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甘肃高考语文试题答案(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田野里的火焰

  五月的一个傍晚,我回到乡下。偶然间,我发现了田野里的火焰。火光熊熊烈烈,蓬蓬勃勃,像一束红绸,被人使劲舞动,或一条巨蟒吐出的信子,疯狂地舔食着乡村傍晚的灰暗。

  在农村长大,谙熟这乡下的二十四节气,就像熟悉乡亲们那一张张慈祥的脸。明明知道,田野里刚刚完成一场盛大的春收,这火焰是农人在焚烧麦秸,我却不愿往那方面想。我更相信,在这春收与春播的生命更新中,这熊熊燃烧的田野之火,一定隐匿着某种宿命。儿时的乡村景象,就这样再次浮现。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工业文明还孕育在农人依稀可见的梦幻里,化肥农药还是少见的奢侈品。为了培育地力,让哺育了一季庄稼的土地不至于板结衰退,农人便以燃烧的古老方式,让秸秆还田。于是,每当春秋两季,银镰挥舞过后,堆堆燃烧的火焰,像欢乐的篝火,把乡村的静寂寒苦照得通明。我弄不清楚这火燃烧的目的,是在为一个逝去的季节送行,还是在迎接另一茬生命的诞生。总之,我相信,这火的燃烧,是一种庄重的生命仪式,它从人类钻木取火时就已开始。只是到后来,不仅日子越来越艰辛,柴草都变得金贵,收割时节,田野里的燃烧便成了一种浪费;如果临近都市,那还是一种空气污染,早就被禁止。

  神奇的还是那火焰下的土地。这土地我太熟悉了,从记事起,我就在它的温床上摸爬滚打。今年春节回家,我还走进田野,亲近这生命中不可遗忘的土地。田土是黑褐色的,疏松而柔软,如母亲的胸膛。正是一元复始的季节,田里长满了庄稼,绿油油的娇嫩而鲜美,在春风里疯长,像母鸡暖翼下的一群鸡雏。一些蟋蟀,在田土间跳来跳去。当时,我就对这土地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敬意。

  我不明白,刚刚跨过一个季节,这土地怎么就变得如此沧桑满面,僵硬,板结,困乏,淹没了当初的万般风情。这使我想到了年迈的父亲母亲,耗尽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养育大了儿女,自己却变得憔悴衰竭,老态龙钟,形容枯槁。我甚至有些担心,这土地能否承担得了下一个季节的使命。然而,堆堆燃烧的火焰,像夏夜吹过田野的风,带走了我心中的疑虑。记得有一次,我随父亲来给田里放水,为插秧作准备。从河里抽上来的水,汩汩流进田里,那火燃过的田土,便滋滋地冒着气泡,一个季节积攒下来的坚硬顽冥,顷刻土崩瓦解,烂漫成泥,胜过春天的一田沃土。到了第二年,当你再次来到田野,会发现庄稼还是庄稼,似乎那场熊熊大火压根儿就与它们无关。或者,对它们来说,大火并不是一种毁灭,而是一种成全。

  其实,不仅仅是田野和庄稼,一切生命体的代谢,都与火焰有关。眼前有两幅画。一幅是摄影家斯坦芬的照片。作品定格了1987年发生在美国的大火。那场大火烧毁了相当于加利福尼亚面积五分之一的热带雨林。当初曾有许多人扼腕叹息,可是,很快人们就发现,大火烧毁了某些植物,却给另一些植物提供了生长机会。不久,土壤里长出了过去很少见的厚皮植物,那野火燃烧过的土地重又生机勃勃。另一幅是米雷斯的油画《奥菲利亚》。画面由玫瑰、罂粟、河水、水草、杂树和一具漂浮的美丽女尸组成,构成了一幅迷幻斑斓的爱情与死亡之景。玫瑰代表炽烈燃烧的爱情,罂粟象征死亡,而河水、水草与杂树,则表示爱情与生命的坎坷与变幻无常。它似乎暗示,爱情与生命最炽烈的燃烧,总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世间最美丽的爱情与生命,常常是用燃烧的死亡来表达的。

  田野里,火焰渐渐变小,直至萎缩成一个小小的星点,淹没于黑夜的深邃里。田野恢复了往常的宁静。我想,乡亲们明天该给田里放水了吧,毕竟,节令不饶人呀!

  (取材于周闻道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傍晚偶然发现田野里的火焰,唤醒了作者的童年记忆,进而引出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B.春收后,农人在田野里燃起熊熊火焰,举行庄重的生命仪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

  C.文章表达了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都市扩张使得传统的农耕方式走向没落的猛烈抨击。

  D.经历过大火的考验,第二年庄稼会更旺盛,表现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

  E.作者善于捕捉农村生活场景中富有诗意的画面,以色彩鲜明、饱含激情的语言进行描摹。

  19.联系上下文,解说“这熊熊燃烧的田野之火,一定隐匿着某种宿命”的含义。(3分)

  20.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年迈的父亲母亲,其用意是什么?(5分)

  21.作者认为“一切生命体的代谢,都与火焰有关”,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分别概括。(6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微写作(10分)

  阅读下面文字,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并努力回馈他人的情感和行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知恩图报的传统,感恩文化源远流长。最近,众多学者倡议设立“中华感恩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①你建议将“中华感恩节”设立在哪一天?请简述理由。要求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②请为推广“中华感恩节”写一段宣传语。要求感染力强,易于传诵。

  ③给你想感恩的对象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表达你的感恩之情。要求表达得体,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3.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近,一篇题为“原来这些名言还有后半句”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文中列出了许多常挂在人们嘴边的名言的完整句,还原了这些名言原本的意思,颠覆了很多网友以前的认识。

  比如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其实后面还有半句:“当然,没有那1%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汗水而已。”

  又如卢梭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其实后面还有半句:“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又如《论语》中的名言“三思而后行”,其实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认为做事不能过于谨慎多思,考虑两次就可以行动了。

  ……

  这些曾被断章取义和被还原了本来面目的名言,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2017甘肃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8分)

  1.(2分)B(“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师法自然”指以大自然为师加以效法。“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2.(2分)C(“贴”应为“帖”,“桓”读“huán”)

  3.(2分)C

  4.(2分)D(A描写的不是湖景,B、C不是对联)

  5.(3分)C(C不是比喻,其它三项是比喻)

  6.(3分)A(“诸葛亮”应为“周瑜”)

  7.①(2分)A ②(2分)C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8.(5分)

  夫禄位贵富/人之所大欲也/得之之难//未若持之之难也/得之于功/或失于德/得之于身/或失于子孙/今夫功德如是/祥祉如是/其善持之也/可知已

  【评分参考】

  答对两处得1分。答错两处扣1分。

  9.(3分)C(顾:只不过)

  10.(3分)B(应为“这难道不是被蓄养的人感召的结果吗”)

  11.(3分)D(“意在批评”不完全符合文意,“是个不仁义的人”于文无据)

  12.(12分)

  【评分参考】

  ①观点及结合原文:3分。

  ②联系实际谈领悟:5分。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分析深刻,得满分。

  ③语言表达:4分。

  ④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13.①(3分)D(“积极向上,豪迈旷达的情怀”不符合文意)

  ②(4分)B、D

  ③(4分)

  这两句描写了词人在落日余晖中回望荒城,倚栏目送鸿雁远飞的场景。借景抒情,表达了繁华已逝、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含蓄深沉,余韵悠长,耐人回味。

  【评分参考】

  解说诗句1分,点明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1分,分析情感1分,解说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14.(8分)

  ①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

  ⑥赢得仓皇北顾

  ⑦而其见愈奇

  【评分参考】

  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15.(3分)C(“与听觉皮层无关”与原文“和听觉皮层本身的活跃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符)

  16.(3分)A

  17.(3分)B(“音乐也能改变伏隔核活性”与文意不符,因果关系有误)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8.(4分)

  A、E(B“举行庄重的生命仪式”与原文不符,C于文无据,D于文无据)

  【评分参考】

  答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9.(3分)

  田野中燃烧的火焰,象征着新旧生命更替的自然法则。

  【评分参考】

  答出“象征”(或“暗示”“隐含”“标志”等)得1分,答出“新旧生命更替”得1分,答出“自然法则”(或“自然规律”)得1分。意思对即可。

  20.(5分)

  一方面形象地写出田野孕育庄稼就像父母养育儿女一样无私奉献,表达了对田野的热爱和崇敬,增加了文采;另一方面从田野的季节轮回联想到父母养育儿女的生命传递,进一步表达了对新旧生命更替的自然法则的认识,深化了主题。

  【评分参考】

  答出第一点得2分,答出第二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21.(6分)

  ①收割之后,经过火焰焚烧,板结衰退的田野重又恢复松软肥沃,生长出新的庄稼。

  ②热带雨林被大火烧毁了某些植物,却给另一些原本很少见的植物提供了生长机会。

  ③爱情与生命总是与像火焰般燃烧的死亡联系在一起,艺术作品中常用死亡来表达。

  【评分参考】

  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10分)

  (1)符合题目要求,以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2)超过字数不扣分。

  23.(50分)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

  司徒北平王家里,有(两只)(在)同一天产子的母猫,其中一只母猫死了。(它)有两只幼仔在吃死去的母猫的奶,(因为吃不到奶)幼仔嘶叫得非常悲哀。另一只母猫正在哺乳自己的孩子,好像听到了幼仔的叫声,(它)站起来倾听,跑过去过去救它们。(母猫)叼着其中一只(幼仔)放在自己的窝里,又去(叼另一只),返回来给这两只幼仔喂奶,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噫,(这)也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了。猫是人养的畜生,不是本性就懂得仁义的,(这只母猫的举动)难道不是被蓄养它的人感召的结果吗!北平王治理人民,使他们平安康乐,惩罚犯罪的人,使他们得到公平。国家大事处理得当,家道得以推行,父亲像父亲的样子,儿子像儿子的样子,兄长像兄长的样子,弟弟像弟弟的样子,融洽和谐,对待外人就像对待家人,一家人团结得像是一个人。像这样,他感化招致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我那时正有幸被北平王赏识,有个客人问(我)北平王的德行,我就对他讲了这些。客人说:“薪俸、官位、富贵是每个人都很想得到的,(但)得到它的难度,(还)不如保住它的难度(大)。靠功勋得到了,有可能因为道德(败坏)而失去;本人得到了,有可能被子孙败毁。如今(看)(北平王)功德这样(高),吉祥和幸福这样(多),就可以明白他能很好地保住这些了。”既然明白了,(我)就作这篇《猫相乳说》来说说。

  (二)

  仁义是上天赋予的品德。上天不单单将它赋予人类,凡是有天分的物种都有,只是(上天)赋予的有多有少(罢了)。我家有一只猫名叫,每次与其它猫一起吃饭,(它)常常退到后面,等其它猫吃饱,都离开了,这之后(它)才过去吃。有(其它猫)又回来(吃)的,(就)又退后躲开。其它猫有生孩子较多的,就分(一些幼仔)放在自己窝里,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哺乳。有(一只)顽劣的猫不懂得对自己有恩,竟然吃掉了的孩子,也不与它计较。家里人看见在旁边,以为(与顽劣的猫)一起吃掉了自己的孩子,认为畜类自己吃掉自己的孩子很不吉利,就狠狠地鞭打了,将抛弃到僧舍。僧人喂食,不吃。(僧人将)放在笼子中,将近十天,(一直不吃饭)快要饿死了。家里人可怜它,将它带回家,回到家后(才)吃东西。家里人每次得到幼猫,就让哺育。曾经为了(保护)其它猫的孩子与狗搏斗,狗咬他,差一点把它咬死,有人救(它)才得以幸免。等到死去,我命人放在竹篮中,埋葬在西园。过去韩文公写《猫相乳说》,认为(猫相乳是)受北平王的高尚品德感化(才)达到的,等到我家有了,(我)才了解物类天性各有不同,本自有善有恶。韩愈的说法,差不多接近谄媚了。唉!那些不知仁义,贪婪相争,损人利己的人,听到做的事,难道不惭愧吗!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2.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4.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

5.2017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2017甘肃高考语文试题答案(2)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田野里的火焰 五月的一个傍晚,我回到乡下。偶然间,我发现了田野里的火焰。火光熊熊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扫描版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扫描版

    高考加油!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紧跟老师,夯实基

  •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分析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分析

    高考来临,要勇敢直面它,充满信心地面对它。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第

  • 2017福建高考试卷语文
    2017福建高考试卷语文

    高考的考生可谓是十二年苦读,十二年付出,十二年挥洒自如,十二年寒窗无数。对自己要有信心,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福建高考试

  • 2017福建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2017福建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在即,不知你是否已经准备完毕。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福建春季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福建春季高考语文试卷阅读

2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