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答案(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18.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4分)

  ①塔山石榴历史悠久,在晋代潘岳所著《安石榴赋》中就有“榴者,天下之奇树,塔山之名果”的记载。②塔山石榴之所以闻名的原因是“色泽艳丽、果大皮薄、味甜汁多”。③塔山石榴目前已形成以塔山为中心,绵延50余公里,总面积超过6万余亩的石榴种植基地生态群落。④为把“塔山石榴”这块金字招牌利用好、打造好,淮北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石榴文化旅游节。⑤文化节带动了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形成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多赢。⑥塔山石榴先后获得“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全国优质石榴”等称号,成为淮北市的一张精美“名片”。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

  ①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物类如玉米、小米、红米、黑米、高粱等,杂豆类如黄豆、绿豆、红豆、青豆、黑豆等,块茎类如红薯、山药、马铃薯等。经常适量地吃些粗粮,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

  ②粗粮在胃肠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会把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药物紧紧“包裹”住,导致其在胃肠道不能充分释放,进而影响其发挥药效。因此, 。

  (1)请根据第①段内容,给“粗粮”下个定义,不超过20字。(3分)

  粗粮是 。

  (2)请给②段加个合适的结尾,使其语意连贯,不超过10字。(2分)

  因此, 。

  20.仿照下面的事例,自选话题,另写两组句子。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6分)

  雪,飘舞,旋转,坠落,聚积,不断强化自我,扩展自我,只要有适宜的低温,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凝结出原驰蜡象的壮景。

  五、(60分)

  2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儿子请乡下来的父亲陪自己一起宴请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席间一对生意伙伴相谈甚欢。回家后父亲告诉儿子:“你的这个朋友,不可深交。生活困窘的人吃相不雅可理解,可他不困窘,却总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专挑喜欢吃的。”儿子不以为然:“人的习惯不同,不可苛求,吃相不雅,未必就不可深交。”父亲说:“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有大的利益诱惑,他会怎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参考答案

  1.C,原文第一段“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律职业伦理素养”“一定的”不是“强”和“高”。A,第一段中有“所谓法律人,主要是指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受过法律专业训练、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B第一段中有“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人具有特殊作用。”“特殊”意为不同一般。D,最后一段,强调“法律人不能受大众思维的影响”。

  2.D,通过对原文最后一段阅读,得出“思考结果要有确定性”,即文中所说对于案件的思考要“一刀切”,结果不能“和稀泥”,而非“正确性”。

  3.B,这句话体现了程序的刚性,符合原文相关表述。A“总是”和原文“往往”比较,过于绝对。C,强加因果,法律人说法律术语和内在用法律术语推理和思考,这是表里关系,非因果逻辑。D,法律人拒绝“法本原情”说法错误。

  4.D复:免除(赋税徭役)。

  5.C介词,和、跟。A项,副词,就/副词,竟然。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D项,代词,……的人/助词,用在判断句、叙述句的主语后,表示语气的停顿。

  6.C“皇帝听从了罗通的意见”与原文不符,皇帝对罗通和于谦两方面调解,并未全听。

  7.(1)敌人将要逃跑时割让清化的文书却到了,罗通说:“我们这些人杀敌太多,出城投降必定没有活命的道理,与其受绑,不如竭尽忠诚为国战死。”(“檄”“全”“与”“曷若”各1分,通顺1分)

  (2)边境各地上报的军情,大都是由于守边将领畏惧征发调动,作假来迷惑朝廷的,遇到几十个敌人就称自己杀退了数千人。(“率”“以”“惑”“辄”各1分,通顺1分)

  8.秋天晴空飘下的梧桐叶,(1分)明月高悬的夜晚耳畔传来的千家砧杵声,(1分)万里关山的距离(1分)寒夜一盏孤灯,孤雁哀鸣(1分)都增强了诗人要归乡的念头。

  9.烘托渲染,三更时分,诗人梦中醒来,眼前一盏油灯,发出微弱的光芒,耳畔听到数声离群孤雁的悲鸣,渲染出清冷寂静的氛围,表达诗人离乡在外内心的孤单、凄苦。动静结合,眼前寒灯,耳畔孤雁数声悲鸣,一静一动,两相映照,表达诗人孤苦的心境。(其他答情景交融、铺排、虚实相生,言之成理即可按点给分,答对两种即可满分。)

  10.甲:①致万乘之势②序八州而朝同列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④身死人手⑤为天下笑者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乙:①山岛竦峙②暧暧远人村③茕茕孑立④大块假我以文章⑤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⑥梧桐更兼细雨

  11.特征:马拉德夫人在暴风雨般的悲伤减弱后看到了早春雨后明媚的春光,感受到了万物勃发的生机,以及俗世中人们的忙碌及愉悦。(2分)

  作用:这一“乐”景表明主人公已走出极度的悲伤并暗示之后其思想的觉醒。这为下文其理智的思考作铺垫,行文陡生波澜,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2分)。

  12.⑤~⑦段通过对马拉德夫人的心理描写揭示了她觉醒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马拉德夫人心灵深处对专制意志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强烈向往。(2分)丈夫活着时,屈从丈夫的意志;丈夫死后,虽然也为此悲伤,但经过理智的思考,痛苦的挣扎,马拉德夫人战胜了内心的软弱,摆脱了丈夫强加于她的专制阴影,开始享受了心灵自由的快乐。(4分)

  13.悬念。小说开头提到主人公患有心脏病,大家对告诉她丈夫的“死讯”表现得小心翼翼。后来,马拉德太太又执意避开众人,反锁在自己的房间里。一步步悬念的设置,推动读者逐渐接近真相,使情节趋于高潮。

  突转。小说结尾处,丈夫的回归使情势急转直下,眼看着自己美梦化为泡影,妻子因意外打击突发心脏病死亡,人物命运发生急转,悲剧性得到充分体现。

  对比。外人担心马拉德夫人会因为丈夫去世的噩耗而崩溃,而马拉德夫人却因为丈夫的去世而得到解脱。通过对比表现出人物痛苦的挣扎突出人物对自由的渴望。小说的结尾人们都以为马拉德夫人是因为过于高兴而死,其实她是因为极度的惊恐和绝望而死。二者之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发人深省。

  ④误会。理查德把马拉德的“死讯”通知了马拉德夫人露易丝,露易丝误以为丈夫真的死了,才产生对自由强烈的渴望和对未来生活无限的憧憬;但马拉德并没有死,误会解开了,但却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其过程与结果令人深省。

  (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其他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4.马拉德夫人在丈夫死后,经过理性的思考,正沉浸在自由欢乐、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幸福中,却因为丈夫的突然出现而猝死,这样的结局让人出乎意料。但仔细分析,马拉德夫人的死又是在情理之中的。一方面小说在开头就交代马拉德夫人就患有心脏病。这就为后来她因受到意外的极度刺激而死亡作了铺垫;另一方面,马拉德夫人因为长期受到丈夫压制,身心都不自由,经过痛苦的心灵挣扎,她刚刚挣脱丈夫的专制阴影,但丈夫的“死而复生”又让她回到残酷现实,从而导致她彻底崩溃。这样的结局也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

  15.C.A.抱歉 B.察言观色 D.异曲同工

  16.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A.褒贬失当,“弹冠相庆”比喻即将做官,弹着帽子相庆。B.望文生义,“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D.搭配不当,“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17,B(④②衔接密切,④承题干首句②启下;③⑤⑥①是对“至理”的阐释。其中③⑤是一假设,一实际,正反论证关系;⑥①是一问一答,设问关系。⑤句中提到“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⑥句紧承设问;①句和题干最后一句联系密切。所以选B。)

  18.

序号

“之所以……的原因” 杂糅,删去“之所以”

不合逻辑,去掉“余”改为“总面积超过6万亩”或删去“超过”

语序不当,调整为“打造好、利用好”

成份残缺,“财政增税的多赢”后加“格局”或“局面”。

  19.(1)有别于精米白面的谷物、杂豆、块茎类粮食。(2)服抗生素时忌食粗粮。

  20.参考答案:火,闪烁,跳跃,摇曳,游移,不断模拟自我,再现自我,只要有足够的氧气,在任何时空中都能爆裂出辐射状的光芒。

  竹,笔直,挺拔,高尚,坚韧,不断磨砺自我,锻炼自我,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在任何时候都能爆发出冲天而上的气势。(从内容、修辞、句式上分别酌情赋分)

  21. 1、分析:材料的核心事件是一次宴请中,父亲认定儿子的朋友是一个极为自利的人,并告诫儿子不能与之深交。其推理的逻辑是:小细节见其自利本性,其在大的利益诱惑中,必然私利至上。而儿子有自己的看法。

  2、审题立意(1)核心事件揭示的是“识人”之智,并揭示了如何“识人”之法。立论:要有识人之智;从小细节中见真人品。(2)“朋友”品性之劣,从小细节中显露无遗,遇到大利,更会不堪。立论:小处修身,以成大德;治病救人,应防微杜渐;祛除大病,也要从小处入手。(3)从儿子的角度,小细节(生活习惯)未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立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人从大处,用人用专长。不因细节而否定全人。

  21.参考译文:

  罗通,字学古,吉水人。永乐十年进士。授予御史一职,巡视四川。都指挥使郭赟和清军御史汪琳中勾结在一起作奸谋利,罗通上奏弹劾,朝廷逮捕了郭赟并治他的罪。(永乐十九年)三殿发生火灾,罗通和监察御史何忠等人极力陈述时政的不足。触犯皇帝旨意,贬谪为交阯(今越南北部)清化州知州。

  宣德元年,黎利谋反,征夷将军王通和黎利作战失败,王通擅传朝廷命令把清化及其以南割让给黎利。叛敌正在围攻清化,罗通和指挥使打(dǐng,姓)忠坚守城池,趁机击败敌军,杀伤敌人众多。敌人将要逃遁割让清化的文书却到了,罗通说:“我们这些人杀敌太多,出城投降必定没有活命的道理,与其受绑,不如竭尽忠诚为国战死。”罗通就和打忠更加坚决地防守清化城。敌人长时间攻不下清化,就下令让降将蔡福游说罗通投降,罗通登上城墙大骂蔡福。黎利知道清化城不能被攻占了,后退离开。等到罗通回到京城,宣宗皇帝大大地奖赏了罗通。

  景帝监理国家,因为于谦、陈循推荐,罗通被起用为兵部员外郎,把守居庸关。不久,晋升为郎中。景帝登上皇位,晋升罗通为右副都御史。也先进犯京城,所率部属攻打居庸关十分急迫。天气严寒,罗通打水浇灌城墙,水冻成冰,十分坚实,敌军不能逼近。七天后敌军退走,罗通追击破敌。

  景泰元年罗通被召见回京。当时杨洪掌管京城军务,皇上命令罗通参知军务并且兼管都察院的事。罗通对皇帝进言说:“边境各地上报的军情,大都是由于守边将领畏惧征发调动,作假来迷惑朝廷的,遇到几十个敌人就称自己杀退了数千。以前,德胜等城门外不知斩敌多少,但是获官的人多达六万六千多人。皇上身边尚且这样,更何况是塞外呢。况且韩信从士兵中被起用,穰苴在贫贱中被选拔,应该从将士中广泛选拔像韩信、穰苴这样的人,让他们参与商讨军事。像现在腰佩美玉帽插貂尾的达官显贵都是苟全性命保有爵禄的人,嫉恨猜忌贤才,能说却不能做事,不足以和他们在一起商议事情。罗通的意思大概是攻讦于谦和石亨等人。于谦上疏辩解,说:“罗通一概责备边报不真实,果真有警情,不上奏一定会误大事。德胜门外官军升级的,只有武清侯石亨按功劳记录在册奋勇当先的一万九千八百多人,和阵亡的三千多人而已,哪里有六万多人?罗通认为泛滥,应该将我和石亨等人提升的爵位剥夺。军中有像韩信、穰苴这样的人,希望立刻推荐任命,并罢免我的军中职务,使我专心治理六部衙门的事。”于谦的疏议被皇帝放在朝堂上评议。朝中大臣都说于谦、石亨、杨洪实在是能够胜任其职;又说罗通志在灭敌,没有其他的想法。景帝两相宽解。不久,下令让于谦记录军功,不得向以前那样冒领泛滥,这大概是因为罗通的话而发表的看法吧。给事中覃浩等人上奏说罗通本来凭借熟悉军务被任用,不应该兼理都察院的事,于是就解除了罗通的兼职。

  边塞上的军民多被敌人侵略。罗通张贴榜文告知边境能够自己回来的,军人免除戍守边疆三年,百姓终身免除徭役。又上奏请求用高官厚禄悬赏招募能够擒杀也先、伯颜帖木儿、喜宁的人。之后,又说:“古代的将帅务必搜求选拔众多人才,比如知道山川形式的人可以使他引导军队,能够腾高越险的人可以让他侦查敌人,能够用风声鸟鸣占卜的人可以让他预测变乱。现在军中没有见到这样的人,希望下令廷臣各自举荐知道的人才,命令总兵官杨洪、副将孙镗和我一同考查检验。”景宗下诏都同意执行。

  景帝天顺三年罗通辞官退休。成化六年死。皇帝下诏按惯例祭祀下葬。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2.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4.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5.高考语文试卷pdf

6.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答案(2)

18.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4分) ①塔山石榴历史悠久,在晋代潘岳所著《安石榴赋》中就有榴者,天下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解析汇总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解析汇总

    健康身体是基础,良好学风是条件,勤奋刻苦是前提,学习方法是关键,心理素质是保证。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年语文高考真题,

  •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信,是无尽智慧的凝聚。平淡,是成功路上的驿站。高考时保持常态,以平常心对待即可,无需太过紧张。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

  •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分析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分析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好好学习,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年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阅读题

  •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保持平常心,营造好环境,扬起常笑脸,轻松迎高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年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历年语文高考真题阅读题 甲必考

2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