

255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