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立冬 > 立冬的传统风俗和讲究

立冬的传统风俗和讲究

时间: 黄浩0 分享

立冬的传统风俗和讲究(有哪些)

立冬了,标志着冬天到来了,冬天的到来说明一年到了年尾,你是否知道立冬来临了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立冬的传统风俗和讲究,供大家参考。

立冬的传统风俗和讲究

立冬的传统风俗和讲究

立冬游泳

现在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立冬食补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北方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秋收冬种

这时节正是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搞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冬小麦播种要抓紧,注意收听气象预报,巧用天时,下雨早播,不如抢晴略为迟播,以保证播种质量力求做到带蘖越冬,防止年内拔节,并尽量扩大冬种面积,减少空闲田。各地要抓好冬种、冬修水利、冬季积肥工作。

蔬菜农事

立冬后要及时做好大棚搭建工作。同时,做好大棚蔬菜管理,白天气温高时可在背风口揭膜通气,晚上要注意做好大棚密封工作。

华北及黄淮地区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

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

立冬节气的民间传统饮食

吃饺子

谚语云:“十月一,立冬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在北方地区,立冬这一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因为饺子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在京津地区,还讲究吃“倭瓜”馅的饺子。

草根汤

在闽中地区,立冬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每逢立冬日,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一般就是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香气浓郁,口味醇厚,油而不腻。

交冬糍

在漳州,立冬时节农家通常会做一种叫做“交冬糍”的'小吃。这种小吃是以糯米为主料,在浸泡以后再放到蒸笼里去蒸熟,然后迅速放在石舀里舂,直到绵变得软柔韧。最后再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各种样子的团状,搁在芝麻或黄豆或花生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漳州人就用这种小吃来祀神祭祖,庆贺农作物的丰收,祈望来年生活过得更美好。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吃甘蔗

在福建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在当地乡下还有劈蔗的游戏活动:参加者手握一根完整的甘蔗,把蔗节上的芽和气根削去,然后站到板凳上,左手按住蔗秆,使其稳立在地上;右手拿着刀,刀背朝着尾稍,比赛开始之后,迅速把刀口翻转过来,先完成者为胜。

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从养生学的角度看,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阴寒腹痛、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等。直到现在,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

立冬三候及意思是什么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1、水始冰:水已经能结成冰。

立冬后温度黄河、淮海一带的气温变低,水面上开始结冰。

2、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

立冬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开始变得寒冷,地面上出现冻土现象。

3、雉入大水为蜃: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

古人认为到了立冬节气后禽鸟会变成蛤蜊藏在海水里面避寒,其实这是浪漫主义说法,现实是到了立冬节气后禽鸟南迁或者藏在了温暖的地方避寒去了。

1677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