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对口高职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三、 名篇名句填空(6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

  (2)乐民之乐者,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滕文公下》)

  (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__ ____,________;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老子》)

  (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庄子.逍遥游》

  四、表达交流(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大学“纸质图书发烧友”协会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以及深入城市社区观察,对实体书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由于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的冲击,近半实体书店关闭或转行:一部分书店改变经营模式,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如“24小时书店”设有供“背包客”借住的小房间,“老书虫”书店每周举办朗诵会、读书会、艺术电影欣赏等文化活动:极少数书店坚守传统经营模式,走特色书店、专业书店道路,如那美书店精心打造中国最全电影文字书库,蒲蒲兰绘本馆专注经营儿童绘本……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口高职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应用(18分)

  1.B

  【解析】A.怛:dá,,C.莩:piǎo,D.揠:yà。

  2.B

  【解析】A.斐-蜚 铢—杼 C.奇-其 遂-燧 D廷-庭 添——忝

  3.C

  【解析】 A.饭(动词,吃饭) B.多(只,仅仅)D.自伐者无功(夸耀)

  4.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①④⑤使用错误

  5.A

  【解析】荀子是儒家

  6.B

  【解析】A缺宾语中心语,在“一切比赛”后加“的资格”;C句式杂糅;D成分赘余,去掉“以上”。

  二、阅读(56分)

  (一)论述类文本(9分)

  7.C

  [解析]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不能得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 就是艺术文学”的结论。原文说“艺术文学”是“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不是“教育内容”。原文还说“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所以“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表述错误。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说法过于武断,原文只是说“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诗书礼乐只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再者,“‘礼’作用于群体”“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也曲解了原文意思,原文是“‘礼’ 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产生作用,“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D.强加因果,“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并不是“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的原因。

  8.D

  [解析] 从“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以及“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等语句中可知,礼和乐承担的不是“具体功能”,而是广泛的、普遍的、抽象的功能。“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理解错误,原文中说“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层的意义和美”,这里的“人生”泛指一般人的生命历程,不是指具体的个人;原文中是使“现实的人生”而非“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9.A

  [解析] B.“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属无中生有。C.“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不对,原文只是说“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它“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并不是完全没有。D.“西洋艺术……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于文无据。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10.C

  11.B

  【解析】 B项,帝王的死当称为“崩”

  12B

  【解析】B项,文木先生不参加博学鸿词科试与巡抚的推荐没有关系,“不满巡抚推荐”曲解原意。

  13.(1)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处境更加穷困。【解析】(“恒”、宾语前置“莫能禁之”、“缘”及句子大意)

  (2)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密无

  【解析】(“延”、省略句“与研诗赋”、“相”及句子大意。)

  参考译文:

  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世代望族,科举及第和做官的很多显赫。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继承父 亲的祖业,有二万多金。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

  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于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

  他治学尤其精通《文选》,诗赋提笔一挥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构思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密无间。然而他生性耐不住长久客居他家,不到几个月,就辞别离去。他平生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处境更加穷困。

  甲戌年,他和我在扬州相遇,知道我更加贫困了,就握着我的手哭着说:“你也到了我这种地步,这种处境不容易立足,怎么办?”我返回淮地,将要解开缆绳,先生登上船跟我告别,指着初升的月亮对我说:“跟你一别,日后见面不可约定。面对这样悲伤的情景,想要写几句话送给你,可是文思阻涩,还是等待他日吧。”当时是十月七日,又过了七天先生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所写的书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模仿唐人小说写了《儒林外史》五十卷,穷尽读书 人的情态,人们争着传抄。

  我平生结交的朋友,没有比敏轩贫困的。先生抵达淮地看望我,我察看他盛物的袋子,连笔砚都没有。我说:“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 可以有一时一刻的抛离吗?”敏轩笑着说:“我胸中自有笔墨,不担心这些。”他的流风余韵,足以盖过当时的人。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4.BC(5分)

  【解析】B项“词人泊船是因为心里情愿留下”有错,词人泊船是因为受到大雪阻挡,是“身留”,非“心留”;C项“花外楼,柳下舟”一句回忆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只是虚写,非虚实结合,同时并非抒发愉悦之情。(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6分) ①词人受阻于风雪,被迫泊船荆溪,身体羁留,但内心却不情愿的无奈之情。

  ②词人在寒冷的雪夜,形单影只,冷冷清清,只有灯影相伴的孤单寂寞之情。

  ③词人欲梦中重温与友人故国同游的美好场景,却入梦不成的悲凉愁苦之情

  ④词人思及国破家亡,想到自己颠沛流离且行程不顺的处境,心怀悲愤之情。

  【解析】

  本题主要结合诗歌中的相关诗句何意象来分析,例如:从“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泊孤舟”可以看出词人受阻于风雪,被迫泊船荆溪,身体羁留,但内心却不情愿的无奈之情。从“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可以分析出词人在寒冷的雪夜,形单影只,冷冷清清。(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16.C(3分)

  【解析】A.文章没有形象而又全面展现庄子和屈原飞翔的一生。B.主要原因应是庄子处于“善于表现的时代”,而屈原所处时代特点与环境不同。D.引用的目的主要是表现庄子善于飞翔,极少牵绊,作品有超现实的浪漫色彩;语言没有整散结合。

  17.①“空巢”象征着商丘这一文化古镇,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曾经在文化领域创造过辉煌。②但今天在这里,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徒留下一个文化名城的空名。③结构上引起下文,由“空巢”引飞翔,由飞翔引出了对庄子和屈原的议论,进而引出全文内容。(3分)

  18.①用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同庄子的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衬托出《庄子》语言和内容的诙谐幽默.洒脱自然的独特魅力(3分)。

  ②充实了文章内容,开拓了思路,增强了文化色彩和底蕴(2分)。

  19.①庄子的创作体现出崇尚自然,淡泊功名,追求自由独立的个性。这是由于他生活极少

  牵绊,并且那个时代是“百家争鸣”.思想之花竞相绽放的时代(3分)。

  ②屈原的创作体现出爱国忧民,洁身自好,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这是由于他辅佐的君主昏聩,他被流放,但他对昏君仍充满痴迷和幻想,并且将昏君.国家.人民联在一起,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爱国,可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心中充满痛苦(3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0、默写

  (1)曲肱而枕之 (2民亦乐其乐(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四、表达与交流(40分)

  21.分析: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事实(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

  材料主要内容为“实体书店摆脱闲境的出路”。

  材料含意可理解为“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

  立意说明:

  可以从材料内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材料含意的角度立意。立意的多元选择主要体现在“出路(方式或途径)”上,在这一点上,材料体现出一定的矛盾冲突,但末尾的“省略号”淡化了这种冲突。材料对列举的三种“出路(方式或途径)"只是客观叙述,没有任何倾向,因此可褒可贬,同时也允许考生提出更多的“出路(方式或途径)”。

  立意大忌:撇开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泛谈坚守、与时俱进、创新、变通、舍弃等

  内容层面的立意:

  (1)适应时代潮流,实体书店转行实为明智之举。(实体书店关张,并非识时务之举。)

  (2)为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点赞。(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走出了困境,却失去了纯粹,淡化了书香。)

  (3) 坚守传统经营模式,为纸质图书发烧友留一方净土。(固守一种与时代脱节的经营模式,非智者所为。)

  (4)实体书店要走出困境不妨和网络书店“联姻”。

  含意层面的立意:

  (1)优秀传统行业(文化)岂能轻言退出。(不妨为传统行业的自然消亡唱一曲挽歌。)

  (2)与时俱进,传统行业方能脱胎换骨,焕发生机。(传统行业融入现代元素不能以失去自我为代价。)

  (3)坚守自我,走出困境,传统行业应有文化自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关于立意的层级

  第一层:本材料内容范畴内,实体书店摆脱困境的出路;

  第二层:文化学范畴,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

  第三层:哲学范畴,发展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辩证地看待传统行业的发展变化,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从第一个层面写起,从第二或第三个层面中立意,体现立意格局高的要求。含意层面立意比内容层面立意深刻,更有优势。)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历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答案

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5.历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6.高考语文考卷真题

对口高职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

三、 名篇名句填空(6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 (2)乐民之乐者, 。忧民之忧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对口高考语文试题安徽及答案
    对口高考语文试题安徽及答案

    努力就能成功,坚持确保胜利。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对口高考语文试题安徽,仅供大家参考! 对口高考语文试题安徽 第Ⅰ卷 阅读题

  • 对口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对口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为了高考而努力奋斗的你,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对口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对口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

    既然自己选择了高考这一条路,那么跪着也要走下去,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人生赢家。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试

  •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2017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2017

    希望今年即将踏入高考考场的考生们放松心态、从容应考,考出好成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成人高考语文试题2017,仅供大家参考! 成人高考语文

25772