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成语故事 >

关于小丑跳梁的成语故事

时间: 芷红1186 分享

  跳梁小丑是一个成语,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那么这是出自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丑跳梁成语故事

  【出处】元·脱脱等《宋史·张景宪传》。

  宋代张景宪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当他做淮南转运副使时,山阳有个官员叫郑,他依仗朝廷达官里有几个亲戚就鱼肉乡里,残酷压迫百姓。

  张景宪上任后不久,经过周密的查实,终于将郑流放到岭外。这事影响极大,一些贪官污吏只得收敛起来。

  后来,张景宪因有政绩,被提升做了户部副使。元丰初年,张景宪做了河阳地区的最高官吏。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入侵,张景宪向皇上进言说:“那些骚扰边关的人,都是些跳梁小丑。但他们的老巢地处偏僻,地势险恶,易守难攻。假如皇上下命令调动大军前去攻打,路途遥远不说,万一供应部队的粮草给养跟不上,就会影响军心,士气败落,部队将陷于重重围困之中,那样反而对我们不利。”

  小康大同成语故事

  【出处】《礼记·礼运》:

  有一次,孔子参加当地的祭典礼,典礼结束后,他信步来到一座高台上,举目望去,只见远处雾茫茫的一片。这样,他想到诸侯各国征战不止,周王室日渐衰弱,禁不住发出长长的感叹来。

  他的学生言偃在一旁问道:“先生为什么长吁短叹?是不是为鲁国的前途忧虑呢?”

  孔子语重心长地说:“我没有赶上尧、舜、禹的时代。那时,天地间的一切财物是大家拥有,所选拔的官吏也是贤明有道德的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讲求信义和友谊,人们不像现在这样,只关心自己家里的人,而对别人家的老人和孤儿寡母也一样的关怀。那样的社会真好啊!”

  言偃说:“先生说过:那时的东西丢在路上都没有人要,人们唯恐自己的力量贡献不出来,一切财富归公家所有,需要时,人们去取来就是。”

  孔子接着说:“是的,这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是谓‘大同’)。”

  言偃又问道:“先生曾说过‘小康社会’,那又指的是什么?”

  孔子回答道:“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都是以礼义治理天下。他们以此来分清是非,考察人诚实不诚实,树立仁爱的榜样,给人民揭示了生活的准则。如果有人公然违反礼义,群众会把他看成是祸害,使他陷于孤立。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小康’(是谓‘小康’)。”

  言偃说:“看来礼义是最重要的。但小康社会还会出现吗?”孔子说:“恐怕不容易了。”

  “小康”与“大同”是儒家所追求的两种理想社会。“小康”指天下统一,用封建道德来巩固君臣、父子、夫妇等封建秩序;现指丰衣足食,国家较为强大的一种社会。“大同”是儒家将原始共产社会理想化的一种无法实现的社会。

  亡国怨祝成语故事

  【出处】《论衡·解除》:晋中行寅将亡,召其太祝,欲加罪焉。曰:“子为我祀,牺牲不肥泽也,且斋戒不敬也,使吾亡国,何也?”祝简对曰:“昔日吾先君中行密子,有车十乘,不忧其薄也,忧德义之不足也;今主君有革车百乘,不忧义之薄也,惟患车之不足也。夫船车饬则赋敛厚,赋敛厚,则民谤诅。君苟以祀为有益于国乎?诅亦将为亡矣!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祝其何罪?”中行子乃惭。

  晋国的中行寅,在家族大难当头的时候,召来掌管祭祀的太祝,想问罪处治。

  他质问道:“你为我祭祀,想必是供神的三牲祭品不肥美,斋戒的心境不虔诚,以致激怒了鬼神,使我们家族处于灭亡的境地。你为什么要这样?”

  太祝简回答说:“当年我们的先君中行密子,仅有车十乘,但他并不嫌少,每天思虑的是修养德行,崇尚正义,唯恐有所过失。而现在您已拥有兵车百乘,却不考虑修养德行,只嫌兵车不足。要知道滥造战船兵车,穷兵黩武,势必加重对百姓的征敛;赋税徭役过重,必然招致百姓的怨恨和责骂。您难道真以为祈祷上天会造福家族吗?民怨沸腾,人心背离就会灭亡!而且您想我一人为您祝福,而举国上下却在诅咒您,一口称颂难平万众怨恨,您的家族将亡不是很自然的事吗?我又有什么罪呢?”

  中行寅听了羞愧万分。

  后人用“亡国怨祝”的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国家兴亡在于人心向背。


成语的故事相关文章:

1.简短的成语故事内容30字左右的

2.典故故事

3.关于成语的正能量故事大全

4.典故故事

5.成语故事

409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