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有什么好的方法教育孩子

有什么好的方法教育孩子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有什么好的方法教育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可以一概而论,更不可以用通用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为了帮助父母更教育好孩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1~10岁孩子的最好教育方法

  1-2岁

  2岁前后的小坏蛋有多坏,我们都已经知道了。

  最突出的表现包括:“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他们一点儿也不坏,一点儿也没有折磨妈妈、蛮不讲理的意思。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书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生活规律:饿了、渴了、累了、困了、闷了,孩子就容易发脾气。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转移注意:这么小的宝宝,注意力移动得很快,你要好好利用。比如,你抱孩子进餐椅吃饭,孩子打挺不肯进去,你就不必坚持。拿些小胡萝卜丁啦小麦圈啦什么的哄哄他,等他吃得高兴心情愉快时,再抱进餐椅里去。

  不当观众:当孩子打滚撒赖时,不当观众。没有观众了,这演员也就没趣了。

  绕开硬碰硬:如果你问,“你要不要洗澡?” 这答案肯定是“不!” 你可以换个说法,“你想在澡盆里玩小鸭子,还是玩小水桶?”

  放松你自己:当你自己太累、太困、太饿时,你也会和孩子一样,容易发脾气。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在预计你自己要进入“坏情绪区”之前,好好善待你自己一下,给自己充足电。

  3岁

  从情绪上看,三岁的他是个快乐的年纪,他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在两岁半是吵闹不停的孩子,到了快三岁的时候,会突然变得安静而斯文。他会经常说,好或者要。笑的时候比哭的时候多,对你的要求也比以前要能容易妥协。

  三岁时,大部分的孩子在生理或者心理,尤其是情绪发展上,会呈现一个稳定的状态。此时他已经有很好的自我意识和稳固的自我概念。当然,他的自我概念和别人如何对待他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在三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

  同时三岁也是个“我们的年龄”。他会喜欢说,我们来,我们一起来散步。这种一起做或者是我们的感觉,让他有依赖的感觉。同时,他也喜欢分享的滋味。从前看起来满喜欢独立的孩子,现在却经常和妈妈说,你帮我做,或是你做给我看。

  他喜欢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是他最喜欢的人还是妈妈。尤其是妈妈放下手中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讲故事给他听,跟他玩游戏,或者陪在他身边是,总是带给他欢乐的情绪。

  他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步伐稳定,走的很好,跑的很顺,在急转弯是也不费劲。他走路时候,两手自然的摆动,不需要夸张的伸张手臂来平衡重心。

  在语言能力上他的发展也到了新天地。他喜欢学习新的字,尤其喜欢这些字眼:新的,秘密,吓一跳、好难。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如果你说对了话,还可以抢救场面呢。比如,你说出,小惊奇,或者小礼物这个字,而且你也实际的拿出这个小礼物是,那么就算是一块小的饼干,也能博得孩子无限的欢欣,把刚才的不愉快全给忘了。

  但好景不长,当你还在享受这段美好时光的时候,时间已经悄悄的把他带到另外一个成长阶段。这就是稳定之后会出现一段不稳定的时期了。

  3岁半

  三岁是合作的年纪,三岁半则恰恰相反。反抗是三岁半到四岁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

  对妈妈而言,三岁半的孩子好像凡事都想和她做对。三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

  有的时候,我们难免会以为他之所以这么固执,是因为他太自信了。其实全然不是那回事,而且刚好相反。

  三岁半的孩子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是他的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的发抖。情绪和肢体上的不安全感,经常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来。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的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的很不愉快。

  他经常试着去控制外界,以减少他的焦虑和不安。比如他唱命令周围的人说,不要看不要笑一分钟,他才得意洋洋的发号命令。但是只要别人稍微不注意他,她会马上要求大家注意他。他不让妈妈讲电话,不让爸爸看报纸,连爸妈互相讲话都不行。

  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个体。他不在对我们那么干兴趣,这也是他发号施令的原因之一。他觉得别人无意的一瞥,都是侵犯到他的自主权。

  在三岁半的年龄,朋友对他相当重要。也就是因为他热衷与他的朋友,是他的行为也有可喜的一面。

  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对于父母来说,当他到了三岁半的时候,我们的格外小心。

  虽然这是一段不愉快的时期,但是孩子不是你的敌人,他不是故意要和你做对,而是他处于身心不稳定的状态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都要我们多费精力,多花心思来处理。接受他在这个年龄,最大的情绪发泄对象是妈妈的事实。还有在他不闹情绪的时候,腾出时间陪他玩。

  也许他是一个愉悦和顺的孩子,他能平静度过三岁半岛四岁的这段期间,因此,我们不必担心他没有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如果他真的出现这些情况的话,我们也大可放心。因为就算脾气再好,孩子也会有不稳定的时候。

  4岁

  三岁的小孩有颗温顺的心,四岁的小孩的心则是活泼的。

  典型的四岁孩子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他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去接触不认识的人,喜爱到新的地方,喜欢新的游戏,新的玩具,新的活动和新书。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有反应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无论男女,大多是快活的、精力充沛的、活蹦乱跳的、荒谬好笑的、无拘无束,对什么事情都跃跃欲试。和三岁半那时爱吵又爱闹的情形相比较之下,他的改变可不是不小哦。现在他经常说话多一点,也有点爱吹牛,有的时候还有些跋扈。这些都是因为他开始进入表现自我的领域,新鲜加上过度兴奋所致。

  四岁的小孩虽然老是想往外跑,也经常不受规矩,然而,如果他用心,还是蛮可以信赖的。在他四岁半前,很多孩子都能让父母放心地准许他们到户外去玩耍,而不去监视或查看。然而,小孩子很想知道,在大人喊停之前,他到底能玩到哪里,这种需要如果和他喜欢向外扩张的性格结合,这个四岁的孩子就会表现出这个年龄最大的特点---喜欢逾越范围。

  所以很多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最远到树那里,最远到门那里”这些口头上的限制。甚至,如果你告诉他,你应当做或者不要做这个,他就会很遵守这些规矩。

  ★与四岁孩子相处的技巧★

  1、与他一起分享和创造。

  2、不理会他的不好的行为。

  3、接纳他的吹牛。

  4、和他对骂(如果孩子用粗野的话攻击你,你也可以和他玩对骂的游戏,以解放他被压抑的情绪。骂的的时候,要像是真的在骂他一样:你是指被压烂的毛毛虫。这类愚昧的对骂语要持续到你们笑声取代愤怒为止)

  5、给他一段专属时间

  6、给予口头规范

  7、和他商量

  8、尽量避免会有麻烦的情景

  9、不要再电话中闲聊(四岁的孩子都讨厌妈妈电话闲聊)

  10、使用肯定而幽默的引导

  11、使用秘密字眼

  12、以轻声细语取代吼叫

  13、有时不妨也吹吹牛

  14、全心全意和他谈话

  15、谨慎的选择电视节目

  5岁

  五岁,开朗而愉悦的年龄。

  五岁的孩子象阳光一样,温暖,明朗。

  五岁小孩是母亲愿望的实现。

  从孕育、生产、初生时的事事包办,

  一到两岁是的步步紧盯,

  三岁四岁时的蛮不讲理,

  到了五岁,终于可以让父母松一口气。

  欣慰地欣赏自己养育多时的成果,充分吸收五岁小孩爱的回报。那个小捣蛋,终于变得懂事了,讲理了,他一心一意要做一个好小孩,要讨妈妈欢欣,他的世界都以妈妈为中心。他的小小心灵充满了对人,对物,甚至对神的爱。他张大眼睛,好奇的学习,贪婪地吸收,享受生命提供给他的一切美好。

  五岁,黄金年龄。

  五岁的小孩所以能够不惹麻烦,最重要的关键是,他已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

  6岁

  在写6岁娃之前,有必要迅速浏览一下5岁娃。

  5岁娃,是孩子也是父母最快乐的时光。他喜悦、安详、友善、宽容,喜欢顺从家长。而且,妈妈是他世界的中心,让妈妈快乐,就是他的快乐。美好的黄金年华5岁之后,就进入暴风骤雨的人生第2叛逆期了。这个叛逆期的特点,是孩子极端的、同时的两极化。

  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而且,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按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因此对父母常常“抗旨不尊”,“我不要那样!我就要这样!”6岁娃同时在两个极端游走。他可以在学校里做一个模范生,回家里当一个小恶霸也因为他的两极化,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岁现象。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

  他顽固、自负、蛮不讲理。其实,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建立和增强他自己的安全感。

  因为,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不光情感上他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他的身体发肤好象都格外对疼痛很敏感。

  给6岁女孩子梳小辫儿很可能让孩子疼的哇哇叫。

  6岁的男孩,摔一跤可能哭得让你诧异他怎么比过去娇气了好多。

  噩梦也因此给6岁娃带来很大的困扰。

  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同时尝试要自己站起来,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赖任何人。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他在感情上有极大的需求,非常需要妈妈不断保证爱他,却又一不如意就拿妈妈做出气筒,专门和妈妈作对。

  其实,他越是得不到赞美的时候,越有被称赞的欲望,受挫感就越强。

  6岁娃很愿意在老师面前做个好学生,自觉以老师的话为圣旨,甚至老师越严格他越有安全感。哪怕一天的课下来他身心疲惫,也很少对老师有所发泄。他会回家去好好“整整”他的妈妈。

  因为心理冲突,孩子的健康状况也会走入低谷。他很可能抱怨胳膊疼、腿疼、肚子痛、脖子酸什么的。而且他的黏膜组织在这个阶段很容易感染,鼻子、耳朵、眼睛、喉咙,甚至女孩子的私处都比其他年龄更容易出现发炎症状。他也很容易感到疲倦。还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显得笨手笨脚的,时常跌倒、碰伤,而且孩子对这些伤痛也似乎特别敏感,拔下手指尖上的一个小刺都会疼得孩子哇哇叫,简直就像是特别娇气似的。

  因此,6岁娃的家里最好备上常用的消炎止痛油膏,父母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要多关注些,多呵护些。还有,如果发现孩子情绪紧张(咬指甲之类),我们最好能想办法再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以缓解孩子的情绪。至于餐桌上不像样、衣服随地乱扔之类的事情,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多些宽容吧。

  6岁娃,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分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是惯常现象!

  还有,孩子并不总说真话。比如,他会一口否认是他打碎了你心爱的花瓶,哪怕花瓶的碎片还躺在他的脚边。这时,如果你问他,“花瓶放得那么高,你是怎么够得着的?”他又会详细介绍他如何搬椅子的本事。

  7岁

  7岁的主旋律是孤独与退却,尽管他也有快乐的、生气勃勃的时刻。他不再像6岁时那样和你顶嘴,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而更喜欢自己独处。

  父母除了需要表达理解外,不必将7岁娃抱怨家人亏待他看得太重。

  ★父母和7岁娃相处的主要技巧★

  1、因为7岁娃闷而且慢,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时,提前预报、指示明确、一再提醒、和耐心等待是很必要的。赞美对6岁和8岁的孩子都很有效,但对7岁娃效果甚微。耐心更重要。请注意这一点。

  2、如果孩子回来告诉你同学老师如何讨厌他、瞧不起他,你可以简单地当“录放机”:“哦,你觉得同学们讨厌你了。”你也可以试试追问一句,“是怎么回事呢?”表达你的倾听与关注。

  共情式的讨论是最有帮助的。不过,注意避免过度的说法,比如说“老师是个小气鬼”。因为,“你不能否定孩子的知觉,你应该接受他们的感觉,然后引导他们转向积极、健康的一面”

  3、假如你有非常简单的家务让孩子帮忙,他却埋怨你“你总是叫我做这做那”,你可以这么回答:“哦,这些似乎是你份内的工作,我们是不是能计划一下,以便做起来得心应手些?”使他不致断然拒绝你,留下回旋余地和引导的机会。

  4、孩子对你充耳不闻时,你需要前确认一下他是否注意到了你在说什么,“你听见妈妈说什么了吗?”

  5、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项规则,那么请你一定坚持做到,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威胁而不见行动。那样等于培养你的7岁娃把你的话当耳边风。

  8岁

  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

  喜欢往外跑,行动敏捷,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也就是说,道德意识的建立,从此开始。能迅速地完成你交代的事情,甚至喜欢飞快地做完,以博得你的称赞。他还能对自己完成的事加以总结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自我批评。

  他什么都快。说话快,读书快,写作业快,穿衣服快,吃饭狼吞虎咽,甚至在钢琴上也手指翻飞。因为做事情图快,他可能会做得满粗糙。可是,他并不乐意自己做得粗糙,这是因为他还的第二“招牌特质”:审视。他审视自己,审视别人。他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都忽然严格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很苛刻。这种“审视”也使得他对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有相当准确的判断。

  8岁娃非常黏妈妈,是情感上(而不是生理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他这时非常需要妈妈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对话、游戏。他总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包括一起劳做、玩耍、聊天、读书,这他觉得他“全部占有”着妈妈。他不但要求妈妈能按照他的心意满足他的需求,也要求自己按照妈妈的心意满足妈妈(而且,是他自己认为的妈妈的心意)。这使得他会察言观色曲意逢迎,以讨妈妈的欢心。妈妈无论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拨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全心全意满足孩子。

  9岁

  9岁娃可不好写。他们的行为太变幻莫测,今天是一个样儿,明天很可能彻底反过来。一分钟以前还敏感纤细的要命,一分钟以后却可以胆大包天。刚才还心潮汹涌澎湃,转眼就已经静如止水。你说哪个是真的他?都是。

  也许,最招牌的9岁娃特征,是他进一步的独立。

  再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9岁娃很跟你过不去,那么你要赶紧反省一下,“我给了他恰当的独立空间了吗?我给了他恰当的责任空间了吗?”

  第2招牌特征,是他变得更“深沉”了。

  当然,这是因为他更成熟了。和8岁娃相反,他不再满天飞,不再什么都风风火火而且信心满满。他的顾虑多了起来,速度慢了下来,信心度也保守起来。

  他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细致,更细腻,更细微。感情方面也一样,9岁娃对别人对自己的情绪与感情的感知更纤细,更准确。所以,假如你想掩饰你的某种情绪,比如表面上平静温和心里却很不以为然,或者肚子里盘算着什么小九九,呵呵,我劝你不要太自信。

  ★9岁孩子两点需要父母特别注意★

  在学校,9岁娃应该上四年级。四年级的功课是个飞跃,需要死记硬背得更少了,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更多了。有些孩子会不太适应这一变化,而造成成绩下降。

  9岁娃不但在家里追求独立,在学校里也一样,因此,老师们也会觉得9岁娃“刺头”很多。

  9岁娃既然在乎自己做得最好,那么,当然,他们在乎分数,在乎知道别人的分数,在乎和别人攀比,和别人竞争。

  9岁娃的另一个变化,是从喜欢一个老师而对某堂课感兴趣,变为因为对某项学科感兴趣而喜欢上那老师的课了。

  10岁

  10岁娃已经有了很强的道德观。这道德观的标准不但来源于父母师长的教诲,也来自于孩子自我内心的判断。他在乎诚实,在乎公平。他认为偷窃和说谎是很让人不屑的事情。

  从 10岁开始,“家庭”对孩子有了真正的意义。

  “重要他们保持公平”,“不要管得太紧,也不要管得太松”,是他最喜欢的管教方式。

  朋友也是10岁娃的最爱。

  “其他人会怎么想”,是10岁娃很在意的事情。

  虽然他比过去平和、合作很多,不过生气的时候,还是很有爆发力的。

  在学校里,10岁娃大都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甚至不愿意请假以免耽误功课。他特别喜欢背诵,而较少进行思考性的工作;喜欢接受事物的本貌,而不太愿意去推论。如果这时他背诵大量的词汇,对他以后的思考会很有帮助。

  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鼓励

  教育的最好方法是鼓励。批评是孩子自信心最大的敌人。尽量强调孩子的优点,忽略他的缺点,孩子的自信心才会提高。这点中国父母要好好向美国父母学习。中国父母以批评为主,美国父母以表扬为主。因此美国孩子自信心比中国孩子强。

  对于小孩子必须鼓励他们才会进步才会做得更好。在鼓励声中成长的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歩我们要学会做给孩子鼓掌的父母。

  无论成绩好坏不要督促。鼓励和信任孩子会做好,孩子就会做好的。要让孩子知道读好书是他的责任不是家长的责任。前途和生活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父母如何爱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走他的人生路。告诉他读书好和不好的人将来到社会上的等级差别。告诉他你对他百分百有信心只要他努力一点一定有优异成绩。不要具体督促让他自己安排,如果你具体督促就喧宾夺主了。孩子会认为学习是你的事。即使是在你督促下做了但是会认为是为你学习而不是为他自己学习。那么一旦失去你的督促他就不学习了。你能督促他一辈子吗?

  相信孩子,不断表扬,常对孩子说:“孩子我非常欣慰地看到你已经在努力学习了。希望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有很大的潜力,要充分发挥。你是好样的。”

  社交方面:让孩子参加群体活动如球类运动。先让他看球类比赛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参加兴趣班慢慢融入群体互动的活动中。搞一些家庭活动邀请孩子的同学朋友们参加。

  放手孩子:孩子自己想去闯应该鼓励他。不要用你们的思想去束缚他。你们认为好的方面也许只适合你的一代。因此你们的想法是很局限的。很多中国家长喜欢给孩子指定路线,定好方向,把自己的理想和意志强加给孩子。在压力下,孩子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只有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奋斗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并取得成功。如果要孩子听你们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很难超越你们。

  鼓励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多了理解力才能提高。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可终生受益。方法如下:

  第一,婴儿期就让孩子接触书本。把书籍放在孩子生活的所有范围,给孩子读书。让孩子天天耳闻目睹书籍形成生活与书籍密不可分的认识。

  第二,把书籍作为出门的必备行李。每次出门无论去什么地方,给婴幼儿带书籍。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提醒他们带书籍形成一种习惯。

  第三,父母做好榜样常常在孩子面前读书。加强孩子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才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按照不同年龄段分配责任给孩子。责任感必须在执行责任的过程中培养。如果你从来不让孩子负责任责任感就无从培养。清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他们的责任。比如:小孩子,把你鞋子放到指定地方,大一点的,负责打扫卫生多久一次,洗碗筷,等等。对于上学的孩子我是这样对他说的:妈妈有工作的责任要按公司的要求把工作做好 ,做母亲我的责任是赚钱养家,保证你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你是学生。学习好,完成学校要求的任务是你的责任不是妈妈的责任。在家里帮助做家务保持你自己房间的整洁是你的责任。你应该尽你的责任做个好学生。

  中国父母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把孩子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为孩子代劳负孩子该负的责任。孩子变得没有责任心,没有独立性,没有自觉性。因为他们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父母做的。不是他们需要做而是父母要他们做。在父母意志的压力下孩子往往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而且很容易丧失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有自信心,孩子可以创造一切。

  怎么教育犯错的孩子

  1、最近看到一个故事,感触挺深的。有个妈妈带着女儿坐地铁,孩子因为无聊,边吃口香糖边拉着地铁里的把手转圈,妈妈提醒了几次,让她不要转,坐下。孩子没听,妈妈就继续埋头看手机了。

  忽然孩子不转圈了,开始紧张的求救,原来是把口香糖吞下去了,这位妈妈是怎么反应的呢?

  她立马发飙,大声的训孩子:让你别乱动别乱动,非不听,好了,现在把口香糖咽下去了,等着烂肚子吧,叫你以后不听话,孩子一听妈妈这么说吓坏了,一直捂着肚子。

  2、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问题:内心非常爱孩子,为了孩子愿意做各种牺牲和付出,但却总在孩子情感脆弱的时候雪上加霜一把。这些妈妈不了解的是,孩子在犯错之后的脆弱时刻最需要的是情感支持,而不是冷漠和训斥。

  那些关于对错的大道理对于此刻那个无助和脆弱的孩子来说,根本没有意义。他们在这个当下最需要的是妈妈的理解和支持。孩子把口香糖咽到肚子里,本身已经难过了,已经害怕了。

  他们的情感正处于一种受挫状态,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家长的情感支持和帮助,而这位妈妈却没意识到,还在“伤口上撒盐”。

  3、事实上,即使孩子还小,也是知道“好赖”的。自己犯了错,他们内心本身就是难受的,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先给予他支持,让他“爬出”这份受挫情感,等到情感平复了,再进行教育。

  大家不要小看这样一个步骤,有了情感支持这一步,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特别重要,因为会让孩子真正明白:不管他们怎样,他们都是可以安全地向父母寻求帮助的。这份坚信,才是真正安全感的基础。

  4、当然,在孩子犯错之后,除了给与安全感,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点。

  1)、先听再说:很多父母总是高估了自己的“聪明”,孩子一旦出现问题,是第一时间打断然后用他们的智慧去教育。但在教育界有一句特别著名的话: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最了解我们的情绪,孩子也不例外。

  我们永远不知道摔倒了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丢失心爱的小熊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

  所以,不妨先听听孩子的表达,不管是大哭还是恐惧,或者是别的,先让孩子没有负担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的陪伴和愿意聆听的态度,有时比语言的教育意义大得多。

  2)、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地铁里的那个妈妈当时如果可以慢一步,听听孩子的想法,也许可以听到的就是孩子的自责、反思、认错。这个时候再总结再教育,下次应该注意什么。这样的教育意义是不是比直接上来一顿数落更好呢?很多父母甚至老师都做不到,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害怕,我们害怕当下不教育,这个孩子就变的更糟糕。但是太多的案例表明,即使当下严厉教育,孩子也许还是嬉皮笑脸,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这说明什么,说明管教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效,反倒是爱的力量常常被我们低估。

  另外,告诉家长们一个规律:当一个孩子与父母的链接受损时,他的本能反应就是两种。

  害怕:继续用各种熊的手段来引起父母关注,试探父母的爱

  叛逆:拒绝一切有效沟通,你说的我全部反着来。在最坏的结果到来之前,或许该调整一下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了。

猜你喜欢:

1.家长教育孩子的妙招有哪些

2.教育孩子的几招妙招有哪些

3.教育孩子的有效方式有哪些

4.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5.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385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