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历史故事 > 红军长征经典小故事

红军长征经典小故事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红军长征经典小故事

  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那场震惊中外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而一个个长征故事时刻鼓励着我们。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经典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红军长征经典小故事篇1:黎平会议

  通道会议以后,经过毛泽东的努力说服,许多领导者转变了观点,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

  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参加者有:周恩来、博古、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李德等。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决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政治局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决议还指出:“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决议最后说:“为着保证这个战略决定之执行,必须反对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之悲观失望的失败情绪,及增长着的游击主义的危险。”会议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黎平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会后,中央军委立即转发了中央政治局的这一新的决定,并要求各军团首长将中央的决定传达到师及梯队首长。为执行新的战略方针,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撤销八军团并入五军团,军委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12月19日,中央军委根据黎平会议的决议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决定的决定》,即将中央红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前进。12月31日,军委纵队到达猴场。为确定红军进入黔北地区以后的行动方针,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日又在猴场(草塘)召开会议。猴场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定,提出了红军渡过乌江后新行动方针,这就是彻底粉碎五次“围剿”,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

  红军长征经典小故事篇2:通道会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8.6万人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当时,中共中央和红军主要负责人博古以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左”倾领导者的战略意图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到湘西去会合红二、六军团,创建新的根据地。长征后一个多月,红军虽然突破了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由于“左”倾领导者消极避战,致使红军损失过半,锐减到3万多人。

  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蒋介石很快就判明红军的意图,急调40万大军围追堵截,妄图一举消灭红军。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左”倾领导者才不顾红军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执意要按原计划北上湘西,去与二、六军团会合。红军如继续北上,无疑将钻进敌人预先布置好的罗网。这就引起了中央最高领导层对原定计划的争论。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等率先起来对“左”倾军事路线进行公开的批评。

  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12日,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李德、博古认为“我们依靠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肖克的部队,就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并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创建一大片苏区。”

  毛泽东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他说:“应该放弃在长江以南同二军团一起建立苏区的意图,向四川进军,去和四军团会师。”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但李德、博古仍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合原定计划。这次会议虽然通过了毛泽东的建议,但由于中央领导层中意见不统一,故未能对战略转移的大方向作出决定。

  会后,中革军委于当日19时半下达了“万万火急”的《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见行事,电令一军团之第二师及九军团应向黎平方向前进,“相机进占黎平”。同时寻机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野战军司令部在13日《我军进入贵州动作的部署指示》中指出:“我军以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14日,野战军司令部给二、六军团的指示重申:“我西方野战军已西入黔境,在继续西进中,寻求机动,以便北上。”要求活动于常德一带的二、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从而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

  红军长征经典小故事篇3:蒋介石称“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1935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云南扎西境内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红军战略方针。毛泽东提议,利用敌人对红军要北渡长江的判断,出其不意,挥师向东打击战斗力最薄弱的黔军王家烈部,以运动战主动消灭敌人,再渡赤水回师遵义,得到与会人员的赞同。

  2月18日下午2时,红1军团前卫2师抵达赤水河畔,太平渡无敌,红2师迅速控制了渡口两岸。19日,红3军团两个先锋团———红12团和红13团到达赤水河畔二郎滩,征集船只,架设浮桥。二郎滩东岸制高点有黔军两个团把守。红军在渡过了一个营之后,又迅速渡过了后续两个营。尽管这是一个背水阵,但红军渡河之后仍果断地向敌人发动了冲锋。敌人似惊弓之鸟,仓皇逃窜。红军牢牢地控制了二郎滩渡口。至20日,中央红军已全部渡过了赤水河,重新来到了黔北地区。

  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蒋介石急忙命令川军3个旅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抽调遵义及其附近的国民党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

  2月24日,红1军团先头团突然进攻桐梓,迫使桐梓之敌退守娄山关。25日下午,红1、红3军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以一部兵力从正面牵制敌人,从北向南对娄山关的黔军发动猛攻,经过激战,于当日晚攻占娄山关,余敌仓皇夺路南逃。

  27日,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红1、3军团,遵照中革军委“乘溃敌喘息未定跟追直下遵义,并准备打击援遵的薛(岳)部敌唐、韩两师”的命令,迅速逼到遵义城下,黔军将领王家烈命余部3个团退入遵义守城,另把一个团部署在城外阻击红军前进。

  这时,向遵义增援的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第93师已进入忠庄铺,第59师也正向忠庄铺开进。王家烈立刻借口到吴奇伟处求救兵,于下午3时带手枪兵一个排跑去忠庄铺。

  27日下午5时,吴奇伟的前部已到忠庄铺,他派100多人至遵义协防。此时城里的守城黔军都是从前线退下来的部队,已经和红军交手多次,子弹平均每枪还剩下10颗。但他们仍然拒绝“中央军”入城。在吴奇伟的严厉命令下,虽让“中央军”入城,黔军仍坚持各自防守、互不干涉。

  红3军团主力抵达遵义城下后,立即发起了猛攻,国民党守军稍作抵抗后弃城向南溃逃。2月27日深夜,红军再次占领遵义,并于28日晨控制了城南的红花岗、老鸦山一线高地。

  此时,吴奇伟对于是否反攻遵义举棋不定,于是召集师、团长开会,商议对策。会上,各位“中央军”将领都认为只要发动攻势,红军就会撤离遵义,因而一致主张攻击。吴奇伟听后当即决定向遵义进行反攻。28日上午8时当王家烈赶到时,会议已经开完,吴奇伟仅告诉王家烈:“现有两师兵力足够反攻。”上午10时,吴奇伟部两师全员到达,随即开始进攻。经过6小时的激烈战斗,红军阵地丝毫没有被攻克的迹象,吴奇伟却得到报告说,红军两支部队向他的指挥所迅速袭来。这一出敌意外的打击,让王家烈、吴奇伟仓皇逃走。前方的国民党两师闻讯后立即溃败,红1军团主力乘胜追击,一支部队插至乌江北岸,切断国民党军的退路。吴奇伟急令在江南的一师国民党军过江救援,但该师师长却回答:江北已经兵败如山倒,救援已经没有意义,巩固江南阵地才是当务之急。当红军追至乌江边时,已逃过江的吴奇伟竟下令砍断浮桥,落在后面的1800名敌军因无路可逃被红军缴械。

  红军在5天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击溃和歼灭敌两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最大胜利。此役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长征开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士气大振。蒋介石称此战为“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看过“红军长征经典小故事”的人还看了:

1.关于红军长征小故事大全

2.红军长征的故事

3.关于长征的小故事

4.红军长征故事大全

5.红军长征的故事

2129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