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励志故事>

战地独眼女记者玛丽·科尔文的励志故事_战地记者玛丽科尔文的故事(2)

时间: 盈承633 分享

  真相的代价

  美国东部时间2月22日凌晨5时,纽约州长岛一栋楼房里的电话铃突然响起。时间这么早,居住在这里的科尔文的母亲深感大事不妙。26年来,女儿总是出现在最可怕的地方,老太太不免担惊受怕。

  2月22日,科尔文本应离开叙利亚,报社总编以叙利亚形势太过凶险为由,要求她立即撤离。但科尔文还是留了下来,因为她正在做一篇重要报道。

  母亲深知女儿的执著:“如果一你认识我的女儿,就知道,劝她远离战场只是白费口舌。她如此坚定不移,对自己的采访充满热忱,这是她的生命。”

  自2001年报道斯里兰卡内战失去左眼之后,科尔文一直戴着黑色眼罩。不少老同行离开了战地记者的圈子,不再奔走于第一线,科尔文却不知疲倦,成为同代人中最杰出的战地记者。

  许久以前,科尔文曾远离一线,在《星期日泰晤士报》国际部办公桌后面待了几年。那段时间,她几乎无聊死了。不久后,科尔文又登上飞机,奔赴下一个危险之地。

  当朋友或同行带着家人出游或度假时,科尔文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投身到战地记者事业中去,其他诸如健康、家庭、个人生活的一切,统统排在第二位。她有过三次婚姻,却都以失败告终,也从未生儿育女。

  从战场归来的她发现自己已经不适应“和平年代”,因为生活安静得让她发慌。她回忆说,“在经历了战争、炮火和逃亡以后,我真的很难跟别人谈论什么住房抵押或内衣的流行款式。”“得奖也让我焦躁不安,我始终有一种负罪感,感觉自己是从战争中受益的人。我们把那些人身上发生过的可怕故事榨取出来,然后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她因此曾产生一种负罪感。

  “战地报道本质上和从前一样,总有人要去那里,看看发生了什么。”科尔文在2010年的一次演讲中称,“如果你不亲临那个人们被子弹射中的地方,那个有人向你开枪的地方,你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消息。”

  “我们总是问自己为这样的报道付出的风险是否值得,以及如何区分勇敢与鲁莽。”科尔文在演讲中说。她的答案是值得,哪怕她为此付出了左眼,甚至生命。

  战地独眼女记者玛丽·科尔文简介

  玛丽·科尔文(Marie Colvin),女,1956年出生在美国纽约长岛风景如画的牡蛎湾,曾经是耶鲁大学人类学专业的高材生,也师从普利策奖得主约翰赫西(John Hersey)。但因大四的一场有关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情况的报道研讨会,科尔文被战争报道深深折服,便立志成为一名战地记者。毕业后曾供职纽约运输工会内部刊物。生前任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资深战地新闻记者。2012年2月22日,玛丽·科尔文在叙利亚霍姆斯省首府霍姆斯市一处临时媒体报道中心遭炮击身亡。

  科尔文刚出道时是美国纽约州一家小报的记者,后来成为《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战地记者,在伦敦供职27年。 科尔文过去30年里报道过数场战争,包括科索沃战争、车臣战争、阿拉伯地区的动乱等,总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的场合,虽然其间获奖无数,却无法拥有正常的爱情和生活。为了钟爱的事业,即使付出了失去一只眼睛的代价,也未能阻止她重返更危险的地区。从斯里兰卡到前南,从伊拉克到利比亚,哪里有战场,哪里就有她的身影,2011年她甚至成为最后一位采访卡扎菲的记者。凭借她在车臣和科索沃的报道赢得了国际妇女传媒基金会的"勇气奖",此前,她还曾凭借在前南斯拉夫的报道获得了英国"最佳驻外记者奖"。
猜你喜欢:

1.现代名人故事

2.青年毛泽东的励志故事

3.斯里兰卡内战的起因是什么

17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