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秋分 > 秋分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秋分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时间: 华华1202 分享

秋分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秋分到了意味我们进入真正的秋天,那在这个关键的时节我们要如何做好保健养生呢?秋燥时节我们在饮食起居上面要注意哪些原则呢?现在,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秋分养生,秋分时节生活习惯、饮食上有哪些养生原则需要注意?

  秋分时节在饮食上面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减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饮食以滋阴润肺,回收阳气为主,即平稳地完成夏冬两季热、冷的交替。多食性温之食,少食寒凉之物,以巩固摄人体内的正气。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大米、小米、玉米、荞麦、大麦、小麦、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浆、扁豆等。

  2、蔬菜的选择。豆芽、菜花、菠菜、胡萝卜、茄子、莲藕、甘薯、马铃薯、山药、芋艿、芹菜、小白菜、莴笋、洋白菜、南瓜、菱角、百合、香菇等。

  3、水果的选择。橘、柚、葡萄、柿子、梨、苹果、枣、香蕉、山楂、草莓等。

  4、肉蛋奶的选择。羊肉、牛肉、鸭肉、鱼类、猪腰子、猪肺、鳖肉、乌骨鸡、鲍鱼、鳝鱼、蛋类、奶类等。

  1、早睡早起: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夜愈深,寒气愈重,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2、适量运动:秋季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太阳升起来之后开始,太阳落山前就结束。

  3、放松心境: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产生疾病。因此,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此时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心情愉快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秋分养生注意这几点

  告别了“史上最热的盛夏”,不少人悄悄松了一口气。但是,从今天至“秋分”节气,我们才将真正迎来“最凶险的25天”!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一天中昼夜温差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早晚凉爽,中午炎热的感觉会更加明显。

  所谓“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而这种气温波动最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虽然最近气温日渐舒适,但是血压却不怎么平稳了。

  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了。

  记住这5点,保住我们的心血管

  1.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其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多吃下面8种食物,止咳化痰又润肺。

  1.石榴——润肺止咳——鲜榨石榴汁。

  2.豆腐——清热润燥——茄汁豆腐。

  3.白萝卜——化痰止咳——海米烧萝卜。

  4.冬瓜——消痰清热——花蛤冬瓜汤。

  5.梨——止咳化痰——枸杞雪梨糖水。

  6.杏仁——润肺止咳——杏仁拌芹叶。

  7.百合——补益心肺——木耳炒百合。

  8.丝瓜——清热化痰——甘草丝瓜汤。

  2.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介绍,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就可以稳定住波动的血压。

  如果您觉得有效,这个按摩手法可以一直用,也有保健、护脑血管的作用。

  3.喝得“多一点”

  这个时候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还可以多喝点“药茶”。今天给大家介绍3款药茶,可以说是理气润燥、疏肝理气、平稳血压的神器!

  1

  菊花荷叶茶——养肝降压

  荷叶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之功。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荷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

  每天取白菊花、枸杞子、干荷叶、山楂、石斛等量后,用开水冲泡,待茶水清亮后饮用。

  2

  防燥三花茶——清火润燥

  菊花可以明目、清肝火、平肝阳,茉莉花有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金银花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三者同饮,可以达到疏肝解郁、防燥的作用。

  取金银花10克,菊花5克,茉莉花3克泡水当茶喝。

  3

  蜂蜜柠檬茶——养阴通便

  柠檬性微寒,能生津止渴、化痰止咳,主治暑热烦渴、胃热伤津、痰热咳嗽等症。

  切鲜柠檬2~3片(约1/3只),用温水冲泡,可加适量蜂蜜调味。

  老少皆宜,秋冬适量喝有助养阴;鲜柠檬比干柠檬更好;如大便偏干就多加点蜂蜜,大便不成形就多加两片柠檬,利于收敛、止泻。

  4.睡得“早一点”

  由于夏季昼长夜短,很多人习惯晚睡,入秋后作息无法调整,导致很多人因睡眠不足,在入秋后感到疲乏,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

  而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其实,晚上11点到凌晨2、3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一般最好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入睡,否则对身体会有比较大的损伤。

  最佳睡眠时间:婴儿(0-2岁)11-14小时;儿童(3-13岁)10-11小时;青少年(14-17岁)8-10小时;青年人(18-25岁)7-9小时;成年人(26-64岁)7-9小时;老年人(65岁以上)7-8小时。

  5.穿得“暖一点”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是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

  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的多!


秋分相关文章:

1.秋分谚语大全

2.秋分节气

3.秋分竖蛋习俗是什么

4.秋分打一成语是什么

5.二十四节气谚语:关于秋分谚语是什么

4046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