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历史>

2017高考历史考试大纲题

时间: 德豪21 分享

  如何提高历史高考复习的有效性?这是每个历史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考历史考试大纲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高考历史考试大纲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

  A.周王室安全 B.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

  C.王位世袭制 D.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

  2.《易系辞》记载:“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对该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说明了先民种植农作物的成功实践 B.耒耜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工具

  C.反映了“刀耕火种”原始耕作方式 D.生产工具尚处于石器、木器时代

  3.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

  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

  立言宗旨。”该学者和填入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董仲舒:天人感应 B.朱熹:格物致知

  C.王阳明:知行合一 D.顾炎武:经世致用

  4.“扬州八怪”是一群聚集在扬州的画家共同形成的一个画派,也称“扬州画派”。清朝中期,扬州富裕的盐商喜欢用活泼的、有生命力的绘画来装饰家园,扬州画派就是中国富有的商贾支持绘画的重要见证。扬州的画家们继承了明朝城市市民绘画的传统,把书法、诗歌、绘画与篆刻融合起来,趣味表现更加自由,颜色更加鲜明,有活泼积极的入世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扬州八怪”的出现

  A.标志着绘画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B.完全摆脱了文人画的影响

  C.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后的市民文化需求 D.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弱化

  5.学者马勇认为:“甲午战后,朝野上下很快重建了维新共识,着力克服先前三十多年洋

  务新政埋头经济不问政治的偏向,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民间经济、

  政府管控之外的社会逐渐发育和成熟,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级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在

  政府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艰难成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中体西用”成为维新共识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创建

  C.社会团体彻底摆脱政府管控 D.君主立宪进入改革议程

  6.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以该学者视角判断,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的问题是

  A.革命派想借此约束限制袁世凯专权 B.通过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C.倡导“中国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实行民主宪政而非专制政治

  7.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8年的上海,有人利用美元和黄金之间的价格波动牟取利润。有学者指出其存在史实错误,理由是当时

  A.中国正面临内战全面爆发 B.上海已经沦陷为“孤岛”

  C.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下D.中国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8.上图是民国时期金蝶饭店的广告。该广告反映的社会景象说明

  A.尊孔排外之风抵制西化 B.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C.西方饮食文化成为主流D.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9.“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10.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各级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一法律规定

  ①是维护“一国两制”的重要基础 ②有助于维护香港法治和社会稳定

  ③是“九二共识”在法律上的体现 ④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饶伯森说:“这一会议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使他可以在反殖

  民主义的掩护下向一些幼稚的听众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共还可能提出一些没有

  一个亚洲国家领导人敢于反对的反殖民主义的决议。”这一会议

  A.促使了中国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 B.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C.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主张 D.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2.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

  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指中国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成功培育“南优二号”

  13.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

  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

  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

  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14.以下为1913~1926年俄国的工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
项目
1913 1920 1925 1926
总产值(按1926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 102.51 13.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数100) 100 13.8 75.5 108.1

  上表中出现1926年这种工业生产情况的因素是

  A.多种所有制并存,恢复商品交换 B.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

  C.完善计划管理,刺激工业发展 D.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15.观察下表,英国19世纪前期经济结构的变化直接推动了英国

  英国经济各部门的收入分布(单位:万英镑)

类别 农林渔牧 工矿建筑 商业运输 地产房租
1688年 1930 990 560 250
1801年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年 7950 11710 5900 2200

  A.殖民帝国的初创 B.光荣革命的发动

  C.议会制度的改革 D.工业革命的开始

  16.“危机期间,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立场远比赫鲁晓夫强硬,他曾建议苏联对美实施报复

  性核打击,他的强硬立场与苏联力求控制危机的想法不相符合。”这场“危机”

  A.推动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触发了二战后东亚大规模局部战争

  C.使古巴核大国地位得到承认 D.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化解

  17.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脱离欧盟,之前的民意调查显示,“留欧”和“脱欧”的支持

  率不相上下。2017年1月,英国最高法院就“脱欧”问题裁决,强调政府启动“脱欧”

  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据此可知

  A.欧洲一体化走向崩溃 B.英国政府受到议会制约

  C.欧洲一体化不得人心 D.英国全民一致脱离欧盟

  18.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中国政府牵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

  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3月12日,英国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

  这表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殆尽

  B.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深度发展

  C.中国经济开始国际化进程

  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19.“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

  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他的这一理论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重新觉醒 B.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20.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

  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

  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

  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5分,第23小题12分,第24小题10分,第25小题10分。

  21.(13分)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先秦法家之崛起,是欲谋变法图强、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序的一次积极努力。如果抛开其中的专制主义等不良成分,其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按规则办事的理性精神和“大公无私”的正义主张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法家的富强之路是建立在国富民穷、国强民弱的“零和博弈”之上的……法家“崇公抑私”的观念导致“公”对“私”的肆意侵吞和民众权益的极度萎缩。

  ——摘编自彭新武《法家精神:价值与缺失》

  材料二 罗马人在公元前449年开始了成文法的传统,他们颁布《十二铜表法》作为共和国早期公民的基本法律。随着罗马人的征服,立法者们创建了一套合理的法律体系,适用于罗马统治下的所有人。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立法者明确了正义的标准(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他们建立起一些原则,即被告在被定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允许法官废弃那些不公平的法律条款。罗马法有助于帝国内分散的地区一体化,罗马法律的原则直到帝国消失之后的漫长时间里,都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法家的治理主张。(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分类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5分)

  (3)据上述材料,归纳先秦法家与罗马法在“正义”标准和民众“权利”上的差异。(4分)

  22.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日益密切,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对东方落后

  地区的影响日益明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

  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的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方文明在其他地方显得极有创造力且生机勃勃,但在与中国的直接对抗中,却表现出破坏性大于建设性。……19世纪下半叶……近代工业企业发展起来,而外国人则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在条约口岸开办制造业、航运业、银行业和贸易商号。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并行不悖的状态,造就了一种混合经济,含有一种半殖民主义的气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为保护中国文明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什么?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主张?(5分)

  (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对此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

  看法。(10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23.(12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建设对进一步改革开放,21世纪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汉代直至元朝的1 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1405年开始,朱棣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 2013年9月和10月,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2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现实意义。(4分)综合所学知识,“一带一路”给咱普通百姓带来什么好处?(2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在处理“国与民”的关系上,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改革的各项原则较其细节更为重要。梭伦通过用法律手段恢复最下层各阶级的人身自由权利以及加强他们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他把国家(注:指雅典城邦)置于党派或氏族之上……他的法律经宗教仪节而赋有神圣之意:每一个公民都宣誓遵从。……对城邦内每一个阶级他都适度地给予责任,他倡导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社会公正的理想。他诉之于理性、自由、温和与人道。雅典时常不能达到梭伦的标准,但它承认这些标准是其永恒的遗产。

  ——摘编自哈蒙德《希腊史》

  材料二 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辍。……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中协调“国与民”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及其对待民众的举措。(3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处理“国与民”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2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巩固了从数学与机械角度理解自然界的新科学方法,也打开了科学方法之门。对启蒙运动的思想家而言,科学的胜利是革命性的,意味着理性战胜了迷信。以应用力学具体呈现的牛顿学说,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知识要素和精神资本。到了18世纪末的25年里,曾讲授并实践牛顿力学知识的那些自认接受启蒙的英国人,许多都投入到牟利的蒸汽引擎业、运河公司、工厂式的制造业。

  ——摘编自乔伊斯·阿普尔比等《历史的真相》

  材料二 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或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据称,这是人类迄今作出的最伟大的精神调整。牛顿体系花了50年左右获得了普及,导致一种伟大的智识自满。宇宙万物似乎都是人的理性可以领会的。牛顿跟大多数科学家一样,继续相信上帝的存在,他本人并没有把自己的科学思想应用到宗教和社会上,但科学揭示出来的物质世界成了许多思想家心中的样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希望用来改造人类社会,他们希望使社会也能履行自然规律的法则。

  ——摘编自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牛顿学说中的科学著作和科学体系分别是什么?它们所体现的新科学方法主要指的是什么?牛顿本人是如何处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6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

  2017高考历史考试大纲题答案

  1—5 BBCCD 6—10 ACDCA 11­­---15 BABAC 16—20 DBBCA

  21.(13分)(1)主张:提倡变革(或主张变法);依法治理(或按法律规则办事、以法治替代礼治); 强化专制(或专制主义);崇国抑民(或富国抑民、强国弱民)。(4分)

  (2)分类:习惯法与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2分)

  价值:协调各方利益;保护正当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维系帝国统治;影响后世治理。(任意三点得3分)

  (3)正义:先秦法家主张“大公无私”或“崇公抑私”;

  罗马法则主张“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2分)

  权利:先秦法家侵吞民众权益;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民众权利。(2分)

  22.(15分)(1)行动:引进西方技术,开展洋务运动。(3分)主张:中体西用。(2分)

  (2)分数等级与评分准则

  观点: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破坏性大于建设性。(1分)

等级 观点方面 论据方面 论证方面
8---9分 正确。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破坏性大于建设性。(1分) 列强的侵略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社会,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犯中国主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6分)同时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分)
 
 
 
 
 
 
 
论证逻辑严
密,结构严
谨,行文流
畅(1分)
  错误。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建设性大于破坏性。(1分) 列强的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开启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启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西方的启蒙思想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得到传播。(6分)同时列强的侵略也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分)
  错误。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两方面均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1分) 参见上述两种观点的论证要点(8分)
6~7分 观点明确;从上述三个方面的任何一方面提出论据,论据对应观点,包含政治、经济或思想方面且体现辩证的方法;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5分 观点较明确;能从上述三个方面的任何一方面提出部分论据,论据对应观点,且表述较为准确;论证表述清楚
0~2分 观点不明确或观点与论据不一致;不能合理提出论据进行论证;表述不清

  23.(12分)(1)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代经济的发展; (2)

  影响:有利于中原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

  体格局的形成;(2分)

  明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贸中心之一;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1分)

  古代丝绸之路维系了中外交流。(1分)

  (2)对中国: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2分,任意两点)

  对世界:有助于推进亚洲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与合作,可引领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2分)

  好处:言之成理,均可得分。(2分,回答到至少两点)

  24.(10分)(1)原则:保护公民权利和地位;维护城邦利益;实行法治;

  责任适度,倡导公正;注重人道主义。(任意四点得4分)

  (2)目的:控制民众,强化集权,实现富国强兵。(1分)

  举措: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实行小家庭制;奖励耕战。(任意三点得3分)

  (3)取向:梭伦改革中城邦重视保护公民权利和地位,视城邦与公民为一体;

  商鞅变法中国家控制民众,民众只是政府实现富国强兵的工具。(2分)

  25.(10分)

  (1)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分)

  体系:牛顿经典力学体系。(1分)

  方法:从数学与机械角度理解自然界。(2分)

  关系:关注科学,信仰上帝(没有将科学与宗教对立起来)(2分)

  (2)影响:推动近代科学革命;推动欧洲启蒙运动;

  推动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精神调整和智识自信;

  推动人们用科学思想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任意四点得4分)

 


猜你感兴趣:

1.2017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2017高考考试大纲文综

3.2017高考历史复习提纲

4.2017高考历史新课标考纲知识

5.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2017高考历史考试大纲题

如何提高历史高考复习的有效性?这是每个历史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考历史考试大纲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高考历史考试大纲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高考调研历史试卷文综
    2017高考调研历史试卷文综

    在备考历史复习中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对重要历史概念的分析,同时要高度关注学生高考解题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

  • 2017高考历史题型文科
    2017高考历史题型文科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大都以材料情境呈现,考查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出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特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下面是学习啦小

  • 2017高考文综历史押题
    2017高考文综历史押题

    高中历史在高考文综卷中占100分,怎么样才能够很好的完成这张卷,是每个考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考文综历史押题

  • 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试卷命题思路及命题技巧表现为:稳重不失灵动、平实但不平庸,继承中带有创新,重视主干知识、重视思维能力,符合教情学情。在立足历史学科、关

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