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小暑 > 24节气小暑养生特点

24节气小暑养生特点

时间: 倩愉0 分享

24节气小暑养生特点有哪些

小暑,梅雨通常都已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4节气小暑养生特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4节气小暑养生特点

24节气小暑养生特点

1、平心静气以养心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2、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3、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4、不要贪凉冲凉水澡、多进冷食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小暑养生重点应突出“心静”

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暑天气温高,湿度大,患有心肌炎后遗症的人易出现心律变缓、胸闷气短等症状。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气虚脉弱的人要喝点生脉饮,或西洋参3克、桂圆肉3至5克、麦冬5克泡水喝。

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进入高温天气,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个脏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显减弱。心脏有问题的人活动后容易出现气短、心慌等症状,因此,这类人群应注意运动不要猛烈,保证充足的睡眠,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贮备氧气袋,在自觉胸闷气短时使用。

夏季里还可以每天闭眼静坐沉思2次,每次至少20分钟,这对心血管的养护也会有很大帮助。步骤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点:调气息,放心态,凝精神,畅思想。可采用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推崇的“引气从鼻入腹,吸足为止。

小暑人们的活动有哪些

1、吃暑羊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在当地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暑羊的爱好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2、食新

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丰登。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这种吃法,早在汉代就有,唐宋时期更为普遍。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3、封斋

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4、吃伏面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饮食上,人们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度过炎热的伏天。

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在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据考证,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5、小暑舐牛

在山东临沂地区,每到小暑,人们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有;“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6、吃藕

此外,在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藕与“偶”同音,所以人们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藕与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钾和膳食纤维也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偎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小暑的养生食谱

1、炒绿豆芽

材料: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2、素炒藕片

材料:鸭脸、调味料。

做法:选择应季新鲜连藕,清理干净后切割成片状。鸭脸非常容易空气氧化放到冷水里边泡一下,随后热锅加点油,随后放进鸭彤和别的调味料,直到藕掉色后就可以起锅。

3、红烧黄鳝

材料︰鳝鱼、调味料。

做法:将鳝鱼洗干净后切割成段状。然后将姜片、蒜头等调味料解决好。随后热锅烧电,随后放进鳝鱼。添加调味料,炒糖色后摆盘就可以。

4、砂仁粳米粥

材料:粳米250克、砂仁3克。

做法:将砂仁选干净,碾成细末;粳米淘洗干净,放八铝锅内。将铝锅置灶上,加水适量,用武火熬煮热烂,加入砂仁末,再烧沸,即成。

小暑时节气候

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时节,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节气的风俗

1、食新

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尝新米,将新米做成米饭祭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吃暑羊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这个时候正是农闲的日子,此时的小山羊也正是肉质肥美的时候,非常适合人们食用,这个习俗甚至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

3、喝消暑汤或粥

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此时很多人食欲下降,所以可多喝粥,一般可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4、吃伏面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这个时候天气过于炎热,因此人们都会吃一些清凉开胃的东西,这个时候吃一碗清凉解暑的面条是十分幸福的一件事。

5、吃藕

小暑的时候民间有吃藕的习俗,藕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维生素,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非常适合在炎热的夏天食用。

184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