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 ,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② ,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幕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采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③ ,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17.用简练的语言点评下面一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不超过30字。(5分)

  2014年1月8日.清洁工熊大姐在8楼擦玻璃时,系在腰间的钱袋子口不慎松开,袋内的6000元被大风吹散飘落。等她与工友们赶到楼下时,只找回了300元,其余已被路人捡走。打工的她抹着泪说:“我与孩子已经整整一年没见面了,就指望这点钱回家过年呢!”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部分捡钱的人主动将钱还回。一些爱心人士与爱心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截至10日傍晚5点,熊大姐收到爱心款11万多元。这让熊大姐既感动又忐忑:“不是我的钱。我拿着心里很不踏实。”她决定将多余的钱捐给家乡的小学。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26年3月8日,粱启超先生因病住进协和医院。经检查,医生发现其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肿瘤,遂手术割除。术后发现,病变反倒在左肾。一时间,舆论哗然。而当时西医刚刚进入中国.对西医的质疑之声更是甚嚣尘上。病榻上的梁先生得知此事,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声明,写道:“右肾是否一定要剖,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据当时的诊查结果,罪在右肾,断无可疑。”“我盼望社会上,不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之障碍。”而事实上,这次误诊确实给他的身体带来巨大伤害,由于病情恶化,粱先生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参考答案

  B(以偏概全,原文中说“主要是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

  2 B(理解错误,“厚重深沉”的单调是散音:左手不按弦,以右手弹弦所发出的空弦音)

  3 A(范围缩小,原文是“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具有了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4 A(易:轻视。)

  5 C(④是说行军过程,而非谋略;⑥是李祐的行为而非李愬的。)

  6 B(“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所说的是投降的士兵,不是部下。)

  7.(1)(李愬)就给李祐戴上刑具把他送到朝廷,上奏章说如果杀死李祐,就没有和他一起共同消灭蔡州敌人的人了。(械、表、必、无与,各1分,句意1分。)

  (2)李愬更改了旧令,对于所有谍报人员都加以安抚,所以那些谍报人员反而将敌方的情况报告给李愬,李愬更加了解了叛军的虚实。(刊、一切、效、悉,各1分,句意1分。)

  8.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1分)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2分)

  ②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1分)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2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9.① “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2分)②“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2分)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1分)

  (共5分,意思对即可)

  10.(1)虽九死其犹未悔 (2)潮平两岸阔

  (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散入珠帘湿罗幕 (5)吾尝跂而望矣

  11.

  (1)选C给3分,选E给2分,选A给1分。

  ( A项从细节描写角度设置,“干一番大事业来报恩的决心”的分析值得商榷,此时,“他”还没有本钱,是不是改行可能尚未决定。图谋报答的心思肯定是有的,但是否决心干一番事业则难以看出。所以给1分。B项错在“因为自己工作太忙而无法前往报恩的悔恨之情”:一、他并非无法前往;二、“悔恨”程度有点重。这时,他的心态还不到悔恨的程度。句子本身也无法表现这一意思。D项错在“呆了三天”“半个多月”,这两个时间的交代只是说“他”寻找恩人很努力,并不能说明偿还得晚。)

  (2)“他”的角度:假如那时候能来看看恩人并帮助他一点点钱,说不定,他的病早已经好了。“假如”说明来得晚,“看看并帮助”照应了偿还。(2分)

  邻居的角度:如果还留在村子里靠那几亩薄地,他的儿子只能辍学。这话说明“恩人”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2分)

  妻子的角度:如果一年前能有十万块钱,也许……。妻子话说明偿还及时,丈夫还会有希望治愈,暗示偿还来得不及时。(2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知恩图报,真诚善良。他被救之后决心报恩,遵守诺言,十年以后终于做到了。

  ②有经营能力,勇于打拼。他是个生意人,有经商头脑。凭着恩人给他的本钱,经过数年打拼,资产达到几千万元。

  ③事业心强,志向远大。总想把生意做大做强,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④对报恩一事有等靠心理。总想“带着一大笔钱去看望恩人”,忽视了两年内会回来的承诺,一拖再拖,使得偿还来迟。

  (每点2分,写出三条即可。)(共6分,意思对即可)

  (4)①情节结构上,照应开头。以“医生说治不好了”暗示“偿还”来得迟,以一个被救一个没有被救,形成对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更严谨。

  ②人物塑造上,表现了“恩人”的性格。“笑”的细节和语言表明他人性善良心胸开阔,他没有因为“偿还”到得晚而生气,也没有因为不能治愈而唉声叹气。

  ③主题思想上,赞美恩人宽厚仁慈的品格,也赞许了“他”知恩图报的行为。

  ④最后扣题,照应题目“迟来的偿还”,突出小说主题的同时,启示我们报恩要及时。

  (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12.

  (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

  (A项,“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未必是钱三强的观点。也许有这种可能,但原文没有明确交待。B项强加因果,范围扩大。“以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与罗斯贝无必然因果联系。D项,表述不当。 “配角甚至更光彩”中的“光彩”意思是“光荣”,而不是贡献大。“更”字表现的是叶老对别人所做出的贡献的肯定和赞美。)

  (2)①带领弟子画出了中国第一张五百毫巴地面图。

  ②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

  ③第一次开辟了在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新领域。

  ④为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奠定了研究基础。

  ⑤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

  ⑥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每点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淡泊、谦虚: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老人淡然地说,这个奖只是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

  ②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科学研究以事实服人,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他认为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③爱国。放弃自己喜欢的物理专业,他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他学成后交,放弃优厚待遇,选择报效祖国。

  ④平等待人。和年轻人相处,不会因为资历浅而不重视,也不会因为声望高而轻信。

  (答对一点2分,答够3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如果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4) 观点一:叶笃正有很高成就,源于他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

  ①叶笃正年近古稀,仍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成为这个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体现了他超前的国际视野。

  ②身为一个气象学家,却招一个经济学研究生,“互相学习”,体现了他多学科融合的超前的学术视野。

  ③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中,体现了他超前而宽阔的知识视野。

  (每点2分,共6分。)

  敢于打破常规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创新精神,有这种精神,我们在自己的事业上才能像叶笃正一样有所成就。(2分。)

  (共8分。意思对即可。)

  观点二:叶笃正有很高成就,源于他丰厚的学识素养。

  ①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领导其他人在零的起点上发展起中国的气象事业。

  ②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吸引美国的学者寻求支持,因而他才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③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

  (每点2分,共6分。)

  我们都应当像叶笃正一样,严谨治学,刻苦钻石,积累起丰厚的学识素养,有各自的事业上取得成功。(2分)

  (共8分。意思对即可。)

  13 A(B“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C“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D八面玲珑: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贬义词。)

  14 C(A成分残缺,改变少宾语,结尾应加上“……的管理体制”;B语序不当,应为“识别并查证”;D成分残缺,“省政府”少谓语。)

  15 B

  16 ①“蒸”这种烹调方式更值得推崇

  ②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③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示例:

  (一)路人捡走别人的钱不还,贪财忘义,丧失公德。

  (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扶危助困,奉献爱心。

  (三)捡钱的路人能主动还钱,拾金不昧,坚守良心。

  (四)多余的钱捐给家乡小学,知恩图报,回馈社会。

  (观点2分,语言通顺简洁3分。意思对即可。)

  18参考立意:

  (1)顾全大局,不计得失;

  (2)宽容,大度;

  (3)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

  (4)做事态度要严谨 ;

  (5)要支持新生事物;

  参考译文

  李愬,字元直,有谋略,擅长骑马射箭。宪宗讨伐吴元济,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失败以后,用袁滋代替他做了统帅,又没有取胜。李愬主动请求一试,宰相李逢吉也认为李愬可以任用,于是任命他担任隋、唐、邓节度使。李愬因为军队刚刚受挫,士气没有全恢复,于是不安排巡逻的队伍。有人提出异议,李愬说:“叛贼刚安于袁公的宽疏,我不想让他们受到惊动而来防备我。”士兵受伤生病,他亲自照料护理。蔡州的人因为曾经打败了高霞寓等人,而且李愬的名声不是他们平素畏惧的,很轻视李愬,不加防备。李愬性情沉稳而凶猛,他以诚心对待士卒,所以能够使地位卑微、力量弱小的士兵振作起精神而使用他们。蔡州的叛军士兵来投降,李愬常任其自便,有的降兵,其父母或孩子死去而无力埋葬的,就发给粮食、布帛,打发他们回家。

  当初,吴秀琳投降,向李愬建议说:“如果要打败蔡州的叛军,没有李祐就没有与你一起成功的人。”李祐,是叛军中骁勇的将领。李愬探听到李祐在郊野守护庄稼,就派遣史用诚率领三百名精壮的骑兵埋伏在旁边,让羸弱的士卒装作要放火烧庄稼和收庄稼的样子,让李祐看到,李祐果然轻率地出击,史用诚将他擒获而回。诸位将领平时为李祐所苦,请求杀死他,李愬不听。恰逢天降大雨,从五月到七月不停,军中将士认为这是上天对不杀死李祐的惩罚,将官们议论纷纷无法制止。李愬尽了力也不能独自保全李祐,就给李祐戴上刑具把他送到朝廷,上奏章说如果杀死李祐,就没有与他一起共同消灭蔡州敌人的人了。皇帝下诏书释放了李祐,把他送还给李愬。李愬让李祐佩带刀剑出入帐下,担任六院兵马使。李祐手捧诏书感激得哭泣,诸位将领才不敢再有议论,因此才确定了袭击蔡州的策略。过去规定,胆敢释放间谍的人灭族。李愬更改了旧令,对于间谍全部加以安抚,所以那些间谍反而将敌方的情况报告给李愬,李愬更加了解了叛军的虚实。

  当时,李光颜出战多次获胜,吴元济把精锐部队全都派出,驻扎在洄曲来抗击光颜。李愬知道这个机会可以利用,就派遣从事郑澥去见裴度,报告军队出发的日期。军队在夜里出发,李祐率领三千突将为前锋,李愬率领三千人马为中军,田进诚率下军殿后。刚出发时,有官吏询问前进的方向,李愬说:“到蔡州捉拿吴元济!”行进了七十里,半夜时分到达悬瓠城,雪下得很大,城边都是养鹅的池塘,李愬命令赶打那些鹅,用来掩盖军队行进的声音。叛军依仗吴房、朗山的守护,安然无人发觉官军。李祐等在城墙上挖洞率先登城,士卒跟随着他们,杀死了守城门的士兵,打开城门,留下人拿着木柝像平常一样击柝报时。黎明,雪停了,李愬进驻吴元济的外宅。蔡州的官吏惊慌地说:“蔡州城失陷了!”吴元济还不相信,田进诚的军队迫近了蔡州。田进诚火烧了南城门,吴元济认罪投降,从城上顺梯而下,被关入囚车送往京城。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2.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4.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5.高考语文试卷pdf

6.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2)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_历年语文高考真题答案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_历年语文高考真题答案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所以,继续好好努力吧。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

  • 历年语文高考题_历年语文高考题及答案
    历年语文高考题_历年语文高考题及答案

    在坚持不下去时再坚持一下,就是胜利。祝高考大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年语文高考题,仅供大家参考! 历年语文高考题第一部分 一、(15分,

  • 历年语文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历年语文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坚持就有结果,辛苦必有收获。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年语文高考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历年语文高考试题第一部分 一、(15分,每小题

  • 历年语文高考试卷参考答案
    历年语文高考试卷参考答案

    学练并举,成竹在胸,敢问逐鹿群雄今何在?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年语文高考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历年语文高考试卷阅读题 甲 必

2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