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其它节日 >

小年一般吃什么美食

时间: 跃瀚1373 分享

小年,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又称“灶神节”、“祭灶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年一般吃什么美食,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小年一般吃什么美食

小年一般吃什么

1、灶糖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一样年俗仪式,莫过于祭灶王爷了。灶王爷又称灶神,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也被誉为厨房之神。相传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灶王爷会回到天庭,给玉皇大帝汇报一年的工作情况。对此,就有了一个民间习俗,“二十三,糖瓜粘”。灶糖,指的是一种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有长条形和扁圆形两种,前者被称作“关东糖”,后者则被称作“糖瓜”,口感是又甜又酥。在祭灶王爷时,人们会用到糖瓜、关东糖、芝麻糖等作为灶糖,祈求灶王爷嘴甜些,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

2、饺子

北方人在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俗话说:“送行饺子迎风面”,意思是用饺子给灶王爷送行。在灶台前也要将饺子端端正正地摆上供台。另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说法,作为每逢佳节最好吃的美食,饺子更是小年里既应景又不能少的美食。听老人说,在包饺子时,还有个讲究:如果馅和面都用完了,这时一定不要说“包完了”,而要说“包满了”。因为“包完了”意味着好事完结,新的一年很可能诸事不顺。而“包满了”,则寓意着来年粮食满仓、一切顺利。

3、火烧

火烧也是北方人在小年中喜欢吃的节令食品,尤其是对于河南人来说,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火烧和烧饼很像,发面后的面饼里铺上油酥、盐、花椒面、或者白糖,卷成小圆饼在火上烙制成金黄色,咬一口,外酥里软,香喷喷的。还可以像吃肉夹馍一样,包着碎肉、鸡蛋、葱花、辣椒来吃。小年里吃着热热乎乎的火烧,也寓意着一家人在新年里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4、年粽

在广西,人们过小年要吃“年粽”,取“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的吉祥之意。不同于端午的小粽子,年粽多为长方形的大粽子,里面包有绿豆、猪肉等各种家人喜欢吃的馅料。

5、面花

在山东一些地区,不少人家在小年这天要忙着蒸枣花馍、寿桃、喜饽饽等面食,这些蒸出来的面食又叫“面花”,小年吃面花,寓意着日子甜甜蜜蜜、生活蒸蒸日上。当地的一些老字号、食品加工厂也会在小年前后加班加点、赶制传统面食,来供应节日市场。

6、甘蔗

在南方,小年这天卖甘蔗的生意特别好。因为甘蔗不仅寓意着“节节高”,据说也是灶王爷用来登天的梯子,一节一节向上攀登,而甘蔗带尾梢有一种无止境的意思。

小年吃甘蔗,还有个传说故事:传说在宋朝,福州有个穷书生,祭灶日买不起供品,只好捡别人丢掉的甘蔗头供奉,还剪了个纸马,写道:“一匹乌骓一条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谓道文章不值钱!”于是,灶王爷上天便把此事告诉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让书生中了状元。所以,在后来福州传统的祭灶日里,至今还有吃甘蔗一定要完整保留甘蔗头的讲究,这样才有“节节高”和“金榜题名”之意。

7、荸荠、茨菇

除了甘蔗,荸荠、茨菇是上海人过小年时 不可少的祭灶美食。在上海话中,荸荠也叫“地梨”,谐音代表甜,取意让灶王爷多说好话;茨菇的茨谐音“是”,希望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只说“是”。在广东一些地区,在小年这一天,人们会用一碗大米、两块红糖,再配上生菜和慈菇,敬奉在灶台上,(生菜意为“生财”,茨菇代表男丁,寓意着“添丁发财”。)以祈祷来年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平安健康。

8、赤豆饭

将大米、糯米和红豆一起煮成饭,然后再拌入一些炒熟的白芝麻、黑芝麻,香喷喷热乎乎的。用当年的新米煮的饭让灶王爷尝新;红色的豆饭也有震慑鬼怪、驱邪避疫的法力。

9、卷银包

在江浙一带,小年要吃卷银包,即用豆腐、粉皮、茨菇、菜头,以及肉和虾等烧熟后作馅,再用摊好的面饼、蒸熟的百叶或者薄的豆腐皮包卷着吃。食材中的菜头谐音“财头”、“彩头”,寓意着发财、有好运;豆腐,谐音“头富”、“都富”,寓意着发财致富,也象征着清清白白地做人;茨菇“自顾”,取照顾好自己的意思。在以前,人们将碎银用布包起来,叫做银包。在小年吃银包,寓意着来年多挣钱,表达了人们对家财兴旺、富裕的祈盼之意。

南方人过小年有什么讲究?

1、扫尘土: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2、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3、掸尘: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4、剪窗花: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和狮子滚绣球等。

5、贴春联: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为什么腊月二十四是小年?

小年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在殷商时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内容。魏晋之后,作为“祀灶”对象的灶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小年作为节日基本成型。但是,古代人们过小年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这天。

不过,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小年的日期发生了变化。清朝皇族统治者信奉萨满教,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敬神。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清王朝皇族过萨满节日,腊月二十三敬神,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腊月二十四,再过小年,还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更主要的是,两者的仪式有些相同之处。等到雍正当皇帝的时候,觉得比较的繁琐,于是提出了小年提前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在敬神的时候顺便也拜拜灶王爷。

在雍正的要求下,清朝统治者都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因为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受清朝统治者的影响很小,仍在选择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小年夜的寓意

小年(小年夜,过小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像北方,在南宋以前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三。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小年夜是一个大家欢聚一堂的日子,这一天家人们会聚在一起享用晚餐,家家户户都会喜气洋洋的,也会给彼此送上祝福,这是对新的一年的向往。

小年的由来

小年又称祭灶节,顾思思义,因为这个节日与民间传说中的灶王爷有关。

传说灶王爷本是一个俊俏的公子,但娶妻以后性情大变,变得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最后和妻子分开后开始沿街乞讨。

有一次,他乞讨就讨到了前妻的家中,见到前妻后他感到羞愧万分,于是一头钻进了灶台,被大火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他既然感到羞愧,说明已有悔过之心,便把他封为灶神,让他来掌管民间的灶火,并且规定在每年小年这天,让他到天庭汇报各家百姓的善恶,然后玉帝再施以奖惩。

于是,人们为了表示对灶王爷的尊重,也希望灶王爷上天禀报的时候能多给自己说好话,于是就有了小年祭灶神的民俗。

但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域广阔,自然在民俗上也会有一定差异,于是就有了南小年和北小年之分。

2218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