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教育孩子父母有哪些点滴体会

教育孩子父母有哪些点滴体会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教育孩子父母有哪些点滴体会

  作为父母,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呢?很多家长都有这个疑问,为此,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点滴体会,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的点滴体会

  一、教育下工夫越早越好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不用太抓,工作忙,把孩子交给老人和保姆带,自己很轻松。但实际上,这给自己今后教育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对于同样一个刺激因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其原因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不同的心理背景,于是就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人的经历千差万别,反应就千差万别。对于同一个人,给予类似的刺激,产生的心理反应也是类似的。此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早期的受教育经历,决定着孩子的一生。

  在生活中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师,父母是直接陪伴在孩子身边给孩子教育。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三岁看老,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其讲述了一个三岁之前孩子的心理、习惯养成可塑性强的道理。人一辈子都是在受教育和在成长的过程,父母越早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越大。

  二、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更注重平时的训练

  我们国家目前提倡素质教育,但怎么理解素质教育、怎样进行素质教育还没有形成共识和配套方法、模式、教材、教具。我们更多的教育还停留于说教。家长经常抱怨孩子怎么教育都不听,都不改毛病。其实,孩子能认识到错误是一种进步,但是改正错误是需要大人的适宜方式的培训。所谓培训,就是创造模拟一定的环境、条件,让孩子反复尝试做一件事情,形成一定的心理和行为的习惯。比如说,如何解决孩子适度地看电视的问题。

  学习和看电视那个更吸引人?当然是看电视。电视比较学习更轻松、更有趣。孩子自然知道,应该有节制地看电视,否则会影响学习。但是孩子还是按捺不住要打开电视。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养成孩子定时开关电视的习惯,而且坚持持久,孩子自然会养成习惯,控制自己。如果大人无节制地看电视,孩子也跟着看,那么怎么教育孩子也是无效的。

  常有人说美国的教育是让孩子玩,不管学习。其实那是人家多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和教育规律的结果。他们组织孩子玩的每一个内容都是有目的性和有教学安排的,也是有教学配套教具的。具体说是玩出了一定的教育学问的。它与我们理解的放羊式的玩是有着截然区别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玩是可以培养创造力的。因为它可以让孩子更能按照个人的意志全身心的投入,去思考,去动手。知识是永远都学不完的,但是能力的培养是过了某个阶段就不会有大的发展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的“学习”影响了能力的培养。观察孩子有什么不足,研究有针对性的玩法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给孩子自信以适宜表扬为主

  1.如果孩子有任何一点点进步,父母都要及时发现,并适宜表扬会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批评会打击孩子的信心,而孩子的自信心是很容易受外界评价影响的。

  2.不要总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

  每个孩子各有自己的长处,谁都不能十全十美。孩子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总是拿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就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孩子为了自己的面子,自然会迁怒于别的孩子,增长了不健康的心理——嫉妒心。

  四、教会孩子善解人意

  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无论社会,还是人,都有好坏两方面。教孩子从好的方面、积极的方面理解事物和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好的环境里生长的孩子,回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更美好的理想,更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这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它关乎孩子的未来是否有成就。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述说,了解孩子的心理、困惑、了解孩子的苦与乐,并对之有的放矢地正面引导。对于社会上一些阴暗面,尽量避免讲于孩子当面。

  能够善解人意,才能与人有良好的沟通与交往,才能少烦恼,多快乐。等到孩子性格、品质趋于稳定,有一定的辨别力,有一定承受能力时,我们再教孩子客观地认识社会。

  五、不要过于满足孩子的欲望

  孩子是需要激励的。不要过于满足孩子的欲望,如果孩子要达到欲望的满足,需要自己通过努力去争取。孩子在某些额外消费要求时,须自己付费。费用来源要通过各种付出表现获得。孩子支付这笔收入是需要家长认可的。这是一种激励方式,同时也让孩子了解钱来之不易,花时节约。可能会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会助长孩子过度的金钱意识。其实不然,孩子会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同时也增长了孩子的经济独立意识。

  教育孩子的建议

  一、培养孩子从良好的行为习惯抓起

  对孩子来说好的习惯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学习成绩的竞争实际上是学习习惯的比赛。“习惯决定着命运”。小学阶段是孩子自觉性、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孩子有了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老师教育起来省心,在家妈妈也少操心。

  自从孩子上小学之后,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当然这也是和学校老师教育密不可分的。回想这几年在对孩子的学习上,一直都是严格要求。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孩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也让孩子在完成作业后再检查一遍。她个人认为当孩子在学习上有不明白的问题问,不能马上告诉孩子答案,让孩子先读题,把题多念上几遍,有时都不用告诉孩子怎么解答,孩子自己都知道答案了。当孩子实在解答不出来的时候,得有足够的耐心,一步一步指引孩子攻破难题。太操之过急时,孩子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解题了。当孩子每次写作业时,她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孩子身边看着,而是自己忙自己的,当然是在不影响孩子写作业的前提下。等孩子写完作业后再去检查,这样的习惯养成之后,写作业的速度质量都有提高。

  二、培养孩子从特长和兴趣抓起

  孩子不能一股脑儿的光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除了学习,她认为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每个孩子都有特长,家长应扬长避短,善于挖掘孩子的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家长要熟悉或擅长孩子特长的相关内容,并鼓励孩子坚持学习下去。对孩子的好奇心或各种感兴趣的问题,家长要耐心回答,并和孩子一起观察,引导孩子思考,培养兴趣。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要鼓励孩子尝试。

  学校组织活动,她总是鼓励孩子多参加。记得当时学校广播站需要播音员,她就主动让孩子去报名,因为她知道这对于孩子胆小内向的性格是很有帮助的。那次光说服孩子就花了多半天的时间,最后孩子终于点头,就在上学期还被评为校优秀播音员呢。

  另外,她还注重孩子的其他方面发展。因为在农村,没有兴趣班,可是孩子又喜欢跳舞,她便克服困难,在留坝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给孩子报了舞蹈兴趣班,每个暑假孩子都如愿以偿参与兴趣活动,现在孩子能跳好多舞蹈呢,还参加过县级演出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孩子的性格得到了改变,能力得到了提升,看到孩子一天一天的进步,她觉得所有付出是值得的。

  三、培养孩子从家长的言传身教做起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长就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她常对孩子说:“做人一定要言而有信,凡是答应了别人的事,无论多么困难,都要想方设法的去完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怎么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以后又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呢。”

  大约一年前,有这么一个小插曲,周末她和孩子去了趟县城。去县城之前,她有个朋友托她带点烧饼回来。到县城之后,她们办完了所有的事情,准备买票坐车往回走,忽然想起还没有帮朋友买烧饼。于是又匆忙去买烧饼。可是由于时间太晚了,很多地方都卖完了,就多跑了好几个地方才买到烧饼。她说:“总算买到了。”没想到孩子抱怨了一句:“累死了,为什么非得买到?”她说:“答应了别人的事情要尽力办到。”这件小事情在孩子心里种下了根。前不久,学校好多同学养了蚕,有好多住校生没有办法摘桑叶,于是就委托孩子带点桑叶。放学回家把作业做完之后,孩子就出去找桑叶了。可那时候桑叶才刚出芽,采了好几个地方才采了一把桑叶。她逗孩子说:“摘不到,可以不摘啊。”孩子回答说:“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还是你教我的呢。”极小而又普通的事,这正是言传身教在孩子身上起的作用。

  教育孩子的技巧

  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是说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是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培育的,需要二、三代(从祖父母、父母)辈的榜样激励,长期熏陶。平时从小时培养,从小事做起,进行"道德长跑"的训练。先学做人,后学知识。才能成器成才。

  二,"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

  比让孩子进入一流的幼儿园和一流的学校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一流的家里接受熏陶,最成功的父母就是"活出孩子钦佩的样子",在灵魂和精神上足以担当对孩子的引领。

  三,"爱而不骄,严而不苛"。

  培养孩子成人成才成功先怀爱开始,但绝对不能骄生惯养。要严格要求,但不能苛求。规划的目标要让他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为限。

  特别要注意"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会变坏"的哲理。

  喻云溪初谈教育孩子的点滴体会。

猜你喜欢:

1.父母课堂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3篇

2.父母课堂的读书心得

3.家长培养孩子心得总结

4.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体会

5.育儿经验心得体会5岁

378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