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国际节日 > 儿童节 > 80后的儿童节文章

80后的儿童节文章

时间: 丽霞1035 分享

80后的儿童节文章

  80后uyijing逐渐步入中年,在他们的眼里六一儿童节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80后的儿童节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80后的儿童节文章篇1

  夏天的午后,世界一片寂静,那排杨树立在道路的一侧枝叶相连,浓荫铺展在斑驳的青石砖上。树干上的“眼睛”凝望着眼前的一片明媚,头顶上浓烈的绿色和天空的蔚蓝融汇一体。它们不知已在这儿扎根了多少年,年轮不知扩闪开了多少到环纹。它们就一直安静的站在这儿看着眼前的世界历经沧海桑田,时光拂过的地方有着难以磨灭的痕迹。蝉声从繁密的枝桠中渗透出来,隐隐约约恍若隔世,一如悠悠的安魂曲,祭奠着在这片树荫下流逝的璀璨的华年。

  在这排树的的身后是我生活的院落,灰白的墙上张贴着陈年累月的广告,年久的地面被岁月雕琢的开始坑洼不平,铝合金的窗户鳞次栉比得嵌在巍然的楼身上,明晃晃地反射着阳光。偶尔一声防盗门闭合的声音在楼盘之间来回震荡渐次减弱直至消失。在这片家属区里我度过了我的童年。每当在空地中抬头仰望时,我总能看到那些熟悉的画面浮现在蔚蓝的天幕里,映出那些永不逝去的纯真。那些片段在我的脑海里交叉重叠,逐渐串成了一段鲜活的记忆。

  我们院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孩子多。拿我们这一拨来说,足有一二十。如果全在一块,能把全院弄翻了天、当我去回想他们的时候,最先想起的是他们的外号。在那个时代外号就是我们的标识,有着超越名字的刻骨铭心的印记。

  我们的外号大多是拜鸭子所赐。鸭子大我们几岁,总是喜欢把我们的名字断章取义演变成各种外号,其中以动植物名最为普遍,蚊子冬瓜苹果元宵,弄得我们院好像跟百货公司似的,整天回荡着稚气未脱的吆喝声。

  这样的外号引申出来会增添无尽的趣味。比如说,我们会对着蚊子家的蚊帐感叹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又比如正月十五祝元宵节日快乐。另一好处就是为我这篇80后的儿童节文章记叙人物提供的巨大的便利,不用再去给他们想什么化名。

  也许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有被起外号的经历,年代远了再想起来这些称谓感觉很亲切。很多年来为曾有人再叫过我儿时的外号了,可那些童稚的声音却刻在我心里不曾风化。外号,是我们童年的名片。

  在儿时的游戏里,足球有着不可撼动的主打地位。楼前的空地为这一活动提供了天然的场地。两块砖头往地上一放就成了球门。虽然这样的球门经常会出现球压着“门柱”飞过的迷惑场面,而让两方为了这个球算不算争得面红耳赤。小学时没那么多作业,放了学直接就在楼前拉开架势展开肉搏,一直到华灯初上,才在父母的呼唤中灰头土脸的结束战斗。

  说实话,我们这些人的技术都差不多,比赛更多的是比身体素质,或者说比谁更不要命。而蚊子恰恰是那种即有技术又不要命,只不过他的不要命对我们的威胁可能更大些。当他远射时他会完全无视面前的所有人,而当你身体的某个部位接触到空中的球的话,你就会立刻体会到体育竞技的残酷性。所以当蚊子射门的时候,我们的后卫们纷纷抛却职业道德四处散开,只把门将孤零零的推到炮口前。偶尔哪个人躲慢了被踢到立刻就会被冠以敢死队的光荣称号。只是有时候遇到同样不要命的冬瓜,蚊子的飞扬跋扈才会被稍稍遏制。后来我们给蚊子专门制定了一条规则:不准狠踢。只是这个“狠”的标准是什么一直也说不清楚,大概是守门员肚子的疼痛程度。

  由于年龄的关系,鸭子的技术比我们要好得多,于是他一般就不屑于与我们踢,题的时候就乐于从后场开始带球,然后过掉所有人最后把球停在球门线上蹲下用头推进去。他在的影响下后来我们所有人当面对空门的时候都不老老实实的射门,而是花样翻新的用各个部位各种动作将球送进去,花样堪比NBA的扣篮大赛。

  不过说到足球,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恶劣环境。大人们看我们踢球大多人会想到他们频繁献身的窗户玻璃,于是对我吹胡子瞪眼横加斥责。我至今还记得西边一个单元的一位大妈因为她的孙子被我们踢哭过,而每次看到我们踢球就会出来双手叉腰大喊大叫。但事实上当时那球;离她孙子至少有三米远,本来那孩子一点反应都没有但见奶奶无比威武的从我们嚷嚷便特配合的放声大哭。而我们就一个个沉默无言的听她训然后稍稍离远一点继续踢。如果这发生在青春期最叛逆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和她吵得天翻地覆,现在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踢过球了,看着楼下空荡荡的场地,我有时很无厘头的会想,中国足球的前途就是这么被扼杀的。

  在那个网络还不普及的时代,游戏机成了我们的宠儿。那红白相间的机身里藏着无数孩子的梦想。当时我们院附近的一家百货大楼里专门有一个角落有那么几台游戏机供人打,性质等同于现在的网吧。

  我童年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和冬瓜,CX谁的在哪个角落度过的。几台貌似从旧货市场上淘来的电视机和游戏机连接起来,就成了那个时代游戏的翘楚,黑洞一般吸引着所有的孩子的目光。因此每每都是僧多粥少,想挨到自己不知得等多长时间。不管什么时候,无论是夏天酷热的中午还是冬天清冷的早晨,这里都挤满了孩子。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看客,自己不玩但热衷于对别人指手画脚。尤其是有人玩对打游戏时,身边的人更是兴奋异常。而真正的玩家都完全无暇顾及身边的人在那儿聒噪,只是死盯着电视屏幕一动不动。到了关键时刻自己的动作也跟着里面的人物此起彼伏,咬牙切此仿佛要把手柄捏碎。最后无可挽回的输掉之后就懊恼得把手柄一扔,换下一个人上场继续厮杀。这时的的手柄上,已经满是汗渍。

  那个时候游戏机的更新换代速度慢的很,完全不像现在的电脑一样不断升级。我印象中那个游戏机角落里更换新机子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来一台新的机子我们就会奔走相告然后疯狂抢玩,三天之内手柄就没了新气儿。那看铺位的阿姨似乎是个很和蔼的人,不管我闷怎么摧残手柄她也从不干预,只是坐在一边隔着过道和对面买台灯的售货员聊天,时不时瞄一下身边的时钟,提醒哪台机子上的人时间到了。我一向很佩服她的记忆力,因为她可以准确地记住每台机子上的人上机时间和下机时间,跟现在网吧里的电子计时系统有一拼。

  当然这种消遣是需要资金维持的,但不管在谁家,打游戏机都基本等同于不务正业玩物丧志,因此我们的游戏事业面对的是比踢足球更巨大的压力。几乎每个人都打过父母钱包的主意,经常会有同志栽了,在某个晚上被混合双打,引得大家都跑出来看着昏黄窗幕上的黑影议论纷纷。最经济的办法当然是在自己家弄一机子。我就曾经在蚊子家打了一个暑假的游戏机。每当早晨他妈妈出门后他就在窗户上喊我,当我到达时他正蹲在地上接线,一款叫“热血格斗”的游戏一个暑假不知被我们通了多少次关。当时这“热血”系列的游戏颇为流行,其他版本还有“热血足球”、“热血篮球”、“热血物语”之类。唯一令我们烦躁的就是大段大段的日文在屏幕上爬满一片。于是我们当时立志一定要振兴中国的游戏产业,让全世界的游戏都全是中文,让外国佬面对方块字郁闷去吧。

  现在游戏机基本已经成为历史了,那个游戏机的角落和整个百货大楼一起翻修成了家电广场。而“网吧一条街”等更诱人的词汇渐渐浮现。但是,每当看到人们满脸漠然冷冷清清的局促在一个个格子前自顾自的上网时,我还是更怀念以前一群人围着一台简陋的游戏机的日子。

  80后的儿童节文章篇2

  夏天是孩子们最盛大的节日,不仅是因为纸醉金迷的暑假,更因为孩子们在夏天有着永远旺盛的精力可以傲立在酷暑之上。只是哭了大人们屡屡在惬意的午睡中被吵醒,然后怒目圆睁的从走到窗前大声呵斥,安静了一会,群声又起。这么循环下去最后大人们彻底投降。当时经常向大家炫耀的就是自己从不睡午觉,而现在的夏天,只想在房间里睡到地老天荒。

  夜晚应该是整个节日的高潮。寒假里的夜太萧索,大家更喜欢在家看电视。而夏夜是一天中最舒服的时候。当人们吃完晚饭时火烧云刚开始燃烧在西方的天空,人们三三两两地摇着蒲扇提着马扎出来纳凉。这个时候楼下会准时响起冬瓜的呼喊声,然后我就会跑下楼和他一期去找其他人,说是其他人,实际上找元宵一个人就行。这家伙吃饭奇慢,等她吃完饭,基本上所有同志都在楼底下集合完毕了。我和冬瓜已经习惯了坐在元宵家的沙发上看他慢悠悠的吃饭,急得恨不得替他去吃。他却一点都不急,扒两口饭就瞪着眼看电视,结果是吃的更慢。什么时候他老妈在后面催他一遍,他就慢条斯理的再往里塞一口。

  等我们下来的时候路口的路灯已经亮了,世界也已经笼了一层灰蒙蒙的薄纱,夜色在东方已现出端倪,夕阳在西方苟延残喘。这时候院里便开始回荡孩子们的声音,叽叽喳喳的讨论玩什么。

  终究是要等到完全黑下来才好玩。浓稠的黑色是我们放肆的屏障,给人以放肆的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下不管你怎么样大呼小叫也不会有人出来喝斥。想类似于警察抓小偷之类的游戏在夜里才更过瘾,黑暗中你可以切实的体会到什么叫“做贼心虚”,贴着墙根大气都不敢处。妄图以浓重的夜色做掩护悄悄地溜回“老窝”,但半路总会被某一眼尖的警察发现。于是气氛立刻火爆,一群人开始竞相追逐抢占重要地形封锁反封锁。最后幸运的小偷可以逃回去感叹有惊无险,不幸的就只好在夜色里无奈等待救援。

  那个时候我们已经过了疑神疑鬼的年龄,不过仍然热衷于扮鬼吓唬更小的孩子,曾经就有小孩子被我们用激光灯吓哭过不敢回家。我们则在几十米外的地方笑得要死。有段时间盛行看侦探推理故事,再加上《名侦探柯南》的广泛影响,我们个个都幻想着在院里发生什么惊天大案,不是百万现金杀失窃案就是密室杀人案,然后我们我们就可以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一举抓出罪犯。当时我们已经懂得“月黑风高夜,正是杀人时”,所以有时的夏夜我们就流窜于各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室寻找可疑之处,更变态一点的说法就是寻找尸体。只不过从来找到的都只有老鼠尸体,而要验尸和勘察现场的时候每个人躲的都无比迅速。

  在黑暗中呆腻了就到路灯下玩骑马打仗。这是一中相当暴力的活动,就是两个人在一方,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双方之间由背上的人彼此拳脚相加,谁先掉下来谁输。基本上每次下来两边都是伤痕累累,但都乐此不疲。让我们郁闷的是当我们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回到家时,爸妈非但不像现在广大父母一样心疼的大呼小叫同时责骂其他小孩,反而责怪我们弄脏了衣服。跟现在这样小皇帝比起来我们当时简直像小白菜。

  再长大一些,夜晚的活动转为了打牌,虽然过了喜欢疯跑的年龄,但却依然聒噪。打个牌如同聚众闹事。因此我们极少能捞到在室内打牌的良好待遇,一般都是找一路灯,铺几张报纸就地坐下。印象中这种环境下的活动从来的闹得很,我们更不例外。打牌时的动作极为夸张,尤其是到了最后关头,为了不被人看牌什么法都想得出来,藏衣服里的,跑开十来米出次牌玩折返跑的,一副崭新的扑克牌一晚上下来基本上就被揉的不成了样子。当时小孩子的斤斤计较程度到了可以为了一张牌吵二十分钟甚至动手的地步,如果有人被发现耍赖后果直接威胁到你的人格信誉问题,可能很长时间内打牌都没人叫你。

  在路灯下打牌,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蚊子——我说的是真正的蚊子而不是那个喜欢把牌藏到意想不到的地方的蚊子。这些小东西根本不给他一点面子,肆无忌惮的编队空袭。当我们散伙后,腿上已经变得凹凸不平了,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各种方法轮流上清除这些丘陵般的大小疙瘩。现在的蚊子,似乎进化了不少,风油精之类的东西对那些它们残留的吻痕几乎毫无作用。于是下次打牌的时候,每人都在身上涂满花露水。当别人从我们身边过的时候总能闻到一股各种品牌花露水夹杂在一起的呛人气味。我想现在的蚊子一定很羡慕当时的同胞,可以每天晚上喝的飞都飞不起来。

  80后的儿童节文章篇3

  忘了是谁说过,我们那个年代是被日本文化侵蚀的一代。

  这话说的不是毫无道理。在我们那个疯狂迷恋动画片的时代,出名的动画片,如《灌篮高手》、《数码宝贝》、《四驱兄弟》什么的全是日本进口,漫画《龙珠》、《柯南》、《哆啦A梦》等等也全是充斥着四五个字的人名。而我们当时就跟一群小亡国奴似的拜倒在这些动漫下。现在想来,都为咱国家这么多外汇这样流失了心疼。

  当时的鸭子漫画收藏量巨大,足有好几大袋。后来他高中毕业时处理给我了一大袋,可我却发现我对这些漫画却提不起什么兴趣了,于是转手又处理给了收废品的。想起当年为了买漫画强忍着不吃零食的往事还真是辛酸,买回来后跟宝贝似的,现在却贬值成了废品,真是白辛酸了。一次姐姐外出时带给我两本《蜡笔小新》,还是大开本的精装本,当时简直就找不着北了,然后不吃饭抱着书一边看一边笑得在床上打滚。当时不知道这个粗眉毛没鼻子说话瓮声瓮气的早熟少年毒害了多少小小的心灵,反正我们在那么小的年纪全都会学着他的声调粗着嗓子说:“小姐,你爱吃青椒吗?”后来有一段时间电视台放蜡笔小新的动画片,有家长看了对自己孩子痴迷于如此开放的动画片甚为堪忧,一个电话投诉到电视台就把野原一家彻底封杀了。

  不过如果按那些大人的眼光,那么几乎所有的日本动漫(尤其是漫画)都应该算得上不健康书刊,当年大行其道的《龙珠》更是流毒甚广,但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喜欢那个色眯眯的龟仙人。这么算来,好像只有哆啦A梦是最干净的了。当时的我们无不希望身边有这么一个机器人可以呼风唤雨,直到现在,听到那首熟悉的主题歌还感到格外亲切。去年夏天从网上知道哆啦A梦这部漫画居然也有了结局,心里感觉有些惆怅,那些伴随了整个童年的美好突然终结,让人感到仿佛那个时代也就此诀别。那些事只希望它可以无限延续下去,不管怎么样的结局都是伤感。

  与日本漫画一直PK的是《猫和老鼠》领衔的美国动漫。如果要我在看过的动画片里一定要选一个经典中的经典,那一定得是《猫和老鼠》。这部几乎没有台词,片中所有人类形象都只出现大腿以下部分的动画片一直长盛不衰,甚至超越了其他动画片无法逾越的年龄关卡。我看见过太多已经当了爸爸妈妈的年轻人仍然坐在电视机前,那神态和曾经的孩童时代没什么两样。能让一家人一起看的入迷的也就《猫和老鼠》了,经典的动画有着可以让时光倒转的力量。还有流行的就是兔巴哥和啄木鸟伍迪,尤其是后者,当时学伍迪那两声怪笑颇为盛行。

  相比之下,中国的动漫就想中国足球一样不景气。印象深刻也就是《黑猫警长》,《葫芦娃》这种我们兄长辈的经典,我们这一辈记得住的也就《海尔兄弟》,《舒克和贝塔》等等。童年时疯狂迷恋郑渊洁的童话,大概就是因为舒克和贝塔。再回想,就是动画城那首主题歌,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莫名的校园里盛大流行。这些年没有看过动画片了,也不知道中国的动画片水平是个什么样。想来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真是太不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了,怎么就拍不出经典动画。《灌篮高手现在看来纯粹是在为日本篮球粉饰太平,咱中国篮球至少比他们强啊,咋就没人拍。某些人能花好几个亿拍一两个小时不知所云的电影,却没人拍动画片。现在的小孩子只好在小小的年纪里看那些不是这个年龄看的东西,不早熟才怪。

  前些天有电视放《海尔兄弟》,这部动画片当时200多集就让我们觉得遥遥无期,而如今跟这些台湾和韩国那些论“部”算的电视剧一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有段时间跟着姐姐看韩剧《人鱼小姐》,一个暑假楞没看完。后来好不容易看到女主角和男主角结婚了心想终于完了吧,结果婚后生活又啰啰嗦嗦拍了上百集。我跟姐姐一抱怨她说得了吧,你小时候看《足球小将》,一场比赛踢四五集,照这速度中国队不知道哪辈子能进世界杯呢。

猜你感兴趣:

1.关于儿童节的短小散文

2.61儿童节散文3篇

3.80后的记忆散文3篇

4.关于六一回忆的散文

5.六一儿童节朗诵文章3篇

3197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