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 > 重阳节 > 重阳节的有什么禁忌和规矩

重阳节的有什么禁忌和规矩

时间: 诗诗0 分享

重阳节的有什么禁忌和规矩?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而在这个节日到来的时候,也有一些人们需要注意的事情。那么重阳节的有什么禁忌和规矩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重阳节的有什么禁忌和规矩,希望大家喜欢!

重阳节的有什么禁忌和规矩

重阳节的有什么禁忌和规矩

忌房事

“重九”是阳数的巅峰,然后变成阴数。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禁止所有的错误行为,谨慎行事,性也是禁忌之一。只有当男女交合时,阴阳才能和谐。否则,阴阳不调不利于后代的繁殖。

忌煮饭

过去传说“重阳不蒸爸爸,老虎要咬妈妈”。重阳节是老人节,这一天是节日,所以让老母亲休息,不要因为做饭而累。当时,我没有明确解释这个事实,所以我用这个谚语来吓唬人们。

忌送菊花

因为菊花是祭花,送菊花是不合适的。

避免说节日快乐

重阳节是全家出去辟邪的日子,所以重阳节的祝福是“健康”或“全家平安”。

重阳节可以说节日快乐吗

传统上的重阳节本以辟邪为主题,在这个原本为辟邪的日子里,说上一句“节日快乐”似乎有些不妥,不如说“身体健康”或者“全家平安”比较恰当,但如今的重阳节逐渐淡化了禁忌的意义,并更多的以尊老、敬老为节日的主题,所以究竟要不要说“节日快乐”就成为见仁见智的个人选择了

重阳节不可说节日快乐的这个说法来自我国民间。民间认为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登高,古时传说这是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因为相传这一天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因此重阳节里的祝福是“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而不能说“节日快乐”。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赏菊节、茱萸节、老人节、重九节、晒秋节、菊花节、踏秋节、女儿节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倡导全民尊老风尚,把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的名字是在三国时期出现的。据曹丕的《九日与钟友书》记载,“岁月来了,9月9日突然复活。九是阳数,日月并应,俗称,以为适合长久,所以享受宴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花园,持糯,空服九华,寄托言语。”。这里还提到了菊花和葡萄酒。魏晋时期有赏菊喝酒的习俗。

唐代,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此后,宫廷、民间共同庆祝重阳节,并在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重阳节的盛况。《武林老事》还记载,南宋宫廷“八日作重九排”,等待第二天的盛大娱乐。

明朝,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开始就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习惯依然盛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些地方将夏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助老的氛围。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23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法律明确规定,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吃什么

1、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2、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208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