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历史>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汇总

时间: 刘惠25 分享

  历史选择题是一种知识含量大、能力含量丰、测试效果客观公正、可信度高的理想的标准化考试题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汇总,仅供大家参考!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汇总一

  1.(2013·浙江文综模拟)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 题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 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 )。

  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经验

  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正确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的郡国并行制,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这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制,它的实施最终导致地方王国势力强大,引发七国之乱,

  答案 A

  2.(2013·湖州调研)《十三行(1775~1856)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 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广州成为这因是( )。

  A. 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 三角贸易的形成

  C. 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近代对外贸易变化原因的理解。从题干信息,广州十三行 存在时期,各大洲与广州贸易发展,广州成为中西贸易的中心,也促进了广 州经济、文化的发往世界各主指的是郡国并行威胁中央统治,故选A项。 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一时期中西贸易中心的主要原展,这说明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有关,故选D项。 A、B、C三项不符合史实或者与材料不符。

  答案 D

  3.(2013·临沂三模)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英国文件俱用英文 书写,暂时仍以汉文配送,俟中国选派学生学习英文,英语熟习,即不用配 送汉文。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正义。”这直接导致了 ( )。

  A.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 B.1862年设立同文馆

  C.洋务派掀起自强运动 D.传统经史教育破产

  解析 本题为从原因到结果类型的选择题。材料主要意思是英国要求清政府 尽快培养会英文的中国学生,以备翻译之用,这直接导致了1862年设立同

  文馆,B项符合题1

  意。A项不能及时解决当时清政府的燃眉之急,C、D两

  答案 B 项与题意不符。

  4.(2013·佛山质检)甲午战争之前20多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

  不到八十家,其资本总额约为七百三十万元。甲午战争后6年间,私人资 业)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共为七十九个,其资本总额为一千七百多万元。 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

  A.小农经济彻底破产

  B.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清政府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

  D.洋务企业丧失了垄断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小农经济一直处于瓦解时期,故A项错误;B项应该是在一战期间,故错误;C项本身表述错误。故选D项。

  答案 D

  5.(2013·长春调研)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 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

  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

  (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解析 本题以辛亥革命的背景立意,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能力。结合 史实可知,辛亥革命发生时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严重。B项正确。

  答案 B

  6.(2013·滨州一模)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提出对现有其他政 党,思是将个人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 议决案》提出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 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党的方针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

  B.严格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

  C.孙中山同意与中共合作

  D.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解析 材料反映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使中国 共产党

  认识到单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无法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统一战

  意。

  答案 D 线,故D项符合题

  7.(2013·安徽模拟冲刺卷)天津《益世报》曾刊文称:“四五年来农民知识渐有

  步。例如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 进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 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此外农民所知 新名词亦不少。”使农民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影响 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C.农村根据地的创建 D.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解析 材料将“匪祸”前后的农民状况进行了对比,“匪祸”后农民的知识 与觉悟都提高了,由此可见,“匪祸”的说法只是站在文章作者立场上的提 法,统治者往往称革命者、共产党为“匪”,依据所学知识,共产党在1927 年后创建农村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共 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提高了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故C项符合题 意。

  答案 C

  8.(2013·永州一模)1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 “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 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黑暗即将过去,曙 光即在前头。”毛泽东作出此判断的背景是( )。

  A.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B.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解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结合题干时间1947年,以及“这是一个历史的 转折点”可以判断B项正确。A、C、D三项与三大战役有关,分别发生在1 948~1949年。

  答案 B

  9.(2013·青岛一模)1954年12月,缅甸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 吊

  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 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解析 “一边倒”是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求同存异”是1955年周恩来在 非会议上提出的,多边外交是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故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

  答案 B

  10.(2013·潍坊模拟)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非国有工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 非国有商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
1978 20% 10%
1992 52% 70%

  A.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商业占国民经济 的总产值有了大幅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故选B项。A项错 误,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已经完成,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社 错误,中国加入WTO是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

  答案 B

  11.(2013·金华十校一模)“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 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 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发表上述讲话的主要历史背景

  A.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B.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凸显 C.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D.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从题干官僚主义严重,权力集中、家长制、干部终身制及特权现象, 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刚起步时期的现象,故选C项。中国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是20世纪60年代,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90年 代初,均与题干不符,排除A、D两项;题干未涉及腐败问题,排除B项。

  答案 C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汇总二

  11.(2013·安徽模拟冲刺卷)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是党诞生以来第16次修改党章, 党的理论的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以下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中能体现 ( )。

  ①中共三大 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③中共八大 ④中共十五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中共是一次与时俱进的大会。中共三大作出 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顺应了国民大革命的需要;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将 农村转移到城市,顺应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需要;中 确立下召开,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重要任务,为 中共十五大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D

  12.(2013·扬州模拟)《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规定“法勿因私而立”,第三 规定“授权之狱官或仲裁者,经查决狱讼而取赂者,当诛”;第八表第十

  会

  体现了

  这一精神的有

  党的工作重心从

  共八大是在社会制度基本

  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正确决策;

  的基本框架,也符合要求。故选D项。

  款

  二款规定:

  “适逢夜盗,杀之无罪。”《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体现出( )。

  ①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 ②保护有产者的利益 ③强调了司法程序的严 体现公正的法律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①正确;第一款和第三款 说明④正确;第十二款表明②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司法程序的严格,排除③。 B项正确。

  答案 B

  13.(2013·湖州调研)英国在建立现代政治制度的过程中,走了一条和平、渐进的 路。它首先把专制制度转变为贵族寡头制,然后再把贵族寡头制改造成民 能体现英国这一过程的历史事件是 ( )。

  ①1640年英国革命 ②1688年光荣革命 ③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④18 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根据题干“和平、渐 制制度转变为贵族寡头制,然后再把贵族寡头制改造成民主政

  进”“把专

  道格 ④

  主政治。下列

  治”等信息,可以判断

  ②③④符合题意。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流 血的斗争,①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14.(2013·台州一模)恩格斯描写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一阶段指出:“最卑下的利益

  ——庸俗的贪欲、粗暴的情欲、卑下的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的赤裸 裸的掠

  牺牲被剥削和被

  夺——揭开了新的、文明的阶级社会„„只不过是一幅区区少数人靠 压迫的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求得发展的图画罢了。”下列与这 ( )。

  ①推销国债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贩卖奴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段论述直接相关的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的理解认识。题干材料大意: 资本主义发展靠卑鄙的掠夺和压迫剥削的方式发展起来,①③④符合题意; 意无关。故选B项。

  答案 B

  15.(2013·烟台一模)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

  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 )。 ①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②信徒皆为祭司 ③运用理性武器扫荡一

  ②工业革命与题

  切权威

  ④回到《圣经》中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①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②是宗教改革的思想;③是启蒙 运动的思想;④是宗教改革的主张,强调《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因此 ②④。

  答案 C

  16.(2013·丽水一模)有人说:“牛顿是接过了伽利略传过来的接力棒,并最终完 了科学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巨大飞跃。”下列对牛顿的评价正确的有 ( )。

  ①第一个充分利用实验得出科学结论的人 ②创立的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

  对自然

  成

  符合题意的是

  界认识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③其科学成就推动了启蒙运动兴起 ④在伽利略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是继承伽利略等前人科学成果的结晶,而且也 是他在科学方法上大胆创新的产物,很好地体现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 想解放如启蒙运动的兴起,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 D

  17.(2013·盐城一模)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 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

  ①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④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 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的60年代,16世纪的手工工场不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可排除①,故选B项。

  答案 B

  18.(2013·嘉兴测试)马克思主义是鲜活的,它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 下列革命理论或实践直接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

  ①巴黎公社 ②“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③新经济政策 ④“工 割据”

  A.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③

  用。

  农武装

  解析 巴黎公社革命从其发生过程、失败原因看,它并没有与本国实际相结 合,排除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提出的口 号,并未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排除②;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19.(2013·金华十校模拟)阅读下表(据世界银行1965年和1993年的发展报告提 的统计数字)。表中数据说明( )。

  供

  ①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 ②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

  家的经

  济都有所发展 ③欧盟的经济实力在1993年已经超过了美国 ④日 本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解。图表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概况,从表中看,1965年至1993年,高收入国家(78.95%)与低收入国家(4.28%)的经济都有发展,但是差距继续在扩大;欧盟在1993年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日本经济在发展,而且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成为世界经济强国,①②③④都正确,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20.(2013·无锡模拟)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2004年7月指出:“„„人们对 美 国是爱多一点还是恨多一点,取决于我们被视为朋友还是恶霸。20世纪40 优势比现在还要明显,‘马歇尔计划’帮助我们获得了软实 是( )。

  ①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②美国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 领域的霸主地位 ③开始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④把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年代,我们的力。”下列理解正确的界金融受援国纳入美国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美国为了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对其实施马歇尔计划,并把受援国纳 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①④正确。②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相关; 材料体现不出③。

  答案 B

  21.(2013·兴宁测试)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 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 ( )。 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②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 格局 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表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④苏联解 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对峙;苏联解体 后世界形成多个中心,欧共体成立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世界 出现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 (2013·浙江六校联盟联考)1923年,印度伟大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凭借

  《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为东方人第一次在欧洲得荣誉”。瑞 典文学

  这诗出之以高超

  院授奖给泰戈尔的理由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 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 部分。”由此可见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想业己成为西方文学的一原因是( )。

  ①淡化民族特色 ②与欧美文学相融合 ③有高超的写作技巧 ④逐步获 承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解析 根据题干评价及瑞典文学院授奖给泰戈尔的理由等信息,说明泰戈尔 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得到了世界的承认,但并未淡化 色,排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B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汇总

历史选择题是一种知识含量大、能力含量丰、测试效果客观公正、可信度高的理想的标准化考试题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汇总,仅供大家参考!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汇总一 1.(2013浙江文综模拟)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汇编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汇编

    高考历史选择题考查范围广,想做好高考历史选择题,考生需要综合能力要强,基础知识要扎实。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

  •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

    想做好高考历史选择题,这就需要要求考生能力要强,基础知识要扎实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全国卷

  •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试题总结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试题总结

    高考历史选择题是一种知识含量大、能力含量丰的标准化考试题型,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对基础知识相当的熟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全国卷高考

  •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试题专项训练
    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试题专项训练

    高考历史选择题考查的基础知识居多,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对基础知识相当的熟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全国卷高考历史选择题试题专项训练,仅

1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