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语文高考试卷具体内容及答案(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云在青天水在瓶

  宗璞

  父亲(冯友兰)最后的日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他逃脱了政治旋涡的泥沼,他可以相当自由地思想了。1980年,他开始从头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大书。当时他已是85岁高龄。除短暂的社会活动,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头脑便是一个图书馆,他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也看不清,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那是他一辈子思索的结果。哲学是他一生的依据。

  像父亲那样出生在19世纪末的一代人,分布在各个学科,创造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文化。不管在哪一学科,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祖国,要使自己的国家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父亲的哲学也不是空谈哲理,也不是书斋里的机锋,他要"阐旧邦以辅新命”,就是要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作为建设新国家的营养,永远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运,这就是他的“所以迹”。经过多少折腾、磨难,初衷不改,他的最后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一页,仍写着张载的那几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借开太平。”他仍然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父亲最后10年的生命,化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书。学者们认为这部书对论点、材料的触会贯通超过了三十年代的两卷本,又对玄学,佛学、道学,对曹国藩和太平天国的看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有的朋友来看望,感到老人很累,父亲微叹道:“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

  是的,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当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他也在细细咀嚼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这里面自有一种乐趣。父亲著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做卡片,曾有外国朋友问,“在昆明时,各种设备差,图书难得,你到哪里找资料?”父亲回答:“我写书,不需要很多资料,一切都在我的头脑中。”

  更重要的是他的专注,他的执著,他的不可更改的深情。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不能行走,不能站立,起居需人帮助,甚至咀嚼困难。不能行走也罢,不能进食也罢,都阻档不了他的哲学思考。一次,因心脏病发作,我们用急救车送他去医院,他躺在病床上,断断续续地说:“现在有病要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有病就不必治了。”

  父亲久病后,总让人想到风烛残年这几个字,烛火在风中摇曳,可以随时熄灭,但父亲的精神之火却是不会熄灭的。他是那样顽强,坚韧,那样丰富,他不烧干自己决不甘心。.

  父亲那一代人责任感太强了。他们无暇逍遥。其实父亲心底是赞成孔子“吾与点也”那一句话的。曾点说,他的愿望是“浴乎沂,风乎舞考,泳而归”。父亲是欣赏这种境界的、。

  四十年代,常有人请父亲写字,父亲最喜写唐李翱的两首诗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还有一首是“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这两首诗,父亲写过几十幅。父亲的执著顽强,那春蚕到死、蜡炬成灰、薪尽火传的粉神,后面有着极飘逸、极空明的另一面。一方面是孺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禅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有这样的互补,中国知识分子才能在极严酷的环境中活下去。

  很多年以前,父亲为我写了一幅字,写的是龚定庵的诗:“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荤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蓄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后来父亲又为我和外子作过一首诗:“七字堪为座右铭,莫抛心力贸才名。乐章奏到休止符,此时无声胜有声。”父亲深知任何事都要用心血做成,谆谆教海,不要为一点轻易取得的浮名得意,在寂静中也许会有更好的音乐。想到这些常觉得是父亲坐在那里,以手向上一指向下一指,在沉默中,让人想到“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诗句。可是那涵义,那境界,有谁领会。

  (选自《冯友兰: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删节)

  〔注〕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中国著名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19.从全文看,作者主要从哪三方面来叙写“父亲”冯友兰?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说明。(6分)

  20.这篇回忆录多处引用了“父亲”的话和古诗句,请从文中各举一例,说说它们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21.仔细体会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的意思。说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在文中指怎样的一种人生境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22.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说“中国的圣人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所谓“人世”指积极投身社会,所谓“出世”指超脱人世。而人们在评价冯友兰时,说他就是中国当代的“圣人”。请结合文本的内容和时代实际,探究对冯友兰“既入世而又出世” 的人生态度的认识。(8分)

  六(9分)、

  23.下面的文字是关于“人生体裁”的,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语段的横线处填人恰当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语意贯通。(4分)、

  由于性格的不同,每个人都像文章一样,各有各的体裁。有的人生是诗,或牵放,或婉约。 ,;,。当然,也有的人生无论属于何种体裁都是坏文章,即使写一篇应用文,也是一份欺作合同。

  24.下面是一幅题为“文物”的漫画,读后回答问题。(5分)

  (1)用简洁的文字描绘画面内容。(2分)

  (2)结合画面内容,赏析标题“文物”的妙处。(3分)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对夫妻来到一个山谷的时候下起了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上面滑落,这样友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却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如那些拓树,因为没有这个本领,树枝很快就被压断了。

  帐篷中的妻子也发现了这一景观。一会儿,两人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

  请根据你对材料含意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高考试卷参考答案

  1. C(A项,“媲"it pi,其余都读bi; B项,“盆”读,令,,其余都读hu6n: C项,全都读yu; D yi,“炽”读chi, 其余都读zhi

  2. A(A项,甘之如怡: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憾承受艰难、痛苦。句中用于形容“简单生活”,不恰当)

  3. D(A项,“不采取行动”赞余;B项产查找”后面缺宾语,应在“发展观”后加上“的问题”一类的词:C项,“造成”,…的原因所在”句式杂糅,“昔日光彩”应该是“被湮没,’)

  4. B(语段按.总—分”顺序叙述,注意代词及关联词的作用)

  5. A(A项,原文中是“为当时的乱世找到一条解救之道”,而非“和谐之道”。.B,C,D三项分别是对第②段、第③~⑥段、第⑦段的正确概括)

  6: B(B项中“承认道德规范的有效性”,无中生有。其他几项都是对“无为而治”原则的正确理解与概括)

  7. A(A项依据在原文②③段;B项“《道德经》中虽然有玄盛话语”是一种误解;C项‘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老子理想社会的内诵”错,原因是“他们仅从字面上解释老子,没有了解老子这样说的真意”;D项“虽贫穷但思想单纯的社会”是对“小国寡民”的误解。

  8. C(C项,根翻上下文,“具”应该是“完全”之意。A项.“缮”,现代汉语中有“修络”一词,可推知其意义:

  9.C

  10B

  11.B

  12.(1)①带领疲弱的即将溃败的士兵,抵抗士气极盛每天都在进攻的元军,激励振奋士气来守城。(评分点:“羸惫”、“就”、“日"、“以”、句意)

  ②有个仆人叫杨立的,守着陈绍的遗休不愿离开,元军看见了,认为他的行为够义气,将他捆绑而归。(评分点:“有……者” 、“去”、“义之”、“以”、句意)

  (2)史官曰/伯颇垂相之取江南/行军功薄大小具在官府/可以计日而考之也/国朝《纪世大典》尝次第而书之/若招之死事/可以参考其岁月矣

  参考译文,

  陈绍,字充伯,毗陡人。成淳元年登上进士第,当时已经四十六岁了,调任丹阳县封一职。陈绍把建功立业作为自己岭志向,吝欢到边那橄官,推荐他的人很多。(后)改任的山县知县。

  甲戌年向,元兵渡过大江,江东汉西的守军都投降了。元军连夜窗寿风贡从沙武份渡到了马洲,准奋攻打幸州。第二年,宋翻令令原攀知政事菊人姚希德的儿子姚仓居守常州,起复官职为知州;陈绍因为份得军事而恢之官职予以任用,增加一项差遗,以常州通列的身份来擂位姚套。姚音、陈绍知道常州没有脸共的地形可以扮守认王离临安又近,不能防守,但又不敢用不正当的手段来生存,两人一同治运那事.嗬核度.的冲将清贬的士兵,抵杭士气极盛每天都在进攻的元军,激励振奋士气来守城,修补城琦,筹备旅草,整治军队。陈绍还把自己的对产扮进给官府,作补给之用,不筑因为个人喇盔而使国家受报。帝身经历战斗四十多天,可该尽心尽力了。千元兵到了常州城下,占据城堆摆开阵势,(仍)坚持到最后不投降.城印将杖攻破,姚舍死了,陈绍还在调兵与元军展开巷战。随从把马牵进度陇说:“城东北门有使。:可以从常熟抢特马突田赶往临安.”陈绍说:“我据守孤城,尽力了无援助而死,也是我的职贵所在;离开城池一步,将死无葬身之地!”(他)派儿子逃出国城求生路,说:“保存我宗派的血脉,不要回来!”赶他走,(儿于)边哭边离开。元兵来了,陈招于是守城而死。陈绍死的时候,有个仆人呻勿立的,守着陈绍的遗体不愿离开,元军看见了,认为他的行为够义气,将他翩娜而归。有一天要将他送悠粼人,杨立说:“我从您那儿得到活命,希望终生堆着您。知果将我送与他人,、不如死了算了。”让他眼从封了燕地,才不至于死。杨立往来手找常州人,找到一个呀借琦的和尚,把陈绍死时的事情全部告诉他的子孙才罢休.元军姜兵后,垂相手下的军士陈管,是陈绍的孙子,说:“常州城破之日,元兵到天庆观时,观主不肯技降,说:‘我为我的主子而死,不知道有其他主子。’元军于走把观里的人全部杀光了。”陈绍的气节就是这样激励人心的一。

  陡阳牟故之说:“门户已经丧失,而要守住堂奥,形势已经很窘迫,而姚管、陈招的死,意义大棍无愧于张巡、许远。”陈绍的朋友邵焕说过:“宋代的灭亡,镇守一方,穿着艳甲、裁着头盔为国难而死的,一百人之中不过有一两个人;懂得军事的文人,匆忙仓促间担负起保卫一郡重任的小官,千百人之中一两个昙了。像陈绍这样的,不也是很悲壮的吗!” 皮集说:伯颜垂相攻取江南,反映征战过程和将士功绩的文书籍哥都在官府中,可以有时间来考伍它。本朝的《纪世大典》将依次来记载,像陈绍之死这件亨,可以参照来用它的年代啊!

  13..(1)点缀自己所处的环境,描写了居住环境的优美。

  (2)这是一首抒写隐逸之情的词,“苍烟落照”写出了隐居环境的优美,“不,关,尘事”,表现了词人希望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行穿竹”、“卧看山”抒写了作者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生活的惬意。“贪”、“任”、“不妨”等词语既表现出了作者旷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又有力地说明了作者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因此此词抒写的是双逸恬淡的隐逸之情.(或这首词表达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词虽然极写居处环境优美、生活闲适、动静行止无不惬意,貌似旷达,显得消沉,收尾一转广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是对上面自己的处境作出解释,抒写感概:正是“无”—因为南宋统治集团无心收复中原失地,才导致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徒然地衰老死去,悲愉之情山故意以放达语出之,而愈见其激愤之态)

  14.(1)淇则有岸(2)谁家新燕啄春泥(3)不尽长江滚滚来(4)点得仓皇北顾(5)彼杯水于坳堂之上

  (一)

  15.(l)以动衬静,反衬了环境的寂静,表现出银行家内心的惊慌害怕,制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表现了法学家十五年的囚禁生活的艰难,烘托了法学家超常的意志和忍耐力,同时和下文写他主动放弃财富形成对照。这样,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更具魁力和展撼力,为文章的主班作了有力的触。

  16.因为法学家已经做好了主动违约、放弃财富的准备,心态变得坦然;十五年的囚禁生活改变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让他认识到生活的本质,有着极高人生智盆和超脱的心态。(意思对即可)

  17.这说明了法学家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魅力深深触动了他,银行家为自己人格的沙小和灸魂的丑月感到惭愧,体现了一种人性的回归。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法学家人格的枯力和感召力。

  18.银行家这一行为体现了他担心有人说他对法学家陷害的心理,留下这张声明作为证据,来表明自己的清白和信守诺言,是人的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的行为,反衬出法学家的高贵人格.(或:银行家廷一行为体现了他担心法学家事后反悔,又来找他要钱的心理。这一行为与法学家的人格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资本家在现实面前,利益高于一切,物质利益扭曲了他们的灵魂,体现了资本家唯利是图、物质至上的本质)

  (二)

  19. (1)学术成就方面: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成就卓著,生命最后10年完成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

  (2)学精神方面:对事业孜孜以求,专注执著,顽强坚韧,至死不渝。

  (3)思想境界方面:热爱祖国,心系国家、民族命运;敢于担当,贵任感强;淡泊名利.

  20.(1)文中多处引用了父亲的话,这些引用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父亲”的品质和精神境界,丰富了“父亲”的形象,增强了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给人以可信感.如:引用“父亲”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一页写着的话,表现了“父亲”一生矢志钻研学间,但又不空谈理论,而是为国为民立志学"b系天下的境界。

  (2)文中几处引用了古诗句,如引用唐李翱的两首诗,这与“父亲”的形象品格相互映衬,相得益彭,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抽。

  21.(1)“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诗在文中指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超然境界。.

  (2)表达了作者对“父亲”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境界的敬仰和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2.冯友兰先生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学以致用,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可见他是“人的;但是冯友兰先生在积极投身社会、服务社会中,没有沉迷于名利,而是甘于叙宾,超脱世俗,可见他又是“出世”的。这种“既人世而又出世”的人生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大公无私、心系天卞的高尚的人生境界和精神,它既是我N优秀的文化传统精神,又符合当今的时代精神要求,在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23.示例:有的人生是散文,犹如美妙的心灵鸡汤,有的人生是论说文,立论似泰山屹立.

  24.(1)在几件刚刚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已经破碎了的石碑,上面刻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发拥者不知其意,正在查阅大字典。

  (2)作者以可信的逻辑,虚构了一个看似荒诞的场面:原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一部分人心目中早已泯灭,被忘得一千二净,已经成了“文物”。这样比直接罗列各种腐败现象更为有力,在漫画构思上也更为老到和含蓄,真正起到了振聋发瞬、警世醒人的教育作用。

  25.参照2008年天津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指导〕材料的主题是: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

  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像雪松一样学会弯曲,就不会倒下和毁灭。这是人生的一门艺术。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2.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4.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5.高考语文试卷pdf

6.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高考试卷具体内容及答案(2)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云在青天水在瓶 宗璞 父亲(冯友兰)最后的日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他逃脱了政治旋涡的泥沼,他可以相当自由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语文高考试卷结构_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考试卷结构_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亮出你的理想,珍惜青春时光;拼出你的实力,品尝成功喜悦。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语文高考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高考试卷阅读

  • 语文高考试卷吉林2017
    语文高考试卷吉林2017

    志士争雄龙虎榜,英才夺冠凤凰台.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语文高考试卷吉林2017,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高考试卷吉林2017阅读题 一、现代

  • 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2017
    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2017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敢拼才会赢。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语文高考试卷2017,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高考试卷2017阅读必考题 一、现

  • 语文高考试卷_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考试卷_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拼搏进取,一切皆有可能!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语文高考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高考试卷阅读题 第一大题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

2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